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由拆卸更换芯板的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6502发布日期:2020-10-30 20:55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由拆卸更换芯板的门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板,具体涉及一种可自由拆卸更换芯板的门板,属于木门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实木门的门框和门芯板都为天然实木,结构为门框榫连接,镶嵌门芯板。这种实木门表层不贴任何材料,表层的纹理特性由芯材决定。实木门色泽清晰美观,纹理自然和谐,保温、隔音效果好,由于生产过程中几乎用不到胶黏剂,所以环保。门芯为实木材,门框与门芯采用榫结构连接成为门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在表面热压上一层天然木皮,再加上优质油漆施工,最后就成为了一扇实木工艺门。实木复合门框采用实木指接材为框架,门芯为各种填充材料,表层粘贴各种材质的表皮。然而在现有技术中,门芯板与门框之间通过榫头固定连接之后,便难以取出,若出现意外需要更换门芯板时,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更换,否则容易损坏门板边框。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便于更换门芯板的门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可自由拆卸更换芯板的门板,使用方便快捷,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较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的一种可自由拆卸更换芯板的门板,包括门板边框和芯板,所述的门板边框包括竖框;所述的竖框内侧设置有芯板槽;所述的芯板槽内设置有滑轨;所述的芯板两侧滑动连接于滑轨内;所述的门板边框还包括上横框和下横框;所述的上横框与芯板固定连接;所述的上横框与竖框上端设置有拆装机构;所述的竖框下端与下横框固定连接。

通过抽拉上横框,使得与上横框固定的芯板沿滑轨移动,直至与竖框脱离,实现上横框与芯板之间的拆卸。

优选的,所述的滑轨为u型铝合金滑轨;所述竖框、上横框和下横框两端分别倒有斜边,并且相互拼接成直角;所述竖框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榫头和第二榫头。

通过第一榫头连接上横框,并通过拆装机构,实现芯板的可拆卸式连接;通过第二榫头连接下横框,实现下横框与竖框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的上横框相对第一榫头设置有第一榫槽;所述的下横框相对第二榫头设置由第二榫槽;所述的下横框通过第二榫槽与竖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拆装机构包括扣件和挂件。

优选的,所述的挂件设置于第一榫头上;所述的扣件设置于上横框的第一榫槽内;所述的扣件与芯板上部固定连接。

第一榫头和第二榫槽用于安装拆装机构。且第一榫头可在第一榫槽内实现相对运动。

优选的,所述的挂件包括圆形定位台;圆形定位台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于第一榫头上;所述的扣件包括供连接柱滑动的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的限位槽底部设置有供圆形定位台插入的入口;所述限位槽的宽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拆装机构设置在上横框与竖框之间,并将芯板与上横框固定连接,有需要时可以向外拉动上横框,进而将芯板从竖框之中拉出,进行下一步的更换、维护等操作。整个操作过程非常简单,无需专业人员实施,造价较低,只需安装拆装五金件即可实现上横框及芯板的无损拆卸,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竖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挂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框体与芯板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a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竖框与下横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门板边框,1.1为竖框,1.1.1为芯板槽,1.1.2为第一榫头,1.1.3为第二榫头,1.2为上横框,1.2.1为第一榫槽,1.3为下横框,1.3.1为第二榫槽,2为芯板,3为滑轨,4为扣件,4.1为限位槽,4.1.1为入口,5为挂件,5.1为圆形定位台,5.2为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6,一种可自由拆卸更换芯板的门板,包括门板边框1和芯板2,所述的门板边框1包括竖框1.1;所述的竖框1.1内侧设置有芯板槽1.1.1;所述的芯板槽1.1.1内设置有滑轨3;所述的芯板2两侧滑动连接于滑轨3内;所述的门板边框1还包括上横框1.2和下横框1.3;所述的上横框1.2与芯板2固定连接;所述的上横框1.2与竖框1.1上端通过拆装机构连接;所述的竖框1.1下端与下横框1.3固定连接。

具体的,门板边框1由竖框1.1和上、下横框组成,下横框用于固定连接两侧的竖框1.1。而上横框1.2用于连接芯板2,并通过拆装机构连接在门板边框内,并通过抽拉上横框1.2,实现芯板与门板边框的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滑轨3为u型铝合金滑轨;所述竖框1.1、上横框1.2和下横框1.3两端分别倒有斜边,并且相互拼接成直角;所述竖框1.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榫头1.1.2和第二榫头1.1.3。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滑轨3优选的采用u型铝合金滑轨,为芯板3在沿竖框1.1滑动提供轨道,增大蒙版刚性,大大减少形变概率。第一榫头1.1.2用于和拆装机构共同连接上横框1.2。第二榫头1.1.3用于固定连接下横框1.1.3。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上横框1.2相对第一榫头1.1.2设置有第一榫槽1.2.1;所述的下横框1.3相对第二榫头1.1.3设置有第二榫槽1.3.1;所述的下横框通过第二榫槽与竖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拆装机构包括扣件4和挂件5。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的扣件4和挂件5均采用常规技术手段中的五金件。具体原理如下。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挂件5设置于第一榫头1.1.2上;所述的扣件4设置于第一榫槽1.2.1内;所述的扣件4与芯板上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挂件5包括圆形定位台5.1;圆形定位台5.1通过连接柱5.2固定连接于第一榫头1.1.2上;所述的扣件4包括供连接柱5.2滑动的限位槽4.1。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限位槽4.1底部设置有供圆形定位台5.1插入的入口4.1.1;所述限位槽的宽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当上横框未与竖框分离时,挂件5上的圆形定位台5.1通过入口4.1.1插接进入到限位槽4.1当中,连接柱5.2沿限位槽4.1运动至上端(限位槽4.1上端处设置有连接柱5.2的卡位),实现卡紧。需要取下芯板时,向上拉动上横框,圆形定位台5.1及连接柱5.2反向沿限位槽反向运动,直至完全与扣件分离。

安装过程:先将两根竖框与下横框通过第二榫头和第二榫槽进行固定连接。再将上述整体与芯板、上横框分别进行油漆涂装,涂装完成之后,将芯板沿滑轨3插入,完成插入之后,上横框(第一榫槽处的扣件)与竖框(第一榫头处的挂件)进行连接,实现上横框的无损自由拆卸和芯板的自由更换。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