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锅锅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20513发布日期:2021-07-20 15:58阅读:9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锅锅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力锅锅盖。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有带空气炸功能的压力锅,在原来压力锅的基础上,在盖子部分增加发热管及吹风装置,利用盖组件产生高温气流,对内胆里面的食物进行烹调。其中一种做法是,在压力锅原有盖子的基础上,另外提供一个用于空气炸功能带发热管和吹风装置的盖子。但这种做法需要配两个盖子给用户,成本高。另外一种做法是,直接在原有压力锅盖子基础上,将发热管和吹风装置安装在盖子里面,实现一个盖子两种用途,既能用于普通压力锅煮食,也可以用于空气炸煮食。

传统的做法是将转轴穿过锅盖,在锅盖内部装配风扇叶,而电机本体则保留在锅盖外面。但这个设计由于需要在一种压力锅锅盖上开孔,存在漏气和密封装置耐久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力锅锅盖,在一种压力锅锅盖内部设置吹风装置不需要在锅盖上开孔,既解决了漏气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密封装置耐久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压力锅锅盖,包括盖体、从动叶轮和驱动机构,所述盖体由非磁性材料制成,内侧固定有定位轴;所述从动叶轮安装于所述定位轴,具有若干沿所述定位轴的周向排布的从动永磁体;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盖体外侧,用于驱动从动叶轮转动,具有驱动转盘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驱动转盘转动,所述驱动转盘具有驱动永磁体,所述驱动永磁体与所述从动永磁体匹配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压力锅锅盖,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永磁体之间存在的磁吸力,盖体内侧从动叶轮内的从动永磁体,与盖体外侧驱动转盘内的驱动永磁体,会形成固定的位置关系。当外侧的驱动转盘转动时,驱动永磁体吸力将对应的从动永磁体拉动到对应上下对齐的位置,这样从动叶轮就会被外侧的驱动转盘带动旋转。因此,在一种压力锅锅盖内部设置吹风装置时,不需要在锅盖上开孔,既解决了漏气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密封装置耐久性差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从动叶轮包括轮体和轴套,所述轴套套装在所述定位轴外侧,所述轮体套装在所述轴套外侧。这样组合设置当轴套磨损后只需更换轴套,而不需要更换整个轮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轴套外侧设置有肩部,所述轴套套装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肩部夹持固定所述轮体。轴套采用肩部和螺母配合固定安装在轮体上,可以保证安装的牢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肩部位于所述轴套靠近所述盖体的一端。肩部位于轴套靠近盖体一端,则螺母位于轮体底部,有利于轮体的装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从动叶轮包括轮体,所述轮体包括轴部和若干叶片,若干所述叶片设置于所述轴部的径向外表面,所述轴部的端面设置有容置腔,所述从动永磁体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轴部的容置腔用于安装固定从动永磁体,若干叶片在转动时产生风量,对锅内进行降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容置腔设置于所述轴部靠近所述盖体一端。容置腔设置在轴部靠近盖体一端,可以防止轮体转动过程中从动永磁体掉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容置腔为环形,所述容置腔的数量为一个,所述从动叶轮还包括限位架,所述限位架设置有若干限位槽,一个所述限位槽容置一个所述从动永磁体,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容置腔的腔底配合固定所述从动永磁体。通过限位架的限位槽与容置腔的腔底配合固定从动永磁体,使从动永磁体在转动过程中保持在相对固定的位置,防止发生错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架由板件折弯而成,所述限位架具有两个相对的折板,两个所述折板之间形成一个所述限位槽。限位架的限位槽由板件折弯一体成型,工艺简单,结构强度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转盘包括盘体和第一盖,所述盘体设置有容置所述驱动永磁体的凹腔,所述第一盖与所述凹腔配合固定所述驱动永磁体。第一盖与凹腔配合,使驱动永磁体在转动过程中保持在相对固定的位置,防止发生错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体外侧设置有驱动腔,所述驱动转盘位于所述驱动腔内。驱动腔为驱动转盘提供安装的位置,结构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压力锅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盖体100、定位轴110、驱动腔120、从动叶轮200、从动永磁体210、轮体220、轴部221、叶片222、容置腔223、限位架224、轴套230、肩部231、螺母232、驱动机构300、驱动转盘310、驱动永磁体311、第一盖312、驱动电机3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压力锅锅盖,包括盖体100、从动叶轮200和驱动机构300。

盖体100由非磁性材料制成,内侧固定有定位轴110;从动叶轮200安装于定位轴110,具有若干沿定位轴110的周向排布的从动永磁体210;驱动机构300位于盖体100外侧,用于驱动从动叶轮200转动,具有驱动转盘310和驱动电机320,驱动电机320带动驱动转盘310转动,驱动转盘310具有驱动永磁体311,驱动永磁体311与从动永磁体210匹配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压力锅锅盖,利用永磁体之间存在的磁吸力,盖体100内侧从动叶轮200内的从动永磁体210,与盖体100外侧驱动转盘310内的驱动永磁体311,会形成固定的位置关系。当外侧的驱动转盘310转动时,驱动永磁体311吸力将对应的从动永磁体210拉动到对应上下对齐的位置,这样从动叶轮200就会被外侧的驱动转盘310带动旋转。因此,在一种压力锅锅盖内部设置吹风装置时,不需要在锅盖上开孔,既解决了漏气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密封装置耐久性差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从动叶轮200包括轮体220和轴套230,轴套230套装在定位轴110外侧,轮体220套装在轴套230外侧。这样组合设置当轴套230磨损后只需更换轴套230,而不需要更换整个轮体220。

此外,轴套230外侧设置有肩部231,轴套230套装有螺母232,螺母232与肩部231夹持固定轮体220,轴套230采用肩部231和螺母232配合固定安装在轮体220上,可以保证安装的牢固。具体地,肩部231位于轴套230靠近盖体100的一端,螺母232位于轮体220底部,有利于轮体220的装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轮体220由轴部221和若干叶片222组成,若干叶片222设置于轴部221的径向外表面,轴部221的端面设置有容置腔223,从动永磁体210设置于容置腔223内。轴部221的容置腔223用于安装固定从动永磁体210,若干叶片222在转动时产生风量,对锅内进行降温。

具体地,容置腔223设置于轴部221靠近盖体100一端。容置腔223设置在轴部221靠近盖体100一端,可以防止轮体220转动过程中从动永磁体210掉出。

进一步地,容置腔223为环形,容置腔223的数量为一个,从动叶轮200还包括限位架224,限位架224设置有若干限位槽,一个限位槽容置一个从动永磁体210,限位槽与容置腔223的腔底配合固定从动永磁体210。通过限位架224的限位槽与容置腔223的腔底配合固定从动永磁体210,使从动永磁体210在转动过程中保持在相对固定的位置,防止发生错位。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限位架224可以借用轴套230采用肩部231和螺母232配合固定的方法,安装在轮体220上。

优选地,限位架224由板件折弯而成,限位架224具有两个相对的折板,两个折板之间形成一个限位槽。限位架224的限位槽由板件折弯一体成型,工艺简单,结构强度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驱动转盘310由盘体和第一盖312组成,盘体设置有容置驱动永磁体311的凹腔,第一盖312与凹腔配合固定驱动永磁体311。第一盖312与凹腔配合,使驱动永磁体311在转动过程中保持在相对固定的位置,防止发生错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盖体100外侧设置有驱动腔120,驱动转盘310位于驱动腔120内。驱动腔120为驱动转盘310提供安装的位置,结构紧凑。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