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03968发布日期:2020-08-11 21:01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液体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饮水机。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所使用的饮水机大部分体积较大,内部结构复杂,所以目前的饮水机一般都是安装在某一位置固定使用。目前的饮水机不便于携带或者便携性较差,而且饮水机的高度会比杯子高,饮水机总体高度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小巧、便携性好、出水方便的饮水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饮水机,包括机壳、出水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的加热组件,所述出水部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具有出水部,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机壳转动连接,所述出水部件相对所述机壳转动时,所述第一端部在所述机壳的顶部的竖直方向远离或者靠近所述机壳的顶部,所述饮水机具有限位部,所述饮水机在使用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出水部件相抵接或靠接。

所述出水部件相对所述机壳的转动角度(α)的范围为:0-150°,所述饮水机具有转动配合部,所述出水部件具有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转轴部分伸入所述转动配合部并与所述转动配合部限位设置,所述出水部件相对所述转动配合部转动;所述限位部具有定位销,所述转动配合部具有第一凹槽,所述定位销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转动配合部具有第二凹槽,所述转轴限位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出水部件具有多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位于第二端部且与所述转动配合部相对设置,所述定位销插设于多个定位槽中的一个,所述定位槽以转轴为中心圆周设置。

所述定位销的顶部以圆弧形式,所述定位槽以圆弧凹槽形式,所述限位部具有弹簧件,所述转动配合部具有阻挡部,所述弹簧件的一端与所述定位销相抵,所述弹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阻挡部相抵,所述定位销相对所述转动配合能够移动。

所述出水部件相对所述机壳的转动角度(α)的范围为:0-150°,所述饮水机具有转动配合部,所述出水部件具有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转轴部分伸入所述转动配合部并与所述转动配合部限位设置,所述出水部件相对所述转动配合部转动;所述转轴具有外齿轮,所述限位部形成于所述转动配合部,所述限位部以设置于所述转动配合部内齿轮的形式,所述转轴伸入所述限位部,并与所述限位部齿轮连接。

所述出水部件具有伸出壁,所述伸出壁延伸自所述第二端部;

所述饮水机具有微动开关,所述伸出壁的端部邻近所述微动开关,

当所述出水部件转动至一定角度时,所述伸出壁的端部与所述微动开关相抵,所述微动开关触动打开,所述饮水机电路连通;

当所述出水部件未转动或转动角度不足以触动所述微动开关时,所述微动开关断开,所述饮水机电路不连通。

所述机壳具有底壁部和盖部分,所述加热组件具有一根或两根以上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壁部之间的角度在0-50°范围内;所述加热管内径小于10mm,所述加热管具有基材和形成于基材表面的纳米膜。

所述出水部件具有凹口部,所述凹口部具有斜壁,所述斜壁相对所述出水部件的壳体表面呈一定角度,所述出水部开设于所述斜壁,所述饮水机具有连接管路,所述连接管路连接所述加热组件的出口与所述出水部。

所述机壳具有长度、高度和宽度,所述机壳的长度大于所述机壳的高度,所述机壳的宽度大于所述机壳的高度;所述出水部件的长度大于所述机壳的高度。

所述出水部件相对所述机壳的转动角度(α)的范围为:0-150°,所述饮水机具有转动配合部,所述出水部件具有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转轴部分伸入所述转动配合部并与所述转动配合部限位设置,所述出水部件相对所述转动配合部转动;所述出水部件位于所述机壳的侧部,所述出水部件的第二端部与所述机壳转动连接,所述出水部件的第一端部沿所述机壳的高度方向旋转。

所述机壳具有顶部,所述机壳的顶部设置有嵌设槽,所述嵌设槽在所述机壳的高度方向嵌入,所述出水部件的第二端部与所述机壳转动连接,所述出水部件与所述嵌设槽位置相对应。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包括机壳、出水部件和设置于机壳内部的加热组件,第一端部在机壳的顶部的竖直方向远离或者靠近机壳的顶部,方便出水,另外由于出水部件与限位部相抵,角度调整更方便,更利于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在未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在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在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去除盖部分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3中出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转轴与转动配合部的一种配合方式的简略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简略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简略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又一种实施方式在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结构连接瓶装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2为图10所示结构连接桶装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图1示意出一种饮水机100的结构示意图,饮水机100包括机壳1以及设置于机壳1内部的pcb板、加热组件、水泵、流量计,pcb板连接有电源线、控制面板7,加热组件具有一根或两根以上的加热管,加热管具有基材和形成于基材表面的纳米膜。纳米膜通过银电极及导线与pcb板电连接,控制面板7设置在机壳1上表面,且控制面板7为触摸面板,也可根据具体需求选用机械旋钮式或者机械旋钮式与电子式结合的控制面板,加热组件、水泵、流量计均与pcb板电连接,机壳1可以为扁平状,例如机壳1可以为扁平状的六面体壳体。

所述机壳1具有长度l、高度h和宽度w,所述机壳1的长度l大于所述机壳1的高度h,所述机壳1的宽度w大于所述机壳1的高度h,如此机壳1呈现扁平状。机壳1具有底壁部和盖部分,机壳1的盖部分设置有嵌设槽10,所述嵌设槽在所述机壳1的高度方向嵌入,嵌设槽10设置在机壳1中间,控制面板7、pcb板、流量计设置在嵌设槽10一侧,加热组件、水泵设置在嵌设槽10另一侧。

饮水机100具有出水部件9,出水部件9具有出水部5,机壳1具有水源接口,加热组件的进水端与水源接口连通,加热组件的出水端与出水部连通;出水部件与机壳1转动连接,出水部件9与嵌设槽10位置相对应,不使用的时候(如图1所示),饮水机可以为六面体状,体积很小,使用很方便。

嵌设槽10底部设有水源接口2,水源接口2通过流量计与水泵进水口连通,水泵出水口与加热组件进水口连通,加热组件出水口通过硅胶管与出水部5连通,硅胶管置于出水部件9内部。

流量计可以连接于泵出水口也可以连接在泵进水口,当然,饮水机也可以不包括流量计,流量计主要是用于控制出水的流量。

机壳1具有进水部17,所述进水部17自所述嵌设槽10凹入,所述出水部件9朝向所述嵌设槽10的一侧具有所述封闭面,所述封闭面覆盖所述进水部。在饮水机不使用时,出水部件9旋转下来置入嵌设槽10并封闭进水部,有助于进水部的卫生性,防止灰尘进入。

接水的杯子高矮不同,为了适应高矮不同的接水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参照图2,出水部件9也可以为伸缩式管道,出水部件9包括底部旋转段6,底部旋转段6底端与机壳1转动连接在一起,底部旋转段6上端固接有中间连接段3,中间连接段3上端套设有可滑动的上部伸缩段4,出水部5设置在上部伸缩段4顶端,出水部5与出水部件9顶端滑动连接在一起或者转动连接在一起,出水部5可以向外滑出2.5厘米左右、或者采用旋转的方式,或者采用出水部与出水部件9顶端向接水杯子方向折弯90度连接在一起,使出水部5的出水口漏出来,然后进行接水,通过该种结构的设计,进一步降低装置空间占用率,当接水杯子较高的时候,将上部伸缩段4向上拉出即可,通用性较强。

为了方便将出水部件9旋转伸出,嵌设槽10远离出水部件9与机壳转动连接的一端设有凹槽8,方便手指扣在出水部件9底部将其抬起来。

机壳1内靠近出水部件9与机壳转动连接的一侧设有电源线放置腔,电源线放置腔开口端通过可拆卸的电源线储存腔室盖11封堵,方便电源线的收回,不使用的时候,将电源线放入腔室内,使机壳1外观更加美观。

参照图3-图6,图3示意出饮水机2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饮水机200包括机壳1以及设置于机壳1内部的pcb板、加热组件、水泵,加热组件具有一根或两根以上的加热管,加热管具有基材和形成于基材表面的纳米膜。加热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壁部之间的角度在0-60°范围内,即加热组件可以相对底壁部平行设置或者呈60°内角度,如此,加热组件可以平放在底壁部13,或者以略微倾斜角度斜放于底壁部,相对加热管竖直放置的结构,缩小了加热管放置的高度,结构上更为矮小,机壳1便于做成扁平结构,易于携带。

尤其当加热管152以与底壁部呈0-15度角度放置时,由于所述加热管152内腔具有通道,所述加热管152内腔与水泵16连通,所述加热管152内腔与出水管连通,加热管内冷水的空气较难直接从管口离开,故设计加热管152内径小于10mm。如此流水通过加热管152的流动速度较快,当加热管152内冷水被加热后,由于流水流动速度较快且内径较小,冷水中的空气被加热后析出会随着加热管152内流体迅速移动,直至从加热管152的出口端离开。如果较多的空气停留在加热管152内部,会导致加热管152局部过热,不仅影响加热效率,也影响加热管152的使用寿命。

所述机壳1具有顶部,所述机壳1的顶部设置有嵌设槽10,所述嵌设槽10在所述机壳1的高度方向嵌入,饮水机200具有出水部件9,所述出水部件9相对所述机壳1转动连接,所述出水部件9与所述嵌设槽10相适配,所述机壳1具有长度、高度和宽度,所述机壳1的长度大于所述机壳1的高度,所述机壳1的宽度大于所述机壳1的高度;所述出水部件9的长度大于所述机壳1的高度。所述出水部件9的长度大于所述机壳1的高度。出水部件9相对机壳1转动连接,在需要使用时,可将出水部件9旋转出来,出水部件9设置有出水部5;在收纳时,可将出水部件9转动至嵌设槽10,整体结构小巧。

嵌设槽10设置有进水部17,所述出水部件9具有与所述进水部17配合的凹槽18,所述凹槽18的底面为封闭面;以沿着所述pcb板的长度方向为机壳1长度方向,所述进水部17在所述机壳1长度方向位于所述机壳1长度的1/3-2/3区域。更有利于进水集中在机壳1的中部位置,有助于维持机壳1的稳定。

所述机壳1具有电源插口部20,所述电源插口部20位于所述机壳1侧部,且所述电源插口部20向所述机壳1内部凸出,所述电源插口部20凸出位置位于所述pcb板与所述底壁部之间的空间内。

出水部件9具有第一端部91和第二端部92,第一端部91具有出水部5,所述第二端部92与所述机壳1转动连接,出水部件9相对所述机壳转动时,所述第一端部91在机壳的顶部的竖直方向远离或者靠近机壳1的顶部。如此,方便在使用时,通过转动出水部件调整出水位置,方便用户使用。

所述饮水机200具有转动配合部26,所述出水部件9具有转轴27,所述转轴27位于所述第二端部92,所述转轴27部分伸入所述转动配合部26并与所述转动配合部26限位设置,所述出水部件9相对所述转动配合部26转动。

饮水机200具有限位部28,所述限位部28与所述出水部件9相抵接或靠接,所述饮水机在使用时,所述出水部件9可以与所述机壳1呈钝角。出水部件9相对机壳1转动的角度在0-150°之间。

饮水机200具有出水管,出水管一端与所述加热管152连通,所述出水管另一端与所述出水部5连通,定义所述出水管的内径为d1,定义所述加热管152的内径为d2,其中d1=(0.8-1.2)*d2。如此,从加热管152加热后离开的流体可以比较轻松地进入到出水管,两者内径关系在上面范围内,使得流体的流动状态相对稳定,加热效率高。

所述出水部件9相对所述机壳1能转动运动,所述加热器在使用时,所述出水部5向所述底壁部13的水平方向的投影能够落于所述底壁部13外,所述出水部5与所述第二端部92在所述底壁部13的水平方向的投影不重叠。

加热组件15具有连接软管153,连接软管153连接相邻加热管152的端部,连接软管153的内径与所述加热管152的内径相等;如此,加热管152内流水被加热时,加热管152内流体因连接软管153和加热管152内径相同,流体被较为均匀地加热,使得出水温度大致相同,加热效率高,加热无死角。

饮水机200还具有泵连接管,泵连接管连接所述水泵16出口与所述加热组件15的进口,泵连接管呈折弯形式,泵连接管内径与所述连接软管153的内径相等。

以上内径相等并不限制为完全相等,在本文中,误差在20%范围内也视为相等,例如连接软管153内径为a,加热管152内径为b,a/b或者b/a在0.8-1.2范围内。

应当注意,本文中的内径取值点不包括两个部件的连接处,考虑到连接时,一个部件会套在另一个部件外,故内径取值点例如不包括连接软管与加热管的连接处,出水管与加热管的连接处。

其中,第一端部91并不仅限于出水部件9的顶端的外侧,在出水部件9的长度方向的1/3范围内都可以作为第一端部91的区域。

更为具体的,限位部28具有定位销281,转动配合部26具有第一凹槽261,定位销281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凹槽261,转动配合部26具有第二凹槽262,所述转轴27限位于所述第二凹槽262,所述出水部件9具有多个定位槽29,所述定位槽29位于第二端部92且与所述转动配合部26相对设置,所述定位销281插设于多个定位槽29中的一个,所述定位槽29以转轴为中心圆周设置。

在出水部件9需要转动时,通过限位部与转动配合部的限位设置,可以实现出水部件9的设定位置的调整,便于倒水时根据水杯大小来调整。

所述定位销281的顶部以圆弧形式,所述定位槽29以圆弧凹槽形式,所述限位部28具有弹簧件282,所述转动配合部26具有阻挡部,所述弹簧件的一端与所述定位销相抵,所述弹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阻挡部相抵,所述定位销相对所述转动配合能够移动。

所述出水部件9具有伸出壁93,所述伸出壁93延伸自所述第二端部92;

所述饮水机200具有微动开关30,所述伸出壁93的端部邻近所述微动开关30,

当所述出水部件9转动至一定角度时,所述伸出壁93的端部与所述微动开关30相抵,所述微动开关30触动打开,所述饮水机电路连通;

当所述出水部件9未转动或转动角度不足以触动所述微动开关时,所述微动开关断开,所述饮水机电路不连通。

通过微动开关的触动控制,使得在出水部件9转动位置不到位时,水泵和加热组件无法工作,防止饮水机的误操作,提升了安全性能。

参照图6,所述出水部件9具有凹口部94,所述出水部5开设于所述凹口部94,所述饮水机具有连接管路,所述连接管路连接所述加热组件的出口与所述出水部。凹口部94具有斜壁941,斜壁941相对出水部件9的壳体表面呈一定角度,将出水部5设置于斜壁941,如此,在出水部件9旋转到位需要出水时,斜壁941处设置的出水部5更便于出水,方便用户接水。同时当用户需要泡茶时,由于斜壁941设置,出水相对杯子具有一定角度,更利于冲泡茶叶。

当然,为进一步提升方便性,出水部还可以进行旋转,便于角度调整。

作为其他方式,参照图7,出水部件9的第二端部92具有转轴27,转轴27具有外齿轮,转轴27部分伸入所述转动配合部26并与转动配合部26限位设置,如此出水部件9相对转动配合部26转动;限位部28形成于转动配合部26,限位部28以设置于转动配合部26内齿轮的形式,转轴27伸入限位部28,并与限位部28齿轮连接。

参照图8,所述出水部件9位于所述机壳1的侧部11,所述出水部件9的第二端部92与所述机壳1转动连接,所述出水部件9的第一端部91沿所述机壳1的高度方向旋转。

在饮水机未使用时,出水部件9具有面向机壳1的面向侧95和背对机壳1的背向侧96,以面向侧为旋转面,第一端部91沿机壳1高度方向旋转。

参照图9,所述出水部件9位于所述机壳1的侧部,所述出水部件9的第二端部92与所述机壳1转动连接,所述出水部件9的第一端部91沿所述机壳1的高度方向旋转。

在饮水机未使用时,出水部件9具有面向机壳1的面向侧95和背对机壳1的背向侧96,面向侧95相对机壳1转动。

除此以外,饮水机还可以具有组合旋转功能,例如饮水机既可以以面向侧为旋转面转动,又可以以面向侧相对机壳1转动方式,例如第二端部处设置球状结构用于旋转。

以下以图10所示结构为例,对图10所示结构具体应用情况做以下说明。

参考图10,图10结构大体与图1所示结构相似,图10示出结构将出水部5与出水部件9设置成l形,通过旋转的方式将出水部件9的出水部5旋转出来,采用该种结构使出水部5伸出出水部件9的距离增大,适应大直径的杯体。

参考图11,水源接口2为矿泉水水瓶接口,使用的时候直接将矿泉水瓶连接在水源接口2上,通用性很强,人们可以通过购买矿泉水来进行加热,出差或者履行时不需要携带水,减轻包袱的重量,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参考图12,水源接口2也可以通过吸管连接桶装水,通过吸管直接插入到桶装水内部,方便家居使用,可以随时用、随时收起来。

使用的时候,旋转出水部件9,将出水部件9从机壳1嵌设槽10旋转出来,根据不同高度的接水杯,出水部件9与机壳1的角度可以调节,在抬起后,可以是90度至150度,同时防止水溅射到外部,以及避免液体顺着出水部件9滑落的不良体验,将水源连接与水源接口2连通,然后通过控制面板7启动加热组件、水泵,通过水泵将水送入加热组件,然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加热后从出水部5流出,由于本装置为扁平状,使用的时候平放,使用起来十分稳定,不会翻倒,由于本装置体积较小,十分便携。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界定,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相互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