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针式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29265发布日期:2021-09-22 21:30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针式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针式固定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用于将被芯固定在被套内的方法除传统的采用系绳的方式等还有被子固定扣形式的方法,该方式使用钢针穿过被子和被芯后将针尖一端固定防止被子和被芯之间脱离,但该方法中的钢针始终存在于被子上,无法保证在其脱针后的安全而存在安全隐患。
3.文献号为cn 21154687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简易型推胶针固定器装置,该装置包括针、胶针、弹簧、推针杆和安装槽,推针杆的另一端插接于针的内部,针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一侧内壁上卡合连接有胶针;该固定器装置对于多层的被套被芯进行固定时,通过胶针固定器打入胶针来实现避免被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被芯带跑的现象。但该技术方案中的胶针自身会产生变形,因此,在通过胶针将被子以及被芯固定以后,在较大的力作用下或者长期的拉扯过程中,胶针会由于其自身形变而存在脱离被子或被芯的情况,从而使被子被芯之间存在脱离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由于胶针存在变形并存在被子和被芯脱离的缺点,提供一种顶针式固定器。
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引针组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体以及一体成型在连接体两端的连接头。
6.所述引针组件包括座体,连接在座体上的中空的针体,与针体同轴设置的顶针,以及用于推动顶针插入针体内的推进部;所述针体侧面沿长度方向设有供连接件的连接头置入的侧开口。
7.还包括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有能够固定连接的限位部和定位部;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均穿过所述限位部;所述定位部与限位部在所述连接件两端穿过限位部后相连,使得两个所述连接头均夹紧固定或限制于定位部与限位部之间。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引针组件包括有两个所述针体,以及两个与所述针体对应设置的所述顶针;两个所述针体同向设置,所述推进部与两个所述顶针相连。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限位部上设有供所述针体穿过的连接孔,所述定位部设有用于插入所述连接孔的挤压块,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限位部相连后所述挤压块使所述连接头或所述连接体夹紧在所述连接孔中;
10.或,所述限位部上设有供所述针体穿过的连接孔,所述限位部上至少位于连接孔外周的部分为柔性或具有弹性,所述定位部设有用于使所述连接孔变形的挤压块,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限位部相连后迫使所述连接孔产生形变,使得所述连接体或连接头夹紧在所述连接孔内;
11.或,所述限位部上设有供所述针体穿过的连接孔,所述定位部和所述限位部连接
后将所述连接头超出连接孔范围的部位夹紧在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定位部之间;
12.或,所述连接头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体的直径,所述限位部上设有供所述针体穿过的连接孔,所述定位部上设有用于使所述连接孔缩小至所述连接头无法穿过的缩孔部。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头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体的直径;所述侧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头的直径,所述侧开口靠近针体前端的位置设有供所述连接头滑入、滑出的进出口。
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出口处成型有用于引导所述连接头滑出的引导面。
15.作为优选方案:两个所述顶针的所述侧开口不相对。
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推进部与所述座体滑动连接,所述推进部上成型有卡头,所述座体对应于所述卡头成型有用于限制推进部行程的行程卡块。
1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顶针与所述座体之间安装有弹性复位件。
18.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通过将两个所述连接头分别通过所述进出口安装至对应的两个所述针体上,随后将两个所述针体穿过被子等物体,将限位部对应的连接孔与两个所述针体对应并套设在针体上,随后推动推进部将所述连接头穿过所述限位部并从所述进出口穿出,移出针体后将定位部与限位部连接使连接件与固定件之前保持连接,从而固定被子的被芯等。
19.通过将连接件的两端同时穿过被子,使所述固定件仅在被子的一侧,即所述固定件相比于两端同时固定的形式能够减少使用数量,可通过将固定件的一侧置于被子外侧而避免硌到用户的身体部位;通过将定位部与限位部连接,既能够对连接头进行定位,又能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连接头发生变形而与限位部之间发生脱离,使被子与被芯等需要固定的物体能够有效连接。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座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针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实施例1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实施例1中固定件和连接件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推进部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实施例2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实施例2中固定件和连接件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0是实施例3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1是实施例3中固定件和连接件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2是实施例3中连接件与针体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3是实施例4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4是实施例4中固定件和连接件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5是实施例5中方案a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6是实施例5中方案a的固定件和连接件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7是实施例5中方案b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8是实施例5中方案b的固定件和连接件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9是实施例5中方案c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0是实施例5中方案c的固定件和连接件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40.1、引针组件;11、座体;111、行程卡块;112、导向面;12、针体;121、侧开口;122、进出口;123、引导面;13、顶针;14、推进部;141、卡头;142、滑动部;143、按压部;144、分割槽;15、弹性复位件;2、连接件;21、连接体;22、连接头;3、固定件;31、限位部;311、连接孔;312、卡接槽;32、定位部;321、卡接块;322、挤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41.实施例1
42.根据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顶针式固定器,包括引针组件1和连接件2;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体21以及一体成型在连接体两端的连接头22。
43.所述引针组件包括座体11,连接在座体上的中空的针体12,与针体同轴设置的顶针13,以及用于推动顶针插入针体内的推进部14;所述针体侧面沿长度方向设有供连接件的连接头置入的侧开口121。所述连接头置入所述侧开口后,通过所述针体穿过物体,推动所述推进部带动所述顶针将所述连接头推动至所述侧开口的另一端而实现两个所述连接头穿过物体。
44.还包括有固定件3,所述固定件包括有能够固定连接的限位部31和定位部32;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均穿过所述限位部;所述定位部与限位部在所述连接件两端穿过限位部后相连,使得两个所述连接头均夹紧固定或限制于定位部与限位部之间。
45.所述引针组件包括有两个所述针体,以及两个与所述针体对应设置的所述顶针;两个所述针体同向设置,所述推进部与两个所述顶针相连;所述针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座体上,所述针体沿长度方向成型有用于供所述顶针通过的滑动孔;所述滑动孔与所述顶针相配。
46.所述连接头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体的直径;所述侧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头的直径,所述侧开口靠近针体前端的位置设有供所述连接头滑入、滑出的进出口122;所述进出口处成型有用于引导所述连接头滑出的引导面123。所述连接头可为球形、方形或柱状等,也可以为弯折等形状,其沿连接体长度方向的投影具有部分位于连接体投影外,所述连接头的直径为其截面的外接圆的直径。通过所述引导面使所述连接头在穿过物体后能够顺利从所述进出口处与所述针体分离,以便于使针体脱离所述限位部。
47.所述限位部上设有供所述针体穿过的连接孔311,所述定位部上设有用于使所述连接孔缩小至所述连接头无法穿过的缩孔部。
48.所述连接孔为一个覆盖两个所述针体范围的孔,所述缩孔部为与所述连接孔配合的卡接块321,所述限位部对应于所述卡接块处成型有与所述卡接块卡接的卡接槽312;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定位部通过所述卡接块和所述卡接槽卡接。当所述卡接块卡入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卡接块与所述连接孔之间存在两个供所述连接体容纳的空隙,所述连接头无法穿过该空隙,从而使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保持连接。
49.两个所述顶针的所述侧开口不相对。通过将所述侧开口的方向错开,使所述连接
头脱离所述顶针后朝向不同的方向,避免两个连接头之间相互干涉,从而使两个所述顶针之间的距离能够更小,以便缩小产品的尺寸,并且还能使所述连接孔所在的区域更小,使限位部能够实现最小化,从而节省材料。
50.所述推进部与所述座体滑动连接,所述推进部上成型有卡头141,所述座体对应于所述卡头成型有用于限制推进部行程的行程卡块111;所述顶针与所述座体之间安装有弹性复位件15,所述弹性复位件优选为弹簧。通过所述行程卡块防止所述推进部与所述座体之间分离。
51.所述座体位于与所述针体的连接处成型有用于引导所述顶针进入所述针体内的导向面112。
52.所述推进部包括位于所述座体内的滑动部142和按压部143;所述顶针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部上;所述卡头成型在所述滑动部上;所述卡头的侧部成型有与所述滑动部分离的分割槽144,使得所述卡头卡入时能够发生变形进而卡入行程卡块处;所述推进部位于行程的两端时,所述按压部均与所述滑动腔滑动连接。从而使所述推进部在行程的任何一处均能推动所述顶针。
53.使用时通过将两个所述连接头分别通过所述进出口安装至对应的两个所述针体上,随后将两个所述针体穿过被子等物体,将限位部对应的连接孔与两个所述针体对应并套设在针体上,随后推动推进部将所述连接头穿过所述限位部并从所述进出口穿出,移出针体后将定位部与限位部连接使连接件与固定件之前保持连接,从而固定被子的被芯等。
54.通过将连接件的两端同时穿过被子,使所述固定件仅在被子的一侧,即所述固定件相比于两端同时固定的形式能够减少使用数量,可通过将固定件的一侧置于被子外侧而避免硌到用户的身体部位;通过将定位部与限位部连接,既能够对连接头进行定位,又能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连接头发生变形而与限位部之间发生脱离,使被子与被芯等需要固定的物体能够有效连接。
55.实施例2
56.结合图8

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限位部相连后,所述缩孔部的一部分实体部对所述连接孔产生遮挡,使所述连接孔对应所述连接件的位置处所形成的空隙使所述连接头无法穿过。
57.实施例3
58.结合图10

1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了如下改进:所述限位部上设有供所述针体穿过的连接孔,所述定位部设有用于插入所述连接孔的挤压块322,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限位部相连后所述挤压块使所述连接头或所述连接体夹紧在所述连接孔中。
59.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头的直径与连接体的直径无特定关系,即连接头的直径也可小于或等于连接体的直径,此时,连接体与针体之间的安装方式可为连接体与侧开口之间的摩擦或使连接体弯折等形式实现。
60.通过所述挤压块对所述连接体或连接头的挤压,从而使所述连接体不易从固定件上拔出。
61.实施例4
62.结合图13

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限位部上设有供所述针体穿过的连接孔,所述限位部上至少位于连接孔外周的部分为柔性或具有弹性,所述定位
部设有用于使所述连接孔变形的挤压块,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限位部相连后迫使所述连接孔产生形变,使得所述连接体或连接头夹紧在所述连接孔内。通过所述连接孔的侧壁对所述连接体或连接头的挤压,从而使所述连接体不易从固定件上拔出。
63.实施例5
64.结合图15

20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了如下改进:所述限位部上设有供所述针体穿过的连接孔,所述定位部和所述限位部连接后将所述连接头超出连接孔范围的部位夹紧在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定位部之间。
65.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头的直径与连接体的直径无特定关系。
66.具体方案a,如图15

16所示,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限位部相连时相互卡接,同时使连接头存在超出连接孔的范围,即所述连接头的部分位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限位部相对应的面之间,通过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限位部相连时相互卡接将所述连接头相对于连接孔的超出处夹紧;上述超出处可以为所述连接头安装后位置的错开,也可以为连接头处发生弯折,使弯折后的部位被定位部和限位部所夹紧。
67.上述卡接方式也可以为螺纹连接,焊接,熔融后凝固等其他连接方式。
68.或者,如图17

18所示,方案b,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限位部的连接方式为粘接,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限位部粘接时使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连接孔的超出处被夹紧或限制于定位部与限位部之间,该限制的方式可以为通过粘性物将连接头固定。
69.进一步的,结合图19

20所示,方案c,所述连接头穿过所述限位部后所述限位部弯折使所述连接件发生弯折,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限位部相连后使所述连接件保持弯折状态而被夹紧;所述连接件的弯折可通过所述限位部的弯折实现,并通过定位部与限位部连接而使限位部的弯折保持固定,从而使所述连接件始终处于弯折状态而被夹紧,防止连接件与固定件脱离。
70.实施例6
71.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2、5的基础上作了如下改进:所述定位部转动连接在所述限位部上;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限位部分别有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位于第一夹角时所述针体能穿过连接孔,位于第二夹角时所述连接头无法从连接孔处的空隙通过或所述连接头被所述定位部和所述限位部夹紧;所述定位部和所述限位部上位于第二位置时具有对应的凸起和凹槽配合使其保持固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