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多功能课桌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5019发布日期:2021-02-23 14:41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多功能课桌椅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桌椅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多功能课桌椅。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教学所用的课桌椅大多采用分体式结构,需要对课桌和座椅进行单独设计生产和安装,其相对提高了生产成本,同时降低了安装效率,此外,因为需要对课桌和座椅进行分别支撑,相对增加了整体占用空间,特别是采用桌腿对课桌的支撑,直接限制了使用者下肢的活动空间,且因为桌腿与座椅之间的间距较小,极可能导致使用者就坐过程或离座过程中发生磕碰或钩挂等情形,用户体验感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式多功能课桌椅,便于整体设计生产和装配,提高安装效率,且节省装配空间,改善用户多方面体验感等。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一体式多功能课桌椅,其关键在于:包括竖向倾斜设置的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上部固定支撑有桌板,下部通过摆臂支撑有座椅,所述摆臂与座椅一一对应设置,并以可转动方式安装于支撑底座上,能够水平转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桌板,所述座椅固定安装于摆臂上。
[0006]
采用以上方案,通过倾斜设置的支撑底座,实现桌板和座椅的同时支撑固定,有利于提高生产安装效率,且能够减少对桌板下方空间的占用,配合转动式支撑座椅结构,可提供更大的座椅和桌板距离空间,便于使用者就坐或离座,防止磕碰,具有更良好的体验感。
[0007]
作为优选:所述摆臂与支撑底座之间设有转动限位结构和弹性复位结构,其中转动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摆臂的转动角度,弹性复位结构为摆臂提供使其保持在初始位置的弹性保持力。采用以上方案,有利于防止座椅转动幅度过大或速度过快,导致与前后相邻桌板发生碰撞,同时,通过弹性复位机构可保持座椅基本处于初始位置,有利于保证无人使用时的桌椅的整齐性。
[0008]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底座上对应摆臂的位置具有竖向设置的安装口,摆臂端部伸入该安装口中,并通过竖向设置的摆臂轴与所述支撑底座铰接,所述摆臂端部具有沿其径向向外凸出的凸棱;
[0009]
所述支撑底座上在安装口的两侧具有对称设置的止挡部,所述凸棱位于两个止挡部之间,以限定摆臂的转动角度。采用以上方案,通过凸棱与止挡部配合构成座椅的转动限位结构,对座椅转动行程进行限制,结构简单,便于实现,经济成本较低。
[0010]
作为优选:所述摆臂轴上固套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摆臂和支撑底座上,当所述扭簧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座椅位于桌板正后方。采用以上方案,通过扭簧实现座椅的复位功能,便于安装,且将扭簧套装在摆臂轴上,有利于保证其扭转或复位的可靠性。
[0011]
作为优选:所述座椅包括座板和靠背,其中座板与摆臂固定连接,所述座板两侧具有对称设置的角度适应机构,所述靠背以插接方式与角度适应机构相连,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通过角度适应机构实现与座板的相对转动,在外力消除时恢复至初始位置。采用以上方案,以插接方式实现靠背的活动安装,可大大降低其安装难度,并使靠背更容易实现与座板的相对转动,并具有自动复位功能,以此提高座椅的舒适性。
[0012]
作为优选:所述角度适应机构包括沿座板前后方向活动设置的调节座,所述调节座前方抵接有弹性元件;
[0013]
所述调节座后端具有竖向设置的连杆,所述连杆相对调节座转动设置,所述靠背下端具有与连杆匹配的插孔,当所述靠背受到朝后的外力时,所述连杆下端能够推动所述调节座朝前滑动并压缩弹性元件,上端则向后转动以使靠背倾角改变。采用以上方案,调节座、连杆和座板组成类似连杆机构,而靠背和弹性元件则两个主要施力部件,通过弹性元件的弹性恢复能力实现靠背的自动复位功能,且为靠背的倾斜提供一定的让位空间,其安装简单,部件易获得,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0014]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与调节座之间设有中间件,所述中间件具有与所述连杆下端匹配的连接孔,所述调节座后侧具有弧形槽a,所述弧形槽a的轴线沿座板的左右方向设置,所述中间件下端具有与所述弧形槽a相适应的弧形凸出部。采用以上方案,通过中间件实现连杆与调节座之间的非固定式安装,只需接触装配即可,为各部件的转动提供良好的余量空间,降低部件加工难度和装配难度同时提高机构运转可靠性。
[0015]
作为优选:所述角度适应机构还包括与座板固定连接的盒体,所述调节座、弹性元件和中间件均位于盒体内,所述座板两侧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盒体的安装孔槽。采用以上方案,可实现角度适应机构的模块化组装,然后再将其安装到座板上,有利于提高座椅的整体装配效率,即提高座椅生产经济效益。
[0016]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包括上盒体和下盒体,其中上盒体包括与下盒体扣合的连接部,以及自连接部后端朝上弯折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后侧敞口,所述安装孔槽包括对应连接部设置的横向槽,以及对应延伸部设置的竖向孔,所述横向槽位于座板的底部,且其开口朝下,所述盒体下部嵌入横向槽中,上部插入竖向孔中。采用以上结构的盒体结构,便于安装调节座、弹性元件和连杆等内部件,且能够实现盒体的隐藏式安装,并通过延伸部与竖向孔的后壁合围实现连杆活动空间的限定,既为连杆转动提供了较大的剩余空间,又能够对其该空间进行限定。
[0017]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底座呈下大上小的椭圆状,其上下两端端部分别设有上支撑面和下支撑面,所述上支撑面和下支撑面相互平行且水平设置。采用以上方案,有利于提高支撑底座的支撑性能,同时保证桌板和座椅的稳定性等。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9]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式多功能课桌椅,通过一体化支撑结构,减少支撑部件,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安装效率,同时节省空间占用,配合转动式座椅设计,便于用户就坐或离座,再通过角度适应机构实现座椅靠背的角度适应,提高座椅舒适性,大大改善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0022]
图3为摆臂安装结构纵向剖视图;
[0023]
图4为摆臂安装结构横向剖视图;
[0024]
图5为摆臂安装爆炸图;
[0025]
图6为支撑底座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为座椅爆炸图;
[0027]
图8为角度适应机构分解示意图;
[0028]
图9为座板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0为靠背底部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1为靠背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0031]
图12为图11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32]
图13为靠背受力向后转动一定角度时的状态示意图;
[0033]
图14为图13中b处局部放大图;
[0034]
图15为中间件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6为摆臂向后摆动至极限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37]
参考图1至图16所示的一体式多功能课桌椅,其主要包括竖向且倾斜设置的支撑底座6,以及分别固设于支撑底座6上下两端的桌板7和座椅1,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保证课桌椅整体的稳定性,该课桌椅为两人共用式结构,且支撑底座6大体呈上小下大的椭圆结构,其上下两端分别具有上支撑面62和下支撑面63,上下支撑面相互平行且均水平设置,桌板7的中部通过螺钉固定支撑在上支撑面62上,支撑底座6下端可通过螺钉固定在地面上,并通过下支撑面63与安装面的贴合,保证其支撑稳定性。
[0038]
相应的,支撑底座6的两侧具有对称设置的摆臂8,支撑底座6上均固设有座椅1,这样通过一个支撑底座6支撑的座椅即可供两人使用,而为便于用户就坐或离座,故本申请中摆臂8以可转动方式安装于支撑底座6上,其可相对支撑底座6水平转动,以使座椅1靠近或远离桌板7,并且为充分保证座椅1跟随转动时速度和位置的可控性,故在摆臂8与支撑底座6之间还设有转动限位结构和弹性复位结构,其中通过转动限位结构对摆臂8的最大转动极限位置进行限定,防止其转动幅度过大,发生意外,而通过弹性复位结构一是可以增加转动所需的外力,二则可使摆臂通常处于初始位置,即座椅1 正对桌板7的位置。
[0039]
参考图1至图6,本实施例中摆臂8主要包括呈杆状的本体,本体具有均竖向设置且大体呈圆柱状结构座椅安装端84和本体安装端83,其中座椅安装端84上具有以插接方式竖向设置的座椅立柱,座椅1主要包括座椅3和靠背 4,其中座椅3固定杆状于对应的座椅立柱上。
[0040]
本体安装端83内具有贯穿其上下两侧的圆柱孔,支撑底座6的两侧对应具有与摆臂8一一对应设置的安装口60,安装口60与本体安装端83相适应,安装口60内具有竖向设置
的摆臂轴80,为减少转动产生异响,故本实施例中摆臂轴80采用卡接方式竖直固设于安装口60内,本体安装端83大部分位于安装口60内,并与摆臂轴80同轴设置,与此同时,摆臂轴80上套装有扭簧 82,本体安装端83的圆柱孔两端配置有上压座85和下压座86,二者均与卡接方式与本体安装端83相连,即二者能够从两端插入圆柱孔中,与扭簧82 抵接,且通过卡接方式,使二者能够跟随本体安装端83一起转的,扭簧82 的一端固定在摆臂轴80上,另一端固定在下压座86上,这样当摆臂轴80转动时,则可通过下压座86压紧或释放扭簧82,反之,扭簧82可通过下压座 86反作用于摆臂8,即实现座椅1的复位或转动阻尼功能。
[0041]
本体安装端83靠近支撑底座6的一侧具有沿其径向向外突出的凸棱81,凸棱81竖向设置,安装口80的前后两侧具有正对设置的止挡部61,止挡部 61朝本体安装端83所在一侧延伸,凸棱81位于两个止挡部61之间,且止挡部61到摆臂轴80的最近距离小于凸棱81外缘到摆臂轴80的最近距离,即止挡部61位于凸棱81的转动路径上,这样摆臂8在其转动行程上,凸棱81 必会与止挡部61相互干涉,而不能继续转动,凸棱81和止挡部61共同构成转动限位结构。
[0042]
参考图1、图7至图14,本申请中靠背4以插接方式活动设置与座板3 的后端,并与座板3之间设有角度适应机构5,通过角度适应机构5,当靠背 4受到向后的推力时,可相对座板3向后转动,即改变靠背4的倾角以适应倚靠力度,而在外力消除时,靠背4又可恢复到初始位置,使得靠背4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弹性活动范围,能够满足更多人群使用需求。
[0043]
为保证靠背4动作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座板3的两侧均设置有角度适应机构5,且两侧的角度适应机构5对称设置,其主要包括调节座50、弹性元件51和连杆52,如图所示,调节座50沿座板3的前后方向活动设置,即可沿沿座板3的前后方向滑动,而弹性元件51和连杆52分别位于调节座50 的前后两端,其中弹性元件51的前端(即远离调节座50的一端)相对座板3 固定设置,即弹性元件51受到轴向载荷时,只有后端会发生弹性伸缩量,且弹性元件51的初始设计位置与调节座50抵接。
[0044]
连杆52竖向设置,且其以可转动方式安装于座板3上,受到外来时,可与调节座5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并且在转动过程中可直接或间接的传递给调节座50,并对弹性元件51施加压力,同样弹性元件51的弹性恢复力也可反作用于连杆52上,使其反向转动达到初始位置,靠背4的两侧下端具有与连杆52上端大小相适应的插孔40,靠背4则依靠插孔40与连杆52的配合,实现靠背4的插接式安装。
[0045]
本申请中的角度适应机构5主要通过盒体54实现模块化装配,角度适应机构5的零部件均可通过在盒体54上的组装完成之后,再一同安装到座板3 上,座板3的两侧具有与盒体54相适应的安装孔槽30,参考图12至图14,盒体54主要包括上盒体54a和下盒体54b,其中上盒体54a又包括与下盒体 54b扣合的连接部540,以及自连接部540后端弯折朝上的延伸部541,且连接部540的敞口朝下,延伸部541的开口朝后,其中连接部540的两侧具有向下延伸的挡缘,挡缘上具有卡孔545,而下盒体54b上具有与卡孔545配合的倒挂卡子544,通过倒挂卡子544和卡孔545配合,即实现上下盒体的卡合。
[0046]
座板3上的安装孔槽30的形状大体与盒体54相似,其主要包括沿座板3 前后方向设置的横向槽300,以及位于横向槽300后端并与横向槽300贯通的竖向孔301,座板3的后端具有凸出其上表面的凸起部分32,竖向孔301成型于凸起部分32内,其上端敞口,横向槽300位于座板3的底部,其开口朝下,连接部540和下盒体54b上具有正对设置是过孔546,横向槽
300内对应过孔546的位置设有螺柱32,安装时,角度适应机构5组装完成之后,从座板3的下方进行安装,将延伸部541插入竖向孔301中,而下方的扣合部分则嵌入横向槽300中,并通过螺钉对其紧固。
[0047]
为充分提高机构运转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在连杆52与调节座 50之间还设有中间件53,如图所示,中间件53类似筒状结构,其一端具有与连杆52下端匹配的连接孔530,调节座53的后侧具有沿座板3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弧形槽a500,中间件53的下端前侧具有与弧形槽a500相适应的弧形凸出部531,调节座53在弹性元件51的作用下,其弧形槽a500与弧形凸出部531紧贴,且通过弧面配合,使得二者更容易发生相对转动,而又不会将位置固定太死,使得连杆52转动更灵活。
[0048]
本实施例中连杆52通过转轴59以可转动方式安装于盒体54上,具体如图8所示,转轴59位于延伸部541的上部,并沿其宽度方向设置,连杆52 活套于转轴59上,延伸部541的下端具有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支撑轴57,且支撑轴57位于中间件53的后侧,中间件53上具有支撑轴57相适应的弧形槽c532,初始状态时,弧形槽c532与支撑轴57处于抵接状态,主要对其后向行程进行限定,与此同时,为避免内部件外露或杂质侵入内部,下盒体54b 的后端具有弯折朝上延伸至支撑轴57后方的遮挡部542,角度适应机构5安装完成后,该遮挡部542的上端同样位于竖向孔301内。
[0049]
此外,本实施例中,优选弹簧作为弹性元件51使用,盒体54内在调节座50的前方具有与其正对设置的弹簧座55,弹簧座55与调节座50之间通过杆部相互连接,而弹簧则活套于该杆部上,其前后两端分别与弹簧座55和调节座50抵接,而因为连杆52在转动过程中,可能带动调节座50发生高度上的偏差,为保证此时弹簧的对中性,故此处弹簧座55亦采用活动安装的方式,如图所示,盒体54内在弹簧座55的前方设有固定轴56,固定轴56沿座板3 的横向设置,而弹簧座55的前侧具有与固定轴56相适应的弧形槽b550,初始状态时,弹簧座55在弹簧作用下,其前侧的弧形槽b550与固定轴66抵接,这样弹簧座55受到轴向载荷时,只会沿固定轴56发生周向转动,而不会发生水平方向的偏转,可有效保证弹簧伸缩的可靠性。
[0050]
考虑到座椅功能的选择性,以及需求的多样化,故上盒体54a的后端具有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锁孔543,锁孔543位于支撑轴57的前方,且稍微靠上的位置,以中间件53处于初始位置而言,锁孔543位于中间件53的前侧,并位于调节座50的上方,锁孔543配置有锁销58,中间件53的前侧具有与锁销58相应的弧形槽d533,这样当需要保持靠背4不动时,只需将锁销58 插入锁孔543中,对中间件53进行限制即可,其结构简单可靠,且操作方便。
[0051]
参考图11至图14,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靠背4转动顺利,以及转动稳定性,故靠背4下端插孔40对应的端面,或凸起部分32的上端端面之间任意一个端面为不规则端面,即避免两个端面之间贴合紧密,导致靠背4没有转动让位空间,本实施例之后,凸起部分32的端面为光滑平整端面,而插孔40 对应端面为多段式端面或弧形端面,其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呈现出多段线或弧线结构。
[0052]
如图11和图12所示,靠背4处于初始状态,此时插孔40对应端面的前侧与凸起部分32的端面抵接,插孔40对应端面后侧与凸起部分32的端面之间具有豁口,而当靠背4受到向后推力,其倾角发生改变时,如图13和图14 所示,连杆52的下端向前转动,同时上翘,带动调节座50和弹簧同时上翘,插孔40对应端面中部与凸起部分32的端面抵接,此时插孔40对应端面的前后两侧与凸起部分32之间均具有豁口,相应的,靠背4受到的推力再次增大时,
还可继续向后转动一定角度。
[0053]
参考图1至图16所示的一体式多功能课桌椅,座板7的底部还设有储物结构2,使用时,用户向后推动座椅1则可使摆臂8向后转动,使得座椅1与桌板7之间的间距增大,便于就坐,就坐时,背部对靠背3施加的力不同,靠背3的倾斜角度也会随之改变,提高了靠背4的自适应能力,且座椅1可以向前转动,以拉近座椅1与桌板7之间的距离,满足不同体型用户需求,用户离座时,同样向后转动,增大距离,从侧面离开,离座之后,座椅1在扭簧82的作用下又恢复初始位置,充分保证桌椅摆放整齐性,整体结构稳定可靠,且占用空间少,安全性能高。
[0054]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