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外窗的更换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30389发布日期:2021-03-12 11:08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外窗的更换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外窗的更换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建建筑的减少,二手房及旧房改造逐步成为新的增长点,尤其是二手房及既有住宅改造,其中建筑外窗更换基本上是每家每户均要遇到的改造项目,但在改造过程中,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中采用拉片自攻钉安装或尼龙膨胀螺栓安装结构,其拉片结构“规格、固定”均为简易安装方式,根本无法保证“外窗作为结构部件的设计安全标准要求”;采用外窗型材与建筑框体“穿孔构造”易造成框材进水、且损坏装饰面效果,在火灾条件下,会直接导致“拉片变形、固定栓脱空”造成外窗坠落,在大风条件下导致因“固定脱空”造成的外窗坠落,另外,二手房外窗的安装方式根本无法满足接地标准,且带有外窗的淋浴间标准没有规定“外窗等电位连接”结构,直接导致“因改造连接问题及标准要求”造成的电击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现有技术中建筑外窗更换改造遇到的固定方式、基础条件造成连接强度低,且容易导致雷电击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外窗的更换连接结构,包括:

建筑结构层,所述建筑结构层上设置有连接孔和剃凿面层,所述剃凿面层处设置有加固胶层;

加强底板,所述加强底板的一端部通过加强螺栓与所述连接孔相连接,另一端部与所述建筑结构层内的钢筋相连接,且所述加固胶层位于所述加强底板与所述剃凿面层之间;

连接拉片,所述连接拉片的第一端与金属窗框相连接,所述连接拉片的第二端与所述加强底板相连接,且所述金属窗框与所述建筑结构层之间设置有填充层和调整垫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拉片与所述金属窗框和加强底板之间均设置有电力复合脂层,且所述第二端与等电位连接线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通钻尾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二端的钻尾螺栓上设置有接线环,所述接线环与所述等电位连接线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底板的另一端部与所述钢筋相焊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注胶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拉片为h型不锈钢拉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建筑结构层的室内侧靠近所述金属窗框处设置有界面涂层,所述界面涂层位于所述连接拉片上,且所述界面涂层上设置有抹灰层,所述抹灰层上设置有窗台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建筑结构层的室内侧墙面上设置有装饰面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建筑结构层的室外侧与所述金属窗框的交接处设置有密封胶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建筑外窗的更换连接结构,通过加强底板的一端部通过加强螺栓与连接孔相连接,另一端部与建筑结构层内的钢筋相连接,加固胶层位于加强底板与剃凿面层之间,同时连接拉片分别与加强底板和金属窗框连接,有效形成握拽力,与原建筑结构形成一体,真正解决窗框基层固定面及原建筑结构连接强度问题,具有易连接、高强度的结构特点。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的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建筑外窗的更换连接结构的一视角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建筑外窗的更换连接结构的局部一视角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建筑外窗的更换连接结构的局部另一视角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1、建筑结构层,101、连接孔,102、剃凿面层,103、钢筋,104、注胶层,2、加强底板,3、加强螺栓,4、连接拉片,401、第一端,402、第二端,403、定位孔,5、金属窗框,6、填充层,7、调整垫块,8、电力复合脂层,9、接线环,10、等电位连接线,11、钻尾螺栓,12、焊接层,13、加固胶层,14、界面涂层,15、密封胶层,16、抹灰层,17、装饰面层,18、窗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外窗的更换连接结构,包括:建筑结构层1、加强底板2和连接拉片4,所述建筑结构层1上设置有连接孔101和剃凿面层102,所述剃凿面层102处设置有加固胶层13;所述加强底板2的一端部通过加强螺栓3与所述连接孔101相连接,另一端部与所述建筑结构层1内的钢筋103相连接,且所述加固胶层13位于所述加强底板2与所述剃凿面层102之间;所述连接拉片4的第一端401与金属窗框5相连接,所述连接拉片4的第二端402与所述加强底板2相连接,且所述金属窗框5与所述建筑结构层1之间设置有填充层6和调整垫块7。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加强底板2的一端部通过加强螺栓3与连接孔101相连接,另一端部与建筑结构层1内的钢筋103相连接,加固胶层13位于加强底板2与剃凿面层102之间,同时连接拉片4分别与加强底板2和金属窗框5连接,有效形成握拽力,与原建筑结构形成一体,真正解决窗框基层固定面及原建筑结构连接强度问题,具有易连接、高强度的结构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建筑结构层1为原建筑窗洞口,原建结构为剪力墙结构钢筋103混凝土建造,表面无污染、掉粉、等质量缺陷,框体表面无松散、脱落问题,混凝土墙面应对表面进行打磨处理,表面如存在石膏或其它不耐水材料应清除到位;剃凿面层102为加强底板2安装基础设置,应根据加强底板2设置数量进行剃凿,应沿内侧框体表面进行剃凿,剃凿面应满足加强底板2安装厚度、面积要求及局部钻尾螺栓11〈结构〉厚度要求,并剔出原建钢筋103且能满足钢筋103焊接作业面积为准,表面坚实无碎块、浮灰,钢筋103为加强底板2与原建筑结构(建筑结构层1)焊接面设置,凿出钢筋103外露面应符合加强底板2整体满焊要求;加强底板2为原建筑结构与h型不锈钢拉片(连接拉片4)固定基础设置,使用q235b钢板材料,厚度应为4mm,宽度应为130-150mm,l型断面尺寸符合相应安装结构尺寸要求;设置数量应根据具体窗框尺寸、重量、功能进行设置,但窗框四边最少设置一处,保证接地连接安装要求;表面除锈等应符合一般做法规定,加强螺栓3为加强底板2与原建筑框体使用设置,钢螺杆强度应选用5.8级标准,不宜使用不锈钢材料(影响焊接),可选地,所述连接孔101内设置有注胶层104,在连接孔101内钻孔注胶安装后干固时间不应小于48小时,符合一般结构植筋做法规定,其中金属窗框5为外窗框结构设置,材料可使用“铝合金、断桥铝合金、钢制”等金属外窗材料。填充层6金属窗框5与建筑结构施工间隙设置,使用砂浆或pu发泡材料填充,符合一般做法规定。调整垫块7为金属窗框5与原建筑结构施工间隙承载设置,使用尼龙或硅钙板材垫块,用于调整上下、左右安装距离及重力承载,设置数量应根据实际窗框规格及重量而定,符合一般垫块做法规定。加固胶层13为加强底板2与原建筑结构加固设置,使用a型环氧树脂结构加固胶灌注,与原建筑结构形成一体,符合一般加固注胶做法规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连接拉片4与所述金属窗框5和加强底板2之间均设置有电力复合脂层8,且所述第二端402与等电位连接线10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401和第二端402分别通钻尾螺栓11相连接,连接拉片4的第一端401和第二端402均设置有定位孔403,钻尾螺栓11通过定位孔403旋紧固定,所述第二端402的钻尾螺栓11上设置有接线环9,所述接线环9与所述等电位连接线10相连接。所述连接拉片4为h型不锈钢拉片,所述加强底板2的另一端部与所述钢筋103相焊接,二者之间有焊接层12。通过设计加强底板2和原建的钢筋103的满焊构造,形成结构接地,再通过h型不锈钢拉片和电力复合脂和钻尾螺栓11〈窗框〉、钻尾螺栓11〈结构〉的系统材料做法设计,保证了接触面的连接标准及质量,且框体四周均独立接地,并设计安装浴室几部等电位接线环9等电位连接线10连接,真正形成外窗防雷、防电击的接地保护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h型不锈钢拉片为金属窗框5与加强底板2连接设置,其中:a材料使用304不锈钢材料,厚度可根据外窗规格及重量选用1.5-3mm,h型结构两翼长度应为130-150mm(保证接接地连接面积),筋板宽度应不小于30mm,两侧翼板面均留有定位孔403,便于安装钻孔使用。bh型不锈钢拉片安装固定:b.1单侧固定在金属窗框5底侧,金属窗框5底侧及拉片接触面均应打磨清除表面涂层,并涂抹电力复合脂,使用钻尾螺栓11〈窗框〉根据定位孔403安装固定结合严密。b.2另侧固定在加强底板2表面,加强底板2表面及拉片接触面均应打磨清除表面涂层,并涂抹电力复合脂,使用钻尾螺栓11〈结构〉根据定位孔403安装固定结合严密。b.3由于加强底板2表面会存在安装误差,h型不锈钢拉片安装端面应随机调整并固定即可。另外,电力复合脂层8为增强金属窗框5与h型不锈钢拉片、加强底板2与h型不锈钢拉片之间增强导电效果设置,电力复合脂应符合dl/t373规定标准,均匀涂抹在接触面上按压连接,符合一般电力复合脂施工做法规定。接线环9为等电位连接线10与加强底板2、钻尾螺栓11〈结构〉连接设置,与钻尾螺栓11〈结构〉套接压实,且窗框四周应各设置一处即可,符合一般连接做法规定。等电位连接线10为淋浴间局部等电位连接设置,一端连接接线环9、另一端连接建筑等电位端子箱,选用导管穿线时可使用2.5平方多股铜质导线,如不能设置导管时应安装4平方多股铜质导线,且窗框四周应各设置一根,应独立引入等电位端子箱不能串联连接,形成局部等电位保护,做法符合等电位连接做法标准。钻尾螺栓11〈结构〉为加强底板2与h型不锈钢拉片连接设置,使用304不锈钢加长钻尾螺丝结构(直径8mm),固定数量应符合h型不锈钢拉片定位孔403数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在所述建筑结构层1的室内侧靠近所述金属窗框5处设置有界面涂层14,所述界面涂层14位于所述连接拉片4上,且所述界面涂层14上设置有抹灰层16,所述抹灰层16上设置有窗台板18。进一步地,所述建筑结构层1的室内侧墙面上设置有装饰面层17。在所述建筑结构层1的室外侧与所述金属窗框5的交接处设置有密封胶层15。界面涂层14为整体基层强底板致和等电位连接线10工序安装完毕,填充层6、抹灰层16间设置,采用a型环氧树脂结构加固胶进行表面涂刷,半干时表面撒砂(石英砂,粒径约2mm)处理,有效对加强底板2形成防锈保护,根本上保证了加强底板2h型不锈钢拉片表面抹灰层16附着强度问题,且决绝了等电位接地连接点防护问题,具有耐水、防锈、高强度的特点。密封胶层15为原建筑结构与金属窗框5密封设置,应使用硅酮耐候胶打胶密封,防止接缝进水,符合一般打胶工艺做法规定。抹灰层16为界面涂层14上基层找平设置,应使用ds水泥砂浆(强度m7.5),墙面部分表面宜设置玻纤网格防止开裂,符合一般抹灰做法规定。装饰面层17为墙面面层装饰层设置,可根据不同装饰如“石材干挂、贴砖、墙板、涂料”等面层设计,符合相应材料做法规定。窗台板18为内窗台面层装饰层设置,一般选用石材、木质材料,符合相应材料做法规定。本结构固定部件采用隐蔽安装结构,在金属窗框5表面没有任何开孔、表面固定等损坏外观的工艺做法,窗结构外观完整、美观。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建筑外窗的更换连接结构,通过加强底板的一端部通过加强螺栓与连接孔相连接,另一端部与建筑结构层内的钢筋相连接,加固胶层位于加强底板与剃凿面层之间,同时连接拉片分别与加强底板和金属窗框连接,有效形成握拽力,与原建筑结构形成一体,真正解决窗框基层固定面及原建筑结构连接强度问题,具有易连接、高强度的结构特点,另外,基础独立加固点结构均采用焊接连接的握拽结构,窗框与框体使用特殊设计的h型不锈钢拉片栓接机械连接,可满足在特长持续火灾情况下的“结构、窗框”分离坠落等灾害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