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尿布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18310发布日期:2021-11-29 13:4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尿布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用品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可折叠尿布台。


背景技术:

2.婴儿尿布台,又叫婴儿打理台、婴儿换尿布台,当需要给孩子整理衣服、换尿布时,可将婴儿平放在整理台上面,方便大人为宝宝换尿。随着技术的发展,尿布台已从固定式发展成可折叠式,以方便人们的携带,专利号为cn208988406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新型便携式尿布台支架,包括相铰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铰接有支撑板承托管架,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板承托管架的导向横梁;所述导向横梁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支撑板承托管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的铰接点位置高度。
3.上述公开的专利虽然可以实现尿布台的折叠,但是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支撑板承托管架在折起后并不能锁定,尿布台在不使用收起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支撑板承托管架时常发生打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可折叠尿布台,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一种可折叠尿布台,包括左支架、右支架、左承托架及右承托架,所述左支架、右支架呈“x”形地布置,且左支架的中部与右支架的中部相互铰接,所述左承托架具有两第一右端部,该左承托架的左部与左支架的上部铰接,所述右承托架具有两第二左端部和两第二右端部,所述两第二右端部与右支架的上部铰接,所述两第一右端部均设有第一转动筒,所述两第二左端部均设有第二转动筒,所述第一转动筒与对应的第二转动筒铰接,所述第一转动筒、第二转动筒内设有可与第一转动筒、第二转动筒咬合且具有弹性的咬合件,所述第二转动筒的外端设有用于按压咬合件的按钮,该按钮按压后所述咬合件只与第一转动筒咬合。
7.进一步的,所述咬合件的外周设有多个咬合槽,所述第一转动筒的内周设有多个第一咬合部,所述第二转动筒的内周设有多个第二咬合部,所述多个第一咬合部与多个咬合槽的后半部咬合,所述多个第二咬合部与多个咬合槽的前半部咬合,所述咬合件的内侧面与第一转动筒的内侧面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按钮的内侧面设有多个按压部,所述第二转动筒的外侧面开设有与按钮相适配的按钮放置槽,该第二转动筒开设有供多个按压部穿过且与按钮放置槽连通的多个通槽,所述多个按压部穿过对应的通槽与咬合件相抵触。
8.更进一步的,所述按压部设有两个,该两按压部相对地设置,该两按压部均设有与第二转动筒卡住的卡部。
9.进一步的,所述右支架的右侧设有置物架,该置物架具有前支杆、后支杆,该前支杆的左端、后支杆的左端与右支架铰接,所述右支架上设有前连接片、后连接片,该前连接
片的顶端、后连接片的顶端与右支架铰接,所述前连接片的下部开设有前竖滑槽,所述后连接片的下部开设有后竖滑槽及与后竖滑槽连通的弯钩槽,该弯钩槽位于后竖滑槽的上方,所述前支杆的左部设有前滑柱,该前滑柱的一端依次穿过前竖滑槽和前支杆,所述后支杆的左部设有后滑柱,该后滑柱的一端依次穿过后竖滑槽和后支杆,所述前滑柱的一端和后滑柱的一端之间设有卡杆。
10.进一步的,所述两第一右端部的第一转动筒之间设有加强杆。
11.进一步的,所述左支架、右支架均呈“∩”形,该左支架的两底部、右支架的两底部均套设于套杆内,所述左支架的两底部、右支架的两底部均设有弹性卡柱,所述套杆开设有多个上、下布置且供弹性卡柱卡合的卡孔,所述套杆的底部设有万向轮。
12.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巧妙,当尿布台需要折叠时,按下两第二转动筒上的按钮,该按钮推动咬合件,使得咬合件只与第一转动筒咬合,这样第一转动筒和对应的第二转动筒只有铰接关系,两者没有固定连接,此时按下按钮的同时向上提起左承托架及右承托架,即可实现左支架、右支架、左承托架及右承托架的折叠,最后松开按钮,咬合件复位,咬合件同时与第一转动筒和第二转动筒咬合,实现左承托架及右承托架折叠后的咬合锁定,左支架、右支架、左承托架及右承托架折叠后便不会打开。同理,当尿布台需要撑开时,按下按钮,同时向下压左承托架及右承托架,待左支架、右支架、左承托架及右承托架完全撑开后放开按钮,咬合件同时与第一转动筒和第二转动筒咬合,实现左承托架及右承托架撑开后的咬合锁定。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转动筒、第二转动筒和咬合件的分解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转动筒的结构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转动筒的结构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按钮的结构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前连接片的结构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后连接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参照图1和图2。一种可折叠尿布台,包括左支架1、右支架2、左承托架3及右承托架4,所述左支架1、右支架2呈“x”形地布置,且左支架1的中部与右支架2的中部相互铰接。所述左承托架3具有两第一右端部31,该左承托架3的左部与左支架1的上部铰接,所述右承托架4具有两第二左端部41和两第二右端部42,所述两第二右端部42与右支架2的上部铰接。所述两第一右端部31均设有第一转动筒5,所述两第二左端部41均设有第二转动筒6,所述第一转动筒5与对应的第二转动筒6铰接。所述第一转动筒5、第二转动筒6内设有可与第一转动筒5、第二转动筒6咬合且具有弹性的咬合件7,所述第二转动筒6的外端设有用于按压咬合件7的按钮8,该按钮8按压后所述咬合件7只与第一转动筒5咬合,所述第二转动筒6位于第一转动筒5的外侧。
21.参照图1至图5。所述咬合件7的外周设有多个咬合槽71,所述第一转动筒5的内周设有多个第一咬合部51,所述第二转动筒6的内周设有多个第二咬合部61,所述多个第一咬合部51与多个咬合槽71的后半部咬合,所述多个第二咬合部61与多个咬合槽71的前半部咬合。所述咬合件7的内侧面与第一转动筒5的内侧面之间设有复位弹簧9,所述按钮8的内侧面设有多个按压部81,所述第二转动筒6的外侧面开设有与按钮8相适配的按钮放置槽(图中未标出),该第二转动筒6开设有供多个按压部81穿过且与按钮放置槽(图中未标出)连通的多个通槽62,所述多个按压部81穿过对应的通槽62与咬合件7相抵触。所述按压部81设有两个,该两按压部81相对地设置,该两按压部81均设有与第二转动筒6卡住的卡部82。
22.参照图1至图5。按下按钮8,使得咬合件7与第二转动筒6分离,咬合件7只与第一转动筒5咬合,这样第一转动筒5和对应的第二转动筒6只有铰接关系,两者没有固定连接,此时按下按钮8的同时向上提起左承托架3及右承托架4,即可实现左支架1、右支架2、左承托架3及右承托架4的折叠,最后松开按钮8,咬合件7复位,咬合件7同时与第一转动筒5和第二转动筒6咬合,实现左承托架3及右承托架4折叠后的咬合锁定,左支架1、右支架2、左承托架3及右承托架4折叠后便不会打开。
23.参照图1、图6和图7。所述右支架2的右侧设有置物架9,该置物架9具有前支杆91、后支杆92,该前支杆91的左端、后支杆92的左端与右支架2铰接,所述右支架2上设有前连接片10、后连接片11,该前连接片10的顶端、后连接片11的顶端与右支架2铰接,所述前连接片10的下部开设有前竖滑槽101,所述后连接片11的下部开设有后竖滑槽111及与后竖滑槽111连通的弯钩槽112,该弯钩槽112位于后竖滑槽111的上方。所述前支杆91的左部设有前滑柱93,该前滑柱93的一端依次穿过前竖滑槽101和前支杆91,所述后支杆92的左部设有后滑柱(图中未标出),该后滑柱(图中未标出)的一端依次穿过后竖滑槽111和后支杆92,所述前滑柱93的一端和后滑柱(图中未标出)的一端之间设有卡杆94。
24.参照图1、图6和图7。当置物架9要折起时,将置物架9向上折起,前滑柱93、后滑柱(图中未标出)分别沿着前竖滑槽101、后竖滑槽111向上滑动,直至后滑柱(图中未标出)卡于弯钩槽112内,这样即完成了置物架9的折叠,且置物架9折叠后不会掉落。当置物架9需要展开时,将后滑柱(图中未标出)与弯钩槽112分离即可。
25.参照图1。所述两第一右端部31的第一转动筒5之间设有加强杆12。所述左支架1、右支架2均呈“∩”形,该左支架1的两底部、右支架2的两底部均套设于套杆13内,所述左支架1的两底部、右支架2的两底部均设有弹性卡柱14,所述套杆13开设有多个上、下布置且供弹性卡柱14卡合的卡孔131,所述套杆13的底部设有万向轮15。所述弹性卡柱14与套杆13的连接方式与现有常见的方式,在此不再赘述,通过弹性卡柱14与套杆13的连接方式可实现左支架1、右支架2高度的调节,所述万向轮15方便尿布台的移动。
26.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