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泡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28382发布日期:2021-05-19 04:16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泡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泡茶装置。


背景技术:

2.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泡茶过程中,均需用手拿起整个泡茶壶倾斜才可使壶内茶水流出,此种泡茶器具不仅操作不便,易烫伤,倒茶过程繁琐。
3.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有的泡茶方式无法满足不同人群对泡茶的需求,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泡茶装置,实现自动注水泡茶以及茶水的自动流出,减小茶具的占用空间,方便茶具的清洗,避免茶水中茶叶的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自动泡茶装置,该装置可实现自动注入热水泡茶,自动控制茶水的流出,能有效避免茶叶随茶水一起排出,茶具清洗方便,占用空间少。
5.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自动泡茶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设有竖直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上固定连接环状架托,所述架托位于底盘上方,所述架托上架设泡茶器,所述泡茶器为上开口的中空容器,所述泡茶器底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密封连接向上延伸的引水管,所述引水管套设有下开口的中空管状茶漏器,所述茶漏器中部开设有多个水流孔,所述支撑臂上端连接向下弯曲的注水管,所述注水管位于泡茶器的上方;所述底盘内设有即热式热水装置,所述底盘外侧设有与饮用水连接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即热式热水装置一端,所述即热式热水装置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注水管,所述进水口与即热式热水装置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注水控制器。
7.上述的自动泡茶装置,其中,所述茶漏器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茶漏管和套管;所述茶漏管呈上大下小的圆台体,所述套管为柱状,所述套管的内径与引水管的外径适配,所述水流孔沿茶漏管的下部周向均匀分布。
8.上述的自动泡茶装置,其中,所述套管的轴线与茶漏管的轴线同轴。
9.上述的自动泡茶装置,其中,所述茶漏器内侧顶端与引水管的顶端留有间隙。
10.上述的自动泡茶装置,其中,所述底盘上设有用于控制注水控制器和即热式热水装置联动的按钮。
11.上述的自动泡茶装置,其中,所述即热式热水装置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外壁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上缠绕电加热线圈,所述管体的进口连接进水口,所述管体的出口连接注水管。
12.上述的自动泡茶装置,其中,所述注水控制器采用微型电动水泵。
13.上述的自动泡茶装置,其中,所述注水管与支撑臂转动连接。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5.本实用新型自动泡茶器装置泡茶过程,只需将泡茶器架设于架托上,启动按钮,同
时给注水控制器和即热式热水装置加电,注水管向泡茶器内注入热水,当注入的热水高于引水管的上端时,则泡茶器内的茶水从引水管上端向下流动,泡茶器下方的底盘上放置公道杯,茶水从通孔处流入公道杯中。该装置可实现自动注入热水泡茶,自动控制茶水的流出,能有效避免茶叶与茶水一同排出,茶具清洗方便,占用空间少,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茶漏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示,1、底盘;11、支撑臂;12、架托;13、注水管;14、进水口;15、按钮;2、泡茶器;21、通孔;22、引水管;3、茶漏器;31、茶漏管;32、套管;33、水流孔;4、公道杯。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1.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自动泡茶装置,包括底盘1,底盘1上设有竖直支撑臂11,支撑臂11上固定连接环状架托12,架托12位于底盘1上方,架托12上架设泡茶器2,泡茶器2为上开口的中空管状容器,泡茶器2底部设有通孔21,通孔21密封连接向上延伸的引水管22,引水管22套设有下开口的茶漏器3,茶漏器3呈管状,茶漏器3中部开设有多个水流孔33,支撑臂11上端连接向下弯曲的注水管13,注水管13位于泡茶器2的上方;底盘1内设有即热式热水装置(图中未画出),底盘1外侧设有与饮用水连接的进水口14,进水口14通过管道连接即热式热水装置一端,即热式热水装置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注水管13,当给即热式热水装置通电时,即热式热水装置可以对通过其内腔的饮用水进行即时加热,使流入注水管13的饮用水为热水;底盘内还设有注水控制器(图中未画出),注水控制器连接在进水口14与即热式热水装置之间的管路上,注水控制器可以控制饮用水是否向注水管送水。
22.如图2、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茶漏器3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茶漏管31和套管32;茶漏管31呈上大下小的圆台体,套管32为柱状,套管32的内径与引水管22的外径适配,使用时,可以将茶漏器3从上向下套设在引水管22上,由于套管32的轴线与茶漏管31的轴线同轴,套管32与引水管22的适配,使得茶漏器3与引水管同轴,茶漏器3与引水管22配合紧密,避免了茶漏器3在引水管22上的晃动。
23.在茶漏器3内侧顶端与引水管22的顶端还留有间隙,水流孔33沿茶漏管31的下部周向均匀分布。根据连通器原理,泡茶器2内腔中的茶水液面高度与茶漏器3内的茶水液面高度相同。泡茶器2内腔中的茶水大部分从水流孔33进入到茶漏器3与引水管22之间的空腔内,也有及少部分的茶水从套管32与引水管22之间的间隙流入茶漏器3与引水管22之间的空腔内;当注入到泡茶器2内腔的茶水液面低于引水管22的顶端,停止再注入热水,此时通过泡茶器进行茶叶的冲泡。当需要饮用茶水的时候,只需启动按钮15,注水管13向泡茶器2中注入热水,使泡茶器2内腔的茶水液面逐渐增高,直到茶水液面的高度大于引水管22的顶端高度,则茶水将从引水管22的顶端沿引水管22内腔向下流并从通孔21处流至泡茶器2外,在底盘1上放置公道杯4,并使公道杯4置于通孔21的下方,从通孔21向下流出的茶水就进入
公道杯4中,这样就可以实现自动泡茶和倒茶水。
24.茶漏管31设置成插接式,方便对泡茶器2的清洗,避免出现清洗死角,保证卫生安全。
25.由于茶漏管31为上大下小的圆台体,茶漏管31的向下倾斜面使得茶叶很难进入到茶漏管31内腔中,并且水流孔33设置在茶漏管31的下部,又使得沉降在泡茶器2底部的茶叶与水流孔33相距一段距离,茶叶也难以进入茶漏管31内腔中,所以从引水管22流出的茶水中极少有茶叶排出,使得冲泡的茶水清澈甘甜。
26.在一实施例中,即热式热水装置包括管体,管体外壁设有绝缘层,绝缘层上缠绕电加热线圈,管体的进口连接进水口14,管体的出口连接注水管13。通过对电加热线圈的通电,可以瞬间对流过管体的饮用水进行高温即时加热,保证注水管13的水能流出即时热水,方便茶叶的冲泡。
27.在一实施例中,底盘1上设有用于控制注水控制器和即热式热水装置联动的按钮15。启动按钮15,可以控制注水控制器和电加热线圈同时工作或停止,保证注水管13流出的水为即时热水。
28.本实施例的注水控制器采用微型电动水泵,通过微型电动水泵进行饮用水的提供。
29.为了方便泡茶和取用泡茶器2的方便,注水管13与支撑臂11可设置成转动连接,在放置茶叶的时候,可以将注水管13转向远离架托12的一侧,方便茶叶的放置以及泡茶器的取用。
30.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