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午睡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56113发布日期:2021-03-30 19:45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午睡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折叠式午睡垫。



背景技术:

在很多工作场合,都有中午午休的习惯,而且在办公室内大多数都是采用趴在办公桌上午睡或躺在躺椅上午睡,也有一些是在地上平铺了午睡垫之后进行午睡。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午睡垫大多都是采用卷绕式收放,这样平铺在地面上的污渍就很容易粘附到用于贴合到人身上的一面上,使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午睡垫,旨在解决使用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式午睡垫,包括依次活动连接的第一垫部、第二垫部、第三垫部和第四垫部,所述第一垫部、所述第二垫部、所述第三垫部和所述第四垫部的宽度均相等,且所述第一垫部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四垫部的长度,所述第二垫部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三垫部的长度,所述第一垫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垫部的长度,所述第四垫部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垫部的自由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四垫部和所述第一垫部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四垫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垫部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四垫部和所述第一垫部的第二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垫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垫部的长度,所述第一垫部的侧部设置有头枕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头枕部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三垫部和所述第二垫部的厚度之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头枕部与所述第一垫部可分离连接,所述头枕部与所述第一垫部之间设置有魔术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第四垫部中部的第一连接缆和第二连接缆,所述第一垫部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缆和所述第二连接缆的自由端均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垫部两侧的第三连接缆和第四连接缆,所述第一垫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环和第三连接环,所述第三连接缆和所述第四连接缆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四连接缆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垫部两侧的第三连接缆和第四连接缆,所述第一垫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环和第三连接环,所述第三连接缆和所述第四连接缆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第四连接缆的宽度,所述第三连接缆的自由端设置有截面呈凸字形的凸形体,所述第四连接缆的自由端设置有截面呈凹字形的与所述凸形体相配合的凹形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式午睡垫,在对午睡垫进行收起折叠后,其形态如图1所示,此时第一垫部、第二垫部、第三垫部和第四垫部贴合身体的一侧都是分别在午睡垫内部的,而外侧的与地面贴合的部分不会作用到与身体贴合的一侧上,所以可以保持与身体贴合一侧的洁净度,使用效果较佳。收拢到图1中的状态后,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分别固定这第一垫部和第二垫部的两侧,所以使得整个午睡垫的形态都能够稳定的保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午睡垫折叠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午睡垫中凸形体和凹形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垫部;2、第二垫部;3、第三垫部;4、第四垫部;5、头枕部;6、第一连接缆;7、第二连接缆;8、第一连接环;9、第三连接缆;10、第四连接缆;11、第二连接环;12、第三连接环;13、凸形体;14、凹形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折叠式午睡垫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一种折叠式午睡垫,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依次活动连接的第一垫部1、第二垫部2、第三垫部3和第四垫部4(在图1中的状态,第一垫部1的右侧与第二垫部2左侧连接,第二垫部2的右侧与第三垫部3的左侧连接,第三垫部3的右侧与第四垫部4的左侧连接,均是通过布料实现的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垫部1、所述第二垫部2、所述第三垫部3和所述第四垫部4的宽度均相等,且所述第一垫部1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四垫部4的长度,所述第二垫部2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三垫部3的长度,所述第一垫部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垫部2的长度,所述第四垫部4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垫部1的自由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四垫部4和所述第一垫部1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四垫部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垫部1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四垫部4和所述第一垫部1的第二连接结构。

所述第一垫部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垫部2的长度,所述第一垫部1的侧部设置有头枕部5。所述头枕部5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三垫部3和所述第二垫部2的厚度之和。所述头枕部5与所述第一垫部1可分离连接,所述头枕部5与所述第一垫部1之间设置有魔术贴。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第四垫部4中部的第一连接缆6和第二连接缆7,所述第一垫部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环8,所述第一连接缆6和所述第二连接缆7的自由端均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环8。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垫部4两侧的第三连接缆9和第四连接缆10,所述第一垫部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环11和第三连接环12,所述第三连接缆9和所述第四连接缆10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四连接缆10的宽度。

在对午睡垫进行收起折叠后,其形态如图1所示,此时第一垫部1、第二垫部2、第三垫部3和第四垫部4贴合身体的一侧都是分别在午睡垫内部的,而外侧的与地面贴合的部分不会作用到与身体贴合的一侧上,所以可以保持与身体贴合一侧的洁净度,使用效果较佳。收拢到图1中的状态后,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分别固定这第一垫部1和第二垫部2的两侧,所以使得整个午睡垫的形态都能够稳定的保持。

其中,第二垫部2和第三垫部3的长度是小于第一垫部1和第四垫部4的,所以当午睡垫折叠起来后,第一垫部1、第二垫部2、第三垫部3和第四垫部4之间就形成了一个u形的开口,而此时头枕部5恰好可以位于该空间中;其中头枕部5是用于针头功能的(午睡通常不脱鞋,因此头枕部5也不会轻易弄脏)。如果需要清洗的时候,只需将头枕部5直接从第一垫部1上取下即可,洗完后在直接通过魔术贴贴合在第一垫部1上,简单方便。而且头枕部5的厚度的等于第二垫部2和第三垫部3的厚度之和,所以折叠起来后,头枕部5还能够对第一垫部1和第四垫部4起到支撑作用,减小第一垫部1和第四垫部4的形变量。

第一连接结构在连接第一垫部1和第四垫部4时,将第一连接缆6或第二连接缆7穿过第一连接环8,之后再与第二连接缆7或第一连接缆6之间打个活结即可。第二连接结构在连接第一垫部1和第四垫部4时,只需将第三连接缆9穿过第二连接环11,第四连接缆10穿过第三连接环12,之后将第三连接缆9和第四连接缆10的自由端相互之间打个活结即可,简单方便。其中第一连接环8、第二连接环11和第三连接环12也都是由布料制成的,平时使用时不影响使用者(不会有凸起)。

在还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垫部4两侧的第三连接缆9和第四连接缆10,所述第一垫部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环11和第三连接环12,所述第三连接缆9和所述第四连接缆10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第四连接缆10的宽度,所述第三连接缆9的自由端设置有截面呈凸字形的凸形体13,所述第四连接缆10的自由端设置有截面呈凹字形的凹形体14,所述凸形体13可与所述凹形体14过盈配合。如此在使用时也只需将凸形体13和凹形体14扣接即可,简单方便(类似于子母扣,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应力,不会轻易松开)。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