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火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59906发布日期:2021-07-30 13:0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火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防火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火门结构。



背景技术:

防火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完整性和隔热性要求的门。它是设置在防火区间、疏散楼梯间、垂直竖井等具有一定耐火性的防火分隔物。

参照中国实用新型公告号为cn207829740u公开的一种防火门,其包括防火门板和门框,所述防火门板包括钢质侧板一、钢质侧板二和中心夹板,所述钢质侧板一和钢质侧板二拆卸连接,所述中心夹板夹设在钢质侧板一和钢质侧板二之间,所述中心夹板的两侧设有若干蜂窝状圆孔,所述圆孔内套设有防火海绵块。这种防火门在火情发生状况下能够保持对火情的阻隔,具有稳定抗火性能。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防火门板与门框之间通常留有间隙,以保证防火门的正常开闭功能。当火情发生时,这种间隙不会对防火门的防火作用有较大的影响,但是会有大量浓烟以及空气从防火门板与门框之间通过,从而进入人体呼吸道,对人员安全造成较大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少浓烟从防火门的间隙通过,本申请提供一种防火门结构。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火门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火门结构,包括门框以及防火门板,所述门框与防火门板之间设置有门把锁;

所述门框包括上横梁、下横梁以及两侧的竖梁,所述防火门板的一侧沿其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铰接柱,其中一侧的竖梁上对应设置有供铰接柱插设的铰接套,所述铰接套内设置有保持防火门板与上横梁以及下横梁均存在间隙的支撑弹簧,支撑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上横梁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沿竖直方向活动安装有用于密封上横梁与防火门板之间间隙的密封板,所述门框上设置有驱动密封板向下运动并将防火门抵紧于下横梁上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生火情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密封板向下运动,密封板抵接于防火门板上,由于防火门板通过支撑弹簧支撑,密封板继续向下运动使得防火门板的下端抵紧于下横梁上;以此减少浓烟从防火门的间隙通过,提高人员的安全。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轴、设置于转动轴上的齿轮以及驱动转动轴转动的驱动件,所述转动轴的长度方向与活动槽长度方向相同,且转动轴水平转动安装于活动槽内,所述齿轮与转动轴同轴设置,所述密封板上开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驱动转动轴转动,通过齿轮与齿槽的啮合带动密封板下降,进而使得密封板抵紧于防火门板上,从而使得防火门板的下端抵紧于下横梁上,提高防火门的隔烟效果。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为带有正反转功能的驱动电机,所述上横梁于活动槽的一宽边侧壁延伸开设有供驱动电机安装的空槽,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转动轴同轴连接,其中与驱动电机位于同一侧的竖梁中部位置上安装有控制驱动电机工作状态的控制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面板安装于竖梁的中部位置,便于人员对驱动电机的操作控制,控制面板控制驱动电机的工作状态,使得带有正反转功能的驱动电机控制密封板的上升或者下降,从而控制防火门板与门框之间的间隙大小。

优选的,当防火门处于闭合状态时,安装有控制面板的竖梁上沿垂直于防火门板的方向贯穿开设有供控制面板放置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两侧槽口均安装有密封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火门的任一侧发生火情时,位于另一侧的人员可直接打开密封盖,通过控制面使驱动电机进行工作,将密封板抵紧于防火门板上,进而将防火门板的底端压紧于下横梁上,对防火门进行有效的隔烟。

优选的,所述密封盖铰接于安装槽槽口处,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处设置有用于吸附密封盖的磁铁,所述密封盖的外部设置有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盖铰接于安装槽槽口处,通过磁铁保持密封盖的关闭状态,通过拉环的设置能够便于人员之间将密封盖打开,实用性强。

优选的,所述密封盖朝向安装槽内部的一侧设置有防火橡胶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安装槽的两侧为开口设置,通过防火橡胶圈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安装槽的密封效果。

优选的,所述密封板底部以及防火门板的底部均设置有防火橡胶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火橡胶条的设置,使得密封板底部抵紧于防火门板顶部时,以及防火门板底部抵紧于下横梁底部时,能够进一步减少浓烟通过的可能。

优选的,所述齿轮设置有两个且沿转动轴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齿槽对应开设有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轮设置有两个,与之对应的齿槽开设有两个,使得齿轮带动密封板升降的过程更为稳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发生火情时,打开密封盖,通过控制面板使得驱动电机进行工作,带动转动轴上的齿轮转动,进而驱动密封板向下运动,抵紧于防火门板上,防火门板在密封板的作用下朝向运动,从而使得防火门板的下端抵紧于下横梁上;以此减少浓烟从防火门的间隙通过,对人体造成的安全隐患;

2.通过防火橡胶条的设置,使得密封板底部抵紧于防火门板顶部时,以及防火门板底部抵紧于下横梁底部时,能够进一步减少浓烟通过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上横梁、密封板以及驱动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上横梁、密封板以及驱动组件的另一视角剖视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防火门板以及密封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门框;11、上横梁;111、活动槽;112、密封板;113、防火橡胶条;114、空槽;115、工作槽;116、齿槽;12、下横梁;13、竖梁;131、铰接套;132、支撑弹簧;133、安装槽;134、密封盖;135、磁铁;136、防火橡胶圈;137、拉环;2、防火门板;21、连接柱;22、铰接柱;3、门把锁;4、驱动组件;41、转动轴;42、齿轮;43、驱动电机;44、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防火门结构。参照图1,防火门结构包括门框1与防火门板2。门框1包括上横梁11、下横梁12以及两侧的竖梁13。防火门板2与门框1之间通过门把锁3控制防火门的开闭状态。

参照图1和图2,防火门板2的一侧边沿其竖直方向间隔焊接有连接柱21,连接柱21的底端焊接固定有铰接柱22。其中一侧竖梁13上对应焊接有供铰接柱22插设的铰接套131,铰接套131底部为密封结构,且铰接套131内安装有支撑弹簧132。支撑弹簧132套设于铰接柱22外壁上。支撑弹簧132的一端与连接柱21抵接,另一端与铰接套131底部抵接。支撑弹簧132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在支撑弹簧132的作用下,保持防火门板2的上端与下端均与门框1留有间隙,维持防火门板2的正常开闭。

参照图3,上横梁11内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活动槽111,活动槽111内沿竖直方向活动安装有密封板112,密封板112的底部以及防火门板2的底部均粘接有防火橡胶条113。门框1上设置有驱动密封板112向下运动并将防火门抵紧于下横梁12上的驱动组件4。通过密封板112与驱动组件4的设置,将防火门板2与门框1之间的间隙遮挡,减少火情发生时通过防火门的浓烟。

参照图3和图4,驱动组件4包括转动轴41、焊接固定于转动轴41上的齿轮42以及驱动转动轴41转动的驱动件。驱动件为带有正反转功能的驱动电机43。上横梁11于活动槽111一宽边侧壁上延伸卡开设有供驱动电机43安装的空槽114。空槽114位于上横梁11内远离防火门板2铰接处的一端。驱动电机43通过螺栓固定于空槽114内。墙体内预先埋设有与电源连接的通电线缆,通电线缆穿过门框1与驱动电机43连接,进而对驱动电机43进行供电。

参照图3和图4,齿轮42设置有两个且间隔分布于转动轴41上。密封板112的一竖直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对应开设有与齿轮42啮合的齿槽116。活动槽111靠近齿槽116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供转动轴41以及齿轮42转动的工作槽115,工作槽115与空槽114连通。转动轴41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工作槽115的一端槽壁上,另一端与驱动电机43的驱动轴连接。

参照图5和图6,其中与驱动电机43位于同一侧的竖梁13上安装有控制驱动电机43工作的控制面板44。当防火门处于闭合状态时,安装有控制面板44的竖梁13上沿垂直于防火门板2的方向贯穿开设有供控制放置的安装槽133。控制面板44通过排设于竖梁13内的线束与驱动电机43连接,进而控制驱动电机43的工作状态。

参照图5和图6,安装槽133的两侧槽口处均铰接安装有密封盖134,密封盖134的上端与安装槽133槽口处铰接,密封盖134的下端朝外凸起有便于人手拉动的拉环137。防火门板2任意一侧发生火情时,另一侧的人员可直接打开密封盖134控制驱动电机43工作。安装槽133的槽口内壁凸起设置有用于吸附密封盖134的磁铁135,密封盖134上含有磁性材质。密封盖134内侧周向粘接有防火橡胶圈136,密封盖134封住安装槽133时,防火橡胶圈136抵紧于安装槽133的周侧内壁上,提高密封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防火门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发生火情时,打开密封盖134,通过控制面板44使得驱动电机43进行工作,带动转动轴41上的齿轮42转动,进而驱动密封板112向下运动,抵紧于防火门板2上,防火门板2在密封板112的作用下朝向运动,从而使得防火门板2的下端抵紧于下横梁12上;以此减少浓烟从防火门的间隙通过,对人体造成的安全隐患。

火情消除后,通过驱动电机43带动密封板112上移,使得密封板112与防火门板2分离,防火门板2在支撑弹簧132的作用下上升,保持与门框1上下两端均存在间隙,维持正常工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