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料机智能出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709089发布日期:2021-09-22 18:4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饮料机智能出水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饮料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饮料机智能出水方法。


背景技术:

2.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因为其口味丰富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随之而来的是,饮料机的大规模饮用,饮料机的应用大大降低了饮料的成本。现有的饮料机功能多种多样,不仅仅只具有存储饮料的功能,还有如制冷,加热等人性化功能。
3.在喝饮料时,很多人会根据杯中饮料温度下降或上升到一定程度再续杯,而不是喝完再续杯。为了避免浪费人们往往也不会倒掉杯中剩余饮料。一般的饮料机都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出水一定温度的饮料,但是无法根据杯子中剩余的饮料体积和温度,来调整饮料出水温度。导致用户在续杯时,杯子中剩余的饮料和新加入的饮料相混合后温度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的一部分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饮料机智能出水方法,旨在根据杯子中剩余饮料的温度和体积调整饮料机出水,使杯子中剩余的饮料和新加入的饮料相混合后达到需求温度。
5.因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饮料机智能出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6.采集饮料机底座上的杯子中的剩余饮料体积v2以及剩余饮料温度t2,获取所述杯子容积v1和适宜饮用的目标温度t1;
7.根据所述杯子容积v1和所述剩余饮料体积v2,获得待加入饮料体积v3;
8.根据所述目标温度t1、所述剩余饮料体积v2、所述剩余饮料温度t2、所述待加入饮料体积v3,求解获得温度为第一温度t3的第一温饮的第一加入体积v4以及温度为第二温度t4的第二温饮的第二加入体积v5;其中,t3≤t1≤t4;
9.调控所述饮料机中第一储液槽的第一阀门以及第二储液槽的第二阀门,向所述饮料机底座上的所述杯子加入所述第一加入体积v4的所述第一温饮和第二加入体积v5的所述第二温饮。
10.可选的,所述采集所述杯子中的剩余饮料体积v2,包括:
11.获取所述饮料机出水口到达所述底座的第一距离h1;
12.采集所述杯子中剩余饮料液面到达所述饮料机出水口的第二距离h2;
13.根据所述第一距离h1和所述第二距离h2,获得所述杯子中的剩余饮料体积v2。
14.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距离h1和所述第二距离h2,获得所述杯子中的剩余饮料体积v2,包括:
15.根据v2=(h1‑
h2)
×
s1获得所述剩余饮料体积v2;其中,s1为所述杯子的底面积,所述杯子为柱形。
16.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杯子容积v1和所述剩余饮料体积v2,获得待加入饮料体积
v3,包括:
17.根据所述杯子容积v1、所述剩余饮料体积v2以及预留容限体积v6,获得待加入饮料体积v3,并满足v3=v1‑
v2‑
v6;其中,v6≥0。
18.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温度t1、所述剩余饮料体积v2、所述剩余饮料温度t2、待加入饮料体积v3,获得温度为第一温度t3的饮料的第一加入体积v4以及温度为第二温度t4的饮料的第二加入体积v5,包括:
19.根据和v4+v5=v3,获得温度为第一温度t3的饮料的第一加入体积v4以及温度为第二温度t4的饮料的第二加入体积v5。
20.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杯子容积v1,包括:
21.通过图像识别装置采集所述杯子的高度;
22.根据所述杯子的高度,获得所述杯子容积v1。
23.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杯子容积v1,包括:
24.通过光幕传感器采集所述杯子的高度;其中,所述光幕传感器的投光器和受光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两侧;
25.根据所述杯子的高度,获得所述杯子容积v1。
26.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27.采集所述杯子的各项参数;其中,所述杯子不为柱形,所述参数包括所述杯子的形状、所述杯子的高度以及所述杯子的底面积中的至少一种;
28.根据所述参数,获得所述杯子中饮料不同液面水位对应的饮料体积。
29.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30.根据所述杯子高度,调整所述底座与所述饮料机出水口距离。
31.可选的,在关闭所述饮料机出水口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32.控制所述饮料机发出声光提示。
3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根据所述目标温度t1、所述剩余饮料体积v2、所述剩余饮料温度t2、待加入饮料体积v3,求解获得温度为第一温度t3的第一温饮的第一加入体积v4以及温度为第二温度t4的第二温饮的第二加入体积v5;调控所述饮料机中第一储液槽的第一阀门以及第二储液槽的第二阀门,向所述饮料机底座上的所述杯子加入所述第一加入体积v4的所述第一温饮和第二加入体积v5的所述第二温饮。这样根据杯中剩余饮料的温度和体积,从而调整加入饮料的温度和体积,可以到达以下效果:一、保证加入饮料和剩余饮料混合的温度达到需求温度,避免杯中饮料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不宜应用。二、通过确定加入饮料的体积,实现自动效果,不需要用户手动关闭出水口。2、本发明根据所述杯子容积v1、所述剩余饮料体积v2以及预留容限体积v6,获得待加入饮料体积v3,并满足v3=v1‑
v2‑
v6;其中,v6≥0。使待加入饮料的体积和剩余饮料体积的和小于或等于杯子容积,避免了饮料溢杯的情况。3、本发明根据所述杯子高度,调整所述底座与所述饮料机出水口距离。避免了因为杯口与饮料机出水口距离过长导致饮料溅出杯子的情况。综上,本发明可以根据杯子中剩余饮料的温度和体积调整饮料机出水,使杯子中剩余的饮料和新加入的饮料相混合后达到需求温度,同时还实现了全自动添加,有效减少了用户操作。
附图说明
34.图1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饮料机智能出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饮料机智能出水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技术细节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36.发明人经研究发现:人们在使用饮料机续杯一定温度的饮料时,往往不会等杯中饮料饮用完全再去添加饮料,而是根据杯中饮料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再去添加饮料。但是,现有的饮料机不会根据杯中剩余饮料的温度,调节加入饮料温度,导致加入的饮料和剩余饮料混合到不到用户想要的需求。例如用户需求一杯50℃的咖啡,现有饮料机只会出50℃的咖啡,这样如果杯子中还有不足50℃的剩余咖啡,会使混合后的咖啡达不到50℃。用户可能也会根据情况调高饮料机出水温度,例如用户需求一杯50℃的咖啡,用户根据杯子中剩余饮料,将饮料机出水温度调节至60℃,但是这样人工调节往往存在较大误差,混合后也与需求温度相差甚远。
37.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饮料机智能出水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38.步骤s101:采集饮料机底座上的杯子中的剩余饮料体积v2以及剩余饮料温度t2,获取杯子容积v1和适宜饮用的目标温度t1。
39.需要说明的是,杯子按材料分可以是玻璃杯、陶瓷杯、塑料杯、不锈钢杯等中的一种。杯子按形状分可以是柱形杯、台型杯、锥形杯等中的一种。目标温度为用户所需求温度,可以是用户人为进行输入,也可以根据饮料机内预先设定的偏好输入。
40.可选的,采集杯子中的剩余饮料体积v2,包括:
41.获取饮料机出水口到达底座的第一距离h1;
42.采集杯子中剩余饮料液面到达饮料机出水口的第二距离h2;
43.根据第一距离h1和第二距离h2,获得杯子中的剩余饮料体积v2。
44.可选的,根据第一距离h1和第二距离h2,获得杯子中的剩余饮料体积v2,包括:
45.根据v2=(h1‑
h2)
×
s1获得剩余饮料体积v2;其中,s1为杯子的底面积,杯子为柱形。其中,杯子为已知型号的柱形杯子,所以杯子的底面积也是预先知道的。
46.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采集杯子中剩余饮料液面到达饮料机出水口的第二距离h2可以通过激光测距仪来实现。激光测距仪向杯中发射激光,然后根据发射激光和接收激光的时间差获得第二距离h2。
47.饮料机出水口到达底座的第一距离h1则是由于饮料机出水口位置与底座位置可以是固定的,所以第一距离h1可以是预先知道的,不用通过测量。
48.可选的,采集饮料机底座上的杯子中的剩余饮料温度t2,包括:
49.采用红外线测温仪采集饮料机底座上的杯子中的剩余饮料温度t2。
5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饮料机出水口一侧设置红外线测温仪且测温口朝向底座。响应于杯子放置在底座上,开启外红线测温仪对杯子内剩余饮料进行温度测量。
51.需要说明的是,采用红外线测温仪可以避免接触式的温度测量,干净卫生且更加准确。
52.可选的,获取杯子容积v1,包括:
53.通过图像识别装置采集杯子的高度;
54.根据杯子的高度,获得杯子容积v1。
55.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图像识别装置设置在底座侧面,响应于杯子放置在底座上,开启图像采集功能。从采集到的图像中识别出杯子,进一步采集杯子的高度。
56.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图像识别的杯子为柱形,且底面积是已知的。图像识别装置至少包括摄像头和处理器。
57.可选的,获取杯子容积v1,包括:
58.通过光幕传感器采集杯子的高度;其中,光幕传感器的投光器和受光器分别设置在底座两侧;
59.根据杯子的高度,获得杯子容积v1。
6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响应于杯子放置在底座上,投光器发射多道激光,记录受光器未接受到激光的长度,该长度即为杯子高度。
61.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光幕传感器对柱形,且底面积是已知的杯子进行高度测量。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杯子高度的采集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的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62.步骤s102:根据杯子容积v1和剩余饮料体积v2,获得待加入饮料体积v3。
63.可选的,根据杯子容积v1和剩余饮料体积v2,获得待加入饮料体积v3,包括:
64.根据杯子容积v1、剩余饮料体积v2以及预留容限体积v6,获得待加入饮料体积v3,并满足v3=v1‑
v2‑
v6;其中,v6≥0。
65.需要说明的是,设置预留容限体积v6是为了避免在加入饮料时产生饮料溢出杯子的情况。
66.步骤s103:根据目标温度t1、剩余饮料体积v2、剩余饮料温度t2、待加入饮料体积v3,求解获得温度为第一温度t3的第一温饮的第一加入体积v4以及温度为第二温度t4的第二温饮的第二加入体积v5;其中,t3≤t1≤t4。
67.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温饮是指第一温度的饮料,而非现有技术中的温饮(如55
°
的咖啡);相应的,第二温饮是指第二温度的饮料。
68.需要说明的是,t3≤t1≤t4是为了保证第一温饮和第二温饮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产生目标温度的饮料。
69.可选的,根据目标温度t1、剩余饮料体积v2、剩余饮料温度t2、待加入饮料体积v3,获得温度为第一温度t3的饮料的第一加入体积v4以及温度为第二温度t4的饮料的第二加入体积v5,包括:
70.根据和v4+v5=v3,获得温度为第一温度t3的饮料的第一加入体积v4以及温度为第二温度t4的饮料的第二加入体积v5。
7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温饮和第二温饮为温度不同的相同饮料,其密度和比热容一致。
72.步骤s104:调控饮料机中第一储液槽的第一阀门以及第二储液槽的第二阀门,向饮料机底座上的杯子加入第一加入体积v4的第一温饮和第二加入体积v5的第二温饮。
7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储液槽和第二储液槽都通过管道与出水口相连接。
74.可选的,根据待加入饮料体积v3以及出水口的流量,控制出水口的开启时间。
75.可选的,方法还包括:
76.采集杯子的各项参数;其中,杯子不为柱形,参数包括杯子的形状、杯子的高度以及杯子的底面积中的至少一种;
77.根据参数,获得杯子中饮料不同液面水位对应的饮料体积。
78.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采集杯子的各项参数使用图像识别的方法。主要应用于对不规则形状的杯子容积及其杯子中饮料不同液面水位对应的饮料体积进行判断。
79.可选的,方法还包括:
80.根据杯子高度,调整底座与饮料机出水口距离。
81.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杯子高度,调整底座与饮料机出水口距离是为了避免杯口离出水口太远,导致加入饮料时饮料溅出的情况。
82.可选的,在关闭饮料机出水口后,方法还包括:
83.控制饮料机发出声光提示。
84.需要说明的是,饮料机发出声光提示提醒用户饮料已经加满。
85.本发明中,最多只需要用户输入需要温度的饮料,无需像现有饮料机用户需要开光灯多余操作,大大方便了用户。
86.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目标温度t1、剩余饮料体积v2、剩余饮料温度t2、待加入饮料体积v3,求解获得温度为第一温度t3的第一温饮的第一加入体积v4以及温度为第二温度t4的第二温饮的第二加入体积v5;调控饮料机中第一储液槽的第一阀门以及第二储液槽的第二阀门,向饮料机底座上的杯子加入第一加入体积v4的第一温饮和第二加入体积v5的第二温饮。这样根据杯中剩余饮料的温度和体积,从而调整加入饮料的温度和体积,可以到达以下效果:一、保证加入饮料和剩余饮料混合的温度达到需求温度,避免杯中饮料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不宜应用。二、通过确定加入饮料的体积,实现自动效果,不需要用户手动关闭出水口。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杯子容积v1、剩余饮料体积v2以及预留容限体积v6,获得待加入饮料体积v3,并满足v3=v1‑
v2‑
v6;其中,v6≥0。使待加入饮料的体积和剩余饮料体积的和小于或等于杯子容积,避免了饮料溢杯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杯子高度,调整底座与饮料机出水口距离。避免了因为杯口与饮料机出水口距离过长导致饮料溅出杯子的情况。综上,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杯子中剩余饮料的温度和体积调整饮料机出水,使杯子中剩余的饮料和新加入的饮料相混合后达到需求温度,同时还实现了全自动添加,有效减少了用户操作。
8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88.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8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