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保温效果的高效茶饮冲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49261发布日期:2020-09-18 12:26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保温效果的高效茶饮冲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保温效果的高效茶饮冲泡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人饮茶的历史由来已久,自神农尝百草,饮茶解毒,而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几千年来,茶饮文化辐射九州大地,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茶饮茶礼,从闽南的高山茶树,到徽州的古韵茗风,再到西湖的龙井醇香,中国的茶饮文化在各个山川秀水处摇曳生姿;

然而用传统手段对茶饮进行冲泡时,其效果单一,冲泡的装置只能对茶叶进行单纯的浸泡效果,且因为茶叶堆积在一层,导致其冲泡效率低下,往往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直到茶叶分散时才能得到口感良好的茶饮;同时现存的茶饮冲泡装置无法对装置内的温度进行良好的控制,热量散失的较快,使得冲泡后的茶饮口感渐渐下降,对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具有保温效果的高效茶饮冲泡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现存的茶饮冲泡装置冲泡效率低下,且无法对装置内进行良好的恒温效果,常发生茶饮口感下降的情况,而提出的一种具有保温效果的高效茶饮冲泡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保温效果的高效茶饮冲泡装置,包括壳体和螺纹转动设置在壳体上端的保温盖,所述保温盖下方设有冲泡腔,且所述壳体环绕冲泡腔呈筒状设置,所述壳体的一侧内固定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靠近壳体的底壁设置,且所述固定块下方间隔和设有活塞,所述固定块和活塞之间设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固定设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贴近冲泡腔侧壁设置,所述壳体的底壁一侧固定设有电容器件,所述电容器件在靠近活塞的一侧设置,且所述活塞和电容器件之间设有发电机构,所述壳体底壁的另一侧还固定设有电感,所述电容器件和电感之间固定设有导体,且电容器件、电感和导体共同形成了闭合回路,所述冲泡腔的底壁上固定设有金属块。

优选地,所述发电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壳体内的温差发电片,所述温差发电片的中间部位固定设有齿轮,所述齿轮转动设置在壳体内,且所述活塞的下端固定设有齿槽板,所述齿槽板和齿轮相互啮合设置,所述温差发电片的两端均连接设有导线,两根所述导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设置在电容器件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侧壁上固定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活塞相互匹配设置,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还固定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和温差发电片相互匹配设置。

优选地,所述活塞为橡胶材质,且所述活塞和齿槽板为一体成型设置。

优选地,所述温差发电片处的壳体两侧呈凸出的弧形设置,且所述弧形与温差发电片的运动轨迹相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电容器件和电感的下端均固定设有绝缘块,且所述绝缘块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底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其设有的发电机构,使得在倒入开水进行茶饮冲泡时,可以在发电机构内产生直流电,并对电容器件进行充电,且在一段时间后停止对电容器件的充电过程,便于该装置的后续工作过程,且无需外界提供电源,节约了资源的同时,避免了安全隐患;

2、通过其设有的电容器件、电感、导体和金属块,在发电机构对电容器件停止充电后,电容器件内的电场能逐渐释放,通过导体的连接,电场能逐渐转化为电感中的磁场能,在电容器件的电场能降为0时,电感中的磁场能又向电场能转化,对电容器件进行充电,在电感的自感和电容器件反复充放电的共同作用下,电路中就会产生高频正弦交流电,从而使得该回路中产生交变磁场,使得交变磁场中的金属块内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对装置内的开水产生涡流效应,增加了茶叶与开水接触面积,从而使得冲泡效率大大提升,同时涡流效应产生的热量可以对茶水进行有效的保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保温效果的高效茶饮冲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壳体底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保温盖、3冲泡腔、4固定块、5密封腔、6导热片、7活塞、8电容器件、9电感、10导体、11金属块、12齿槽板、13第一限位块、14齿轮、15温差发电片、16第二限位块、17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具有保温效果的高效茶饮冲泡装置,包括壳体1和螺纹转动设置在壳体1上端的保温盖2,保温盖2下方设有冲泡腔3,且壳体1环绕冲泡腔3呈筒状设置,壳体1的一侧内固定设有固定块4,固定块4靠近壳体1的底壁设置,且固定块4下方间隔和设有活塞7,固定块4和活塞7之间设有密封腔5,密封腔5内固定设有导热片6,导热片6贴近冲泡腔3侧壁设置,壳体1的底壁一侧固定设有电容器件8,电容器件8在靠近活塞7的一侧设置,且活塞7和电容器件8之间设有发电机构,通过其设有的发电机构,使得在倒入开水进行茶饮冲泡时,可以在发电机构内产生直流电,并对电容器件8进行充电,且在一段时间后停止对电容器件8的充电过程,便于该装置的后续工作过程,且无需外界提供电源,节约了资源的同时,避免了安全隐患,发电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壳体1内的温差发电片15,壳体1内侧壁上固定设有第一限位块13,第一限位块13和活塞7相互匹配设置,对活塞7的滑动位置进行了限位,防止其滑至温差发电片15处,导致过程无法正常进行,壳体1的内侧壁上还固定设有第二限位块16,第二限位块16和温差发电片15相互匹配设置,使得温差发电片15只能在90度的范围内转动,促使装置的过程正常进行,温差发电片15的中间部位固定设有齿轮14,温差发电片15处的壳体1两侧呈凸出的弧形设置,且弧形与温差发电片15的运动轨迹相对应设置,使得温差发电片15转动的空间增大,且使得温差发电片15的长度能够增加,其两端的温度差增大,产生的电流更大,齿轮14转动设置在壳体1内,且活塞7的下端固定设有齿槽板12,活塞7为橡胶材质,且活塞7和齿槽板12为一体成型设置,使得活塞7的滑动过程较慢,同时增加了装置结构的稳定性,齿槽板12和齿轮14相互啮合设置,温差发电片15的两端均连接设有导线17,两根导线1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设置在电容器件8的两端,壳体1底壁的另一侧还固定设有电感9,电容器件8和电感9的下端均固定设有绝缘块,且绝缘块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底壁上,防止直接将电容器件8和电感9放置在壳体1的底壁上,容易与外界磁铁等产生联系,导致对电容器件8和电感9的损害,电容器件8和电感9之间固定设有导体10,且电容器件8、电感9和导体10共同形成了闭合回路,冲泡腔3的底壁上固定设有金属块11。

本发明中,工作原理:

1、温差发电片:温差发电片是一种新型的发电方式,即利用塞贝克效应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p型和n型结合的半导体元件组成的器件的一侧维持在常温,另一侧维持在高温,这样器件高温侧就会向低温侧传导热能并产生热流,即热能从高温侧流入器件内,通过器件将热能从低温侧排出时,流入器件的一部分热能不放热,并在器件内变成电能,输出直流电压和电流。通过连接多个这样的器件便可获得较大的电压,该器件即为目前应用日益广泛的温差发电片;

2、lc震荡电路:在对电容器件进行充电后,电容器件内的电场能逐渐释放,通过导体的连接,电场能逐渐转化为电感中的磁场能,在电容器件的电场能降为0时,电感中的磁场能又向电场能转化,对电容器件进行充电,在电感的自感和电容器件反复充放电的共同作用下,电路中就会产生高频正弦交流电,从而使得该回路中产生交变磁场;

3、涡流效应:若块状金属被放入变化的磁场中,则在该金属内要产生感应电动势,由于金属的电阻很小,因而即使感应电动势不很大,也能引起强大的电流,这种电流在金属内沿着一个一个闭合回路流动,像河水中的旋涡,因此被称为涡旋电流,简称涡流。涡流既可产生热效应,也可引起机械效应;

该装置中,在加入茶叶,并倒入开水后,水平设置的温差发电片15的一端温度快速升高,使得其内部产生电流,并对电容器件8进行充电过程,同时进入冲泡腔3内的开水会使得导热片6的温度快速上升,从而使得密封腔5内的气体膨胀,将活塞7向下缓慢推动,同时使得温差发电片15进行转动,直至温差发电片15处于竖直状态,其两端温度相同,停止对电容器件8的充电过程,此时电容器件8内的电场能逐渐释放,通过导体10的连接,电场能逐渐转化为电感9中的磁场能,在电容器件8的电场能降为0时,电感9中的磁场能又向电场能转化,对电容器件进行充电,在电感9的自感和电容器件8反复充放电的共同作用下,电路中就会产生高频正弦交流电,从而使得该回路中产生交变磁场,使得交变磁场中的金属块11内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对装置内的开水产生涡流效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