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把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93834发布日期:2020-12-15 08:33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拖把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拖把夹。



背景技术:

现阶段,拖把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但在使用之后或不使用时如何放置却是一个大问题。最开始人们通常是将拖把的拖布放在地上,拖把杆斜靠在墙上来放置,但这样容易使拖布滋生细菌,同时不便于将拖布晾干;于是人们想到另一种方式来放置拖把,在墙上钉个钉子然后把拖把挂上去,将整个拖把悬吊起来,这样虽然解决了拖布容易滋生细菌和不易晾干的问题,但是将拖把挂在钉在墙上的钉子上后,既不美观又不大方。为此,人们研发了一些通过将拖把杆夹住来将拖把固定到墙上来放置的夹持器,这种夹持器称为拖把夹。当前市面上常见的拖把夹有以下三种:

1)、一种是通过单边偏心摆动后与防滑垫的配合来夹紧拖把杆的,如专利号为:200520030519.0公开的一种挂柱状物夹紧装置,它通过偏心凸轮的摆动,然后由设在偏心凸轮上的止滑垫和半圆形基座上的止滑垫配合来将拖把杆夹住。这种拖把夹只能夹住比较轻的柱状物体(如干的拖把,扫把等),如果比较重的柱状物体(如湿的拖把),就会出现打滑导致夹不紧的情况。

2)、一种是利用塑胶或橡胶变形后将拖把杆抱杆的方式来固定拖把,如专利号为:200820085604.0公开的多用卡夹,它的夹持件由左、右夹块和将左、右夹块连成一体的夹持带构成,而且左、右夹块和夹持带均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它在使用时,将拖把杆、扫把杆或雨伞杆等先与夹持带的外壁接触,然后用力压入到卡座的“u”型槽中,与此同时,夹持带会往卡座的“u”型槽内折弯变形并带动左、右夹块往“u”型槽的方向转动,此时夹持件的夹持带由“一”字形变成“ω”形,以此来将拖把杆、扫把杆或雨伞杆夹紧。这种拖把夹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它的左、右夹块和夹持带容易出现老化,从而使得它们的复原性差,导致出现夹不稳的情况。

3)、一种是通过弹片的弹性来将拖把杆夹住,如专利号为:201920131834.4公开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拖把夹,它是利用角度小于90度的弹力夹体(相当于弹片)自身的弹力,然后通过夹持滚轮和定位防滑体的摩擦力来将拖把杆夹紧在拖把夹上。这种拖把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弹力夹体会产生变形,从而导致弹力夹体夹不住拖把杆。

从上可以看出,当前常见的三种拖把夹,都会因各种原因导致出现夹不稳的情况,从而导致当前的三种拖把夹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使用寿命长的拖把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拖把夹,包括固定座、左夹块和右夹块,在所述固定座的正面设有一个上宽下窄的喇叭口空间,所述的左、右夹块分别连接安装在该喇叭口空间的左、右侧面上;在所述喇叭口空间的左、右侧面上分别设有供左、右夹块上下滑动的左、右滑轨,所述的左、右夹块在常态下分别位于左、右滑轨的最底端位置;在所述的固定座内设有一对分别使左、右夹块向下复位的弹性件。

在对上述拖把夹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的固定座包括内部为空心状且向后开口的夹座和能够盖在夹座开口处的后盖,所述的喇叭口空间设在该夹座的正面上;所述的弹性件设在夹座内;在所述的左、右夹块上分别设有与相应弹性件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左、右侧面由靠里的左、右缺口和靠外的左、右滑板组成;所述左、右夹块的连接部分别从左、右缺口伸入到夹座内并与相应弹性件连接;在所述的后盖上设有间隔对称的左、右挡板;所述的后盖与夹座固定安装后,后盖上的左、右挡板伸入到夹座内并将左、右缺口遮挡住的同时,在左滑板和左挡板之间,以及在右滑板和右挡板之间分别形成供左、右夹块上下滑动的左、右滑轨。

在对上述拖把夹的改进方案中,所述喇叭口空间的左、右侧面为斜面;所述后盖上的左、右挡板也为斜面。

在对上述拖把夹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的左夹块由左连接件和左防滑件组成;所述的右夹块由右连接件和右防滑件组成;在所述的左防滑件和右防滑件上均设有多个条形槽,在所述的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上均设有能够供所述条形槽套在其外壁上的条形柱;所述的左、右夹块上的连接部分别设在左、右连接件上。

在对上述拖把夹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固定座的下端设有若干个挂钩。

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它在固定座的正面设有一个上宽下窄的喇叭口空间,同时在喇叭口空间的左、右侧面上安装有左、右夹块,且能够分别在喇叭口空间的左、右侧面上上下滑动,于是在将带杆物体的杆放置到左、右夹块之间后,它们能够利用自身的重力来夹紧在拖把夹上,而且左、右夹块越往下滑动,越能够将带杆的物体夹紧,也就是说被夹持的物体越重,夹得越紧,这样就不会出现因各种原因而出现夹不稳的情况,从而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未安装左、右夹块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右夹块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拖把夹,如图1至4所示,包括固定座1、左夹块2和右夹块3,在所述固定座1的正面设有一个上宽下窄的喇叭口空间11,所述的左、右夹块2、3分别连接安装在该喇叭口空间11的左、右侧面上;在所述喇叭口空间11的左、右侧面上分别设有供左、右夹块2、3上下滑动的左、右滑轨4、5,所述的左、右夹块2、3在常态下分别位于左、右滑轨4、5的最底端位置,此时左、右夹块2、3之间的距离是最短的,通常最短的距离比大多数杆(如拖把杆、扫把杆等)的直径小;在所述的固定座1内设有一对分别使左、右夹块2、3向下复位的弹性件6(弹性件6可以是扭簧、拉簧或压簧)。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固定座1固定安装到墙上,接下来要将带杆的物体(如拖把、扫把或垃圾铲等)放置到拖把夹上时,现以拖把为例:人们用手拿着拖把杆,将拖把杆(通常是拖把杆中部以下的某一处)与左、右夹块2、3接触,然后向上移动拖把杆,此时在拖把杆与左、右夹块2、3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拖把杆能够带动左、右夹块2、3在克服相应弹性件6的弹力后沿左、右滑轨4、5向上滑动,于是左、右夹块2、3在往上滑动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距离会慢慢变大,这样整个拖把杆就能完全落入到左、右夹块2、3之间;与此同时,由于左、右夹块2、3在相应弹性件使它们向下复位的作用下,它们始终会与拖把杆接触,因此在拖把杆完全落入到左、右夹块2、3之间之后,人们松开手,拖把杆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往下沉并夹紧在左、右夹块2、3之间;在此,由于左、右夹块2、3越往下摆动,它们之间的距离越短,即是说拖把越重(即湿拖把时),左、右夹块2、3就能够将拖把杆夹得越紧。

拖把夹的安装,可以先在墙上打孔,然后用螺丝将固定座1固定到墙上(即打孔安装方式),不过这种方式需要在固定座上预先设置螺丝孔;也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来固定到墙上(即免打孔的安装方式),此时在固定座靠墙的那一面粘上强力胶纸。

当要将拖把夹上的拖把取下来时,人们用手握住拖把杆,然后使拖把杆稍微向上移动,接着将拖把杆往喇叭口空间11外移出即可,此时左、右夹块2、3会在与它们各自连接的弹性件6的作用下复位,即回到左、右滑轨4、5的最底端位置。

当然除了拖把之外,扫把、垃圾铲等带杆的都可以通过上述操作来放置到拖把夹上或从拖把夹上取下来。

从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是在将带杆物体的杆放置到左、右夹块2、3之间后,利用它们自身的重力来夹紧在拖把夹上,而且左、右夹块2、3越往下滑动,越能够将带杆的物体夹紧,也就是说被夹持的物体越重,夹得越紧,这样就不会出现因各种原因而出现夹不稳的情况,从而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为了能够便于左、右夹块2、3与固定座1内的相应弹性件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的固定座1包括内部为空心状且向后开口121的夹座12和与夹座12背部固定安装并能够将开口121盖住的后盖13,所述的喇叭口空间11设在该夹座12的正面上;所述的弹性件6设在夹座12内;在所述的左、右夹块2、3上分别设有与相应弹性件6连接的连接部21、31;所述左、右侧面由靠里的左、右缺口122、123和靠外的左、右滑板124、125组成;所述左、右夹块2、3的连接部21、31分别从左、右缺口122、123伸入到夹座12内并与相应弹性件6连接;在所述的后盖13上设有间隔对称的左、右挡板131、132;所述的后盖13与夹座12固定安装后,后盖13上的左、右挡板131、132伸入到夹座12内并将部分左、右缺口122、123遮挡住的同时,在左滑板124和左挡板131之间,以及在右滑板125和右挡板132之间分别形成供左、右夹块2、3上下滑动的左、右滑轨4、5。于是本实用新型在组装时,先将弹性件6安装在夹座12内部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将左、右夹块2、3上的连接部21、31分别从左、右缺口122、123穿过后与相应的弹性件6连接,接着将后盖13放置到夹座12北部的开口121处并用锁紧件将它锁紧;此时左滑板124和左挡板131之间,以及在右滑板125和右挡板132之间形成供左、右夹块2、3上下滑动的左、右滑轨4、5;这样就完成了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喇叭口空间11的左、右侧面为斜面,在此,所述后盖13上的左、右挡板131、132也为斜面。当然,喇叭口空间11的左、右侧面也可以是弧面,此时所述后盖13上的左、右挡板131、132也为弧面。

如图4所示,所述的左夹块2由左连接件22和左防滑件23组成;所述的右夹块3由右连接件32和右防滑件33组成;在所述的左防滑件23和右防滑件33上均设有多个条形槽7,在所述的左连接件22和右连接件32上均设有能够供所述条形槽7套在其外壁上的条形柱8;在此,所述的左、右夹块2、3上的连接部21、31分别设在左连接件22和右连接件32上。于是左、右夹块2、3在组装时,如图6所示,以右夹块为例:先将右防滑件33上的条形槽7分别对着右连接件32上的条形柱8压上去,使右连接件32上的条形柱8完全套入到右防滑件33上的相应条槽7中,即可完成右夹块3的组装;因此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挂持物的杆是与左、右防滑件23、33接触的,这样能够将挂持物的杆夹得更紧,同时当左、右防滑件23、33使用一段时间后,防滑效果变差时,就可以直接将左、右防滑件23、33从左、右连接件22、32上拆下来,更换新的防滑件,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合理。左、右防滑件23、33通常采用橡胶等软材质,并在它们的表面上设置防滑条纹或凹凸位,以更好地夹紧拖把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5所示,在所述固定座1的下端设有若干个挂钩9,所述挂钩9的上端连接安装在固定座1内,下端外露在固定座1的外部;这样人们可以将抹布、拖把布等挂在挂钩9上,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