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52267发布日期:2021-08-31 13:3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置物架。



背景技术:

置物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其既适用于厨卫还适用于办公场所。置物架主要包括支撑杆和固定在支撑杆上的载物件,现有置物架的载物件升降主要分为两种结构,一种是根据固定间距的档位调节,无法任一改变载物件之间的间距。另一种是可以沿着支撑杆任一调节载物件的高度,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载物件之间的距离。

相较于前一种结构,可以任意调节载物件的高度使得置物架使用更为便利,根据缩放物品的高度来任意调节。但现有的该种置物架调整载物件高度的结构过于复杂,需要通过多个螺纹连接结构的旋拧和配合,既不便于操作也会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置物架,旨在解决现有置物架载物件升降复杂,使用不便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公开的一种置物架,包括:

至少一个载物件,所述载物件用于承载物品;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载物件两侧,用于支撑所述载物件;

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载物件对应设置,所述调节件包括可穿过所述支撑杆的下压紧件及下锁紧件,所述下压紧件套设于所述支撑杆上并可相对其滑动,所述下锁紧件固定于所述载物件的两侧,所述下压紧件截面由下向上逐渐缩小,所述下压紧件可由所述下锁紧件底部嵌入,并可使所述下压紧件向所述支撑杆收紧。

作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架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下压紧件设有可向所述支撑杆收紧的卡止部,所述卡止部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卡瓣,所述卡瓣可在所述下锁紧件的挤压下向中心收紧,从而与所述支撑杆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架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下压紧件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下压紧件底部的广口端,所述卡瓣位于所述下压紧件顶部的窄口端,所述固定部为套设于所述支撑杆上的环形结构,所述卡瓣根部固定于所述固定部端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架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下锁紧件的内腔与所述下压紧件相契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架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下锁紧件为与所述载物件一体成型的管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架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下压紧件包括位于所述支撑杆两侧相对设置的两个衬垫,两个所述衬垫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所述衬垫内表面与所述支撑杆外表面相契合,所述衬垫由底部至顶部厚度逐渐减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架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衬垫两侧边缘处相间隔的分布有多个卡凸,两个所述衬垫环抱在所述支撑杆两侧时,两个衬垫上的卡凸相交错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架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调节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同轴设置的两个下锁紧件,以及与每个所述下锁紧件相对应设置的两个下压紧件,所述两个下锁紧件之间留存有至少可容纳一个所述下压紧件的空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架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调节件还包括上锁紧件及上压紧件,所述上锁紧件位于所述下所锁紧件上方,所述上锁紧件与所述下锁紧件同轴设置,所述上压紧件对应的设置于所述下压紧件上方,所述上压紧件截面由上向下逐渐缩小,所述上压紧件可由所述上锁紧件顶部嵌入,并可使所述上压紧件向所述支撑杆收紧。

作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架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上压紧件顶部边缘处还设有便于向上提升操作的凸边,所述凸边位于所述上压紧件外部。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置物架,由于套设于支撑杆上的下压紧件截面由下至上逐渐变小,当载物件下压时,与载物件固定连接的下锁紧件可使得下压紧件逐渐收紧,实现载物件的自锁,需要调整载物件高度时,只需向上提升载物件使得压紧件松开即可沿支撑杆移动压紧件,从而改变载物件的位置。该置物架结构简单,靠载物件的承重实现自锁,该置物架使用便利的同时,又较大程度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中,置物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中,置物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下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下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上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载物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及实施例四中,置物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下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上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置物架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多个用来承载物品的载物件1,设置在载物件1两侧的支撑杆2,以及用来调节载物件1在支撑杆2上位置的调节件。其中,载物件1没测设有两根支撑杆2,且位于载物件1同侧的两根支撑杆2顶部相连接。每个载物件1对应的四角设有四组调节件,每组调节件包括可穿过支撑杆2的下压紧件31及下锁紧件32,其中下压紧件31套设于支撑杆2上并可相对支撑杆2滑动,下锁紧件32可与载物件1的两侧固定连接,也可以与载物件1一体成型。如图3所示,下压紧件31外部形状为截面由下向上逐渐缩小的渐变结构,即其表面存在微小的锥度。下压紧件31可由下锁紧件32底部嵌入下锁紧件32内腔。随着下压紧件31嵌入下锁紧件32加深,下压紧件31向支撑杆2表面收紧,使得下压紧件31与支撑杆2表面贴合更为紧密,从而起到固定载物件1的效果。

当载物件1承载一定重量的物品时,由于自重会保持一个向下嵌套下压紧件31的作用力,而承重越大这个作用力就越大,进而使得下压紧件31与支撑杆2的贴合更为紧密,起到自锁的效果。当需要调整载物件1的位置时,只需要向上抬起载物件1使下锁紧件32与下压紧件31脱离,失去下锁紧件32的束缚,下压紧件31与支撑杆自然处于松脱状态,将下压紧件31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重新将下压紧件31嵌套入下锁紧件32并压紧即可。其中,下压紧件31与下锁紧件32均为具有一定弹性形变能力的塑料件或合金件。

该置物架的调节件结构简单,无需螺栓等螺纹连接结构参与,载物件调节操作极为便利,并具备自锁功能,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3及图4所示,下压紧件31设有可向支撑杆2收紧的卡止部,卡止部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卡瓣310,卡瓣310可在下锁紧件32内腔的挤压下向中心收紧,从而与支撑杆2表面贴合实现锁紧功能。

下压紧件31还包括固定部311,固定部311位于下压紧件31底部的广口端,固定部311为套设于支撑杆2上的环形结构,卡瓣310设置于下压紧件31顶部的窄口端,卡瓣310的根部固定于固定部311端部。本实施例中,下锁紧件32为与载物件1一体成型的管状结构,下锁紧件32的内腔锥度与下压紧件31相契合,随着载物件1的下压,下锁紧件32的窄口端使得卡瓣310与支撑杆2表面压力逐渐增大,而下锁紧件32窄口端的内径小于下压紧件31的广口端,随着载物件1的下压使得下压紧件31与支撑杆2之间摩擦力越来越大,而载物件1不会由下压紧件31的广口端脱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5和图6所示,调节件还包括上锁紧件33及上压紧件34,上锁紧件33位于下所锁紧件32上方,且上锁紧件33与下锁紧件32同轴设置,即支撑杆2依次穿过上锁紧件33及下锁紧件32。上压紧件34对应的设置于下压紧件31上方,上压紧件34截面由上向下逐渐缩小,上压紧件34可由上锁紧件33顶部嵌入上锁紧件32的内腔,并可使上压紧件32向支撑杆2收紧。即上锁紧件33与下锁紧件32关于水平面对称设置,上压紧件34与下压紧件31关于水平面对称。

由于上锁紧件33与上压紧件34的存在,当载物件1受到向上的外力干扰时,上锁紧件33会与上压紧件34之间形成自锁结构,避免载物件1意外上移导致下锁紧件32与下压紧件31松脱,是的载物件1与支撑杆2的连接更为稳定。当需要调节载物件1时,先主动向上移出上压紧件34,使得上压紧件34与上锁紧件33的内腔脱离,然后再向上抬起载物件1使下锁紧件32与下压紧件31脱离。待载物件1移动至预定位置后,向下压载物件1使得下锁紧件32与下压紧件31锁死,再由上方将上压紧件34嵌入到上锁紧件33内并压紧,这样就实现了载物件1上下两个方向上的自锁。

为了便于拆卸,上压紧件34顶部边缘处还设有凸边340,凸边340位于上锁紧件33的外部,凸边340的设置便于拆卸时抓取着力。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一基础上的改进方案,本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下压紧件31包括位于支撑杆2两侧的两个衬垫312,衬垫312内表面与支撑杆2外表面相契合。两个衬垫312之间存在一定间隙,衬垫312由底部至顶部厚度逐渐减小。

衬垫312两侧边缘处相间隔的分布有多个卡凸3120,当两个衬垫312环抱在支撑杆2两侧时,两个衬垫312边缘处的卡凸3120刚好相交错分布。卡凸3120可以防止两个衬垫312在竖直方向发生相对移动。

本实施例中,由于两个衬垫312之间存在一定间隙,且衬垫312由底部至顶部厚度逐渐减小,随着载物件1的下压,下锁紧件32的窄口端使得两个衬垫312逐渐聚拢,衬垫312与支撑杆2表面压力逐渐增大。随着载物件1的下压使得下压紧件31与支撑杆2之间摩擦力越来越大,其中下锁紧件32窄口端的内径尺寸使得载物件1不会由衬垫312底部脱出。

本实施例中载物件1的调节过程与实施例一相同,再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三的改进方案,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调节件还包括上锁紧件33及上压紧件34,上锁紧件33位于下所锁紧件32上方,且上锁紧件33与下锁紧件32同轴设置,即支撑杆2依次穿过上锁紧件33及下锁紧件32。上压紧件34对应的设置于下压紧件31上方,上压紧件34可由上锁紧件33顶部嵌入上锁紧件32的内腔,并可使上压紧件32向支撑杆2收紧。即上锁紧件33与下锁紧件32关于水平面对称设置,上压紧件34与下压紧件31关于水平面对称。

其中,上压紧件34同样包括两个衬垫312,载物件1的位置调节过程与实施例二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调节件还可以包括沿竖直方向同轴设置的两个下锁紧件32,以及与每个下锁紧件32相对应设置的两个下压紧件31。其中,两个下锁紧件32之间留存有至少可容纳一个下压紧件31的空隙。即,其中一个下压紧件31位于两个下锁紧件32之间,另一个下压紧件31位于最下方。该方案相当于同时装配两套下压紧件31及下锁紧件32,增加载物件1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置物架,由于套设于支撑杆上的下压紧件截面由下至上逐渐变小,当载物件下压时,与载物件固定连接的下锁紧件可使得下压紧件逐渐收紧,实现载物件的自锁,需要调整载物件高度时,只需向上提升载物件使得压紧件松开即可沿支撑杆移动压紧件,从而改变载物件的位置。该置物架结构简单,靠载物件的承重实现自锁,该置物架使用便利的同时,又较大程度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