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轴式便于调节仰角和距离的座椅靠背及可调节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35786发布日期:2021-11-10 02:19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轴式便于调节仰角和距离的座椅靠背及可调节座椅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轴式便于调节仰角和距离的座椅靠背及可调节座椅。


背景技术:

2.座椅是人们在工作、学习和休闲娱乐时的一种坐具。人们长时间坐在座椅上时,腰部容易酸痛,因此,目前现有的大多数座椅具有靠背,通过腰部抵压在靠背上来使人体背部得到放松。因此,一把座椅能否通过无级调节仰角和距离来适应不同胖瘦的人的腰部弯曲曲度,是衡量一把座椅是否舒适和好坏的主要标准。
3.但是,现有的大多数座椅不能实现靠背的距离和仰角的无级调节,这直接影响到座椅的使用舒适度;特别是针对儿童而言,儿童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生持续变化,如果座椅不能适时的适应儿童腰部生长则直接影响儿童身心正常发育。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轴式便于调节仰角和距离的座椅靠背及可调节座椅;该座椅靠背可以无级调节靠背的距离和仰角,提高座椅的使用舒适度,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者。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两轴式便于调节仰角和距离的座椅靠背,包括靠背本体和两个呈上下设置的调节模组;
7.所述靠背本体的背面上固定有横向支撑板,横向支撑板的中部连接有纵向支撑板;该纵向支撑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具有镂空滑道;纵向支撑板上还设有靠近镂空滑道的调节把手;该调节把手的中部具有拉把,调节把手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具有纵向延伸的滑槽;
8.每个调节模组包括一调节臂和一滑动轴,所述调节臂的前端与滑动轴转动连接,滑动轴穿插入纵向支撑板的镂空滑道中,滑动轴上转动连接有相连接的内锁套和外锁套;内锁套和外锁套均具有向外伸出的翘杆,翘杆的端部与调节把手的滑槽滑动配合;所述调节臂的后端与一固定套转动连接;
9.所述调节把手的拉把与纵向支撑板的中部活动连接;拉动拉把或掰动调节把手,使得翘杆的端部在滑槽中滑动,以带动内锁套和外锁套相对转动,进而带动滑动轴和调节臂运动,对靠背本体进行调节。
10.作为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锁套上设有内锁止弧,外锁套上设有外锁止弧,内锁止弧和外锁止弧呈相对设置,且均为渐开线结构,内锁套的内锁止弧和外锁套的外锁止弧均与镂空滑道配合。
11.作为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内锁套和外锁套上分别设有凹槽,且内锁套的凹槽和外锁套的凹槽之间连接有压簧,内锁套和外锁套上的翘杆的端部具有限位球,限位球与调节把手的滑槽滑动配合。
12.作为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翘杆为c形结构。
13.作为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把手的拉把通过活动连接组件与纵向支撑板的中部活动连接;该活动连接组件包括固定磁块、活动磁块和弹簧;弹簧连接拉把和纵向支撑板的中部;固定磁块安装于纵向支撑板的中部上,活动磁块安装于拉把上,固定磁块与活动磁块吸合。
14.作为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臂的后端具有传动齿部,两个调节模组中的两个调节臂通过传动齿部啮合,调节臂的传动齿部通过转轴与所述固定套连接,且调节臂的侧面还通过扭簧与所述固定套连接。
15.作为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轴的两端设有卡扣,以对滑动轴进行限位。
16.作为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把手的上端部设有掰把。
17.进一步的,当纵向支撑板与拉把的距离小于1cm时,固定磁块与活动磁块之间的磁性吸力大于弹簧的弹力,使调节把手被吸合在纵向支撑板上;当纵向支撑板与拉把的距离大于1cm时,固定磁块与活动磁块之间的磁性吸力小于弹簧的弹力,调节把手被弹簧推离纵向支撑板。
1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座椅,其具有上述座椅靠背,座椅靠背中的固定套固定于座椅立柱上。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本发明的座椅靠背具有两个调节模组,拉动调节模组中的拉把或掰动调节模组中的调节把手,可以使得翘杆的端部在调节把手的滑槽中滑动,以带动调节模组中的内锁套和外锁套相对转动,从而使座椅靠背可与人体背部配合来进行距离和仰角的无极调节,使得座椅靠背可以适应不同胖瘦和坐姿的人的腰部仰角,以及适应不同的人的腰部弯曲曲度,使座椅靠背始终贴合腰部,对腰部进行支撑,提高使用舒适性和体验感;而且,本发明还具有设计巧妙、操作简单、使用便捷的优点。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一种可调节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一种可调节座椅的主视图。
23.图3为图2中沿b

b线的剖视图。
24.图4为图3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25.图5为图2中沿a

a线剖切后的立体图。
26.图6为图5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27.图7为图5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28.图8为图2中沿b

b线剖切后的立体图。
29.图9为图8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
30.图10为本发明中的座椅靠背的部分剖视图。
31.图中:1:靠背本体;2:调节模组,21:调节臂,211:传动齿部,212:扭簧,22:滑动轴,221:卡扣,23:内锁套,231:内锁止弧,24,外锁套,241:外锁止弧,25:凹槽,26:压簧,27:翘杆,271:限位球;3:纵向支撑板,31:镂空滑道;4:横向支撑板;5:调节把手,51:拉把,52:掰
把,53:滑槽;6:固定套;7:固定磁块;8:活动磁块;9: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3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4.如图1至图10所示的一种具有两轴式便于调节仰角和距离的座椅靠背以及具有该座椅靠背的可调节座椅的较佳实施例;该座椅靠背包括靠背本体1和两个呈上下设置的调节模组2。
35.靠背本体1的背面上固定有横向支撑板4,横向支撑板4的中部连接有纵向支撑板3;该纵向支撑板3为槽型结构,且其左右两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具有镂空滑道31;纵向支撑板3上还设有靠近其中一侧的镂空滑道31的调节把手5;该调节把手5的中部具有拉把51,调节把手5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具有纵向延伸的滑槽53。调节把手5的上端部还设有掰把51。
36.其中的每个调节模组2包括一调节臂21和一滑动轴22,所述调节臂21的前端与滑动轴22转动连接,滑动轴22的两端穿插入纵向支撑板3的镂空滑道31中,且滑动轴22的末端上还设有卡扣221,卡扣221靠在纵向支撑板3的镂空滑道31的外侧上,以对滑动轴22进行限位,防止滑动轴22脱出。滑动轴22的两端上均转动连接有内锁套23和外锁套24;内锁套23连接在外锁套24的中间位置上;内锁套23上设有内锁止弧231,外锁套24上设有外锁止弧241,内锁止弧231和外锁止弧241呈相对设置,且均为渐开线结构,内锁套23的内锁止弧231和外锁套24的外锁止弧241均与镂空滑道31配合。内锁套23和外锁套24上呈相对状的锁止弧可以限定内锁套23以及外锁套24与纵向支撑板3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通过内锁套23和外锁套24来限制滑动轴22与纵向支撑板3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4和图6所示,内锁套23的内锁止弧231的端部和外锁套24的外锁止弧241的端部上分别设有u形结构的凹槽25;且内锁套23的内锁止弧231和外锁套24的外锁止弧241上还设有向外伸出的翘杆27,翘杆27为c形结构;内锁套23的凹槽和外锁套24的凹槽之间连接有压簧26,内锁套23和外锁套24上的翘杆27的端部具有限位球271,限位球271与调节把手5的滑槽53滑动配合。
37.如图8和图9所示,调节臂21的后端与一固定套6转动连接;具体的,调节臂21的后端具有传动齿部211,两个调节模组中的两个调节臂21通过传动齿部211啮合,且调节臂21的传动齿部211通过转轴与固定套6连接,两个调节臂21通过传动齿部211实现联动;调节臂21的侧面还通过扭簧212与所述固定套6连接;扭簧212可使两个调节臂21始终有向固定套6的中间面夹紧的力。两个调节臂21呈v形展开,相对于固定套6的中间位置呈上下对称状。
38.如图7所示,调节把手5的拉把51通过活动连接组件与纵向支撑板3的中部活动连接;该活动连接组件包括固定磁块7、活动磁块8和弹簧9;拉把51和纵向支撑板3的中部均设有连接槽,弹簧9设置于连接槽中,以对拉把51和纵向支撑板3的中部进行连接;固定磁块7嵌入安装于纵向支撑板3的中部上,活动磁块8嵌入安装于拉把51上,固定磁块7与活动磁块8吸合。
39.当纵向支撑板3与拉把51的距离小于1cm时,固定磁块7与活动磁块8之间的磁性吸力大于弹簧9的弹力,可以使调节把手5被吸合在纵向支撑板3上;当纵向支撑板3与拉把51的距离大于1cm时,固定磁块7与活动磁块8之间的磁性吸力小于弹簧9的弹力,调节把手5可被弹簧9推离纵向支撑板3。如此,拉动拉把51或掰动掰把52,可以使得翘杆27端部的限位球271在滑槽53中滑动,以利用翘杆27带动内锁套23和外锁套24相对转动,内锁套23的内锁止弧231和外锁套24的外锁止弧241均与镂空滑道31内表面脱离,进而带动滑动轴22和调节臂21运动,对靠背本体1进行距离和仰角的调节。
40.本发明提供的可调节座椅,其具有上述座椅靠背,其还具有椅座和椅脚,座椅靠背中的固定套6固定于座椅立柱上。
41.使用时,先拉动拉把51超过1cm,此刻固定磁块7与活动磁块8之间的磁性吸力小于弹簧9的弹力,从而使调节把手5被弹簧9推离纵向支撑板3的表面,并通过调节把手5上的两根弹簧9使调节把手5平行于纵向支撑板3且不会掉落,同时两个翘杆27的限位球271在调节把手5的滑槽53内呈相互靠近滑动,进而限位球271通过翘杆27分别带动内锁套23和外锁套24相对转动,即内锁套23的内锁止弧231和外锁套24的外锁止弧241均与镂空滑道31的内表面脱离,从而在内锁止弧231和外锁止弧241的渐开线结构的作用下,使两个调节臂21运动,并带动两个滑动轴22在纵向支撑板3的镂空滑道31内滑动,与使用者的腰部配合,调整靠背本体1与使用者的腰部之间的距离,使得座椅靠背始终适应腰部与座椅之间的距离,且与腰部贴合形成支撑,提高使用舒适性。
42.当需要锁定靠背本体1的位置时,向靠近纵向支撑板3的方向推动调节把手5的拉把51,当纵向支撑板3与调节把手5的拉把51之间的距离小于1cm时,固定磁块7与活动磁块8之间的磁性吸力大于弹簧9的弹力,从而使调节把手5被吸合在纵向支撑板3上,且内锁套23的内锁止弧231和外锁套24的外锁止弧241分别与镂空滑道31的内表面贴合,即通过内锁套23和外锁套24的配合来限制滑动轴22与纵向支撑板3之间的位置关系,此刻靠背本体1的位置固定,即可给使用者的腰部形成支撑。
43.当需要调节靠背本体1的仰角时,向靠背本体1的后方掰动调节把手5上的掰把52,调节把手5呈倾斜状转动,此刻位于下方的滑动轴22不动,位于上方的调节模组中的调节把手5的滑槽53带动限位球271运动,呈相对状的内锁套23的内锁止弧和外锁套24的外锁止弧分别与镂空滑道31的内表面松开,从而使位于上方的调节臂21和滑动轴22运动,以调节靠背本体1的仰角,从而使座椅靠背可贴合在不同胖瘦人的背部;当向靠背本体1的前方推动掰把52时,靠背本体的角度即被锁定。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