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叶窗单元叶片角度调整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40716发布日期:2022-03-30 10:06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百叶窗单元叶片角度调整构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帘,尤其是指一种百叶窗单元叶片角度调整构造。


背景技术:

2.窗帘为现代居室中,主要作为遮阳与保护隐私的用,亦用来点缀、装饰居室的美观,甚而彰显居室的品味;而其中百叶窗由于具有各单元叶片,且可以对该单元叶片进行俯仰角度的调整,因此在许多窗帘兴起的情况下,百叶窗也一直是受到普遍青睐的窗廉型态。
3.一般百叶窗的型态主要包括一顶框,该顶框内部设有能够升降卷收与展放百叶窗帘片的卷放机构,同时设有一组可以对于该百叶窗帘片的各单元叶片进行角度俯仰调整的调整机构。由于各单元叶片在进行角度俯仰时,主要系藉由角度俯仰机构的掣转与连动来对于各单元叶片进行翻转,但由于翻转过程,百叶窗帘片具有重量,因此要能够令各单元叶片由上而下均受到一致连动有其困难,尤其是最底层单元叶片由于重量的关系往往对于百叶窗帘片整体产生翻转时的阻抗,因此全部的百叶窗帘片往往不容易一致连动,因此在需要遮蔽光线时,仍有透光情况产生。
4.虽有中国台湾新型专利m595687号百叶窗的设计,依据其说明书所载,包括:一壳座、一帘体、一叶片角度调整装置及一第一拉绳。此壳座概呈长方体,并定义有一长轴及与此长轴垂直相交并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一短轴,以及与此长轴垂直相交并与前述水平面的法线相同方向的一纵轴,其中,长轴通过壳座的左右两端,短轴通过壳座的前后两侧,纵轴通过壳座的上下两侧。帘体设置于壳座的下方,此帘体包含复数叶片及一下端部,下端部位于叶片的最下方并与壳座对应设置。叶片角度调整装置包含一转轴组及一梯绳组,转轴组设置于壳座内并平行长轴方向设置,梯绳组包括至少二侧梯绳,且各梯绳分别具有一前经线、一后经线分别以平行纵轴的方向间隔设置,前经线及后经线的间有复数纬线间隔地设置而使各梯绳呈梯格状;各叶片个别地对应设置于各纬线上,使叶片于前经线及后经线的间沿平行于纵轴的方向由壳座往下间隔地排列,前经线及后经线分别连接于转轴组而受转轴组的驱动沿纵轴的方向产生相对移动,以带动叶片转动。第一拉绳通过叶片的前侧和后侧的其中一侧,此第一拉绳的上端与转轴组连动设置,且第一拉绳的下端连接帘体的下端部;当转轴组被驱转时,第一拉绳与梯绳组中位在与第一拉绳同侧的前经线或后经线,会随同转轴组被驱转的过程而全程同动地从壳座被释出或被收入壳座,且叶片及下端部随转轴组的转动而全程同动地转动。
5.固然该先前技术存在有其技术地位,但观诸其结构较为复杂,且该先前技术该第一拉绳与梯绳组中位在与第一拉绳同侧的前经线或后经线,会随同转轴组被驱转的过程而全程同动地从壳座被释出或被收入壳座,但是其绳索概属同步且同量收卷,其收卷的长度量概约相同,因此欲翻转接帘体的下端部,仍必须依据同样的绳索收卷量来进行,因此效率与效果上仍有加强的余地。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先前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百叶窗单元叶片角度调整构造,包括一顶框,该顶框内部设有能够升降卷收与展放百叶窗帘片的卷放机构,且该顶框设有一组可以对于该百叶窗帘片的各单元叶片进行角度俯仰调整的调整机构,该调整机构包括二转向框套,该各转向框套轴心为一穿管,该穿管内部周缘具有多边角,以供一外缘具有对应边角的调整杆连续穿入二转向框套的穿管而供对二转向框套掣转,该各转向框套于二端各于二周缘固设二侧梯绳,该二侧梯绳下端与该百叶窗帘片的各单元叶片串设且固接,且该卷放机构外缘绕设且延伸二侧拉绳,该二侧拉绳分别下端与该百叶窗帘片的各单元叶片串设且固接于最底层单元叶片,且该顶框内部,与该穿管同轴向设二分隔柱,该二分隔柱相间隔,且该二侧拉绳各被一牵引件钩结而穿过该二分隔柱的间距,且该各牵引件与该转向框套形成环向连动的结合,从而该各牵引件随该转向框套环向被掣转而改变其环向所处的位置与方向。
7.本实用新型利用对二侧拉绳中的一侧拉绳穿过该二分隔柱的间距而被提拉,进行一小段提拉即可产生拉绳长度倍量提拉效果,进而能够以一侧梯绳提拉与一侧梯绳放松对百叶窗的最底层单元叶片进行轻易的翻转。即由于被提拉的一侧拉绳的下端对于最底层单元叶片提拉,相对可以造成梯绳一侧被提拉,一侧被放松而对百叶窗的最底层单元叶片进行轻易放松侧的翻转,而避免光线在应封闭时,仍有渗光进入。
8.而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于造成前述的提拉与放松,更着重于对该各侧拉绳提拉一个长度时,等于同时沿着二分隔柱二个段部都会被提拉,因此对于该各侧拉绳提拉最底层单元叶片时,形同以更多的提拉量来进行,即本案所强调拉绳长度倍量的提拉与翻转。
9.从而运用本实用新型只需要以该调整杆穿入该各转向框套的穿管旋转一小段,即可轻易将该最底层单元叶片相对提拉与翻转,本实用新型利用对二侧拉绳中的一侧拉绳穿过该二分隔柱的间距而被提拉,因此进行一小段提拉即可产生拉绳长度倍量提拉效果,进而达成梯绳一侧被提拉,一侧被放松,而对百叶窗的最底层单元叶片进行轻易放松侧的翻转,而避免光线在应封闭时,仍有渗光进入。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设于百叶窗帘片的整体立体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调整机构与卷放机构以及拉绳裸出框体立体示意图。
12.图3是本实用新型调整机构立体示意图。
13.图4是本实用新型调整机构侧视示意图。
14.图5是本实用新型作动示意一图。
15.图6是本实用新型作动示意二图。
16.图7是本实用新型翻转最底层的单元叶片平面及剖视示意一图。
17.图8是本实用新型翻转最底层的单元叶片平面及剖视示意二图。
18.图9是本实用新型翻转最底层的单元叶片立体示意一图。
19.图10是本实用新型翻转最底层的单元叶片立体示意二图。
20.附图标记说明:1-顶框;2-百叶窗帘片;20-单元叶片;20a-最底层之单元叶片;21、22-拉绳;3-调整机构;31-转向框套;311-穿管;312-径向肋;313-弧状槽;314-外槽缘;4-调
整杆;41、42-梯绳;51、52-牵引件;61、62-分隔柱;7-卷放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百叶窗单元叶片角度调整构造,包括一顶框1,该顶框1内部设有能够升降卷收与展放百叶窗帘片2的卷放机构7。且该顶框1设有一组可以对于该百叶窗帘片2的各单元叶片20进行角度俯仰调整的调整机构3配合图7、图9与图8、图10所示。
22.配合图3与图4所示,该调整机构3包括二转向框套31,该各转向框套31轴心为一穿管311,该穿管311内部周缘具有多边角,以供一外缘具有对应边角的调整杆4连续穿入二转向框套31的穿管311而供对二转向框套31掣转。该各转向框套31于二端以下仅举例一端做细部说明,另一端同各于二周缘固设二侧梯绳41、42,该二侧梯绳41、42下端与该百叶窗帘片2的各单元叶片20串设且固接,如图7所示,惟该图7仅显示一侧梯绳41,另一反向侧的梯绳42未显示。
23.且该卷放机构7外缘绕设且延伸二侧拉绳21、22,该二侧拉绳21、22分别下端与该百叶窗帘片2的各单元叶片20串设且固接于最底层单元叶片20a,如图7所示,惟该图7仅显示一侧梯绳41,另一反向侧的梯绳42未显示。
24.其中该顶框1内部,与该穿管311同轴向设二分隔柱61、62,该二分隔柱61、62相间隔,且该二侧拉绳21、22各被一牵引件51、52钩结而穿过该二分隔柱61、62的间距,且该各牵引件51、52与该转向框套31形成环向连动的结合,从而该各牵引件51、52随该转向框套31被掣转而改变其位置及方向。并进而对该各侧拉绳21、22形成拉绳长度倍量的提升或放下。
25.值得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该二侧拉绳21、22是穿过该二分隔柱61、62的间距而被提拉,而该拉绳21、22的另一端则对于最底层单元叶片20a提拉。
26.本实用新型利用对二侧拉绳21、22中的一侧拉绳穿过该二分隔柱61、62的间距而被提拉,从而进行一小段提拉即可产生拉绳长度倍量提拉效果,进而能够以梯绳41、42对百叶窗的最底层单元叶片20a进行轻易的翻转。由于被提拉的一侧拉绳的下端对于最底层单元叶片20a提拉,进而造成梯绳41、42对百叶窗的最底层单元叶片20a进行轻易的翻转,而避免光线在应封闭时,仍有渗光进入。
27.惟需强调,而本实用新型更着重于一侧拉绳提拉的长度,等于同时沿着二分隔柱61、62二个段部都会被提拉,因此对于该拉绳21、22提拉最底层单元叶片20a时,形同以更多的提拉量来进行,而本案所强调者更在于拉绳长度倍量而成为所谓拉绳长度倍量提拉与翻转。
28.请参阅图5,配合图2、图3与图4所示,显示当调整杆4穿入该转向框套31的穿管311,对该百叶窗帘片2的各单元叶片20进行翻转遮蔽光线时,由于该二侧梯绳41、42固设于于该转向框套31二周缘,因此如图5所示顺时钟方向时,会使得梯绳42被上提,反之梯绳41则相对被放松,由于该梯绳41、42下端与该百叶窗帘片2的各单元叶片20串设且固接,因此可以造成该各单元叶片20的翻转遮蔽光线的状态如图7所示。
29.另一方面随着该转向框套31环向被掣转的情况下,由于该拉绳22被该牵引件52钩结而穿过该二分隔柱61、62的间距,而该牵引件52又因为与该转向框套31形成环向连动的结合,所以该牵引件52会随着该穿管311顺时钟旋转而被提拉。又因为该拉绳22固接于最底
层单元叶片20a,因此也会将该最底层单元叶片20a翻转而达到可以遮蔽光线,本实用新型利用对二侧拉绳22中的一侧拉绳22穿过该二分隔柱61、62的间距而被提拉,进行一小段提拉即可产生拉绳长度倍量提拉效果,进而能够以梯绳42提拉,另一侧梯绳41放松而对百叶窗的最底层单元叶片20a进行轻易的翻转。
30.而值得一提的是,该拉绳22是穿过该二分隔柱61、62的间距而被提拉,因此一个提拉的长度,等于同时沿着二分隔柱61、62二个段部都会被提拉,因此对于拉绳22提拉最底层单元叶片20a时,形同以更多的提拉量来进行,而成为所谓拉绳长度倍量提拉与翻转。从而,只需要以该调整杆4穿入该转向框套31的穿管311旋转一小段,即可轻易将该最底层单元叶片20a相对提拉与翻转,进而于该百叶窗帘片2的各单元叶片20进行翻转时,轻易达到最底层单元叶片20a能够遮蔽光线的效果。利用对二侧拉绳22中的一侧拉绳22穿过该二分隔柱61、62的间距而被提拉,进而能够以梯绳42提拉,另一侧梯绳41放松而对百叶窗的最底层单元叶片20a进行轻易的翻转。
31.请参阅图6,配合图3与图4所示,显示当调整杆4穿入该转向框套31的穿管311,对该百叶窗帘片2的各单元叶片20进行翻转遮蔽光线时,由于该二侧梯绳41、42固设于于该转向框套31二周缘,因此如第六图所示逆时钟方向时,会使得梯绳41被上提,反之梯绳42则相对被放松,由于该梯绳41、42下端与该百叶窗帘片2的各单元叶片20串设且固接,因此可以造成另一翻转180度反向该各单元叶片20的翻转遮蔽光线的状态如图8所示。利用对一侧拉绳22穿过该二分隔柱61、62的间距进行一小段提拉即可产生拉绳长度倍量提拉效果,进而能够以一侧梯绳42被提拉,另一侧梯绳41被放松,而对百叶窗的最底层单元叶片20a进行轻易的翻转。
32.另一方面随着该转向框套31环向被掣转的情况下,由于该拉绳21被该牵引件51钩结而穿过该二分隔柱61、62的间距,而该牵引件51与该转向框套31形成环向连动的结合,随该转向框套31环向被掣转而改变其位置。又因为该拉绳21固接于最底层单元叶片20a,因此也会将该最底层单元叶片20a以另一翻转180度反向翻转而达到可以遮蔽光线。
33.在前述情况下,同样该拉绳22是穿过该二分隔柱61、62的间距而被提拉,因此一个提拉的长度,等于同时沿着二分隔柱61、62二个段部都会被提拉,因此对于拉绳22提拉最底层单元叶片20a时,形同以更多的提拉量来进行,而成为所谓拉绳长度倍量提拉与翻转。
34.本实用新型该各牵引件51、52与该转向框套31形成环向连动的结合,随该转向框套31环向被掣转而改变其位置,其较佳实施例可以于该转向框套31的外缘内侧设有一弧状槽313,且该穿管311外部径向设有复数跨过该弧状槽313的径向肋312,该二牵引件51、52分别勾设于该弧状槽313的外槽缘314,而于该转向框套31环向被掣转时,该二牵引件51、52皆于该弧状槽313内进行环向连动,且该二牵引件51、52分别各以一径向肋312对其进行提拉性的掣动,既可以对该拉绳21、22提拉,但又于不提拉时不过度干涉二侧拉绳21、22对于该百叶窗帘片2的各单元叶片20的升降。
3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符合产业利用性,且未于申请前见于刊物或公开使用,亦未为公众所知悉,且具有非显而易知性,符合可专利的要件,爰依法提出专利申请。惟上述所陈,为本实用新型产业上一较佳实施例,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皆属本案要求目标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