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抗风布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08476发布日期:2021-09-29 02:51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抗风布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布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抗风布帘。


背景技术:

2.窗帘是由布、麻、纱、铝片、木片、金属材料等制作的,具有遮阳隔热和调节室内光线的功能。布帘按材质分有棉纱布、涤纶布、涤棉混纺、棉麻混纺、无纺布等,不同的材质、纹理、颜色、图案等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布帘,配合不同风格的室内设计窗帘,窗帘的发展经历了很多变化,最明显的变化反映在窗帘的材质上。一开始,窗口在开始使用的时候只不过是在墙上和天花板上凿出或留出非常粗糙的孔洞或印第安人圆锥形帐篷天窗式的开口,其基本的用途还只是限于通风,这些孔洞和开口往往使用野兽之皮或草的编织物布加以遮盖。兽皮和草席是最早形态的窗帘,而由于草席的美观性,这种窗饰流传至今,在南方的夏天,还有家庭会挂上草席窗帘,取其凉快。
3.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目前,市场上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抗风布帘,普遍的都是利用扣环旋挂安装在指定的墙壁上,而在使用的时候人员进进出出翻动,易导致安装处松动和滑落,且在风力较大时底部易吹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抗风布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抗风布帘,安装处易松动、易滑落和在风力交大时,底部易吹开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抗风布帘,包括左固定旋转卡扣和橡胶固定边框,所述橡胶固定边框安装固定在左固定旋转卡扣的上端位置上,所述橡胶固定边框的上端左侧设置有第二挡风布帘,所述第二挡风布帘的上端中间设置有左侧透明窗,所述橡胶固定边框的上端右侧设置有第一挡风布帘,所述第一挡风布帘的上端中间设置有右侧透明窗,所述第一挡风布帘的后端外侧设置有右固定旋转卡扣,所述橡胶固定边框的底端设置有底部固定凹槽。
7.优选的,所述左固定旋转卡扣包括旋转固定螺栓、上部扣盘、连接凹槽、下部扣盘和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上端设置有下部扣盘,所述下部扣盘上端设置有上部扣盘,所述下部扣盘与上部扣盘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凹槽,所述上部扣盘上端设置有旋转固定螺栓,所述固定底座与外部指定墙体连接固定安装。
8.优选的,所述底部固定凹槽包括橡胶软块、u型固定槽和固定底板,所述橡胶软块底端设置有固定底板,所述橡胶软块上端设置有u型固定槽,所述固定底板与外部地面连接安装固定。
9.优选的,所述右侧透明窗包括上塑胶板、下塑胶板、固定金属短杆和短杆插孔,所述下塑胶板上端两侧设置有短杆插孔,所述短杆插孔上端设置有固定金属短杆,所述固定
金属短杆上端设置有上塑胶板,所述下塑胶板连接固定安装在橡胶固定边框上。
10.优选的,所述第二挡风布帘包括连接固定口、厚制隔断层和挡风棉布,所述厚制隔断层前端上侧设置有连接固定口,所述厚制隔断层内部中间设置有挡风棉布,所述连接固定口连接固定安装在左固定旋转卡扣上。
11.优选的,所述左固定旋转卡扣和第二挡风布帘通过卡扣的方式固定连接安装,且所述第二挡风布帘安装固定在左固定旋转卡扣的上端位置上。
12.优选的,所述底部固定凹槽和橡胶固定边框通过插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安装,且所述橡胶固定边框活动安装固定在底部固定凹槽的上端位置上。
13.优选的,所述左固定旋转卡扣和右固定旋转卡扣的外观形状大小一样,且所述左固定旋转卡扣和右固定旋转卡扣等距安装固定在橡胶固定边框的上端上侧两边。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通过左侧固定旋转卡扣结构使得具有便利安装作用,首先,通过固定底座上端四周的螺纹孔与指定墙面固定安装,这样通过螺纹旋转的方式固定连接安装,使得在安装的时候更加便利,且便于拆卸,通过固定底座上端的上部扣盘和下部扣盘形成的连接凹槽,便于固定橡胶固定边框,而固定后通过旋转固定螺栓旋转固定限位,这样就可以便利的固定布帘了,避免人员反反复复翻动布帘而导致连接处易松动、和易脱落的问题。
16.通过底部固定凹槽使得具有很好的固定限位作用,首先,通过橡胶软块上端的u型固定槽可以很好的放置固定布帘,这样在风大的时候可以有效的低档,使得布帘不宜翻动,而通过橡胶软块底端的固定底板可以很好的固定安装在地面上,使得在使用的时候不宜移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固定旋转卡扣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固定凹槽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透明窗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挡风布帘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左固定旋转卡扣;11、旋转固定螺栓;12、上部扣盘;13、连接凹槽;14、下部扣盘;15、固定底座;2、右固定旋转卡扣;3、第一挡风布帘;4、右侧透明窗;41、上塑胶板;42、下塑胶板;43、固定金属短杆;44、短杆插孔;5、底部固定凹槽;51、橡胶软块;52、u型固定槽;53、固定底板;6、第二挡风布帘;61、连接固定口;62、厚制隔断层;63、挡风棉布;7、左侧透明窗;8、橡胶固定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抗风布帘,包
括左固定旋转卡扣1和橡胶固定边框8,橡胶固定边框8安装固定在左固定旋转卡扣1的上端位置上,左固定旋转卡扣1和第二挡风布帘6通过卡扣的方式固定连接安装,且第二挡风布帘6安装固定在左固定旋转卡扣1的上端位置上;
25.左固定旋转卡扣1包括旋转固定螺栓11、上部扣盘12、连接凹槽13、下部扣盘14和固定底座15,固定底座15上端设置有下部扣盘14,下部扣盘14上端设置有上部扣盘12,下部扣盘14与上部扣盘12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凹槽13,上部扣盘12上端设置有旋转固定螺栓11,固定底座15与外部指定墙体连接固定安装;
26.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通过固定底座15上端四周的螺纹孔与指定墙面固定安装,这样通过螺纹旋转的方式固定连接安装,使得在安装的时候更加便利,且便于拆卸,通过固定底座15上端的上部扣盘12和下部扣盘14形成的连接凹槽13,便于固定橡胶固定边框8,而固定后通过旋转固定螺栓11旋转固定限位,这样就可以便利的固定布帘了,避免人员反反复复翻动布帘而导致连接处易松动、和易脱落的问题;
27.橡胶固定边框8的上端左侧设置有第二挡风布帘6,第二挡风布帘6的上端中间设置有左侧透明窗7;
28.第二挡风布帘6包括连接固定口61、厚制隔断层62和挡风棉布63,厚制隔断层62前端上侧设置有连接固定口61,厚制隔断层62内部中间设置有挡风棉布63,连接固定口61连接固定安装在左固定旋转卡扣1上;
29.其中,如图1和图5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通过厚制隔断层62前端上侧的连接固定口61可以很好的与左固定旋转卡扣1相连接安装,而通过厚制隔断层62内部的挡风棉布63可以很好的起到很好的挡风保暖作用;
30.橡胶固定边框8的上端右侧设置有第一挡风布帘3,第一挡风布帘3的上端中间设置有右侧透明窗4,左固定旋转卡扣1和右固定旋转卡扣2的外观形状大小一样,且左固定旋转卡扣1和右固定旋转卡扣2等距安装固定在橡胶固定边框8的上端上侧两边;
31.右侧透明窗4包括上塑胶板41、下塑胶板42、固定金属短杆43和短杆插孔44,下塑胶板42上端两侧设置有短杆插孔44,短杆插孔44上端设置有固定金属短杆43,固定金属短杆43上端设置有上塑胶板41,下塑胶板42连接固定安装在橡胶固定边框8上;
32.其中,如图1和图4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通过上塑胶板41下端两侧的固定金属短杆43挤压第一挡风布帘3并插接在下塑胶板42两侧的短杆插孔44上,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固定住了,使得在安装的时候更加便利;
33.第一挡风布帘3的后端外侧设置有右固定旋转卡扣2,橡胶固定边框8的底端设置有底部固定凹槽5,底部固定凹槽5和橡胶固定边框8通过插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安装,且橡胶固定边框8活动安装固定在底部固定凹槽5的上端位置上;
34.底部固定凹槽5包括橡胶软块51、u型固定槽52和固定底板53,橡胶软块51底端设置有固定底板53,橡胶软块51上端设置有u型固定槽52,固定底板53与外部地面连接安装固定;
35.其中,如图1和图3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通过橡胶软块51上端的u型固定槽52可以很好的放置固定布帘,这样在风大的时候可以有效的低档,使得布帘不宜翻动,而通过橡胶软块51底端的固定底板53可以很好的固定安装在地面上,使得在使用的时候不宜移动。
36.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左固定旋转卡扣1和右固定旋转卡扣2分别固定安装在指定的墙面上,而左固定旋转卡扣1是由旋转固定螺栓11、上部扣盘12、连接凹槽13、下部扣盘14和固定底座15所组成的,首先,通过固定底座15上端四周的螺纹孔与指定墙面固定安装,这样通过螺纹旋转的方式固定连接安装,使得在安装的时候更加便利,且便于拆卸,通过固定底座15上端的上部扣盘12和下部扣盘14形成的连接凹槽13,便于固定橡胶固定边框8,而固定后通过旋转固定螺栓11旋转固定限位,这样就可以便利的固定布帘了,避免人员反反复复翻动布帘而导致连接处易松动、和易脱落的问题,通过底端的底部固定凹槽5可以在风力较大时可以很好的固定布帘不宜翻动,通过第二挡风布帘6前端中间的左侧透明窗7可以观看内外的事物。
3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