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体及屏风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98294发布日期:2021-06-18 16:08阅读:56来源:国知局
桌体及屏风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屏风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桌体及屏风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在办公桌前进行办公,此时,为了避免相邻工作人员工作时所带来的影响,往往会在办公桌上加装屏风进行阻隔。目前,市面上有无挡板桌屏与有挡板桌屏。无挡板桌屏主要能够实现对相关挂件的挂设配合(例如:在无挡板桌屏上进行文具配件的挂设)。有挡板桌屏主要通过加设挡板扩大阻隔面积。因此,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无挡板桌屏或有挡板桌屏。但是,当需要将无挡板桌屏换成有挡板桌屏(或将有挡板桌屏换成无挡板桌屏时)时,往往需要先将之前装设的无挡板桌屏(或有挡板桌屏)进行拆卸,从而使得无挡板桌屏与有挡板桌屏的更换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桌屏更换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桌体及屏风转换装置。

一种屏风转换装置。所述屏风转换装置包括:屏风挡板、安装本体与固定组件,所述安装本体用于放置在桌面上,所述安装本体上设有用于与挂设部件配合的挂设部,所述固定组件装设在所述安装本体上,所述屏风挡板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可拆卸地装设在所述安装本体上。

一种桌体,包括所述的屏风转换装置,还包括桌面本体,所述屏风转换装置装设在所述桌面本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本体包括安装基座、第一封口件与第二封口件,所述挂设部装设在所述安装基座的表面,所述安装基座上开设有与所述屏风挡板长边相配合的安装槽,所述安装基座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口与第二安装口,所述固定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口和/或所述第二安装口装设在所述安装基座上,所述固定组件经过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屏风挡板固定配合,所述第一封口件装设在所述安装基座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一封口件用于封堵所述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二封口件装设在所述安装基座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封口用于封堵所述第二安装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经过所述第一安装口装设在所述安装基座内部,所述第一固定座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与所述安装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固定槽相对应的两侧壁上还分别设有第一抵触件与第二抵触件,当所述屏风挡板经过所述安装槽伸入所述第一固定槽时,所述第一抵触件与所述屏风挡板的其中一面相抵触,所述第二抵触件与所述屏风挡板的另一面相抵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经过所述第二安装口装设在所述安装基座内部,所述第二固定座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与所述安装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固定槽相对应的两侧壁上还分别设有第三抵触件与第四抵触件,当所述屏风挡板经过所述安装槽伸入所述第二固定槽时,所述第三抵触件与所述屏风挡板的其中一面相抵触,所述第四抵触件与所述屏风挡板的另一面相抵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桌体还包括第一缓冲条与第二缓冲条,所述第一缓冲条与所述第二缓冲条均位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第一缓冲条装设在所述安装槽的其中一侧壁,所述第二缓冲条装设在所述安装槽的另一侧壁,当所述屏风挡板伸入所述安装槽时,所述第一缓冲条与所述屏风挡板的其中一面相抵触,所述第二缓冲条鱼所述屏风挡板的另一面相抵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桌体还包括支撑组件、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所述支撑组件装设在所述安装基座与所述桌面本体之间,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基座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连接固定,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桌面本体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连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适配板、连接杆与缓冲环,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适配板的其中一板面相连,所述适配板的另一板面用于与所述安装基座的表面相贴合,所述适配板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安装基座相连,所述桌面板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缓冲环套设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经过所述缓冲环与所述第二紧固件连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适配板的其中一板面相连,或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经过所述缓冲环与所述第二紧固件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支撑组件均用于与所述安装基座及所述桌面本体相连。

上述屏风转换装置在使用时,首先根据所需放置桌体的尺寸大小或形状,确定所述安装本体在所述桌面上的安装位置。然后,根据工作人员的需要对屏风转换装置进行装设。例如:当工作人员需要使用无挡板桌屏时,可以直接将安装本体放置在桌面上,然后通过安装本体上的挂设部即可实现屏风转换装置对于挂设部件的挂设。当需要使用有挡板桌屏时,可以将屏风挡板直接通过固定组件装设在安装本体上,即无需对安装本体进行重新拆卸。或者,当桌面上事先装设的屏风转换装置为有挡板桌屏时(即屏风挡板装设在安装本体上),工作人员只需调节固定组件与屏风挡板便可以实现屏风挡板相对于安装本体的分离拆卸。上述这种屏风转换装置能够根据工作人员的使用需要进行变形,从而使得屏风转换装置的使用更加方便。

上述桌体在使用时,根据工作人员的需要对屏风转换装置进行装设。例如:当工作人员需要使用无挡板桌屏时,可以直接将安装本体放置在桌面本体上,然后通过安装本体上的挂设部即可实现屏风转换装置对于挂设部件的挂设。当需要使用有挡板桌屏时,可以将屏风挡板直接通过固定组件装设在安装本体上,即无需对安装本体进行重新拆卸。或者,当桌面本体上事先装设的屏风转换装置为有挡板桌屏时(即屏风挡板装设在安装本体上),工作人员只需调节固定组件与屏风挡板便可以实现屏风挡板相对于安装本体的分离拆卸。上述桌体能够根据工作人员的使用需要对屏风转换装置进行变形,从而使得桌体的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所述的桌体及屏风转换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所述的桌体及屏风转换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固定组件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桌体及屏风转换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桌体及屏风转换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00、屏风挡板,200、安装本体,210、安装基座,220、第一封口件,230、第二封口件,240、第一缓冲条,250、第二缓冲条,300、固定组件,310、第一固定座,311、第一固定槽,312、第一抵触件,313、第二抵触件,400、桌面本体,500、支撑组件,510、第一紧固件,520、第二紧固件,520、适配板,530、连接杆,550、缓冲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屏风转换装置,所述屏风转换装置包括:屏风挡板100、安装本体200与固定组件300,所述安装本体200用于放置在桌面上,所述安装本体200上设有用于与挂设部件配合的挂设部,所述固定组件300装设在所述安装本体200上,所述屏风挡板100通过所述固定组件300可拆卸地装设在所述安装本体200上。

上述屏风转换装置在使用时,首先根据所需放置桌体的尺寸大小或形状,确定所述安装本体200在所述桌面上的安装位置。然后,根据工作人员的需要对屏风转换装置进行装设。例如:如图2和图5所示,当工作人员需要使用无挡板桌屏时,可以直接将安装本体200放置在桌面上,然后通过安装本体200上的挂设部即可实现屏风转换装置对于挂设部件的挂设。当需要使用有挡板桌屏时,可以将屏风挡板100直接通过固定组件300装设在安装本体200上,即无需对安装本体200进行重新拆卸。或者,当桌面上事先装设的屏风转换装置为有挡板桌屏时(即屏风挡板100装设在安装本体200上),工作人员只需调节固定组件300与屏风挡板100便可以实现屏风挡板100相对于安装本体200的分离拆卸。上述这种屏风转换装置能够根据工作人员的使用需要进行变形,从而使得屏风转换装置的使用更加方便。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桌体,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屏风转换装置,还包括桌面本体400,所述屏风转换装置装设在所述桌面本体400上。

上述桌体在使用时,根据工作人员的需要对屏风转换装置进行装设。例如:如图2和图5所示,当工作人员需要使用无挡板桌屏时,可以直接将安装本体200放置在桌面本体400上,然后通过安装本体200上的挂设部即可实现屏风转换装置对于挂设部件的挂设。当需要使用有挡板桌屏时,可以将屏风挡板100直接通过固定组件300装设在安装本体200上,即无需对安装本体200进行重新拆卸。或者,当桌面本体400上事先装设的屏风转换装置为有挡板桌屏时(即屏风挡板100装设在安装本体200上),工作人员只需调节固定组件300与屏风挡板100便可以实现屏风挡板100相对于安装本体200的分离拆卸。上述桌体能够根据工作人员的使用需要对屏风转换装置进行变形,从而使得桌体的使用更加方便。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本体200包括安装基座210、第一封口件220与第二封口件230,所述挂设部装设在所述安装基座210的表面,所述安装基座210上开设有与所述屏风挡板100长边相配合的安装槽,所述安装基座21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口与第二安装口,所述固定组件300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口和/或所述第二安装口装设在所述安装基座210上,所述固定组件300经过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屏风挡板100固定配合,所述第一封口件220装设在所述安装基座210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一封口件220用于封堵所述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二封口件230装设在所述安装基座21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封口用于封堵所述第二安装口。具体地,所述第一封口件220与所述第二封口件230为挡块或侧盖。即所述第一封口件220通过罩设在所述安装基座210端口外实现对第一安装口的封堵,所述第二封口件230通过罩设在所述安装基座210端口外实现对第二安装口的封堵。同时,上述这种实施方式在对安装基座210内部装设完相关部件(例如:固定组件300)后,第一封口件220与第二封口件230能够有效阻隔外部粉尘颗粒或杂质进入到安装基座210内部,即避免外部粉尘颗粒或杂质影响安装基座210内部相关部件的使用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挂设部可以是挂钩或者勾槽。在本实施例中,当屏风挡板100装设在安装基座210上,屏风挡板100不会对挂设部产生遮挡,即屏风转换装置在安装屏风挡板100后也能够实现对挂设部件的挂设,提高了屏风转换装置的使用效果。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300包括第一固定座310,所述第一固定座310经过所述第一安装口装设在所述安装基座210内部,所述第一固定座310设有第一固定槽311,所述第一固定槽311与所述安装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固定槽311相对应的两侧壁上还分别设有第一抵触件312与第二抵触件313,当所述屏风挡板100经过所述安装槽伸入所述第一固定槽311时,所述第一抵触件312与所述屏风挡板100的其中一面相抵触,所述第二抵触件313与所述屏风挡板100的另一面相抵触。所述固定组件300包括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经过所述第二安装口装设在所述安装基座210内部,所述第二固定座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与所述安装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固定槽相对应的两侧壁上还分别设有第三抵触件与第四抵触件,当所述屏风挡板100经过所述安装槽伸入所述第二固定槽时,所述第三抵触件与所述屏风挡板100的其中一面相抵触,所述第四抵触件与所述屏风挡板100的另一面相抵触。

具体地,通过将第一固定座310与第二固定座装设在安装基座210上,此时,屏风挡板100伸入安装槽中会与第一固定座310及第二固定座固定配合,即避免屏风挡板100装设在安装基座210上后出现倾斜或掉落的现象,保证了屏风挡板100在安装基座210上的固定效果。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固定座310与所述第二固定座对屏风挡板100的两端进行固定。这仅仅是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例如:可以使用多个固定座,即将多个所述固定座间隔设置在安装基座210内部,多个所述固定座同时对所述屏风挡板100进行固定。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触件312与所述第二抵触件313为弹片或橡胶片。当所述屏风挡板100伸入第一固定槽311与第二固定槽后,所述第一抵触件312与所述第二抵触件313会对屏风挡板100的相对两面进行弹性抵触,从而保证屏风挡板100能够有效固定在安装基座210上。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桌体还包括第一缓冲条240与第二缓冲条250,所述第一缓冲条240与所述第二缓冲条250均位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第一缓冲条240装设在所述安装槽的其中一侧壁,所述第二缓冲条250装设在所述安装槽的另一侧壁,当所述屏风挡板100伸入所述安装槽时,所述第一缓冲条240与所述屏风挡板100的其中一面相抵触,所述第二缓冲条250鱼所述屏风挡板100的另一面相抵触。具体地,所述第一缓冲条240与所述第二缓冲条250为橡胶条或弹性条。在屏风挡板100插入安装槽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缓冲条240与所述第二缓冲条250会与屏风挡板100的相对两面产生弹性抵触。上述这种实施方式一方面能够避免屏风挡板100与安装基座210产生摩擦或刮花,另一方面屏风挡板100完成在安装基座210上的装设后,第一缓冲条240与第二缓冲条250能够对屏风挡板100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避免屏风挡板100出现倾斜或掉落的现象。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桌体还包括支撑组件500、第一紧固件510与第二紧固件520,所述支撑组件500装设在所述安装基座210与所述桌面本体400之间,所述支撑组件500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基座210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510连接固定,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桌面本体400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520连接固定。具体地,所述第一紧固件510与所述第二紧固件520为螺栓或螺丝。所述支撑组件500为支撑杆或支撑柱。此时,所述安装基座210通过所述支撑组件500与所述桌面本体400连接后,所述屏风挡板100可以通过支撑组件500改变相对于桌面本体400的安装高度。或者,当无需通过支撑组件500对屏风挡板100的安装高度进行调整时,可以将支撑组件500拆除,此时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510或第二紧固件520即可实现安装基座210与桌面本体400的安装固定。即上述屏风转换装置的使用更加灵活。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500包括适配板520、连接杆530与缓冲环550,所述连接杆530的一端与所述适配板520的其中一板面相连,所述适配板520的另一板面用于与所述安装基座210的表面相贴合,所述适配板520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510与所述安装基座210相连,所述桌面板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缓冲环550套设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连接杆530的另一端经过所述缓冲环550与所述第二紧固件520连接固定。具体地,所述适配板520与所述连接杆530连接时可以通过紧固螺丝或紧固螺栓进行连接固定。进一步地,相较于直接通过连接柱或连接杆530与安装基座210连接固定,屏风转换装置在装配时连接杆530通过适配板520与安装基座210相贴合,从而大大增加了连接杆530与安装基座210的接触面积,使得连接杆530与安装基座210的连接更加稳定。另外,通过在安装孔加设缓冲环550,能够避免连接杆530插入安装孔后出现抖动或松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500还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530相连,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适配板520的其中一板面相连,或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经过所述缓冲环550与所述第二紧固件520相连。具体地,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调整伸缩杆的伸缩长度改变安装基座210与桌面本体400之间的间隔高度,从而实现了屏风转换装置的高度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500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支撑组件500均用于与所述安装基座210及所述桌面本体400相连。具体地,上述这种实施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安装基座210与桌面本体400之间的固定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