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跳锁定与解锁的连接机构及其马桶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0398发布日期:2022-01-15 04:48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弹跳锁定与解锁的连接机构及其马桶盖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马桶盖板及其连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弹跳锁定与解锁的连接机构及其马桶盖板。


背景技术:

2.马桶盖板与马桶通常使用连接件进行连接,在实际使用中,通常需要经常对盖板进行拆卸清洗或更换。现有的马桶盖板的快拆方式绝大多数为机械按键式解锁,例如常见的有中间两键或一键式、两键侧按式,如中间两键式和中间一键式,一方面盖板本体后端的中间开槽尺寸大会影响马桶整体外观,按键部位容易被沾污和储藏细菌,另一方面,结构复杂、拆装繁琐;而两键侧按式盖板则存在两侧按压繁琐和安装需求空间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弹跳锁定与解锁的连接机构及其马桶盖板,采用该连接机构的马桶盖板,仅需使用者对盖板组件的简单按压即可实现快速拆装,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提供了一种弹跳锁定与解锁的连接机构,包括套筒组件和支座组件;所述支座组件插接于套筒组件,所述套筒组件包括轴向串联设置于套筒内的转轴套、固定转轴和弹跳芯;
5.所述固定转轴内设有顶块和限位滑块,所述转轴套用于控制顶块沿水平方向运动,所述限位滑块上方留有让位空间,所述顶块进出让位空间,实现限位滑块在竖直方向的锁定和解锁;
6.所述弹跳芯包括衬套以及轴向串联设置于衬套内的卡爪、滑爪和弹性复位件;所述限位滑块设有斜面,所述卡爪在斜面上方与支座组件卡接,当限位滑块运动时,斜面推动卡爪沿水平方向运动,实现卡爪与支座组件的解锁;所述滑爪与卡爪间通过齿状啮合,所述卡爪与衬套间设有锁止单元;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实现卡爪的复位。
7.所述锁止单元包括导轨筋条、棘齿和定位槽,所述导轨筋条设置于滑爪的周壁,所述棘齿和定位槽设置于衬套的内壁,当所述卡爪带动滑爪转动时,导轨筋条与定位槽限位配合。
8.所述复位单元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连接于滑爪远离卡爪的一端。
9.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轴套设有凹凸结构,所述顶块的一端与转轴套的凹凸结构顶抵,所述凹凸结构随转轴套的转动推动顶块在水平方向上运动。
10.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顶块设有尖点和凸部,所述尖点和凸部的朝向相反,所述尖点与转轴套的凹凸结构顶抵,所述凸部与让位空间相适配。
11.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顶块在凸部朝向的一端与固定转轴连接处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12.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座组件包括支座轴,所述支座轴穿过限位
滑块插接于固定转轴,所述支座轴的周壁设有卡接部。
13.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座轴上套设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用于使限位滑块复位。
14.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座轴的周壁设有台阶,所述限位滑块架设于台阶上。
15.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衬套内依次串联设有卡爪、滑爪、弹性复位件和底盖。
16.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卡爪的两端分别设有卡头和第一齿面,所述卡头插入固定转轴并与支座轴的卡接部卡接,所述齿面与滑爪连接。
17.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滑爪与卡爪连接处设有第二齿面,所述卡爪沿水平方向向滑爪运动,通过第二齿面和第一齿面的错开和咬合状态转换实现滑爪转动。
18.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锁止单元包括导轨筋条、棘齿和定位槽,所述导轨筋条设置于滑爪的周壁,所述棘齿和定位槽设置于衬套的内壁,当所述卡爪带动滑爪转动时,导轨筋条与定位槽限位配合。
19.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衬套的棘齿沿圆周方向设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定位面和导向面。
20.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位于导向面的下游,所述导轨筋条随滑爪的转动实现与导向面顶抵或与定位槽插接的位置切换。
21.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的下游设有锁止弧面。
2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提供了一种马桶盖板,包括盖板组件,还包括上述的一种弹跳锁定与解锁的连接机构,所述套筒组件设置于盖板组件的后端,所述支座组件固定于马桶座体。
23.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组件的套筒内依次轴向串联且两端对称设置有阻尼件、转轴套、固定转轴和弹跳芯。
24.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轴套的周壁沿轴向设有凸筋,所述盖板组件后端与套筒组件的连接处设置卡槽,所述卡槽与凸筋插接并随盖板组件的翻转而转动。
25.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26.1、本实用新型连接机构通过套筒组件与支座组件的配合,实现马桶盖板组件的快速拆装;转轴套、固定转轴的内部结构设计,通过转轴套带动顶块的运动,进而对限位滑块进行限位和解除限位,实现第一重锁定与解锁;
27.2、本实用新型连接机构通过限位滑块的斜面将力的方向改变,从而实现限位滑块和卡爪的联动,再通过衬套、滑爪、卡爪、弹性复位件的自锁与反自锁复位,实现第二重锁定与解锁;
28.3、本实用新型马桶盖板通过卡槽和凸筋建立盖板组件翻转与转轴套转动的联动关系,让使用者通过盖板组件翻转实现上述连接机构的第一重锁定与解锁;
29.4、本实用新型马桶盖板在第一重解锁后,使用者仅需对按压盖板组件的纵向施力,在限位滑块斜面的作用下即可控制卡爪解锁支座组件,实现快速拆卸;而衬套内的反自锁复位,又可以实现卡爪的复位,进而实现快速安装;操作过程中,使用者无需改变动作,仅靠按压马桶盖板组就能控制其快速拆装,巧妙省力。
附图说明
30.图1为实施例1马桶盖板结构图之一;
31.图2为实施例1马桶盖板结构图之二;
32.图3为实施例1套筒组件爆炸图;
33.图4为实施例1固定转轴结构图;
34.图5的a和b为实施例1座圈直立时,套筒组件内部状态图;
35.图6的a和b为实施例1座圈水平时,套筒组件内部状态图;
36.图7为实施例1连接机构结构图;
37.图8为实施例1弹跳芯爆炸图;
38.图9为实施例1弹跳芯透视图;
39.图10为实施例1衬套结构图;
40.图11为实施例1支座组件结构图;
41.图12为实施例1卡爪和滑爪结构图;
42.图13至17为实施例1不同状态下衬套和滑爪位置关系图。
43.其中,
44.1-支座组件:
45.11-支座轴,12-卡接部,13-台阶;
46.2-套筒组件:
47.21-阻尼;
48.22-转轴套,,2211、2212-(转轴套)平面,2222-(转轴套)斜面;
49.23-固定转轴,231-顶块,2311-尖点,2312-凸部,232-支座孔,2321-让位空间,233-限位滑块,2331-(限位滑块)斜面,2332-沉孔,234-复位弹簧,235-限位弹簧,236-凸筋;
50.24-弹跳芯,241-衬套,2411-导向面,2412-定位面,2413-定位槽,2414-锁止弧面,242-卡爪,2421-卡头,2422-圆弧面,2423-推杆,2424-(卡爪)齿面,243-滑爪,2431-(滑爪)齿面,2432-导轨筋条,244-弹性复位件,245-底盖;
51.25-套筒;
52.3-座圈:
53.31-连接环,32-卡槽;
54.4-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55.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6.实施例1
57.本实施例一种马桶盖板,如图1和2,包括上盖4和座圈3组成的盖板组件,所述盖板
组件通过弹跳锁定与解锁的连接机构与马桶座体连接。所述弹跳锁定与解锁的连接机构包括套筒组件2和支座组件1;所述套筒组件2设置于盖板组件的后端,所述支座组件1固定于马桶座体,且设有支座轴11插接于套筒组件2。
58.如图3和7,所述套筒组件2的套筒25内依次轴向串联且两端对称设置有阻尼21、转轴套22、固定转轴23和弹跳芯24。
59.所述转轴套22的周壁沿轴向设有凸筋236,所述盖板组件的座圈3后端与套筒组件2的连接处为一连接环31,该连接环31内设有卡槽32,所述卡槽32与凸筋236插接并随盖板组件的翻转而转动;所述转轴套22与固定转轴23套接,所述转轴套22设有凹凸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凹凸结构由与套筒25中心距离不同的两段平面2211、2212和二者间平滑过渡的一段斜面2222组成,所述凹凸结构随转轴套22的转动使尖点2311在轴向方向上与套筒25中心的距离发生变化。
60.如图4,所述固定转轴23内设有支座孔232,支座轴11插接于支座孔232内,支座轴11上依次套设有限位滑块233和限位弹簧235,所述限位弹簧235的上端与支座孔232顶抵;所述支座轴11的周壁设有台阶13,所述限位滑块233底部设置沉孔2332与台阶13配合,使限位滑块233架设于台阶13上,且限位滑块233的上方与固定转轴23的内壁间留有让位空间2321,限位滑块233在可以让位空间2321所在处上下滑动,并通过限位弹簧235的挤压实现复位。
61.所述固定转轴23内设有顶块231和限位滑块233,所述顶块231的一端设有尖点2311,该尖点2311与转轴套22的凹凸结构顶抵,所述凹凸结构随转轴套22的转动推动顶块231在水平方向上运动;顶块231的另一端设有凸部2312,所述凸部2312的上方设置与让位空间2321相适配;顶块231在凸部2312朝向端的上方与固定转轴23连接处之间设有复位弹簧234。所述顶块231在转轴套22的凹凸结构控制下沿水平方向运动,顶块231的凸部2312进出让位空间2321,限制限位滑块233的上下滑动,从而实现限位滑块233在竖直方向的锁定和解锁,即第一重锁定和解锁。
62.如图8,所述弹跳芯24包括衬套241以及轴向串联设置于衬套241内的卡爪242、滑爪243和弹性复位件244、底盖245;所述限位滑块233设有斜面2331,所述斜面2331由支座轴11向套筒25中心方向向下倾斜。
63.如图11,所述卡爪242设有卡头2421,卡头2421上设有圆弧面2422,如图12,所述支座轴11设有卡接部12,所述卡头2421的圆弧面2422插入卡接部12与之卡接,防止支座轴11从支座孔232内脱出;卡爪242在卡头2421的下方设有推杆2423,所述推杆2423与斜面2331顶抵,共同作用将限位滑块233竖直方向的运动转化为卡爪242沿水平方向运动,即当摁按盖板时,即套筒组件整体向下运动,套筒组件中包括了卡爪的推杆2423向下运动,此时由于受斜面2331阻挡,推杆2423向滑爪243方向水平推动,卡头2421由卡接槽脱出,实现卡爪242与支座轴11的解锁,支座轴11可由支座孔232内脱出;
64.如图8和9,所述滑爪243在卡头2421的相背方向设有一圈第一齿面2424,所述滑爪243与卡爪242连接处设有一圈第二齿面2431,滑爪243与卡爪242间通过齿状啮合,所述卡爪242沿水平方向向滑爪243运动,通过第二齿面2431和第一齿面2424的错开和咬合状态转换实现滑爪243转动。
65.此外,滑爪243的周壁设有导轨筋条2432,所述衬套241内壁设有棘齿和定位槽
2413,所述衬套241的棘齿沿圆周方向设置,形成依次循环设置的定位面2412和导向面2411。所述定位槽2413的走向沿轴向,定位槽2413位于上一导向面2411与下一定位面2412的交接处,所述定位槽2413远离导向面2411的开口处设有一锁止弧面2414,该锁止弧面2414的下游连接有下一级导向面2411;所述导轨筋条2432随滑爪243的转动实现与导向面2411顶抵或与定位槽2413插接的位置切换。当所述卡爪242带动滑爪243转动时,导轨筋条2432与定位槽2413限位配合,在弹性复位件244的作用下实现卡爪242的自锁与反自锁复位。
66.本实施例的连接机构具备弹跳双重锁定与解锁功能:
67.①
图5的a和b,以左支座组件1与套筒组件2连接处为例,当座圈3处于竖直状态时,顶块231的尖点2311与凹凸结构的平面2211顶抵,顶块231位于最左端,顶块231的凸部2312处于让位空间2321外,不限制限位滑块233位移,该状态为第一重解锁状态;
68.对盖板组件施加向下的力,支座轴11的平台挤压限位滑块233的沉孔2332,引起限位滑块233进入让位空间2321,限位滑块233的斜面2331推动卡爪242右移,使得卡头2421与支座轴11卡接部12脱离;
69.此时,如图13,滑爪243的导轨筋条2432由衬套241的导向面2411滑至定位面2412,与定位面2412顶抵,此时即使卡爪242与滑爪243齿面错开,滑爪243也无法实现旋转,卡爪242保持与支座轴11卡接部12脱离的位置;
70.盖板组件即可与支座组件1分离,实现快速拆卸;
71.②
再次对盖板组件施加向下的力,如图14,卡爪242右移至最大行程,卡爪242与滑爪243的齿面由相对错开(齿尖相对)到咬合状态的转换,带动滑爪243转动,滑爪243越过定位面2412到达下一级导向面2411并向定位槽2413滑动;如图15,当手停止施加力后,在弹性复位件244(如弹簧)的作用下,滑爪243的导轨筋条2432滑入定位槽2413内,推动卡爪242向左滑动,使得卡头2421重新嵌入支座轴11的卡接部12;
72.图6的a和b,将座圈3转动至水平状态时,连接环31内的卡槽32带动转轴套22的凸筋236运动,转轴套22转过一定角度,使顶块231的尖点2311与凹凸结构的平面2212顶抵,由于平面2212相较于平面2211与套筒25中心的距离更近,顶块231被推动向右发生位移,顶块231的凸部2312进入让位空间2321中,限制了限位滑块233上移,该状态为第二重锁定状态;
73.盖板组件即完成与支座组件1的连接,实现快速安装;
74.③
如图16,在第一重解锁状态时,再次对盖板组件施加向下的力,卡爪242右移导轨筋条2432由定位槽2413内滑至锁止弧面2414,由于该锁止弧面2414比导向面2411距离套筒中心更远,因此导轨筋条2432顶抵于锁止弧面2414时,卡爪242保持与支座轴11卡接部12脱离的位置;继续施力,当卡爪242右移至最大行程时,导轨筋条2432越过锁止弧面2414到达再下一导向面,可通过多次按压实现循环的拆装状态转换。
7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