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柜内拉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6760发布日期:2020-11-20 10:1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柜内拉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柜内拉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橱柜放置碟子和碗都是垂直堆积的状态,不利于水分蒸发,容易导致细菌繁殖,且现在的橱柜多采用板材相互粘接或相互钉死的方式制作,不方便拆装,增加制作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柜内拉篮,方便拆装,且提供了更加灵活的碗碟的放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柜内拉篮,包括:

拉篮组件,所述拉篮组件包括拼接在一起的框体以及安装在框体底部的置物底板;

碟架组件,所述碟架组件包括两块对称布置的第一支撑板,两块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滑动架设有多根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匹配的第一搭钩,所述第一搭钩高出所述限位条所在的平面以形成凹槽,所述限位条上还设置有与碟子外形相匹配的第一固定柱和第一圆弧钩,两块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端通过两块第一挡板紧固连接;

碗架组件,所述碗架组件包括两块对称布置的第二支撑板,两块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滑动架设有多根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匹配的第二搭钩,所述第二搭钩高出所述支撑条所在的平面以形成凹槽,所述支撑条上还设置有与碗的外形相匹配的第二固定柱和第二圆弧钩,两块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端通过两块第二挡板紧固连接;

所述碟架组件和碗架组件均放置在拉篮组件的框体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拉篮组件的框体可拼装,且碗架组件和碟架组件均可独立放置在拉篮组件内,需要时提取使用,使得整个柜内拉篮使用时的灵活性更强,一是限位条低于第一支撑板和支撑条低于第二支撑板的设计可以形成凹槽,以摆放筷子、餐刀、杯子等餐具。二是碗架组件和碟架组件中相对应的限位条和支撑条能够调节间距,以放置不同数量不同大小的碗或碟子。三是碗架组件和碟架组件可提取或配合放置在柜内拉篮内收纳使用。

进一步,所述框体包括板体以及将板体连接在一起的转角件,所述转角件上具有相互垂直的两个连接面。四个转角件配合四个板体就能够拼接成框体。

进一步,所述转角件的连接面上可拆卸的安装有卡接凸起,所述板体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接凸起相匹配的卡孔。卡接凸起和卡孔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安装更加方便。

进一步,所述转角件的连接面上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内安装有弹簧,所述板体的端部设置与所述弹簧相匹配的定位柱,所述板体通过压缩插槽中的弹簧固定与两个转角件相对的插槽之间插接即可固定,因此安装更加方便。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向内凹陷形成第一防脱槽,所述第一搭钩的敞口向下,所述第一搭钩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防脱槽相匹配的第一卡棱。第一搭钩使得限位条能够向下钩住第一支撑板,能够承受向下的重力,第一卡棱和第一防脱槽的配合使得限位条不能够轻易的脱离第一支撑板,但是能够在第一支撑板上滑动以调节间距。

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侧向内凹陷形成第二防脱槽,所述第二搭钩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防脱槽相匹配的第二卡棱。所述支撑条的作用与限位条相同。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柱具有两根,且两根第一固定柱分别靠近所述限位条的两端,所述第一圆弧钩位于所述限位条的中部并向外延伸。碟子能够侧立固定在两根限位条之间,限位条上的第一固定柱能够卡死碟子的背面,第一圆弧钩能够低紧碟子的里面,第一固定柱和第一圆弧钩前后相互夹持固定住碟子。

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柱具有两根,且两根第二固定柱分别靠近所述支撑条的两端,所述第二圆弧钩位于所述支撑条的中部,所述第二固定柱和第二圆弧钩均向一端倾斜向上延伸,所述支撑条的中部还具有与碗的侧面轮廓相适应的弧形凹陷。使得碗能够悬空侧立在两个支撑条之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拉篮组件安装门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拉篮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板体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板体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拉篮组件安装隔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板的u形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蝶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蝶架组件中的限位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碗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碗架组件中的支撑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板的截面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碟架组件和碗架组件在拉篮组件中的放置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置物底板100、板体110、卡接凸起111、侧条120、搭沿121、门条130、转角件140、门板200、弹簧300、第一挡板400、第一支撑板410、限位条420、第一固定柱421、第一圆弧钩422、第一搭钩423、第一卡棱424、第二挡板500、第二支撑板510、支撑条520、弧形凹陷521、第二固定柱522、第二圆弧钩523、第二搭钩524、第二卡棱525、固定杆600、接水盘610、隔板700、u形钩7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如图1-3、5、8-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柜内拉篮,包括拉篮组件、碟架组件以及碗架组件,所述拉篮组件包括拼接在一起的框体以及安装在框体底部的置物底板100;所述碟架组件包括两块对称布置的第一支撑板410,两块所述第一支撑板410之间滑动架设有多根限位条420,所述限位条420上还设置有与碟子外形相匹配的第一固定柱421和第一圆弧钩422,两块所述第一支撑板410的两端通过两块第一挡板400紧固连接;所述碗架组件包括两块对称布置的第二支撑板510,两块所述第二支撑板510之间滑动架设有多根支撑条520,所述支撑条520上还设置有与碗的外形相匹配的第二固定柱522和第二圆弧钩523,两块所述第二支撑板510的两端通过两块第二挡板500紧固连接;所述框体下方的置物底板100采用承载条支撑固定,所述碟架组件和碗架组件均放置在拉篮组件的框体内。

参见图6-7,所述拉篮组件的框体内还可移动的设置有隔板700,所述隔板700的两端设置有用于搭接到框体两侧的承载条上的u形钩710,所述u形钩710内设置有卡突,通过卡突使得隔板700不会轻易脱离所述承载条。

拉篮组件的框体可拼装,且碗架组件和碟架组件均可独立放置在拉篮组件内,使得整个柜内拉篮使用时的灵活性更强,需要时提取使用,一是限位条420低于第一支撑板410和支撑条520低于第二支撑板510的设计可以形成凹槽,以摆放筷子、餐刀、杯子等餐具。二是碗架组件和碟架组件中相对应的限位条和支撑条能够调节间距,以放置不同数量不同大小的碗或碟子。三是碗架组件和碟架组件可提取或配合放置在柜内拉篮内收纳使用。

所述框体包括板体110以及将板体110连接在一起的转角件140,所述转角件140上具有相互垂直的两个连接面。四个转角件140配合四个板体110就能够拼接成框体。所述承载条也可拆卸的安装在转角件140上。

所述转角件140的连接面上可拆卸的安装有卡接凸起111,所述板体110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接凸起111相匹配的卡孔。卡接凸起111和卡孔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安装更加方便。板体110的两端固定在两侧的两个转角件140上,四块板体110以及四个转角件140即可拼合成框体,在安装时,先将四个转角件140上的八个卡接凸起111固定安装(螺钉连接)在转角件140上,然后将同一朝向的板体110插接固定在四个转角件140上,最后将另一朝向的板体110插接固定。为了增加板体110和转角件140的稳固程度,在板体110和卡接凸起111上还设置有相对应的螺孔,并采用螺栓固定。承载条也可采用卡接凸起111固定。

参见图1-3、5、12,为了在拉篮组件上安装门板200,所述拉篮组件上的承载条包括门条130和侧条120,所述门条130的高度小于侧条120,便于安装门板200,不会产生干涉,所述侧条120的底部还框体内部延伸形成搭沿121,所述置物底板100固定于所述搭沿121上。

参见图8-9,所述第一支撑板410的两侧向内凹陷形成第一防脱槽,所述限位条420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板410相匹配的第一搭钩423,所述第一搭钩423高出所述限位条420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搭钩423的敞口向下,所述第一搭钩42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防脱槽相匹配的第一卡棱424。第一搭钩423使得限位条420能够向下钩住第一支撑板410,能够承受向下的重力,第一卡棱424和第一防脱槽的配合使得限位条420不能够轻易的脱离第一支撑板410,但是能够在第一支撑板410上滑动以调节间距。所述第一固定柱421具有两根,且两根第一固定柱421分别靠近所述限位条420的两端,所述第一圆弧钩422位于所述限位条420的中部并向外延伸。碟子能够侧立固定在两根限位条420之间,限位条420上的第一固定柱421能够卡死碟子的背面,第一圆弧钩422能够低紧碟子的里面,第一固定柱421和第一圆弧钩422前后相互夹持固定住碟子。第一搭钩423高于限位条420所在的平面使得限位条420与第一支撑板410的顶部具有高度差,即是第一支撑板410和限位条420形成凹槽,使得放置在限位条420上的器具能够卡在凹槽内,不易滑落。

参见图10-11,所述第二支撑板510的两侧向内凹陷形成第二防脱槽,所述支撑条520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支撑板510相匹配的第二搭钩524,所述第二搭钩524高出所述支撑条520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搭钩52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防脱槽相匹配的第二卡棱525。所述支撑条520的作用与限位条420相同。所述第二固定柱522具有两根,且两根第二固定柱522分别靠近所述支撑条520的两端,所述第二圆弧钩523位于所述支撑条520的中部,所述第二固定柱522和第二圆弧钩523均向一端倾斜向上延伸,所述支撑条520的中部还具有与碗的侧面轮廓相适应的弧形凹陷521。使得碗能够悬空侧立在两个支撑条520之间。同理,第二搭钩524高于支撑条520所在的平面使得支撑条520与第二支撑板510的顶部具有高度差,即是第二支撑板510和支撑条520形成凹槽,使得放置在支撑条520上的器具能够卡在凹槽内,不易滑落。

为了使柜内拉篮在使用时更加整洁,在碗架组件和碟架组件的底部均设置有接水盘610,所述接水盘610通过固定杆600承载固定,所述固定杆600固定螺接在第一挡板400或第二挡板500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410和第一挡板400采用螺接的方式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板510和第二挡板500也采用螺接的方式固定。

参见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对转角件140和板体110的连接提出了另一种结构,具体是,所述转角件140的连接面上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内安装有弹簧300,所述板体110的端部设置与所述弹簧300相匹配的定位柱,所述板体110通过压缩插槽中的弹簧300固定与两个转角件140相对的插槽之间。安装时,现将板体110的一端插入一侧的转角件140中并压缩,使得板体110的另一端能够进入另一侧的转角件140的插槽中,最后松开板体110使得板体11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侧的转角件140中,插接即可固定,因此安装更加方便。由于板体110材料的不同,板体110上不适用设置定位柱,因此板体110上的定位柱能够固定在插槽内,相应的板体110上设置有与定位柱相匹配的定位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