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制组合式沥水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54321发布日期:2021-04-21 00:0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制组合式沥水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竹制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竹制组合式沥水架。


背景技术:

2.在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沥水架,一般的沥水架采用金属或塑料一次性成型,将碗碟置入沥水架内进行沥水,但是,由于这种沥水架是一个整体,体积大,不易收纳,同时,沥水架采用金属材质容易被水锈蚀,塑料容易磕碰破损,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竹制组合式沥水架,解决现有技术中沥水架体积大不易收纳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竹制组合式沥水架,包括:一主架、第一翅架和第二翅架,在所述主架上开设有两组凹槽,所述第一翅架和所述第二翅架分别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翅架可沿所述凹槽旋转,所述第二翅架可沿所述凹槽旋转,所述第一翅架的宽度小于所述主架上两组凹槽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翅架的宽度小于所述主架上两组凹槽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翅架和所述第二翅架的宽度之和大于所述主架上两组凹槽之间的间距。
6.其中,所述主架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架片,在所述架片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组通孔,在通孔内穿设有连接轴,在所述连接轴的两端设置有螺纹,并通过螺帽与所述架片固定。
7.其中,在所述第一翅架上设置有多组沥水孔,在所述第二翅架上设置有多组沥水孔。
8.具体的,所述沥水孔的形状为条形、圆形和椭圆形中的一种。
9.其中,在所述第一翅架的一端设置有两组凸柱,所述第一翅架通过所述凸柱与所述主架连接;
10.在所述第二翅架的一端设置有两组凸柱,所述第二翅架通过所述凸柱与所述主架连接。
11.具体的,在所述第一翅架远离凸柱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状结构,在所述第二翅架远离凸柱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齿状结构。
12.具体的,所述第一齿状结构为塔形和锥形中的一种,所述第二齿状结构为塔形和锥形中的一种。
13.具体的,所述塔形齿状结构的顶端设置为圆柱形。
14.具体的,所述第一齿状结构与所述第二齿状结构啮合。
15.其中,在所述主架、所述第一翅架和所述第二翅架上涂覆有纳米防水涂层。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主架、第一翅架和第二翅架相互旋转连接的结构,使得每个翅架可以独立旋转,减少体积,同时实现多种不同的使用方式,使用更为灵活,同时
采用竹制使得整体的使用寿命更长,更健康。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竹制组合式沥水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竹制组合式沥水架的使用状态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主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翅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翅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00-主架,110-第一架片,111-通孔,112-凹槽,120-第二架片,130-第一连接轴,140-第二连接轴,150-螺帽,200-第一翅架,210-沥水孔,220-凸柱,230-第一齿形结构,300-第二翅架,310-沥水孔,320-凸柱,330-第二齿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竹制组合式沥水架,如图1、2所示,包括分别独立的主架100、第一翅架200和第二翅架300,主架100、第一翅架200和第二翅架300可以采用木质或竹制材料,本实施例中,主架100、第一翅架200和第二翅架300分别采用竹制材料。
25.如图3所示,主架100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架片,在第一架片1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容置连接轴的通孔111,在第一架片110朝向第二架片120的一面的通孔111旁设置有两个凹槽112,凹槽112与通孔111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二架片120与第一架片110相对应的,在第二架片1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容置连接轴的通孔(图中未示出),在第二架片120朝向第一架片110的一面的通孔旁设置有两个凹槽(图中未示出),凹槽与通孔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主架100还包括两根连接轴,第一连接轴130和第二连接轴140分别穿设于通孔111和通孔内,将第一架片110和第二架片120固定,优选的,在连接轴的两端设置有螺纹,并通过螺帽150将第一连接轴130和第二连接轴140分别与第一架片110和第二架片120固定。
26.如图4所示,在第一翅架200的中心设置有多组能够排水的沥水孔210,使得在使用过程中流到第一翅架200上的水能够从沥水孔210排出,沥水孔210的形状可以为条形、圆形或者椭圆形,在本实施例中,沥水孔210为条形,在第一翅架200的一端设置有两组凸柱220,第一翅架200通过凸柱220与凹槽112配嵌,使得第一翅架200固定在主架100上,并能够绕凸柱220旋转,在第一翅架200远离凸柱22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状结构230,第一齿状结构230的齿形为塔形或者锥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形结构230的齿形为塔形,在齿形的端头设置为圆柱形,使其方面啮合。
27.如图5所示,在第二翅架300的中心同样设置有多组能够排水的沥水孔310,使得在使用过程中流到第二翅架300上的水能够从沥水孔310排出,沥水孔310的形状可以为条形、圆形或者椭圆形,在本实施例中,沥水孔310为条形,在第二翅架300的一端设置有两组凸柱
320,第二翅架300通过凸柱320与凹槽配嵌,使得第二翅架300固定在主架100上,并能够绕凸柱320旋转,在第一翅架300远离凸柱3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齿状结构330,第二齿状结构330的齿形为塔形或者锥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齿形结构330的齿形为塔形,在齿形的端头设置为圆柱形,使其方面啮合。
28.第一齿形结构230和第二齿形结构330相互错落,使得第一齿形结构230和第二齿形结构330可以相互啮合,如图2所示。
29.第一翅架200的宽度小于第一架片110上两组凹槽112之间的间距,第二翅架300的宽度小于第一架片110上两组凹槽112之间的间距,同时第一翅架200和第二翅架300的宽度之和大于第一架片110上两组凹槽112之间的间距,使得第一翅架200和第二翅架300可以如图2所示叠加,实现勺子的沥水。
30.使用时,如图1、3所示,第一翅架200沿凹槽112顺时针旋转,第一翅架200被第一连接轴130阻挡,形成如图1所示的角度,第二翅架300沿凹槽112逆时针旋转,第二翅架300被第二连接轴140阻挡,形成如图1所述的角度,第一翅架200和第二翅架300展开实现大型碗碟的沥水。
31.如图2、3所示,第一翅架200沿凹槽112逆时针旋转,第二翅架300沿凹槽112顺时针旋转,第一翅架200的第一齿形结构230和第二翅架300的和第二齿形结构330相互啮合,实现小件餐具的沥水。
3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主架、第一翅架和第二翅架相互旋转连接的结构,使得每个翅架可以独立旋转,减少体积,同时实现多种不同的使用方式,使用更为灵活,同时采用竹制使得整体的使用寿命更长,更健康。
33.作为第一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在主架、第一翅架和第二翅架上涂覆有纳米防水涂层,避免水分残留在主架、第一翅架和第二翅架上,延长使用寿命。
34.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