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囊顶腰装置及其沙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47845发布日期:2021-04-27 19:2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囊顶腰装置及其沙发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沙发及其沙发内的气囊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气囊顶腰装置及其沙发的改进。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传统沙发的顶腰部设置在沙发的躺靠背部偏下方位置,主要用于对使用者的腰部支撑,提高使用者使用沙发的舒适感,现有的顶腰部主要是在沙发的靠背上设置海绵靠包,通过一体缝制或外在沙发靠枕的方式设置。海绵靠包位于沙发的坐面上方相对使用者的腰部位置,从而通过海绵可以支承使用者腰部,并具有一定的软弹性舒适度。
3.但现有的沙发产品靠背弧度通常是固定而不可调节的,因此设置在靠背上的海绵靠包也是不可调节的,而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身体特点,比如高矮胖瘦,在使用沙发时,其靠枕部的舒适度就不能适应所有使用者。因此,现有技术中顶腰部无法按照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来调整顶腰幅度,对于不同的使用者达不到顶腰最佳舒适度,从而对不同使用者的适应性不强。
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顶腰装置及其沙发,通过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进行充气,膨胀后的第二气囊使沙发的靠背能按照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来调整顶腰的前后位置和倾斜角度,对于不同的使用者均能调节达到顶腰最佳舒适度,增强产品适应性。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气囊顶腰装置,其中包括:所述气囊组件包括第一气囊,以及叠加在所述第一气囊上的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在一侧边进行连接固定,形成一连接固定侧边;
8.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远离所述连接固定侧边的另一侧自由可分离,形成一自由可分离侧边;
9.所述连接固定侧边用于设置在沙发靠背的腰部上,以使所述自由可分离侧边朝下布置。
10.通过上述方案,所述第一气囊210和所述第二气囊220采用将连接固定侧边230朝上也即将自由可分离侧边朝下的布置方式而设置,这样更方便充分利用在充气时自由可分离的侧边的张开角度,尽可能大的支撑腰部。同时,为方便将腰部更好的支撑起来,在两个气囊完全不具有支撑作用时 (也即两个气囊都不充气时),可以设置在所述沙发的腰部具有一定的海绵支撑部,这样,就可以在已有的海绵支撑部基础上,通过对两个气囊的充气操作实现对海绵支撑部的腰部支撑能力的叠加。之所以采用这种连接固定侧边朝上而自由可分离侧边朝下的设置方式,是因为实用新型人发现普通沙发的腰枕位置通常需要调整的位
置,对应了使用者的腰椎位置,需要调节的幅度非常大,而普通的腰枕固定设置无法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
11.进一步,位于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相邻的表面上且相互固定连接的部分设置为第一固定连接区,所述第一固定连接区位于靠近所述连接固定侧边的一侧。
12.通过上述方案,使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相邻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互相分离的区域和互相连接的第一固定连接区,所述第一固定连接区位于气囊固定板的上部且远离所述使用者的后腰位置,所述分离区位于气囊固定板的下部且靠近或位于所述后腰位置。这样使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膨胀开后在互相分离的位置进行挤压,这样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在使用者的靠腰部的位置成一定角度,而在远离使用者后腰的位置及第一固定连接区的膨胀幅度小,从而使气囊顶腰装置能在使用者的靠腰部的位置产生较大的凸出变化,而远离使用者的靠腰部的位置产生较小的凸起变化。
13.进一步,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之间开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相邻的表面上。
14.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在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之间开设有气流通道,使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能同时充气,同时充气后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互相膨胀,通过第一气囊对第二气囊的挤压,使第二气囊的表面更加凸出。
15.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连接区位于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连接固定侧边之间;
16.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互相分离的区域位于所述气流通道远离所述连接固定侧边的一侧。
17.通过上述方案,通过第一固定连接区对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的固定,使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实现连接,在使用者坐在沙发上时,对第二气囊进行挤压时,不会导致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的相对滑移。所述连接固定侧边位于气囊固定板的上部,即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相互连接的区域为上部,而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互相分离的区域为下部,这样气囊下部形成挤压,使第二气囊凸出后对使用者腰部形成有效支撑。
18.进一步,所述第一气囊上连通有充气管,所述气囊组件在所述连接固定侧边的位置固定于一气囊固定板上,所述充气管穿设在所述气囊固定板上。
19.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充气管连接外部供气结构和第一气囊,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进行充气。而且充气管穿设在所述气囊固定板上,使第一气囊的位置固定,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气囊由于充气管的限位,不会产生较大的位置移动。
20.进一步,所述第一气囊朝向所述气囊固定板的表面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气囊固定板的第二固定连接区;所述第二固定连接区位于所述充气管与所述连接固定侧边之间。
21.通过上述方案,通过第一气囊的一侧部分固定在气囊固定板上,防止第一气囊在充气后或在被使用者挤压过程中位置变化,在充气过程中,固定部分不膨胀或少量膨胀,使膨胀量集中在下部的非固定区,从而增加了第一气囊下部的膨胀幅度。这样使膨胀后的气囊组件的倾斜幅度更明显。
22.进一步,所述第二气囊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拉筋。
23.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拉筋连接在第二气囊内部,可以使第二气囊内部朝向使用者的内壁和背向使用者的内壁进行连接,从而增强第二气囊的结构强度,避免充气压力过大而对气囊造成损坏。
24.进一步,所述连接固定侧边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上的连接条,以及开设在所述连接条上的安装孔。
25.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上端固定连接条,使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上端固定在一起。安装孔可以勾挂在气囊固定板上,或者螺钉穿过安装孔后实现连接条的固定,从而实现气囊组件与所述气囊固定板之间的装配。
26.进一步,所述顶腰装置还包括有电控充气泵,所述电控充气泵通过气管连接所述第一气囊或/和第二气囊,所述电控充气泵电性连接有电动开关,所述电动开关控制所述电控充气泵对第一气囊或/和第二气囊充气或放气。
27.采用上述方案,使用者操作电动开关,电动开关控制所述电控充气泵对第一气囊或/和第二气囊充气或放气,从而实现气囊组件的膨胀或收缩。根据使用者坐在沙发上时后腰所在的位置,气囊组件的膨胀和收缩到相应的位置,根据不同的使用者进行适应性调节。
28.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沙发,包括沙发座,位于沙发座上的靠背,其中,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气囊顶腰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气囊朝向使用者一侧的靠包。
29.采用上述方案,在气囊组件上还可以增加柔性靠包,柔性靠包覆盖在第二气囊的表面,当气囊组件的膨胀和收缩时,带动靠包调整前后位置及倾斜的角度,通过靠包抵靠使用者,根据不同的使用者进行适应性调节。
3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进行充气,膨胀后的第二气囊使沙发的靠背能按照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来调整顶腰的前后位置和倾斜角度,对于不同的使用者均能调节达到顶腰最佳舒适度,增强产品适应性。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囊顶腰装置应用在沙发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囊顶腰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囊顶腰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囊顶腰装置中的气囊组件的主视图。
35.图中各标号:100、气囊固定板;200、气囊组件;210、第一气囊; 211、第二固定连接区;220、第二气囊;221、第一固定连接区;230、连接固定侧边;231、连接条;232、安装孔;240、气流通道;250、充气管;260、拉筋;300、沙发;310、沙发座;320、靠背;330、靠包; 400、电控充气泵;410、电动开关;420、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囊顶腰装置及其沙发,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囊顶腰装置,应用在沙发300 上,为方便描述,以使用者坐姿为例,所述沙发300在使用时使用者背面所对的一侧方向为后侧,使用者正面所朝向的一侧为前侧,左右手所对应的方向为左侧和右侧,头和脚分别对应的方向为上侧和下侧。沙发300包括用于使用者坐下的沙发座310,以及位于沙发座310后侧的靠背
320。
38.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气囊顶腰装置,包括:气囊固定板100 (当然在必要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不采用气囊固定板,而是将气囊一侧缝制或固定在靠背320的适当位置),至少一个气囊组件200;所述气囊固定板100沿上下方向竖直设置或倾斜设置在所述沙发300的靠背320或沙发座 310上,所述气囊组件200包括位于气囊固定板100朝向使用者一侧的第一气囊210,以及叠加在所述第一气囊210上的第二气囊220,即气囊固定板 100的前侧设置有第一气囊210,第一气囊210的前侧设置有第二气囊220;所述第一气囊210与所述第二气囊220在一侧边进行连接固定,形成连接固定侧边230,连接固定侧边230固定在所气囊固定板100上。所述第一气囊 210与所述第二气囊220远离所述连接固定侧边230的另一侧边互相可自由分离,形成自由可分离侧边。
39.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囊顶腰装置的沙发中,所述第一气囊210和所述第二气囊220采用将连接固定侧边230朝上也即将自由可分离侧边朝下的布置方式而设置,这样更方便充分利用在充气时自由可分离的侧边的张开角度,尽可能大的支撑腰部。同时,为方便将腰部更好的支撑起来,在两个气囊完全不具有支撑作用时(也即两个气囊都不充气时),可以设置在所述沙发的腰部具有一定的海绵支撑部,这样,就可以在已有的海绵支撑部基础上,通过对两个气囊的充气操作实现对海绵支撑部的腰部支撑能力的叠加。之所以采用这种连接固定侧边朝上而自由可分离侧边朝下的设置方式,是因为实用新型人发现普通沙发的腰枕位置通常需要调整的位置,对应了使用者的腰椎位置,需要调节的幅度非常大,而普通的腰枕固定设置无法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
40.上述方案中气囊固定板100固定设置在沙发300靠背上,通过该气囊固定板可以起到承载基础的作用,从而保证气囊的支撑作用能够向腰部方向施加,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沙发的靠背本身就可以采用一块平板,从而起到气囊固定板的作用。
41.所述第一气囊210和第二气囊220通过连接固定侧边230固定连接在气囊固定板100上,通过对第一气囊210充气或/和第二气囊220充气,从而使第一气囊210和第二气囊220膨胀,膨胀的气囊变大后,调整了第二气囊220 的接触面的前后位置,从而抵靠到坐在沙发300上的使用者的后腰处,根据充气量的多少来控制第一气囊210和第二气囊220的膨胀量,从而按照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来调整顶腰的前后位置,对于不同的使用者均能调节达到顶腰最佳舒适度,增强产品适应性。
42.上述具体的实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囊210和所述第二气囊220可以采用连通的同一充气口进行充气(如图2所示),也可以采用相对独立的充气口,并通过控制选择每一气囊的充气与否以及充气量,从而可以根据两个气囊的张开角度进行模式的选择:当使用一个气囊充气口时,相当于只用一个气囊起作用,可以实现对整个腰部的均匀隆起程度的调整。而当同时控制另外一个气囊的充气程度时,两个气囊之间的相对气量不同,就可以控制实现隆起的舒适度不同,例如靠近靠背的气囊充气足而顶层的气囊充气不足时(如图2中所示的第一气囊210为底层气囊,第二气囊220为顶层气囊,但图中所示为仅有一充气口的连通示例),腰枕位置柔软,而反之在底层气囊充气不足而顶层气囊充气充足时则腰枕位置偏硬,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者使用习惯选择。
43.而且通过第一气囊210与所述第二气囊220远离所述连接固定侧边230的一侧互相分离,使第一气囊210和第二气囊220膨胀开后在使用者的靠腰部的位置撑开成一定角度,
而在远离使用者后腰的位置膨胀幅度小,这样,使气囊顶腰装置能在使用者的靠腰部的位置产生较大的凸出变化,而远离使用者的靠腰部的位置产生较小的凸起变化,从而调整了第二气囊220的接触面的倾斜角度。而使用者在使用沙发300时,后腰通常会前倾,该角度使第二气囊220朝向使用者的表面凸出,凸出的第二气囊220的外表面抵靠并支撑住使用者前倾的后腰,从而更贴合使用者坐在沙发300上的后背轮廓,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
44.所述第一气囊210和所述第二气囊220可以采用大小相同的气囊,或大小不同的气囊,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气囊220的尺寸要大于所述第一气囊210的尺寸,这样第二气囊220在膨胀后覆盖所述第一气囊210,第二气囊220朝向使用者背部的表面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不会出现抵靠不到腰部的情况。
45.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中,如图3、图4所示,所述第一气囊210与所述第二气囊220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连接固定侧边230;所述连接固定侧边230 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气囊210与所述第二气囊220上的连接条231,以及开设在所述连接条231上的安装孔232。所述第一气囊210和所述第二气囊220 可以设置从其相对侧面中部开始直至连接固定侧边全部进行粘连在一起,粘连的方式可以采用一体设置方式,或者使用黏胶或其他连接方式例如缝制等。
46.通过在第一气囊210和第二气囊220的上端固定连接条231,使第一气囊 210和第二气囊220的上端固定在一起。安装孔232可以勾挂在气囊固定板 100上,或者螺钉穿过安装孔232后实现连接条231的固定,从而实现气囊组件200与所述气囊固定板100之间的装配。
47.连接条231采用柔性结构,当第一气囊210和第二气囊220充气膨胀后,第一气囊210与第二气囊220的上端膨胀,柔性的连接条231可以被第一气囊210带动,使第一气囊210与第二气囊220上端有膨胀并向前移动的空间。从而便于气囊组件200在自由可分离侧边的前后移动,以加强其支撑开的角度。
48.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气囊210与所述第二气囊220相邻的表面的部分区域是连接在一起的,具体为:位于所述第一气囊210与所述第二气囊220相邻的表面上且相互固定连接的部分设置为第一固定连接区221,所述第一固定连接区221位于靠近所连接固定侧边230的一侧,即第一固定连接区 221位于两个气囊的上部。这样,使第一气囊210与所述第二气囊220相邻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互相分离的区域和互相连接的区域,所述第一固定连接区221位于气囊固定板100的上部且远离所述使用者的后腰位置,所述分离区位于气囊固定板100的下部且靠近或位于所述后腰位置。这样使第一气囊210和第二气囊220膨胀开后在互相分离的位置进行挤压,这样第一气囊210与第二气囊220在使用者的靠腰部的位置成一定角度,而在远离使用者后腰的位置及第一固定连接区221的膨胀幅度小,从而使气囊顶腰装置能在使用者的靠腰部的位置产生较大的凸出变化,而远离使用者的靠腰部的位置产生较小的凸起变化。从而使第二气囊220的前表面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
49.在图示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囊210与所述第二气囊220之间开设有气流通道240;所述气流通道240位于所述第一气囊210与所述第二气囊 220相邻的表面上。通过在第一气囊210与所述第二气囊220之间开设有气流通道240,使第一气囊210与所述第二气囊220能同时充气,同时充气后的第一气囊210和第二气囊220互相膨胀,通过第一气囊210对第二气囊220 的挤压,使第二气囊220的表面更加凸出。本实施例中的气流通道240位于第
一气囊210和第二气囊220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易于想到,所述气流通道240还可以开设在所述第一气囊210与所述第二气囊220相邻的表面上其他任意位置,或者开设在第一气囊210和第二气囊220的侧面等。
50.所述第一固定连接区221位于所述气流通道240与所述连接固定侧边230 之间;所述第一气囊210与所述第二气囊220互相分离的区域位于所述气流通道240远离所述连接固定侧边230的一侧。通过第一固定连接区221对第一气囊210与第二气囊220的固定,使第一气囊210与第二气囊220实现连接,在使用者坐在沙发300上时,对第二气囊220进行挤压时,不会导致第一气囊210与第二气囊220的相对滑移。所述连接固定侧边230位于气囊固定板100的上部,即第一气囊210与所述第二气囊220相互连接的区域为上部,而第一气囊210与所述第二气囊220互相分离的区域为下部,这样气囊下部形成挤压,使第二气囊220凸出后对使用者腰部形成有效支撑。
51.所述第一气囊210上连通有充气管250,所述充气管250穿设在所述气囊固定板100上。通过充气管250连接外部供气结构和第一气囊210,对第一气囊210和第二气囊220进行充气。而且充气管250穿设在所述气囊固定板 100上,使第一气囊210的位置固定,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气囊210由于充气管250的限位,不会产生较大的位置移动。易于想到,所述充气管还可以是充气口,在充气口中连接管道,实现对第一气囊的充气。另外,充气管还可以设置在第二气囊上。
52.在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囊210和所述第二气囊220可有分别与外部充气管250进行连通,并可以设置受控的选择通道的控制装置,从而选择相对独立的对第一气囊或第二气囊进行充气或分别充气的多少。
53.所述第一气囊210上朝向所述气囊固定板100上的表面上有部分区域固定在所述气囊固定板100上,该区域为第二固定连接区211;所述第二固定连接区211位于所述充气管250与所述连接固定侧边230之间。通常可以在第二固定连接区211上设置胶水,双面胶等与气囊固定板100进行固定连接,还可以通过魔术贴等方式进行连接。通过第一气囊210的一侧设置第二固定连接区211,从而使第一气囊210的部分区域固定在气囊固定板100 上,防止第一气囊210在充气后或在被使用者挤压过程中位置变化,在充气过程中,固定部分不膨胀或少量膨胀,使膨胀量集中在下部的非固定区,从而增加了第一气囊210下部的膨胀幅度。这样使膨胀后的气囊组件 200的倾斜幅度更明显。从而便于实现气囊组件200的倾斜角度的调节。
54.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气囊210或第二气囊220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拉筋 260,所述拉筋260可以设置采用一体成型的片件,或在气囊加工过程中将气囊两侧壁之间形成粘连结构。通过拉筋260连接在第二气囊220内部,可以使第二气囊220内部朝向使用者的内壁和背向使用者的内壁进行连接,从而增强第二气囊220的结构强度,避免充气压力过大而对气囊造成损坏。易于想到,所述第一气囊210内部也设置有拉筋260,从而增强第一气囊210的结构强度。在所述拉筋260的侧边或中间依然存在空气通道,以保证所述气囊的整体充气程度。
55.如图1所示,为实现充气的功能,所述顶腰装置还包括有电控充气泵 400,电控充气泵400设置在沙发座310内部,所述电控充气泵400通过气管连接所述气囊组件200并为气囊组件200充气或放气,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电控充气泵400通过两条气管分别连接第
一气囊210和第二气囊220,这样同时可以为第一气囊210和第二气囊220充气。连接方式还可以为:电控充气泵400通过气管连接所述第一气囊210或第二气囊220;电控充气泵 400为其中一个气囊充气,而两个气囊相连通,同样可以实现对气囊组件 200的充气。而通过近似原理,进行放气可以通过控充气泵进行。
56.如图1所示,所述电控充气泵400电性连接有电动开关410,所述电动开关410设置在所述沙发300的外侧并控制所述电控充气泵400对第一气囊210 或/和第二气囊220充气或放气。使用者操作电动开关410,电动开关410控制所述电控充气泵400对第一气囊210或/和第二气囊220充气或放气,从而实现气囊组件200的膨胀或收缩。根据使用者坐在沙发300上时后腰所在的位置,气囊组件200的膨胀和收缩到相应的位置,根据不同的使用者进行适应性调节。在更复杂的实施例中,例如两个气囊分别相对独立控制,在所述电动开关410上还设置了更多的控制模式,以实现对两个气囊的多种不同的相对独立充气方式。
57.如图3所示,另外的方案中,在所述连接固定侧边230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420,用于感受气囊的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器420感应到压力的不同而控制电控充气泵400对第一气囊210或/和第二气囊220充气或放气,从而可以实现气囊顶腰装置的自动调节。如当使用者坐在沙发300上并靠在靠背 320上时,会对气囊组件200进行挤压,此时的压力传感器420会有感应,从而判断有人在使用沙发300,如果气囊组件200没抵到后腰或没有对后腰进行有力量的支撑,那么气囊内的压力不足,气囊挤压压力传感器420 时,压力传感器420所测得的数值没有到达预设值,此时控制所述电控充气泵400对第一气囊210或/和第二气囊220充气,气囊组件200膨胀,气囊组件200实现对使用者的后腰支撑,并对压力传感器420施加压力,从而当压力传感器420感应到的压力到达预设值,停止充气。从而实现气囊顶腰装置的自动调节。
58.如图1所示,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沙发300,包括沙发座310,位于沙发座310上的靠背320,其中,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气囊顶腰装置,在所述气囊顶腰装置外覆盖设置海绵及表面层后,通过气囊组件的充气膨胀及放气收缩,即可实现顶腰位置调节。
59.另外的方案中,在所述第二气囊220朝向使用者一侧的靠包330。在气囊组件200上还可以增加柔性靠包330,靠包330通常采用海绵填充,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填充方式,柔性的靠包330覆盖在第二气囊220的表面,当气囊组件200的膨胀和收缩时,带动靠包调整前后位置及倾斜的角度,通过靠包抵靠使用者,根据不同的使用者进行适应性调节。
6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气囊顶腰装置及其沙发,其中的气囊顶腰装置,膨胀后的气囊组件使沙发的靠背能按照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来调整顶腰的前后位置和倾斜角度。具体为:气囊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沙发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通过连接固定侧边连接子啊气囊固定板上,通过对第一气囊充气或/和第二气囊充气,从而使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膨胀,膨胀的气囊变大后,调整了第二气囊的接触面的前后位置,从而抵靠到坐在沙发上的使用者的后腰处,根据充气量的多少来控制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膨胀量,从而按照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来调整顶腰的前后位置,对于不同的使用者均能调节达到顶腰最佳舒适度,增强产品适应性。而且通过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远离所述连接固定侧边的一侧互相分离,使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膨胀开后在使用者的靠腰部的位置成一定角度,而在远离使用者后腰的位置膨胀幅度小,这样,使气囊顶腰装置能在使用者的靠腰部的位置产生较大的凸出变化,而远离使用者的靠腰部的位置产生较小的凸起变化,从而调整了第二气囊的接
触面的倾斜角度。而使用者在使用沙发时,后腰通常会前倾,该角度使第二气囊朝向使用者的表面凸出,凸出的第二气囊的外表面抵靠并支撑住使用者前倾的后腰,从而更贴合使用者坐在沙发上的后背轮廓,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
61.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