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醒酒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62781发布日期:2021-11-18 11:17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醒酒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醒酒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醒酒器。


背景技术:

2.传统的醒酒方式将酒倒入醒酒器皿进行醒酒处理,市面上主流的醒酒器进行醒酒是通过对醒酒器皿内输入氧气,醒酒方便而且迅速,由于制取氧气设备体积较大,结构复杂,不便于携带;而其他简易醒酒装置大多在瓶口进行泵气,需要管道导入酒液内,这样容易形成管道污染,而且难以清洗,难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醒酒器,其体积小,方便携带,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醒酒效果好。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醒酒器,包括基座和活动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醒酒器皿,所述基座内设有气泵、进气管、导气管和主控电路板,所述基座上设有凹位和进气孔,所述凹位内设有连接头,所述导气管分别连通所述连接头与所述气泵的一端,所述进气管分别连通所述进气孔与所述气泵的另一端,所述进气孔与所述进气管之间设有过滤件,所述醒酒器皿包括主体和设置在主体上部的开口,所述主体的底壁上设有导孔和由所述导孔延伸至所述主体内部的导气结构,所述导孔、所述导气结构与所述连接头活动套接配合。
5.作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的改进,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的所述导气结构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设有进气口和导气孔,所述进气口底端与所述导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体套接在所述第一管体上,且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通过所述导气孔连通,所述第二管体设有输出端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二管体顶部且与所述第一管体顶部密封连接,所述输出端位于所述第二管体底部且与所述进气口导通。
6.作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的改进,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的所述导气孔位于的述第一管体侧壁的上部,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导气孔形成进气通道,所述导气孔与所述输出端之间形成导气通道。
7.作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的改进,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的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连接头活动套接配合,所述连接头上设有密封圈,所述输出端设有若干凹口,所述若干凹口呈周向布置且与所述底壁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的改进,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的所述基座内还设有电池模块,所述基座上设有控制旋钮和电性连接端口,所述控制旋钮、所述电性连接端口、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主控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电池模块为可充电电池。
9.作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的改进,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的所述凹位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向上导光的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支架、led灯和导光环,所
述凹槽呈环形,所述led灯环形布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导光环位于led灯上方且与所述凹槽吻合。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的改进,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的所述凹位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导光罩、红外线卤素加热管和反射罩,所述红外线卤素加热管位于所述反射罩内,所述导光罩覆盖所述反射罩且位于所述反射罩上方。
11.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体积小,方便携带,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醒酒效果好。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优选实施例的醒酒器皿与基座分离的立体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其他实施例(一)醒酒器皿与基座分离的立体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其他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其他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适用于醒红酒、白酒等。
18.参考图1、图2、图3、图4和图5,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的优选实施例、其他实施例(一)和其他实施例(二)。
19.参考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醒酒器包括基座200和活动安装在基座200上的醒酒器皿,醒酒器皿优选使用透明玻璃或透明陶瓷等材料制作,基座200内设有气泵300、进气管310、导气管320和主控电路板510,基座200由上盖210和底盖220组装形成,基座200上设有凹位211和进气孔212,凹位211在上盖210上,进气孔212优选设置在基座200的侧壁,凹位211内设有连接头230,导气管320分别连通连接头230与气泵 300的一端,进气管310分别连通进气孔212与气泵300的另一端,进气孔212与进气管310 之间设有过滤件400,过滤件400由活性炭吸附层410和pp棉吸附层420组成,对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醒酒器皿包括主体1和设置在主体1上部的开口12,主体1的底壁11 上设有导孔13和由导孔13延伸至主体1内部的导气结构2,导孔13、导气结构2与连接头 230活动套接配合,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醒酒器,通过主控电路板510控制气泵300工作,从进气孔212抽入空气,经过活性炭吸附层410和pp棉吸附层420过滤后,再通过进气管 310、气泵300、导气管320进入连接头230,由于醒酒器皿的导孔13和导气结构2与连接头 230活动套接配合,使过滤后的空气经导气结构2进入醒酒器皿内部对放置在里面的酒进行加快氧化醒酒,其中,洁净空气中大部分是氮气和氧气,而氮气为稳定保护性气体,因此,增大空气量与酒接触,可促进空气中的氧气与酒液融合,加快醒酒效果;此外醒酒器皿可从基座200上分离,减少整体式的重量,方便消费者倒酒操作,同时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醒酒器体积小,方便携带,结构简单,成本低,醒酒效果好。
20.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的导气结构2包括第一管体3
和第二管体4,第一管体3设有进气口31和导气孔32,进气口31底端与导孔13固定连接,第二管体4套接在第一管体3上,且第一管体3与第二管体4通过导气孔32连通,第二管体4 设有输出端41和连接端42,连接端42位于第二管体4顶部且与第一管体3顶部密封连接,输出端41位于第二管体4底部且与进气口31导通。
21.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的导气孔32位于的述第一管体3侧壁的上部,进气口31与导气孔32形成进气通道6,导气孔32与输出端41 之间形成导气通道7,进气口31与连接头230活动套接配合,通过气泵300泵入空气至连接头230后,经进气口31、进气通道6及导气孔32进入导气通道7,最后由第二管体4底部的输出端41输出空气对醒酒器皿内的酒进行醒酒,连接头230上设有密封圈240,用于密封连接头230与导孔13之间的间隙。
22.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的基座200内还设有电池模块600,基座200上设有控制旋钮500和电性连接端口250,控制旋钮500、电性连接端口250、电池模块600与主控电路板510电性连接,电池模块600为可充电电池,可充电电池通过电性连接端口250进行充电,以提供电源给主控电路板510和气泵300工作。
23.参考率图3和图4,在其他实施例(一)中,输出端42设有若干凹口5,若干凹口5呈周向布置且与底壁11固定连接,这样既保证第二管体4与主体1连接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若干凹口5周向设置,有效减少空气进入醒酒器皿内部形成的噪音。
24.参考图3和图4,在其他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的凹位211内设有凹槽213,凹槽213内设有向上导光的发光组件700,发光组件700包括支架730、led灯 720和导光环710,凹槽213呈环形,led灯720环形布置在支架730上,导光环710位于 led灯720上方且与凹槽213相吻合,醒酒器皿底部与导光环710接触,led灯720与主控电路板510电性连接,led灯720可以变换颜色,经过导光环710将光透入醒酒器皿中,形成鲜明的视觉效果,比如醒红酒用亮红灯,醒白酒亮蓝灯等。
25.参考图5,在其他实施例(二)中,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醒酒器的凹位211内设有加热装置800,加热装置800包括导光罩810、红外线卤素加热管820和反射罩830,红外线卤素加热管820位于反射罩830内,红外线卤素加热管820与主控电路板510电性连接,导光罩810 覆盖反射罩830且位于反射罩830上方,导光罩810优选为耐热玻璃材质。例如白酒,在温度较低的时候,需要加热并维持在一定稳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醒酒,平衡口感。当需要对酒进行温酒时,通过主控电路板510控制红外线卤素加热管820加热,热量通过导光罩810散发出来,醒酒器皿底部与导光罩810接触进行加热温酒。
26.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体积小,方便携带,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醒酒效果好。
27.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