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0549发布日期:2022-01-15 04:4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尘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在家庭清洁领域,越来越多使用方便、清洁效果好的除尘设备逐渐走入了普通家庭,吸尘器便是其中之一。吸尘器在使用时,需要操作者手持吸尘器的把手,并在需要清洁的地方反复移动,以使吸尘器的吸头经过污秽处,由于一次清洁往往需要往复曲折的走很多路程,因此需要吸尘器尽可能的做到轻便、便于持拿。
3.市面上绝大多数吸尘器采用连接杆将手持部分和刷头部分连接起来,这样通过操作手持部分,就能对应驱动刷头部分前进或者后退,以实现整个吸尘器的移动,虽然这种连接的形式方便操作,但是如果需要对应清理相对位置较高的表面,比如餐桌、床板等,固定连接杆的形式反而会形成使用障碍。
4.为此专利号为cn201510016225.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真空吸尘器》,该吸尘器包括主机、连接管和地刷,上述主机、连接管和地刷之间可拆卸连接,主机与连接管两者的连接顺序能够根据使用需要进行改变,形成两种使用状态:在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主机、连接管和地刷顺次连接;在第二使用状态下,连接管、主机和地刷顺次连接。虽然上述吸尘器中,通过调配主机、连接管和地刷的位置关系,使得上述主机与地刷之间的距离随着装配关系的变化而改变。该吸尘器装配形式虽然可变,但是只对应其吸力产生变化,然而吸尘器的使用环境中,往往不仅只有干场景,还有带有水渍、倾洒的果汁、酱料等湿场景,这种吸尘器以及与其类似的现有吸尘器,虽然能实现部分湿环境的处理,但是就如上文所言,一旦需要对应清理相对位置较高的表面,就会十分不便。
5.因此,亟需要对现有的吸尘器进行改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方便拆卸且干湿两用的吸尘器。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避免配比不均持拿不便的吸尘器。
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尘器,包括:
9.地刷,其内部具有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具有开口朝下的吸尘口及与所述吸尘口流体连通的出风口,沿着气流流动路径,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吸尘口的下游,且该吸尘口处设有刷头;
10.主机,具有风机和用来分离水及灰尘混合物的分离模块,沿着气流流动路径,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分离模块的上游,且该主机具有能与所述出风口流体连通的连接口;
11.连接管,具有内部中空形成导气通道;
12.所述地刷分别与主机或者连接管可拆卸连接,而使所述吸尘器处于两种使用状态:
13.在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主机能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地刷上,且所述连接口与所述出风口流体连通;
14.在第二使用状态下,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能拆卸地连接在地刷和主机上,且所述主机的连接口通过导气通道连通所述地刷的出风口。
15.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所述主机包括支撑杆和设于所述支撑杆其中一侧的机身,所述地刷位于所述支撑杆的另外一侧,这样机身与地刷的布置关系,可以保持吸尘器的整体配重平衡,方便持拿。
16.具体地,在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支撑杆与连接管的第一端相连接而形成支撑主体,所述地刷连接在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且位于支撑主体的前侧,所述机身位于所述支撑主体的后侧。
17.为了方便手持,优选地,支撑杆和机身之间留有供使用者手部伸入而持握支撑杆的间隔。
18.为了实现流体自地刷输送至机身内,并实现分离,优选地,所述机身基本呈筒状,其内部中空形成分离腔,所述风机和分离模块均设于该分离腔内,所述支撑杆至少前端中空以对应连接在连接管或者所述地刷上,且所述支撑杆的中空部分与分离腔相连通。
19.具体地,所述机身上可拆卸的安装有集尘桶,所述集尘桶具有集尘腔,在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集尘腔进口端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在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集尘腔进口端与通过连接管的导气通道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
20.为了确保对大颗粒的初步过滤,优选地,所述地刷内还设有用来过滤杂物颗粒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沿流体的流动方向布置在所述导风通道的后部且邻近所述邻近出风口布置。
21.具体地,所述阻挡部为设于所述地刷的台阶,且所述台阶的具有至少两个高度沿流体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加的台面。
22.为了确保刷头的扫刷效果,刷头相对吸尘口可以转动,还包括有用来驱动所述刷头转动的驱动机构。
23.上述的刷头可以是联动的,但是优选地一个电机驱动一个刷头,即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每个所述的刷头对应有一个所述的电机。
24.为了确保电机的动力输送到刷头上,优选地,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竖向延伸,所述刷头包括有:
25.刷板,基本水平布置,且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及
26.刷柱,设置在所述刷板的底面上,且向下延伸。
27.优选地,所述导风通道的顶壁向下凹陷形成有容置所述电机的凹腔,所述凹腔上开设有供电机的输出轴向下穿进所述导风通道内的穿孔。
28.为了进一步确保刷头的旋转能起到更好的清洁效果,所述刷板包括有中轴部及设置在所述中轴部的外周壁且向外延伸的延伸板,所述延伸板有多个,且沿所述中轴部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延伸板和中轴部的底面上均设置有所述的刷柱。
29.为了确保吸尘口处的灰尘杂质被吸入至下游集尘部分,所述导风通道包括第一通
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竖向设置,所述刷头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中央,所述第二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的侧壁邻近上部的位置上,且沿着所述第一通道的切向延伸,所述第二通道的末端端口即为所述的出风口。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吸尘器通过切换两个使用状态,可以使主机与地刷直接或者间接的连接在一起,有别于现有的可拆卸吸尘器,本吸尘器连接关系的改变,使得地刷的持握方式随着连接的变化而产生改变,可用于不同的清洁场景,对于高度的要求更低,更加方便;此外,在两个使用状态下,主机内的分离模块都能够对气液混合物进行处理,确保吸尘器在湿环境下也能使用。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尘器在第二使用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33.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尘器在第一使用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图4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3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地刷的示意图;
37.图7为图6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3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地刷省略部分结构后的示意图;
39.图9为图6中刷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1.如图1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吸尘器包括地刷1、主机2和连接管5,其中地刷1内部具有导风通道11,导风通道11具有开口朝下的吸尘口111及与吸尘口111流体连通的出风口113,沿着流动路径,出风口113位于吸尘口111的下游,且该吸尘口111处设有刷头13,主机2具有风机4和用来分离水及灰尘混合物的分离模块3,沿着气流流动路径,风机4位于分离模块3的上游,且在该主机2具有能与出风口113流体连通的连接口20,而连接管5具有内部中空形成导气通道50。
42.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地刷1分别与主机2或者连接管5可拆卸连接,而使吸尘器处于两种使用状态:在第一使用状态下,主机2能拆卸地连接在地刷1上,且连接口20与出风口113流体连通;在第二使用状态下,连接管5的两端分别能拆卸地连接在地刷和主机2上,且主机2的连接口20通过导气通道50连通地刷1的出风口113。
43.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主机2包括支撑杆21和设于支撑杆21其中一侧的机身22,地刷1位于支撑杆21的另外一侧。且在在第二使用状态下,支撑杆21与连接管5的第一端相连接而形成支撑主体,地刷连接在连接管5的第二端且位于支撑主体的前侧,机身22位于支撑主体的后侧。为了方便持拿,上述的支撑杆21和机身22之间留有供使用者手部伸入而持握支撑杆21的间隔200。
44.机身2可以是不同的形式,本实施例中的机身22基本呈筒状,其内部中空形成分离腔2a,风机4和分离模块3均设于该分离腔2a内,支撑杆21至少前端中空以对应连接在连接
管5或者地刷1上,且支撑杆21的中空部分与分离腔2a相连通,为了实现对污水灰尘的集中,在机身22上可拆卸的安装有集尘桶23,集尘桶23具有集尘腔23a,在第一使用状态下集尘腔23a进口端与出风口113相连通;在第二使用状态下,集尘腔23a进口端与通过连接管5的导气通道50与出风口113相连通。
45.为了确保对大颗粒灰尘和污水进行初步分离,在地刷1内还设有用来过滤杂物颗粒的阻挡部24,阻挡部24沿流体的流动方向布置在导风通道11的后部且邻近出风口113布置。阻挡部24可以是不同形式,具体地,阻挡部24为设于地刷1的台阶,且台阶的具有至少两个高度沿流体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加的台面241。
46.上述的刷头可以是固定不动,但是清洁效果欠佳,在本实施例中,该地刷模块还包括有用来驱动刷头13转动的驱动机构。上述的驱动机构为电机14,每个的刷头13对应有一个的电机14,本实施例中的电机14的输出轴竖向延伸,刷头13包括有刷板132和刷柱1351,其中刷板132基本水平布置,且与电机14的输出轴相连接,刷柱1351设置在刷板132的底面上且向下延伸。
47.上述的导风通道11的顶壁向下凹陷形成有容置电机14的凹腔,凹腔上开设有供电机14的输出轴向下穿进导风通道11内的穿孔。在刷板132包括有中轴部1321及设置在中轴部1321的外周壁且向外延伸的延伸板1322,延伸板1322有多个,且沿中轴部1321的周向间隔布置,延伸板1322和中轴部1321的底面上均设置有的刷柱1351。
48.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导风通道11包括第一通道116和第二通道117,第一通道116竖向设置,刷头13位于第一通道116的中央,第二通道117设置在第一通道116的侧壁邻近上部的位置上,且沿着第一通道116的切向延伸,第二通道117的末端端口即为的出风口113。
49.本发明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50.此外,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