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机构及座椅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83645发布日期:2022-01-29 10:1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节机构及座椅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节机构及座椅调节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调节机构很难实现多功能同时调节,尤其是用在座椅的调节上。座椅是人们日常生活、休闲娱乐、或办公场所或不可或缺的用品。传统的座椅其高度及椅背与座板之间的角度都是固定的,无法根据身高或其他需要进行调节。现在虽然市场上也有一些能够调节的座椅出现,但大都是一些功能性座椅,如按摩座椅,或者是其他一些功能座椅,不仅机构复杂,而且价格昂贵,并且这种功能性座椅其高度调节机构与椅背及座板之间角度调节机构是分开的,不能实现同一个机构同时进行高度及椅背与座板之间角度的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结构简单,成本低,调节方便快捷,能够实现同一个机构同时进行高度及椅背与座板之间角度调节的一种调节机构及座椅调节器。
4.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调节机构,其包括调节手柄、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第一调节限位块、第二调节限位块、第三调节限位块、中间传动块、第四调节块、中间连接块及第三调节块,所述调节手柄上固定设有手柄转轴,所述第一调节块安装于手柄转轴上,所述第二调节块固定设有两个第二调节块限位柱,所述手柄转轴穿过第二调节块且端部安装有第一调节齿轮,所述第一调节齿轮与两个第二调节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调节限位块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处设有第一调节限位块内齿,第一调节限位块外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调节限位块转轴,两个所述第二调节齿轮与第一调节限位块内齿啮合,第一调节限位块转轴穿过中间传动块且端部安装有第三调节齿轮,第三调节齿轮与两个第五调节齿轮啮合,所述中间传动块上设有两个中间传动块限位柱,中间传动块及第二调节限位块均设有内齿与两个第四调节齿轮啮合,所述第三调节限位块上设有限位槽且设有与第五调节齿轮啮合的内齿,所述中间连接块卡设于第三调节块内,中间连接块中部固定设有中间连接块轴,所述第三调节齿轮安装在中间连接块轴上。
6.进一步,第一调节块上固定设有多个第一调节块限位柱,第二调节块上开设有多个弧形第一调节块限位柱让位孔。
7.进一步,第四调节块上固定设有多个第四调节块限位柱,中间连接块上开设有多个弧形第四调节块限位柱让位孔。
8.优化的,调节手柄、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中间传动块、第四调节块、中间连接块及第三调节块均为圆盘形结构,且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第四调节块及第三调节块上均一体成型有插入部。
9.一种座椅调节器,其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调节机构及连接于两个调节机构之间的连接轴,两个所述调节机构相对于连接轴对称设置,且连接轴与第三调节块固定连接。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1.本发明所保护的一种调节机构及座椅调节器,具有如下优点:
12.1.结构简单,成本低;
13.2.调节方便省力;
14.3.能够实现多功能同时调节;
15.4.调节机构用于座椅上制成座椅调节器,能够实现同一个机构同时进行高度及椅背与座板之间角度调节。
附图说明
16.图1为调节机构爆炸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座椅调节器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调节手柄,2.第一调节齿轮,3.第二调节齿轮,4.第一调节限位块,5.第二调节块,6.第一调节块,7.第三调节齿轮,8.第五调节齿轮,9. 第三调节限位块,10.中间连接块,11.第三调节块,12.第四调节块,13.第四调节齿轮,14.第二调节限位块,15.中间传动块,16.连接轴,17.手柄转轴,18.第一调节限位块内齿,19.第一调节限位块转轴,20.中间传动块限位柱,21.中间连接块轴,22.第一调节块限位柱,23.第一调节块限位柱让位孔,24.第四调节块限位柱,25.第四调节块限位柱让位孔,26.插入部,27.限位缺口,28.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一种调节机构,其包括调节手柄1、第一调节块6、第二调节块5、第一调节限位块4、第二调节限位块14、第三调节限位块9、中间传动块15、第四调节块12、中间连接块10及第三调节块11,调节手柄上固定设有手柄转轴17,所述第一调节块6中部设有安装孔28,第一调节块在安装孔处安装于手柄转轴上,随调节手柄1旋转,旋转调节手柄时可以带动第一调节块6随调节手柄1一同旋转。
20.第二调节块5固定设有两个第二调节块限位柱(未示出),手柄转轴穿过第二调节块5且端部安装有第一调节齿轮2,所述第一调节齿轮2与两个第二调节齿轮3啮合,所述第一调节限位块4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处设有第一调节限位块内齿18,第一调节限位块外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调节限位块转轴 19,两个所述第二调节齿轮3与第一调节限位块内齿18啮合,调节手柄1旋转时带动第一调节齿轮旋转,同时两个第二调节齿轮3旋转,第一调节限位块旋转,通过两个第二调节块限位柱与第一调节限位块的配合,带动第二调节块旋转,使第一调节块与第二调节块之间形成相对角度运动,达到角度调节的作用。
21.第一调节限位块转轴19穿过中间传动块15且端部安装有第三调节齿轮 7,第三调节齿轮7与两个第五调节齿轮8啮合,所述中间传动块15上设有两个中间传动块限位柱20,中间传动块15及第二调节限位块14均设有内齿与两个第四调节齿轮13啮合,所述第三调节限位块9上设有限位槽且设有与第五调节齿轮8啮合的内齿,所述中间连接块卡设于第三调节块11内,中间连接块外缘设有限位缺口27,第三调节块内设有限位凸起(未示出)卡设于限位缺口处,中间连接块固定设有中间连接块轴21,所述中间连接块轴穿过第三调节限位块与第三调节齿轮连接。
22.转动调节手柄1,带动第一调节限位块4转动,第一调节限位块4转动时,带动第三调节齿轮7转动,第三调节齿轮7转动时,带动两个第五调节齿轮8转动,两个第五调节齿轮8转动时,带动第三调节限位块9转动。
23.同时第一调节限位块4转动时,同步带动中间连接块10进行转动,这样形成第三调节块11与第四调节块12之前形成相对角度运动,达到座板和椅背角度调节的作用。
24.同时上述第一调节限位块4转动时,带动第四调节齿轮13转动,带动第二调节限位块14转动,同时第四调节齿轮13在中间传动块15内转动,转动到一定角度时中间传动块15与第四调节齿轮13脱开,达到第三调节块11和第四调节块12之间的相对角度转动与转动块5与转动块6之间的相对角度转动互不相联的目的。
25.进一步,第一调节块6上固定设有多个第一调节块限位柱22,第二调节块上开设有多个弧形第一调节块限位柱让位孔23,多个第一调节块限位柱穿过相应的第一调节块限位柱让位孔,使第一调节块与第二调节块之间能够相对旋转,并且能够限制第一调节块与第二调节块之间的旋转角度。
26.进一步,第四调节块上固定设有多个第四调节块限位柱24,中间连接块上开设有多个弧形第四调节块限位柱让位孔25,使第四调节块与中间连接块之间能够相对旋转,并且能够限制第四调节块与中间连接块之间的旋转角度。
27.优化的,调节手柄1、第一调节块6、第二调节块5、中间传动块15、第四调节块12、中间连接块10及第三调节块11均为圆盘形结构,且第一调节块6、第二调节块5、第四调节块12及第三调节块11上均一体成型有插入部 26,方便第一调节块6、第二调节块5、第四调节块12及第三调节块与相应的机构连接,调节机构用在座椅上时,可以将支腿、座板及椅背插入到相应的插入部内,然后再将二者进行焊接或通过螺栓固定即可,使连接比较稳固可靠。
28.一种座椅调节器,其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调节机构及连接于两个调节机构之间的连接轴16,两个所述调节机构相对于连接轴对称设置,且连接轴与第三调节块固定连接,连接轴与第三调节块之间可以焊接固定,或者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调节机构用于座椅上制成座椅调节器,能够实现同一个机构同时进行高度及椅背与座板之间角度调节。
29.具体调节机构应用时,可以将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第三调节块、第四调节块分别与不同的机构连接,旋转调节手柄时,就可以实现多个不同的机构同时旋转,从而调节相对角度。
30.当调节机构应用于座椅时,可以将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分别与座椅的两个支腿连接,第三调节块、第四调节块分别与座椅的椅背及座板连接即可。
31.调节座椅时,转动手柄1,带动第一调节齿轮2转动,第一调节齿轮2 转动时带动两个第二调节齿轮3转动,两个第二调节齿轮3转动时,带动齿轮4转动,齿轮4转动时,带动转动块5中的限位柱,从而导致转动块5一起转动,这样形成转动块5与转动块6之间形成相对角度运动,达到角度调节的作用。
32.转动调节手柄1,带动齿轮2转动,齿轮2转动时带动齿轮3转动,齿轮3转动时,带动第一调节限位块4转动,第一调节限位块4转动时,带动第三调节齿轮7转动,第三调节齿轮7转动时,带动两个第五调节齿轮8 转动,两个第五调节齿轮8转动时,带动第三调节限位块9转动。
33.同时上述第一调节限位块4转动时,同步带动中间连接块10进行转动,这样形成第
三调节块11与第四调节块12之前形成相对角度运动,达到座板和椅背角度调节的作用。
34.同时上述第一调节限位块4转动时,带动第四调节齿轮13转动,带动第二调节限位块14转动,同时第四调节齿轮13在中间传动块15内转动,转动到一定角度时中间传动块15与第四调节齿轮13脱开,达到第三调节块11 和第四调节块12之间的相对角度转动与转动块5与转动块6之间的相对角度转动互不相联的目的。
35.综上所述,本发明所保护的一种座椅调节器,结构简单,成本低,调节方便快捷,能够实现同一个机构同时进行高度及椅背与座板之间角度调节。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