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洞库防护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16559发布日期:2021-12-01 10:30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机洞库防护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护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机洞库防护门。


背景技术:

2.飞机洞库亦称“坑道式机库”,是利用机场附近适宜的山体掘洞构筑的飞机防护工事,是防护飞机免遭或减轻敌方袭击造成毁伤的最有效的工程设施,其跨度和高度视存放的机种、机型而定。洞库的容机量从数十架到数百架,通常设有两个不同朝向的飞机出入口,出入口外有拖机道与跑道相连。洞库口部设置与主体抗力相协调的防护门。
3.但目前的防护门多是单一的钢材结构,这样对于冲击力比较大或者炸弹命中时的抗打击能力比较低,遇高强度冲击后,门容易变形,不容易开启,影响警报解除后的离开和内部攻陷时的逃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机洞库防护门,以解决防护门多是单一的钢材结构,这样对于冲击力比较大或者炸弹命中时的抗打击能力比较低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飞机洞库防护门,包括用于启闭洞库的两组门扇和分别用于驱动两组所述门扇运动的两组驱动部;所述洞库的上下两侧设有滑槽,所述门扇能够在滑槽内滑动;所述滑槽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固定有吸能单元;所述门扇包括蜂窝板层、位于蜂窝板层两侧的第一缓冲吸能层以及两组第一钢板层,两组第一钢板层分别位于第一缓冲吸能层远离蜂窝板层一侧;所述第一缓冲吸能层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钢板层和蜂窝板层固定;所述吸能单元包括第二缓冲吸能层以及固定在第二缓冲吸能层两侧的第二钢板层。
6.进一步,还包括抵挡单元,所述抵挡单元包括转动部、固定部和抵挡板,转动部和固定部分别位于洞库的两侧;所述转动部和固定部固定在洞库内,所述抵挡板的一侧与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抵挡板的另一侧能够固定在固定部上;所述抵挡板能够与门扇的内侧相抵。
7.进一步,所述转动部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杆、第一u型座以及转动连接在第一u型座两侧的转动杆;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洞库内,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座和第一u型座固定;所述抵挡板的一侧位于第一u型座内并且与转动杆固定;所述抵挡板能够在第一u型座内发生转动。
8.进一步,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二固定座、第二固定杆、第二u型座以及用于将抵挡板和第二u型座固定的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洞库内,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座和第二u型座固定;所述抵挡板的另一侧能够位于所述第二u型座内;所述抵挡板和第二u型座上均设有相互对应的通孔,所述固定件通过通孔将第二u型座和抵挡板固定。
9.进一步,所述驱动部包括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固定在洞库内,所述直线电机用
于带动所述门扇相互靠近或远离。
10.进一步,所述驱动部还包括不间断电源,所述不间断电源与所述直线电机连接。
11.进一步,所述蜂窝板层的蜂窝孔为正六边形。
12.进一步,所述蜂窝板层为钢质板层。
13.进一步,所述第一缓冲吸能层和第二缓冲吸能层采用聚苯板、泡沫橡胶板或泡沫铝板。
14.进一步,所述抵挡板两侧的厚度小于所述抵挡板与门扇相抵位置的厚度。
15.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直线电机分别驱动两组门扇直线运动,从而实现洞库的打开与关闭。当洞库门关闭时,转动抵挡板,使抵挡板的自由端位于第二u型座的凹槽内,此时抵挡板和第二u型座上的通孔正对,使用固定件将抵挡板和第二u型座固定,此时抵挡板与两组门扇的内侧相抵。当洞库门打开时,将固定件拆卸,转动抵挡板,使抵挡板的自由端抵靠在洞库的内壁上即可。
16.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采用直线电机来实现门扇的启闭,无须人力控制,解决现有的防护门多通过人力推开,使用者难以轻松打开和闭合的问题。

蜂窝板层不仅减轻了门扇的重量,而且较为坚固,蜂窝板的网状结构能够分担压力,使得受力均匀。

第一缓冲吸能层和第二缓冲吸能层具有高吸收冲击能力,实现防护门抵抗冲击的功能。

抵挡单元和吸能单元能够对门扇的上下两侧以及中间部位进行吸能的抵挡,从而提高门扇整体的抵抗性。

采用不间断电源,当市电输入正常时,不间断电源将市电稳压后供应给负载使用(也即是本案中的直线电机),此时的不间断电源就是一台交流式电稳压器,同时它还向机内电池充电;当市电中断(事故停电)时,不间断电源立即将电池的直流电能,通过逆变器切换转换的方法向负载(不间断电源)继续供应220v交流电,使负载(不间断电源)维持正常工作并保护负载(不间断电源)软、硬件不受损坏。本技术方案采用不间断电源,能够保证直线电机的正常使用。

抵挡板两侧的厚度小于抵挡板与门扇相抵位置的厚度,能够避免抵挡板对门扇的移动造成阻挡。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洞库防护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洞库防护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洞库防护门中滑槽内部的结构图;
20.图4为门扇的结构图;
21.图5为吸能单元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3.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洞库1、门扇2、第一固定杆3、第一u型座4、抵挡板5、转动杆6、第二固定杆7、第二u型座8、固定件9、滑槽10、吸能单元11、第二缓冲吸能层12、第二钢板层13、蜂窝板层14、第一缓冲吸能层15、第一钢板层16、第一固定座17、第二固定座18。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

5所示:一种飞机洞库防护门,包括抵挡单元、用于启闭洞库1的两组门扇2和分别用于驱动两组门扇2运动的两组驱动部,门扇2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密封层,具体采用橡胶层。如图3所示,洞库1的上下两侧设有滑槽10,门扇2能够在滑槽10内滑动;滑槽10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固定有吸能单元11,如图5所示,吸能单元11包括第二缓冲吸能层12以及固定在第二缓冲吸能层12两侧的第二钢板层13。如图4所示,门扇2包括蜂窝板层14、位于蜂窝板层14两侧的第一缓冲吸能层15以及两组第一钢板层16,两组第一钢板层16分别位于第一缓冲吸能层15远离蜂窝板层14一侧;第一缓冲吸能层15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钢板层16和蜂窝板层14固定;蜂窝板层14的蜂窝孔为正六边形,蜂窝板层14为钢质板层。第一缓冲吸能层15和第二缓冲吸能层12采用聚苯板、泡沫橡胶板或泡沫铝板。具体地第一缓冲吸能层15的两侧分别与蜂窝板层14和第一钢板层16通过粘结剂连接,第二缓冲吸能层12的两侧分别与两组第二钢板层13通过粘结剂连接,粘结剂可采用环氧树脂胶。
26.如图2所示,抵挡单元包括转动部、固定部和抵挡板5,转动部和固定部分别位于洞库1的两侧;转动部和固定部固定在洞库1内,抵挡板5的左侧与转动部转动连接,抵挡板5的右侧能够固定在固定部上;抵挡板5能够与门扇2的内侧相抵,抵挡板5两侧的厚度小于抵挡板5与门扇2相抵位置的厚度,能够避免抵挡板5对门扇2的移动造成阻挡,并且转动部和固定部不会阻挡门扇2的移动。抵挡板5的内部结构与吸能单元11的结构相同。
27.转动部包括第一固定座17、第一固定杆3、第一u型座4以及转动连接在第一u型座4两侧的转动杆6;第一固定座17固定在洞库1内,第一固定杆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座17和第一u型座固定;抵挡板5的左侧位于第一u型座4内并且与转动杆6固定;抵挡板5能够在第一u型座4内发生转动。
28.固定部包括第二固定座18、第二固定杆7、第二u型座8以及用于将抵挡板5和第二u型座8固定的固定件9;第二固定座18固定在洞库1内,第二固定杆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座18和第二u型座8固定;抵挡板5的右侧能够位于第二u型座8内;抵挡板5和第二u型座8上均设有相互对应的通孔,固定件9通过通孔将第二u型座8和抵挡板5固定,具体地固定件9采用螺栓。
29.驱动部包括直线电机和不间断电源,不间断电源与直线电机连接,直线电机和不间断电源固定在洞库1内,直线电机用于带动门扇2相互靠近或远离。
30.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31.直线电机分别驱动两组门扇2直线运动,从而实现洞库1的打开与关闭。当洞库1门关闭时,转动抵挡板5,使抵挡板5的自由端位于第二u型座8的凹槽内,此时抵挡板5和第二u型座8上的通孔正对,使用固定件9将抵挡板5和第二u型座8固定,此时抵挡板5与两组门扇2的内侧相抵。当洞库1门打开时,将固定件9拆卸,转动抵挡板5,使抵挡板5的自由端抵靠在洞库1的内壁上即可。
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3.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