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烤制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64520发布日期:2021-07-23 14:09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烤制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烤制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烤箱、蒸烤箱等烤制烹饪设备是用来烘烤食品的电热器具,利用烤制烹饪设备我们可以制作烤鸡、烤鸭,还可以进行烘烤面包和糕点等。

烤制烹饪设备的大致结构包括具有带门体的箱体,箱体内设置加热装置和烤架,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带有旋转烤叉的蒸汽烤箱》,其专利号为zl201720096947.6(授权公告号为cn206777229u)公开了一种带有旋转烤叉的蒸汽烤箱,包括前端开口的内胆,所述内胆内设有由电机带动旋转的杆状烤叉,所述烤叉包括两端的卡接端和传动端;所述卡接端卡接在所述内胆侧壁上,所述传动端与所述电机连接实现同步转动,所述烤叉呈对角水平布置在所述内胆内;所述卡接端位于所述内胆的前端部,所述传动端位于所述内胆的后端部。上述专利中通过烤叉自转使得食物的烤制更加地均匀,但是,当需要烤制较多食物时,仅一根烤叉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此外,在实际安装时,需要将烤叉的传动端插设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并将烤叉的卡接端卡接在内胆的左侧壁上,而由于内胆左右侧壁的限制,增加了烤叉的安装难度。

又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烤炉》,其专利号为zl201821734592.x(授权公告号为cn209201966u)公开了一种烤炉,包括机架、转动机构和烤叉,烤叉可装拆地设置在转动机构上,转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且转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机构,电机通过驱动传动机构带动烤叉自转并沿转动机构公转,该专利中的烤炉中设置多根烤叉,能够实现较多食物的烤制,但是,烤叉的靠近手柄的位置设置有限位件,烤叉通过该限位件径向移入从动转盘的凹口中,而限制烤叉轴向移出,并通过在从动转盘上设置其他的卡接结构限制烤叉从径向脱出,烤叉的拆装不方便,并且,采用该安装方式,很难将烤叉安装在烤箱内,并且在烤叉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晃动,长期使用过程中,卡接结构损坏时,烤叉容易从径向脱出。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烤制烹饪设备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烤叉安装方便快捷的烤制烹饪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烤制烹饪设备,包括

内胆,其具有前侧敞口的烹饪腔室;

烤叉,呈杆状,且位于所述烹饪腔室内;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连接体,与所述烹饪腔室的内壁相连接,其上开设有与供所述烤叉的第一端插设在其中的第一插口,该连接体上还具有沿所述烤叉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第一插口相连通的第一容置槽;

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内,且在蓄能状态下,始终使所述烤叉具有朝远离连接体方向运动的趋势。

为了限制烤叉和第一插口产生周向转动,所述第一插口与所述烤叉的第一端的外周壁相匹配,且该第一插口的横截面呈非圆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置槽内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限位在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一插口之间,在所述烤叉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插口内的状态下,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烤叉的第一端相抵。

为了方便将烤叉安装架上,所述内胆的内壁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开设供所述连接体的第一端限位在其中的开口。

连接体与开口的连接方式之一:所述开口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连接体的第一端的外周壁与所述开口内周壁相匹配,且该连接体第一端的横截面也呈三角形。

连接体与开口的连接方式之二:所述安装架上具有至少两个沿周向间隔布置且均与所述开口相连通的导向槽,每个所述导向槽内设置有一个活动件和一个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作用在对应的活动件上,在蓄能状态下始终使对应的活动件具有朝所述开口内运动的趋势;所述连接体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供所述活动件局部卡入其内的凹槽。

为了实现行星架和连接体的快速插装,所述连接体在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和凹槽之间的位置上开设有呈环状且沿烤叉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与所述凹槽相连通,且该连接体在远离凹槽的一侧开设有沿垂直于所述烤叉长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插槽相连通的滑槽,所述连接体上设置有

按钮,沿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限位在所述滑槽内;

滑动件,位于所述凹槽和按钮之间,且该滑动件呈环状,其上开设有呈环状且沿烤叉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外环壁位于所述第二插槽内,所述第二插槽的内环壁位于所述第一插槽内,且所述第二插槽具有延伸至所述滑槽内并与所述按钮相抵的延伸部,在所述按钮处于被按压而推动延伸部朝远离滑槽方向运动的状态下,所述滑动件的外壁局部位于所述凹槽内而使活动件脱离凹槽的卡设;

第三弹性件,作用在所述滑动件上,在蓄能状态下始终使滑动件具有朝按钮方向运动的趋势。

为了实现按钮按压时对延伸部的推动,所述按钮朝向所述延伸部的一侧具有自外向内逐渐朝远离延伸部一侧倾斜的第一倾斜面,所述延伸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匹配的第二倾斜面。

优选地,所述凹槽为纵截面基本呈v形的v形槽,在所述按钮处于未按压状态下,所述滑动件邻近凹槽的一侧具有第三倾斜面,所述第三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v形槽邻近按钮的第一倾斜壁的倾斜方向一致,且该第三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倾斜壁的外端面相接触,且第三倾斜面的外端面与所述凹槽的第二倾斜壁的外端面基本相平齐。

烤叉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以采用整体一根杆的形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但是从拆装快捷角度来讲,所述烤叉包括烤叉本体,所述烤叉本体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沿烤叉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活动杆,还包括有作用在所述活动杆上且始终使活动杆具有向远离烤叉本体方向运动趋势的第六弹性件。

为了可靠实现烤叉的安装,所述烤叉横向左右布置在所述烹饪腔室内,所述烹饪腔室的左右两内壁上均设置有所述的连接体。

为了实现烤叉的转动,还包括有用来驱动所述烤叉绕自身轴线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有两个,且分别与所述烤叉的两端相驱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烤制烹饪设备的烤叉安装在连接体上,连接体上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则在将烤叉一端插装在连接体上时,通过按压烤叉,能够使烤叉的另一端与内胆的对应内壁之间留有间距,方便烤叉另一端的安装,在安装后,烤叉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运动方便烤叉后续安装到位,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烹饪腔室内壁位置的限制而造成插装困难的问题,其烤叉的安装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烤叉安装在第一转轴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烤叉安装在安装架状态下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7为图6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二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二的联动组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烤叉安装在第一转轴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0中烤叉安装在安装架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0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剖视图;

图16为图14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剖视图;

图18为图16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的烤制烹饪设备包括内胆1、烤叉2、驱动烤叉2绕自身轴线转动的驱动机构及连接体4。

如图1所示,内胆1具有前侧敞口的烹饪腔室11。烤叉2呈杆状,横向左右延伸在烹饪腔室11内,且烤叉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烹饪腔室11的左右两内壁上。

上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31、中间传动组件33及联动组件32。烹饪腔室11的左右两内壁上均设置有一组联动组件32,则联动组件32有两组。电机31设置在内胆1的上方,且该电机31的动力输出端横向左右延伸,电机31的动力输出端与中间传动组件33的动力输入端相传动连接,中间传动组件33的动力输出端有两个,且分别与对应侧的联动组件32传动连接。

中间传动组件33包括主动齿轮331、第二转轴332、传动齿轮333、两根第三转轴334及两个第二锥形齿轮335。其中,主动齿轮331安装在电机31的动力输出端上。第二转轴332设置在内胆1的上方,且横向左右方向延伸且与电机31的动力输出端相平行,该第二转轴332的左右两端均相对固定有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蜗杆3321;传动齿轮333穿固在第二转轴332上,且与主动齿轮331相啮合;两根第三转轴334均竖向设置,且左右间隔布置在内胆1外侧,各根第三转轴334的上端均设置有与对应侧蜗杆3321相啮合的涡轮3341,各根第三转轴334的下端均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3342;两个第二锥形齿轮335左右间隔布置,且分别与对应侧第一锥形齿轮3342相啮合。

两组联动组件32的结构形式相同,以下以其中位于左侧的联动组件32为例。如图1至图4所示,联动组件32包括齿圈321、第一转轴322、太阳轮323、安装架324及至少两个行星轮325。在安装架324和烹饪腔室11的左壁板之间设置有遮盖齿圈321、太阳轮323和行星轮325的盖板327,齿圈321呈环状且位于烹饪腔室11的左侧壁的内壁上;第一转轴322横向左右设置,且第一端穿过内胆1左侧壁而位于齿圈321邻近中心的位置上,上述的第二锥形齿轮335安装在对应侧的第一转轴322的第二端上。太阳轮323安装在第一转轴322的第一端上且位于烹饪腔室11内,安装架324位于烹饪腔室11内且与太阳轮323基本并排布置;行星轮325有三个,且分别通过安装轴326转动连接在安装架324上,并且三个行星轮325环绕太阳轮323布置,各个行星轮325均与太阳轮323和齿圈321内周壁上的齿相啮合。如此,电机31的动力输出端转动,太阳轮323、行星轮325及行星架324在中间传动组件33的传动下进行转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烤叉2包括烤叉本体21、活动杆22及第六弹性件。

烤叉本体21呈杆状,烤叉本体21的两端均设置有一根活动杆22和一根第六弹性件,其中以烤叉本体21的左端为例:活动杆22的第一端(右端)沿烤叉本体21的轴向方向来回移动地限位在烤叉本体21的左端上,并沿烤叉本体21的轴向方向延伸,具体地,活动杆22的第一端开设有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插槽221,烤叉本体21的左端插设在插槽221内,且该烤叉本体21上开设有其轴向方向延伸的导槽211,活动杆22上设置有限位杆222,限位杆222穿过导槽211且滑动限位在导槽211内。

如图2所示,第六弹性件为设置在插槽221内的第六弹簧23,第六弹簧23的两端分别与烤叉本体21的左端和插槽221的左端壁相抵。如此,第六弹簧23作用在活动杆22上,在蓄能状态下始终使活动杆22具有朝远离烤叉本体21方向移动的趋势。

本实施例中的烤叉2的活动杆22选择性地安装在安装架324或者第一转轴322上。具体地,当安装架324上安装有烤叉2时,如图2所示,安装架324在对应第一转轴322的位置上开设有能供烤叉2的活动杆22穿过的开口3241,活动杆22通过连接体4安装在开口3241上,在本实施例中,开口3241的横截面呈三角形,连接体4的第二端的外周壁与开口3241内周壁相匹配,且该连接体4第二端的横截面也呈三角形。连接体4的第一端具有与活动杆22的外周壁相匹配并供烤叉2的第一端插设在其中的第一插口411,第一插口411的横截面呈非圆形,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口411的横截面呈方形。

为了方便烤叉的插入到第一插口411内,如图2所示,连接体4内开设有沿烤叉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容置槽42,第一容置槽42与第一插口411相连通,第一容置槽42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和连接板422,第一弹性件为第一弹簧421,如图2所示,第一弹簧421位于连接板422和第一容置槽42的端壁之间,当活动杆22的第二端穿过第一插口411而与连接板422相抵,而第一弹簧421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422和第一容置槽42的端壁相抵,如此,该第一弹簧421作用在烤叉2上,且始终使烤叉2具有朝远离第一容置槽42方向运动的趋势。如图2所示,第一转轴322具有与活动杆22的第二端的外周壁相匹配并供活动杆22的第二端插设在其中的第二插口3221,第二插口3221的横截面呈非圆形。第一转轴322具有沿烤叉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容置槽3222,第二容置槽3222与对应的第二插口3221相连通,第二容置槽3222内设置有作用在烤叉2上且始终使烤叉2具有朝远离对应第二容置槽3222方向运动趋势的第四弹性件,第四弹性件为第四弹簧3223,活动杆22的第二端穿过第二插口3221而能与第四弹簧3223相抵,具体参见下述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中的安装轴326上也可以安装有的烤叉2,安装在安装轴326上的烤叉2能够自转和公转。具体参见下述实施例三。

上述实施例中的烤制烹饪设备中设置有加热管等加热组件实现对烹饪腔室的加热。

实施例二:

如图5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插口411的横截面呈方形;如图9所示,开口3241呈圆形,安装架324上具有至少两个与开口3241相连通且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导向槽3242,本实施例中,导向槽3242有三个且各自沿径向方向延伸,每个导向槽3242内设置有一个活动件3243和一个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为作用在对应的活动件3243上的第二弹簧3244,第二弹簧3244在蓄能状态下始终使对应的活动件3243具有朝开口3241内运动的趋势。连接体4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供活动件3243局部卡入其内的凹槽43,凹槽43有两个且沿着其轴向方向间隔布置,如此,连接体4可正反安装,凹槽43为纵截面基本呈v形的v形槽,活动件3243的头端具有与v形槽相配合的尖端部。

如图6所示,当需要将烤叉2安装在安装架324上时,首先将连接体4局部插入到开口3241内,当导向槽3242内的活动件3243卡设在对应的凹槽43内时,则连接体4安装在开口3241内;随后将烤叉2的两端的活动杆22分别插设在对应侧的第一插口411内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体4在对应第一转轴322的位置上具有供烤叉2的第一端穿过的中心通孔48,中心通孔48的横截面呈圆形,连接板422在对应中心通孔48的位置上开设有供活动杆22穿过的贯通孔4222,贯通孔4222的口径小于第一插口411的开口尺寸,则活动杆22的一端具有面积扩大的端部2a,该端部2a与第一插口411相匹配。连接板422具有朝远离烤叉方向延伸且呈环状的凸板4221,如图7所示,凸板4221位于第一容置槽42内,第一容置槽42呈环状,第一弹簧421位于凸板4221和第一容置槽42之间。

上述中心通孔48和贯通孔4222的存在,当连接体4安装在开口3241内时,去掉烤叉2的端部2a,则烤叉2可穿过贯通孔4222和中心通孔48而安装在第一转轴322上而无需拆下连接体4,即可实现烤叉与第一转轴322的安装,当烤叉安装在第一转轴322上时,具体参见图5和下述实施例三的图11所示。

实施例三:

如图10至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如图15和图17所示,连接体4的横截面呈圆形,连接体4在位于第一容置槽42和凹槽43之间的位置上开设有呈环状且沿烤叉2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插槽44,第一插槽44与凹槽43相连通,且该连接体4在远离凹槽43的一侧开设有沿垂直于烤叉2长度方向延伸(即沿径向方向延伸)且与第一插槽44相连通的滑槽45,滑槽45呈环状。

如图15至图18所示,连接体4上设置有按钮46、滑动件47及第三弹性件。按钮46沿滑槽45的延伸方向滑动限位在滑槽45内;滑动件47位于凹槽43和按钮46之间,且该滑动件47呈环状,滑动件47上开设有呈环状且沿烤叉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插槽471,第一插槽44的外环壁局部位于第二插槽471内,第二插槽471的内环壁位于第一插槽44内,且第二插槽471具有延伸至滑槽45内并与按钮46相抵的延伸部472。如图15至图18所示,按钮46朝向延伸部472的一侧具有自外向内逐渐朝远离延伸部472一侧倾斜的第一倾斜面461,延伸部472具有与第一倾斜面461相匹配的第二倾斜面4721。凹槽43为纵截面基本呈v形的v形槽,v形槽包括第二倾斜壁432及邻近按钮46的第一倾斜壁431,在按钮46处于未按压状态下,滑动件47邻近凹槽43的一侧具有第三倾斜面473,第三倾斜面473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倾斜壁431的倾斜方向一致,且该第三倾斜面473与第一倾斜壁431的外端面相接触,且第三倾斜面473的外端面与凹槽43的第二倾斜壁432的外端面基本相平齐。在按钮46处于被按压而推动延伸部472朝远离滑槽45方向运动的状态下,滑动件47的外壁局部位于凹槽43内而使活动件3243脱离凹槽43的卡设。

如图15和图16所示,第三弹性件为作用在滑动件47上的第三弹簧49,本实施例中,第三弹簧49位于所述第一插槽44的外环壁和第二插槽471内环壁之间,第三弹簧4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插槽44的端面及第二插槽471的端面相抵而处于蓄能状态,并始终使滑动件47具有朝按钮46方向运动的趋势。

在按压按钮46时,滑动件47的延伸部472在按钮46第一倾斜面461的作用下朝远离烤叉方向运动,此时,滑动件47的外壁局部运动凹槽43内,推动活动件3243径向向外移动,使得活动件3243脱离凹槽的卡设,最终将连接体4从开口中拆下。

如图13所示,安装轴326具有与活动杆22的外周壁相匹配并供活动杆22插设在其中的第三插口3262,第三插口3262的横截面呈非圆形,本实施例中的第三插口3262的横截面呈方形。安装轴326具有沿烤叉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容置槽3261,第三容置槽3261与对应的第三插口3262相连通,第三容置槽3261内设置有作用在烤叉2上且始终使烤叉2具有朝远离对应第三容置槽3261方向运动趋势的第五弹性件,第五弹性件为第五弹簧3263,活动杆22穿过第三插口3262而与第五弹簧3263相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