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电动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58854发布日期:2022-07-30 11:37阅读:70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电动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灰尘、农作物剩余物等进行抽吸作业的手持式电动真空吸尘器。


背景技术:

2.用于对如落叶等灰尘或农作物剩余物等进行抽吸并进行收集作业(以下称之为抽吸作业)的真空吸尘器,其是通过利用送风机进行抽吸来使管筒内产生抽吸压力(负压),从设于管筒的一端的吸入口将灰尘等吸入管筒内,并将吸入的灰尘等抽吸物自设于管筒的另一端的排出口收集到如袋子等收集器之内的(参考下述专利文献1)。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9874225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
上述传统的真空吸尘器为了使管筒内变为负压,其会用送风机抽吸管筒内的空气,并从由管筒内分支出的压力通道将空气向管筒外排放出去,因此由吸入口吸入管筒内的部分抽吸物会经由其风扇正在旋转中的送风机壳体而被送到压力通道。因此,传统的真空吸尘器存在着其送风机的风扇与抽吸物发生接触,由此产生噪音或导致风扇损坏的问题。
[0008]
此外,对于传统的真空吸尘器来讲,由于在上述压力通道中介设有送风机的部分其通道会变窄,因此由吸入口吸入到管筒内的较大的抽吸物是无法经由压力通道来进行收集的。而且,在主管筒的压力通道的下游侧,在朝向排出口的方向上是得不到较大的气流压力的,所以无法将较大的抽吸物顺畅无阻地送到排出口处。因此,传统的真空吸尘器存在着无法高效收集较大的抽吸物的问题。
[0009]
进一步地,传统的真空吸尘器是用于抽吸作业的专用机器,而在对大范围的落叶进行清扫等时,要在一定程度上将散落在地面的落叶集中起来后对其进行抽吸才会比较高效,所以在进行抽吸作业前,通常也会兼用用来吹风的鼓风机。因此,需要一种可在抽吸与吹风之间进行切换的作业机器,但传统的真空吸尘器出于其结构的原因,存在着无法轻易进行切换的问题。
[0010]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对进行抽吸作业的真空吸尘器,减少其作业时的噪音;抑制其送风机的损坏;实现对较大的抽吸物的高效收集;实现抽吸(真空吸尘器)与吹风(鼓风机)的轻松切换。
[0011]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2]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具备如下构造。一种用于进行抽吸作业的手持式电动真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其具有:管筒,其一端具有吸入口,另一端具有排出口;送风机,其
设置于所述管筒的外侧,由电动马达驱动;手持用把手,其设置于所述管筒的外侧且在所述管筒的长度方向上靠近所述排出口处;以及喷射器单元,其设置于所述管筒的长度方向上靠近所述吸入口处,其将所述送风机产生的带压气流从所述管筒的周围送入所述管筒内,并将其朝向所述排出口的方向喷出。
[0013]
发明效果
[0014]
对于具有这些特征的本发明的手持式电动真空吸尘器来讲,在真空吸尘器进行抽吸作业时,能够减少作业时的噪音,且能够抑制送风机的损坏,还能够高效地收集较大的抽吸物,进一步地,还能够将抽吸(真空吸尘器)与吹风(鼓风机)的切换机制轻松地整合在其中。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手持式电动真空吸尘器的外观图((a)为侧视图,(b)为正视图)。
[0016]
图2为图1中(b)中的z1-z1截面图。
[0017]
图3为图1中(a)中的y1-y1截面图。
[0018]
图4为将手持式电动真空吸尘器的管筒置于地面的状态的说明图。
[0019]
图5为示出了手持式电动真空吸尘器中的送风机和电池的安装位置设定的例子的说明图((a)为安装位置设定的例子1,(b)为安装位置设定的例子2,(c)为安装位置设定的例子3,(d)为安装位置设定的例子4)。
[0020]
图6为示出了手持式电动真空吸尘器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0021]
图7为示出了手持式电动真空吸尘器的抽吸(真空吸尘器)与吹风(鼓风机)切换机制的说明图((a)为抽吸状态,(b)为吹风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说明中,不同图中的相同符号表示相同功能的部位,因此对于各个图中的重复说明将会酌情省略。
[0023]
如图1~图3所示,手持式电动真空吸尘器(以下简称为真空吸尘器)1是一种进行抽吸作业的手持式的作业机器,其包括用于抽吸灰尘或农作物剩余物的管筒10、送风机20、把手30、以及喷射器单元40。
[0024]
管筒10的一端具有吸入口10a,另一端具有排出口10b,将由吸入口10a吸入管筒10内的抽吸物从排出口10b排出。进行抽吸作业时,在排出口10b处安装有图中未示出的收集袋等。
[0025]
在图示的例子中,管筒10包括具有吸入口10a的前端管筒11,以及前端连接有前端管筒11、且在基底处具有排出口10b的主体管筒12。
[0026]
此外,在前端管筒11与主体管筒12的整个长度上,管筒10具有等同或大于吸入口10a的口径的内径。由此,由吸入口10a吸入管筒10内的所有抽吸物都会被顺场地送到排出口10b处,而不会受到较大的阻力。
[0027]
在图示的例子中,从管筒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单元10c到排出口10b之间具有弯曲单元10t,但也可不设置弯曲单元10t而使其仅为直线形。
[0028]
送风机20设置于管筒10的外侧。更具体地,送风机20是靠近管筒10的外周设置的。参考图2,送风机20是由其内置的电动马达21驱动的离心式送风机,电动马达21的驱动轴与风扇22的旋转轴为同轴且设置为与管筒10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具有涡旋形状的送风机20的壳体23是沿着管筒10的外周设置的,通过风扇22的旋转而从抽吸单元24吸入的风会穿过壳体23内部,继而变为压缩空气被送到沿着管筒10的外周设置的压力通道25内。另外,只要是能够输送压缩空气的,也可采用压缩机等来代替图示的离心式送风机。
[0029]
手持用把手30设置于管筒10的外侧且在管筒10的长度方向上靠近排出口10b处。在图示的例子中,把手30设置于管筒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单元10c与排出口10b之间。
[0030]
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把手30设置于管筒10的弯曲单元10t上,其包括把手架31,把手架31一端连接在相较于弯曲单元10t更靠近管筒10的前端的一侧,另一端连接在相较于弯曲单元10t更靠近管筒10的基底的一侧。在把手架31的中央设置有握持单元32,在握持单元32的内侧设置有用于调整送风机20的电动马达21的转速的操作部件33。
[0031]
在管筒10的外侧,在靠近排出口10b处安装有向电动马达21供电的电池50。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管筒10上相较于把手30更靠近基底之处,即把手30的下侧是作为电池50的收置部位的。
[0032]
喷射器单元40设置于管筒10的长度方向上靠近吸入口10a处,其将送风机20产生的带压气流从管筒10的周围送入管筒10内,并将其朝向排出口10b方向喷出。自喷射器单元40喷出的带压气流将沿着管筒10的内表面朝向排出口10b的方向喷出。该带压气流使得其内侧的压力降低,因此管筒10内会产生由吸入口10a朝向排出口10b方向的抽吸气流。
[0033]
喷射器单元40具有在管筒10的外侧凸设的环状通道41。环状通道41是绕着管筒10的中心轴p环设的,送风机20产生的带压气流经由压力通道25被导入环状通道41中。如图1中(b)及图3所示,压力通道25连接于偏离于环状通道41的中心的位置上。由此,在环状通道41中,带压气流会形成围绕着管筒10的中心轴p的回旋气流。
[0034]
在围绕着管筒10的中心轴p的整周上,环状通道41具有与管筒10内部连通的开口单元42。并且,在与开口单元42相对应的管筒10的内部形成有喷嘴单元43,带压气流由该喷嘴单元43一边回旋一边沿着管筒10的内表面喷出。
[0035]
在图示的例子中,喷嘴单元43是通过插入到主体管筒12内的前端管筒11而形成的。由此,喷射器单元40的环状通道41将会朝着主体管筒内所插入的前端管筒11的外侧将带压气流吹出,而带压气流将沿着前端管筒11的外侧(外周面),朝向排出口10b的方向喷出。
[0036]
具有这种构造的真空吸尘器1会在管筒10内形成一种由其一端的吸入口10a到其另一端的排出口10b为止无分流的单向抽吸气流。此外,管筒10内并无缩径部位,因此管筒10沿着其长度方向保有足以使较大的抽吸物通过的大小的内径。
[0037]
由此,真空吸尘器1能够将由吸入口10a吸入管筒10内的抽吸物高效地引导至排出口10b,即使是在由吸入口10a吸入了较大的抽吸物的情况下,也能够顺畅地将其引导至排出口10b进行收集而不会发生堵塞等。
[0038]
尤其,对于真空吸尘器1来讲,由于喷射器单元40会向管筒10内送入回旋气流,因此通过该回旋气流,能够一边夹卷着抽吸物一边将其输送至排出口10b处,无需过高的抽吸压力,利用离心力即可确保对抽吸物的输送。
[0039]
此外,由于该真空吸尘器1并没有由管筒10内朝向送风机20的送风,因此被吸入管筒10内的抽吸物不会进入送风机20内。由此,不会发生诸如抽吸物撞击到送风机20的风扇22后产生噪音或损坏风扇22的不良情况,即在能够减少作业中的噪音的同时,还能够抑制送风机20的损坏,既而保持较高的耐用性。
[0040]
接下来对真空吸尘器1的各个单元的设置位置和构造进行说明。在图1~图3所示的例子中,真空吸尘器1从管筒10的前端(吸入口10a侧)起依次设置有喷射器单元40、送风机20、把手30、电池50。此外,管筒10设有弯曲单元10t,在弯曲单元10t的上侧设有把手30,在弯曲单元10t的下侧的空间设有送风机20的驱动电路51。
[0041]
基于各个单元的上述设置方式,其通过在靠近喷射器单元40处设置送风机20,可缩短压力通道25的长度,减少送风性能的损失。此外,其通过设置弯曲单元10t,有效地利用了管筒10周围产生的未使用空间,将送风机20以及驱动电路51设置在了上述空间,因此整体上看来各个单元均紧凑地安置在管筒10的周围。进一步地,通过将电池50这种较重部件设置于把手30的附近,能够减轻当单手握持着把手30的握持单元32时的负重。
[0042]
此外,对于具有弯曲单元10t的管筒10来讲,在管筒10的下侧设置有送风机20以及驱动电路51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将真空吸尘器1主体置于地面时,送风机20等会被安置在因弯曲单元10t而产生的管筒10下方的未使用空间中,因此能够避免送风机20等碰撞到地面的不良情况。
[0043]
但是,上述真空吸尘器1的各个单元的安装位置设定仅为一例,其可酌情采用各种不同的安装位置设定以及构造。图5示出了其示例。(a)示出了安装位置设定的例子1,该例子中,在管筒10的下侧设置了送风机20和电池50。(b)示出了安装位置设定的例子2,该例子中,送风机20设置于管筒10的上侧,电池50设置于把手30靠近基底的一侧。(c)示出了安装位置设定的例子3,该例子中,送风机20设置于管筒10的下侧,电池50设置于管筒10的上侧。(d)示出了安装位置设定的例子4,送风机20设置于管筒10的下侧,电池50设置于把手30的下侧。如果考虑重量平衡等,可采用各种不同的安装位置设定,而并不仅限于此例。
[0044]
如图6所示,真空吸尘器1是单手握持把手30的握持单元32后,将管筒10的吸入口10a朝下来进行抽吸作业的。管筒10的排出口10b处可酌情连接用于对吸入至管筒10内的抽吸物进行收集的袋子b等。
[0045]
这时,在如图1等所示的例子中,真空吸尘器1所具有的较重部件,即送风机20与电池50是在握持单元32的前后分开设置的。由此,把手30将位于送风机20的重心位置g1与电池50的重心位置g2之间,送风机20的重量(重心位置g1)与电池50的重量(重心位置g2)综合后的重量的重心位置g0(这里大致为真空吸尘器主体的重心位置)将与握持单元32的垂直方向下方重叠。
[0046]
如此,通过采用使真空吸尘器1主体的重心位置位于把手30的握持单元32下方这种重量平衡方式,作业人员能够在良好的平衡状态下握持着握持单元32进行作业,而不必承受较大的重量负荷。此外,对于图4所示的各个例子来讲,同样可通过酌情考虑重量平衡,就能与图6所示的例子同样地,成为能够舒适地进行作业的手持式的作业机器。
[0047]
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真空吸尘器1t通过在上述真空吸尘器1的基础上添加一个简单的切换机制,实现了抽吸作业与吹风作业的切换(除了切换机制以外,其余部分与上述真空吸尘器1为同样的构造)。
[0048]
作为切换机制,前端管筒11是可自由滑动地连接于主体管筒12的,在前端管筒11的外周设置有隔板11a,其可在将送入喷射器单元40的带压气流朝排出口10b这一侧喷出或是朝吸入口10a这一侧喷出之间进行切换。
[0049]
图7中(a)示出了进行抽吸作业时的切换状态。在该状态下,前端管筒11朝着箭头a的方向(前端这一侧)滑动,隔板11a与环状通道41中设置于其前缘上的止动件抵接。由此,隔板11a会阻挡住从环状通道41朝向管筒10内的前端方向的带压气流,从环状通道41进入管筒10内的带压气流将沿着前端管筒11的外周朝向排出口10b的方向喷出。在该状态下,前端管筒11的前端将变为吸入口10a,管筒10内将形成抽吸气流。
[0050]
相对于此,图7中(b)示出了进行吹风作业时的切换状态。在该状态下,前端管筒11朝着箭头b的方向(基底这一侧)滑动,隔板11a与环状通道41中设置于基底这一侧的缘上的止动件抵接。由此,隔板11a会阻挡住从环状通道41朝向管筒10内的基底方向的带压气流,从环状通道41进入管筒10内的带压气流将沿着前端管筒11的外周朝向前端(吸入口10a这一侧)喷出。在该状态下,前端管筒11的前端将变为吹风口,管筒10内将形成从管筒10的基底处朝向前端的排出流。
[0051]
在图7中(b)所示的例子中,前端管筒11的前端(吸入口10a)处于收置于主体管筒12内侧的状态。基于此,沿着前端管筒11的外周朝着前端喷出的带压气流在主体管筒12的前端内侧被限制了方向,风会在其扩散受到抑制的情况下从主体管筒12的前端吹出。由此,实现了定向吹风,能够有效地进行收集作业。
[0052]
如上所述,图7所示的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真空吸尘器1t通过添加简单的切换机制,即可成为真空吸尘器与鼓风机两者兼顾的作业机器。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有通过外设附件等来对真空吸尘器与鼓风机之间进行切换的,这种情况下附件的拆装较繁琐,进行切换时需要花费很多工夫。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真空吸尘器1t无需装卸附件,只需进行简单的切换操作,即可实现真空吸尘器与鼓风机之间的切换,因此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无需专门对附件进行保管,其保管等管理工作也较简单。
[0053]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真空吸尘器1t在对大范围的落叶进行清扫等时,可切换为鼓风机,在一定程度上将散落在地面的落叶集中起来后,再切换为真空吸尘器,对集中在一起的落叶等进行抽吸,因此实现了高效的收集作业。
[0054]
在上述内容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具体构造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即便有设计上的变更等,只要其未偏离本发明的精神范畴均应包含于本发明中。此外,对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来讲,只要其在目的及构造等方面并不产生矛盾或问题,就可使用彼此的技术来进行组合。
[0055]
符号说明
[0056]
1、1a~1d、1t:真空吸尘器(手持式电动真空吸尘器);
[0057]
10:管筒;10a:吸入口;10b:排出口;
[0058]
10c:中央单元;10t:弯曲单元;
[0059]
11:前端管筒;11a:隔板;12:主体管筒;
[0060]
20:送风机;21:电动马达;22:风扇;
[0061]
23:壳体;24:抽吸单元;25:压力通道;
[0062]
30:把手;31:把手架;32:握持单元;33:操作部件;
[0063]
40:喷射器单元;41:环状通道;42:开口单元;43:喷嘴单元;
[0064]
50:电池;51:驱动电路;p:中心轴;g0、g1、g2:重心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