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03071发布日期:2021-05-04 10:01阅读:43来源:国知局
充气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椅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充气座椅。



背景技术:

座椅是一种普遍使用的家具,能够给人提供舒适度,解困解乏,座椅的结构也多种多样。

然而,现有的座椅的阻隔湿冷的效果较差,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充气座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座椅,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座椅阻隔湿冷的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气座椅,该充气座椅包括椅架和椅垫,所述椅垫包括充气本体,所述充气本体内设置有充气腔;

其中,所述充气本体设置于所述椅架上,以使所述椅架支撑所述充气本体。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充气本体设置有与所述充气腔连通的充气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充气本体包括用于与人体接触的前侧及与所述前侧相对设置的后侧,所述充气嘴设置于所述后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充气本体包括位于所述前侧的第一布料及位于所述后侧的第二布料,所述第一布料及所述第二布料的边缘连接,从而使所述第一布料及所述第二布料之间形成所述充气腔。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布料为弹性布料,所述第二布料为聚酯纤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充气本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布料靠近所述充气腔的一侧的第一tpu(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涂层,和/或,所述充气本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布料靠近所述充气腔的一侧的第二tpu涂层。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充气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相间隔的轧纹,多个所述轧纹将所述充气腔分隔为多个相连通的气道。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椅垫包括相连接的靠背部及坐垫部,所述靠背部及所述坐垫部均与所述椅架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椅架包括与椅垫的四周边角均连接的支撑架及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下端的支腿。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椅架为可折叠的椅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座椅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充气座椅使用时,向充气腔内充气,使充气本体膨胀,用户身体能够坐于充气本体上,并通过椅架支撑充气本体实现对用户的支撑,以便于用户休息。

其中,充气本体膨胀后,用户坐于充气本体休息时,充气腔被压缩能够对用户起到缓冲作用,提高了用户坐卧的舒适性,不需要使用充气座椅时,通过对充气腔泄气,以减小充气本体的体积,便于收纳及搬动,因此,该充气座椅尤其适用于户外旅游时携带。

当用户坐于充气本体上时,第一方面,充气腔内空气能够起到隔离湿冷环境的作用,从而减少用户身体热量的流失速度,达到保暖的效果;第二方面,用户坐于充气本体一段时间后,充气腔内空气静止,空气分子之间的热传导能力降低,从而充气腔形成保温层,进一步减少了用户身体热量的流失速度,提高了对用户保暖的效果。综上所述,该充气座椅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座椅阻隔湿冷的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的是,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座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座椅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椅架;11-支撑杆;12-支腿;13-连接杆;

21-充气本体;211-第一布料;212-第一tpu涂层;213-第二布料;22-充气腔;23-轧纹;24-充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见图1及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充气座椅,该充气座椅包括椅架1和椅垫,椅垫包括充气本体21,充气本体21内设置有充气腔22,优选地,充气腔22能够充放气;其中,充气本体21设置于椅架1上,以使椅架1支撑充气本体21。

需要说明的是,该充气座椅使用时,向充气腔22内充气,使充气本体21膨胀,用户身体能够坐于充气本体21上,并通过椅架1支撑充气本体21实现对用户的支撑,以便于用户休息。

其中,充气本体21膨胀后,用户坐于充气本体21休息时,充气腔22被压缩能够对用户起到缓冲作用,提高了用户坐卧的舒适性,不需要使用充气座椅时,通过对充气腔22泄气,以减小充气本体21的体积,便于收纳及搬动,因此,该充气座椅尤其适用于户外旅游时携带。

当用户坐于充气本体21上时,第一方面,充气腔22内空气能够起到隔离湿冷环境的作用,从而减少用户身体热量的流失速度,达到保暖的效果;第二方面,用户坐于充气本体21一段时间后,充气腔22内空气静止,空气分子之间的热传导能力降低,从而充气腔22形成保温层,进一步减少了用户身体热量的流失速度,提高了对用户保暖的效果。综上所述,该充气座椅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座椅阻隔湿冷的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优选地,请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充气本体21设置有与充气腔22连通的充气嘴24。

这样的设置,通过充气嘴24对充气腔22进行充放气处理。

其中,该充气座椅使用时,通过充气嘴24对充气腔22进行充气,使充气本体21均膨胀,从而充气本体21的上表面用于用户坐卧休息。充气座椅使用完毕后,通过充气嘴24对充气腔22进行放气,以减小充气本体21的体积,便于收纳及搬动。

另外,通过充气嘴24对充气腔22进行充放气以便于调整充气座椅的软硬程度。具体而言,当用户坐于充气本体21感觉充气本体21较硬时,通过充气嘴24对充气腔22放气处理,或者,当用户坐于充气本体21感觉充气本体21较软时,通过充气嘴24对充气腔22充气处理。综上所述,随时通过充气嘴24对充气腔22充放气处理,以调节充气座椅的软硬程度,提高了用户坐卧休息的舒适性。

综上所述,该充气座椅可适用于音乐节、夏令营、海滩派对、春假、露营、旅行、远足、钓鱼、皮划艇、背包旅行等多场景可用,且春夏秋冬四季均可用。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充气本体21包括用于与人体接触的前侧及与前侧相对设置的后侧,充气嘴24设置于后侧。

这样的设置,用户坐卧于充气本的前侧时,防止充气嘴24对用户造成伤害,提高了用户坐卧休息的舒适性。

优选地,请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中,充气本体21包括位于前侧的第一布料211及位于后侧的第二布料213,第一布料211及第二布料213的边缘连接,从而使第一布料211及第二布料213之间形成充气腔22。

例如,第一布料211及第二布料213的边缘压合连接、缝合连接或者粘接等。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布料211为弹性布料,第二布料213为聚酯纤维。

例如,第一布料211为皮料、锦纶面料或者涤纶面料等,这样的设置,用户坐卧于第一布料211上时,弹性布料能够延伸,使长度增加,通过弹性变形以适应用户的挤压,从而防止第一布料211断裂或者撕扯损坏。

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聚酯纤维表面光滑,延展度适中,且强度高、具有较强的耐磨性,从而延长了充气座椅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请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充气本体21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布料211靠近充气腔22的一侧的第一tpu涂层212,或者,充气本体21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布料213靠近充气腔22的一侧的第二tpu涂层。

优选地,充气本体21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布料211靠近充气腔22的一侧的第一tpu涂层212及设置于第二布料213靠近充气腔22的一侧的第二tpu涂层。

tpu具有耐磨、耐油、透明及弹性好的特点,对第一布料211及第二布料213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延长了充气座椅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该充气座椅的充气本体21为第一布料211内涂第一tpu涂层212,第二布料213内涂第二tpu涂层而成,避免用户坐卧时的褶皱及吱吱声,从而降低了充气座椅的噪音,使用户使用更舒适。

优选地,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充气本体21上设置有多个相间隔的轧纹23,多个轧纹23将充气腔22分隔为多个相连通的气道。

这样的设置,使充气本体21内一个较大的充气腔22内形成多个较小的气道,有利于多个气道内空气均匀分配。也即,该实施例提供的充气座椅,轧纹23有利于实现充气本体21的塑形,提高充气座椅的整体平整性,避免用户坐卧时充气本体21局部气体较多或较少,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优选地,多个轧纹23自充气本体21的中心向外延伸,也即,多个气道自充气本体21的中心向外延伸。这样的设置,用户坐卧于充气本体21以压缩充气本体21时,充气本体21与用户接触的部门的充气腔22内空气能够沿气道向外流动,从而使该充气本体21能够根据用户的接触挤压情况自动适应变形,进一步提高了用户坐卧的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轧纹23也即通过现有的压合方法,将充气本体21的第一布料211及第二布料213压合在一起,以形成压线。其中,虽然充气本体21上设置有轧纹23,但充气本体21的内部的各个气道仍是连通的,也就是说,从充气本体21的充气嘴24向充气腔22内充气时,各个气道便会彭胀起来。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椅垫包括相连接的靠背部及坐垫部,靠背部及坐垫部均与椅架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靠背部用于与人体背部接触,坐垫部用于与人体臀部接触。这样的设置,提高了用户坐于充气座椅的舒适性。

其中,靠背部及坐垫部均与椅架1连接,从而椅架1能够对靠背部及坐垫部均提供支撑作用,使用户坐卧于椅垫更稳定、可靠。

优选地,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椅架1包括与椅垫的四周边角均连接的支撑架及连接于支撑架的下端的支腿12。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椅架1为可折叠的椅架1。

具体而言,请参见图1,椅架1还包括连接杆13,支撑架包括多个支撑杆11,每个支撑杆11分别连接于椅垫的四周边角处,且支撑杆11的另一端均与连接杆13转动连接。

支腿12设置于连接杆13的下端,且与连接杆13转动连接,用于支撑连接杆13,由于支撑杆11连接于连接杆13,因此实现了支腿12支撑支撑架。

这样的设置,需要坐于充气座椅时,将支撑杆11及支腿12均相对连接杆13转动,以使支腿12支撑连接杆13,且通过多个支撑杆11使椅垫展开,再通过充气口向充气腔22充气,以使充气本体21膨胀即可。

需要将充气座椅折叠时,首先使充气腔22通过充气口放气,以使充气本体21收缩,再将支撑杆11及支腿12均相对连接杆13转动,以使支腿12、椅垫及多个支撑杆11均折叠即可。

综上所述,该充气座椅为可折叠式座椅,且折叠及展开的操作方便、简单,从而进一步便于充气座椅的收纳及搬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