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隐藏式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03308发布日期:2021-05-04 10:0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隐藏式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床,尤其是一种可隐藏的床。



背景技术:

目前,小户型住宅正逐渐成为房产市场的新宠,目前市场现有的床主要为传统固定式占地面积较大,为节省空间多采用折叠床(包括沙发床)舒适性差且牢固程度有限,现在市场上大部分折叠床需将卧具另行收纳,极为不便。使用方便,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隐藏式床,它不仅释放和收拢操作方便,而且家庭装修柜体融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隐藏式床,包括床体,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一端开口的框架、面板、床头板、兼作物品架板的支撑板、收拢释放装置和前开口的柜体,

所述床体固定在框架内,床头板位于框架的开口端内,床头板与床体的一端固定连接;面板覆盖床体的底面及框架,收拢释放装置与柜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并与框架的侧框架板铰接;支撑板与侧框架边铰接;

隐藏状态,床头板位于柜体内,面板嵌入柜体内,面板的表面与柜体的前端面在同一个垂直平面内,支撑板与面板垂直;

使用状态,支撑板与地面支撑配合,床头板位于柜体外;支撑板的表面与地面支撑配合。

优选的:所述面板的两侧设有导向槽;

还包括直角形驱动架板和传动机构;

支撑板的两端与直角形驱动架板的固定板固定、直角形驱动架板的驱动臂穿过导向槽,驱动臂与传动机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侧框架板中空、与收拢释放装置的连接端设有导向孔;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连杆、传动板和传动轴;连杆和传动板设在侧框架板内,传动轴与传动板固定,传动轴伸出侧框架板与驱动臂固定,传动板的另一端与连杆铰接;

所述收拢释放装置包括主架板、副架板、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

第一气缸的主体和第二气缸的主体与主架板的上端铰接,副架板的上端与主架板的下端固定;主架板的上端与柜体的侧壁板固定,下端与框架的侧框架板铰接,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和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入导向孔内并导向孔壁板铰接,副架板伸入导向孔内并与连杆铰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板一端设有转轴孔、另一端设有方形孔;

所述传动轴包括位于中部的圆轴部和位于两端的方形连接部;

转轴孔与所述连杆用轴连接在一起,圆形轴部与侧框架板的轴孔转动配合,一方形连接部与传动板的方形孔连接、另一方形连接部与驱动臂固定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侧开口和下开口的装饰盖,

装饰盖与所述柜体的侧壁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主体、第二气缸的主体及主架板上端位于装饰盖内。

优选的:所述装饰盖由封闭端到下开口端宽度逐渐增大。

优选的:所述面板有二个板体构成。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隐藏式床,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收拢状态下,床体嵌入柜体内且面板的表面和柜体的前端面在同一下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内;在收拢状态和释放状态转换,只需转动床体即可,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一。

图3是本实有新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之一。

图5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二。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三。

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四。

图11是图10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可隐藏式床,包括床体1,还包括一端开口的框架2、面板3、床头板4、兼作物品架板的支撑板5、直角形驱动架板8、传动机构9、收拢释放装置6和前开口的柜体7,

面板3的两侧设有导向槽31,所述面板2有二个板体构成;

所述床体1固定在框架2内,床头板4位于框架2的开口端内并固定连接,面板3覆盖床体1的底面及框架2,支撑板5的两端与直角形驱动架板8的固定板81固定、驱动臂82穿过导向槽31,直角形驱动板8的驱动臂82与传动机构9连接;收拢释放装置6与柜体7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并与框架2的侧框架板21铰接,传动机构9与收拢释放装置6连接;

如图1所示,隐藏状态,床头板4位于柜体7内,面板3嵌入柜体7内,面板3的表面与柜体7的前端面在同一个垂直平面内,支撑板5与面板3垂直、与地面平行;

使用状态,支撑板5与地面支撑配合,面板3的底面与地面相对且平行,床头板4位于柜体7内。

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床体1、面板3、支撑板5和床头板4一起逆时针转动90度;支撑板5与地面支撑配合,床头板4位于柜体7内。

所述侧框架板21中空、与收拢释放装置6的连接端设有导向孔22;

如图3、图5所示,所述传动机构9包括连杆91、传动板92和传动轴93;连杆91和传动板92设在侧框架板21内,传动轴93与传动板92固定,传动轴93伸出侧框架板21与驱动臂82固定,传动轴93与侧框架板的壁板转动配合,传动板92的另一端与连杆91铰接;

所述收拢释放装置6包括主架板61、副架板62、第一气缸63和第二气缸64;

第一气缸63的主体和第二气缸64的主体与主架板61的上端铰接,副架板62的上端与主架板61的下端固定;主架板61的上端与柜体7的侧壁板固定,下端与框架2的侧框架板21外表面铰接,第一气缸63的活塞杆和第二气缸64的活塞杆伸入导向孔22内并导向孔22壁板铰接,副架板62伸入导向孔22内并与连杆91铰接。

所述传动板92一端设有转轴孔、另一端设有方形孔;

所述传动轴93包括位于中部的圆轴部和位于两端的方形连接部;

传动板92的转轴孔与所述连杆91用轴连接在一起,传动轴93的圆形轴部与侧框架板21的轴孔转动配合,一方形连接部与传动板92的方形孔连接、另一方形连接部与驱动臂82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侧开口和下开口的装饰盖10,

装饰盖9与所述柜体7的侧壁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63的主体、第二气缸64的主体及主架板61上端位于装饰盖内;

所述装饰盖9由封闭端到下开口端宽度逐渐增大。

图1、图12所示隐藏状态下,第一气缸63的活塞杆缩进其主体内,第二气缸64的活塞杆伸出其主体内。

在图1、图12所示的状态,向前拉支撑板5,支撑板5和直角形驱动架板8顺时针转动,传动板92顺时针转动,连杆91受到向上拉力,连杆91相对于副架板62转动,床体1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后,然后,手离开支撑板5,床体1自动转动、床体1转动过程中,支撑板5随床体1转动;支撑板5的底表面保持与地面平行,床体1逆时针转动90度后,支撑板5的底表面自动与地面支撑,支撑板5与面板3平行,第一气缸63的活塞杆伸出其主体内,第二气缸63的活塞杆缩进其主体。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