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翻转功能的休憩沙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53275发布日期:2021-08-06 12:4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具有翻转功能的休憩沙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健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家庭休闲、会客、打坐使用的具有翻转功能的休憩沙发。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修身养性,而打坐作为越来越多人选择的休闲项目,逐渐被更多接受。打坐就会用到打坐垫,现有技术中打坐使用的蒲团不能久坐,久坐容易伤腿,且现有技术中的蒲团容易导致使用者血液循环受阻并且身体受到损伤。

而家庭中沙发是必备的用品,现有技术中的沙发仅能作为休闲、会客使用,无法用气打坐。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有必要研发一种新型沙发,使其能够集休闲、会客和打坐功能于一身休闲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符合人体工程学、能够满足打坐者使用要求、保证久坐不会伤身体的具有翻转功能的休憩沙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翻转功能的休憩沙发,该休闲椅包括:

靠背;

安装于所述靠背底部的固定底盘;以及

安装于所述靠背下部、并与所述固定底盘接触的坐垫本体;

所述靠背的下部形成有两个插接槽,分别为位于底部的第一插接槽和位于下部的第二插接槽;

所述固定底盘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内;

所述坐垫本体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槽内、并支撑于所述固定底盘的上表面;

所述坐垫本体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坐垫本体的前端和后端均能够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槽内;

该休闲椅还包括:

集成于底部的支腿结构;

所述支腿结构具有与所述固定底盘接触并支撑所述固定底盘的实木支撑座、以及布置于所述实木支撑座四角并支撑于地面的支腿。

进一步的,所述靠背包括:

靠背体,所述靠背体的前侧面被配置为弧形结构;

形成于所述靠背体底部、并沿水平方向朝向前侧延伸的插接体;

所述插接体内部中空,所述插接体的中空结构被配置为所述第一插接槽;

该靠背还包括:

位于所述靠背体两侧并朝向前侧延伸的扶手体;

所述扶手体和所述插接体之间形成为所述第二插接槽。

进一步的,所述扶手体具有靠近所述靠背体一侧的弧形延伸结构、以及与所述弧形延伸结构连为一体的水平扶手;

所述弧形延伸结构被配置为一端与所述靠背体上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水平扶手连接的结构;

所述水平扶手与所述插接体之间形成为所述第二插接槽;

所述水平扶手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坐垫本体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底盘包括:

位于前端的支撑体;以及

形成于所述支撑体后端、并与所述支撑体一体成型的嵌入体;

所述支撑体的宽度大于所述嵌入体的宽度;

所述嵌入体能够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内;

所述嵌入体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槽时,所述支撑体夹持于两个所述扶手体之间、并与所述扶手体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坐垫本体包括:

坐垫底部;

形成于所述坐垫底部两侧的坐垫侧部;

所述坐垫底部的下表面配置为平面结构,所述坐垫底部支撑于所述固定底盘上表面;

所述坐垫本体嵌入所述第二插接槽时,所述坐垫侧部夹持于所述扶手体之间;

所述坐垫侧部的上端朝向内侧弯曲地形成为弯曲部;

所述坐垫侧部的弯曲部与所述坐垫底部形成为槽,用户的腿部和脚部能够伸入该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翻转功能的休憩沙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沙发的靠背、固定底盘和坐垫本体为分体式结构,三者通过插接槽形成嵌入式连接,方便拆装和更换,且坐垫本体能够双面插接,可以在休闲和打坐用途之间自由切换,整体结构新颖,方便使用,适合久坐。

本实用新型的沙发的坐垫本体形成有槽,该槽能够在用户盘腿坐在其上时将用户的腿部和脚部伸入槽内,能够满足打坐的坐姿要求,也能够利用凹槽状的槽来包裹腿部和脚部,提高舒适性,同时还可以保证用户久坐时不会疲劳和不存在伤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沙发的坐垫本体外部面型呈长方体结构,能够随意插接不同的方向,正向插接时,该沙发作为休闲和会客使用,而当反向插接时,弯曲部朝向外侧,用户可以在其上打坐冥想,充分包裹腿部和脚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翻转功能的休憩沙发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翻转功能的休憩沙发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翻转功能的休憩沙发的靠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翻转功能的休憩沙发的坐垫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翻转功能的休憩沙发的固定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靠背;2、固定底盘;3、坐垫本体;5、支腿结构;

101、靠背体;102、扶手体;103、弧形延伸结构;

201、支撑体;202、嵌入体;

301、槽;302、坐垫底部;303、坐垫侧部;304、弯曲部;

401、第一插接槽;402、第二插接槽;

501、实木支撑座;502、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翻转功能的休憩沙发,该休闲椅包括:

靠背1;

安装于靠背1底部的固定底盘2;以及

安装于靠背1下部、并与固定底盘2接触的坐垫本体3;

靠背1的下部形成有两个插接槽,分别为位于底部的第一插接槽401和位于下部的第二插接槽402;

固定底盘2插接于第一插接槽401内;

坐垫本体3插接于第二插接槽402内、并支撑于固定底盘2的上表面;

坐垫本体3呈长方体结构,坐垫本体3的前端和后端均能够插接于第二插接槽402内;

该休闲椅还包括:

集成于底部的支腿结构5;

支腿结构5具有与固定底盘2接触并支撑固定底盘2的实木支撑座501、以及布置于实木支撑座501四角并支撑于地面的支腿502。

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沙发,该沙发包括相互拼装的靠背1、固定底盘2、坐垫本体3;其中的靠背1下部依次预制有第一插接槽401和第二插接槽402,固定底盘2插接于第一插接槽401内,坐垫本体3插接于第二插接槽402内。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靠背1包括:

靠背体101,靠背体101的前侧面被配置为弧形结构;

形成于靠背体101底部、并沿水平方向朝向前侧延伸的插接体;

插接体内部中空,插接体的中空结构被配置为第一插接槽401;

该靠背1还包括:

位于靠背体101两侧并朝向前侧延伸的扶手体102;

扶手体102和插接体之间形成为第二插接槽402。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扶手体102具有靠近靠背体101一侧的弧形延伸结构103、以及与弧形延伸结构103连为一体的水平扶手;

弧形延伸结构103被配置为一端与靠背体101上端连接、另一端与水平扶手连接的结构;

水平扶手与插接体之间形成为第二插接槽402;

水平扶手的高度不小于坐垫本体3的厚度。

上述的固定底盘2包括:

位于前端的支撑体201;以及

形成于支撑体201后端、并与支撑体201一体成型的嵌入体202;

支撑体201的宽度大于嵌入体02的宽度;

嵌入体202能够插接于第一插接槽401内;

嵌入体202插接于第一插接槽401时,支撑体201夹持于两个扶手体102之间、并与扶手体102过盈配合。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坐垫本体3包括:

坐垫底部302;

形成于坐垫底部302两侧的坐垫侧部303;

坐垫底部302的下表面配置为平面结构,坐垫底部302支撑于固定底盘2上表面;

坐垫本体3嵌入第二插接槽402时,坐垫侧部303夹持于扶手体102之间;

坐垫侧部303的上端朝向内侧弯曲地形成为弯曲部304;

坐垫侧部303的弯曲部304与坐垫底部302形成为槽301,用户的腿部和脚部能够伸入该槽301内。

使用时,将坐垫本体3正向地插接于第二插接槽402时,即坐垫本体3的弯曲部304靠近靠背1设置,此时,该休闲椅可以作用日常家居的休闲和会客使用,当将坐垫本体3反向插接于第二插接槽402时,即坐垫本体3的弯曲部304远离靠背1设置,此时,休闲椅就可以作为用户打坐冥想使用,此时,弯曲部304能够紧密地包裹用户腿部和脚部,提高舒适性。

本实施例公开的休闲椅的靠背1和坐垫本体3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能够与用户的背部、臀部、腿部紧密贴合,有利于久坐,不会伤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翻转功能的休憩沙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沙发的靠背1、固定底盘2和坐垫本体3为分体式结构,三者通过插接槽形成嵌入式连接,方便拆装和更换,且坐垫本体3能够双面插接,可以在休闲和打坐用途之间自由切换,整体结构新颖,方便使用,适合久坐。

本实用新型的沙发的坐垫本体3形成有槽301,该槽301能够在用户盘腿坐在其上时将用户的腿部和脚部伸入槽301内,能够满足打坐的坐姿要求,也能够利用凹槽状的槽301来包裹腿部和脚部,提高舒适性,同时还可以保证用户久坐时不会疲劳和不存在伤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沙发的坐垫本体3外部面型呈长方体结构,能够随意插接不同的方向,正向插接时,该沙发作为休闲和会客使用,而当反向插接时,弯曲部304朝向外侧,用户可以在其上打坐冥想,充分包裹腿部和脚部。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