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美术设计用多功能折叠式支撑装置

文档序号:27987738发布日期:2021-12-15 06:02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美术设计用多功能折叠式支撑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美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美术设计用多功能折叠式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美术设计支撑装置是一种用于美术行业进行即时创作的支撑架结构。
3.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支撑架在应用时,通常作为画板的支撑结构,且其对于美术创作具有很关键的作用,在现有技术中的支撑架结构简单,为简易的木制框架结构,不可折叠,使得其在远距离携带时对美术生造成不便,且由于其体积较大,导致其占用的空间较大,且不利于美术生抓取,从而对美术生的外出取景造成影响。
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美术设计用多功能折叠式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支撑架结构简易,不可折叠且不便于携带的问题,提出的一种美术设计用多功能折叠式支撑装置。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美术设计用多功能折叠式支撑装置,包括组合板件和支撑机构;所述组合板件由翻板和底板组成;所述翻板转动连接在底板上;所述翻板的背侧开设有契合槽;所述底板的背侧中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端契合连接在契合槽内;所述支撑机构转动连接在底板的侧壁上;所述支撑机构由支撑板、延伸板以及立板组成;所述立板固定连接在两侧的支撑板上;所述延伸板滑动连接在两侧的支撑板上;所述延伸板的表面开设有卡槽;调整组合板件与支撑机构的夹角,从而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以进行多角度的变化,便于使用。
7.优选的,所述翻板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贯穿的第一转轴;所述底板的上端穿孔连接有连接块;所述第一转轴的中部穿孔连接在连接块上;通过翻板与底板之间的折叠配合,减小该装置的占地面积,且便于携带。
8.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支撑机构的上端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所述底板的背侧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底部转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向下转动卡接在卡槽内;通过限位杆与卡槽卡接,从而实现对组合板件的限位。
9.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的上端两侧滑动连接有卡条;所述放置槽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短弹簧;所述短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卡条上;卡块压缩短弹簧,从而释放限位杆,实现限位杆对组合板件的限位功能;通过卡条压缩短弹簧,释放限位杆,实现限位杆对组合板件的限位功能。
10.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为“t”型结构;所述第二滑槽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长弹簧;所述长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板的底端。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为“w”型结构;所述支撑板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延伸
板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可完全折叠的组合板件,使得该组合板件在随着美术行业的人员移动时,可以将其完全折叠且由于操作方便,便于女性美术行业人员使用,且折叠后的组合板件与支撑机构可以再次重合,从而减小该支撑装置的占地面积,实现其便于携带的功能。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美术设计用多功能折叠式支撑装置,通过支撑板与延伸板之间的配合,在将支撑机构转动脱离组合板件后,可以在人力的带动下将翻板上的限位杆转动并卡扣连接在延伸板上的卡槽内,从而由限位杆与卡槽的卡接,实现组合板件的角度固定,从而便于美术行业人员的日常使用。
附图说明
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5.图1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16.图2是实施例一的第一正视图;
17.图3是实施例一中第二正视图;
18.图4是图1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实施例二中支撑板的立体图;
20.图例说明:
21.1、组合板件;11、翻板;111、契合槽;112、第一转轴;113、连接块;12、底板;121、第一滑槽;13、第二滑槽;131、限位板;132、长弹簧;15、放置槽;151、限位杆;16、卡条;161、短弹簧;162、连接板;2、支撑机构;21、支撑板;211、限位槽;22、延伸板;221、卡槽;23、立板;24、卡块;241、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
24.请参阅图1

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美术设计用多功能折叠式支撑装置,包括组合板件1和支撑机构2;所述组合板件1由翻板11和底板12组成;所述翻板11转动连接在底板12上;所述翻板11的背侧开设有契合槽111;所述底板12的背侧中部开设有第二滑槽13;所述第二滑槽1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板131;所述限位板131的上端契合连接在契合槽111内;所述支撑机构2转动连接在底板12的侧壁上;所述支撑机构2由支撑板21、延伸板22以及立板23组成;所述立板23固定连接在两侧的支撑板21上;所述延伸板22滑动连接在两侧的支撑板21上;所述延伸板22的表面开设有卡槽221。
25.工作时,组合板件1可以在人力的作用下将翻板11转动至其与底板12之间重叠,从
而能够使得其能够减轻美术生的负担,当组合板件1折叠后,其侧边的支撑机构2同样可以在人力的带动下,将其转动至与底板12平行,从而使得该装置折叠后的占地面积减小,从而便于携带;当需要将组合板件1张开时,通过人力将翻板11向上翻转,直至底板12与翻板11保持平行,再将底板12背侧的限位板131滑动向上,从而使得t型结构的限位板131能够对上端的翻板11起到很好的限位效果;在通过人力将支撑机构2向外侧转动,从而使得支撑机构2与组合板件1不再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此时通过转动放置槽15内部的限位杆151,使得放置槽15内部的限位杆151向下偏转,从而卡扣连接在卡槽221内,其中通过改变延伸板22与支撑板21之间的间距,可以调整组合板件1与支撑机构2的夹角,从而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以进行多角度的变化,便于使用。
26.所述翻板11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贯穿的第一转轴112;所述底板12的上端穿孔连接有连接块113;所述第一转轴112的中部穿孔连接在连接块113上。
27.工作时,通过连接块113与第一转轴112的连接,使得翻板11可以转动180度,并重合在底板12的表面上,实现该装置的折叠功能,能够减小该装置的占地面积,且便于携带。
28.所述底板1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121;所述支撑机构2的上端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121内;所述底板12的背侧开设有放置槽15;所述放置槽15的底部转动连接有限位杆151;所述限位杆151向下转动卡接在卡槽221内。
29.工作时,支撑机构2可以滑动在第一滑槽121内,通过支撑机构2滑动在第一滑槽121内,实现了该装置在使用时整体高度的调整,且通过限位杆151的转动,可以在使用该装置时,将其与卡槽221卡接,从而实现对组合板件1的限位。
30.所述放置槽15的上端两侧滑动连接有卡条16;所述放置槽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62;所述连接板16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短弹簧161;所述短弹簧16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卡条16上。
31.工作时,在不使用限位杆151对组合板件1进行限位时,其上端外侧设置有卡条16,对限位杆151进行限位,防止其在移动的过程中自行翻转,对移动造成影响,且在需要使用限位杆151时,只需向上滑动卡条16,带动卡条16压缩短弹簧161,从而释放限位杆151,实现限位杆151对组合板件1的限位功能。
32.所述限位板131为“t”型结构;所述第二滑槽1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长弹簧132;所述长弹簧1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板131的底端。
33.所述支撑板21为“w”型结构;所述支撑板21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211;所述延伸板22滑动连接在限位槽211内。
34.实施例二:
35.请参阅图5所示,对比实施例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实施例一中的支撑板21的外侧壁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241;所述第二转轴241的外侧转动连接有限位卡块24;在工作时,当需要对延伸板22与支撑板21进行收纳时,通过将限位卡块24拨动至水平状态,使得其端部对延伸板22产生限位作用。
36.工作原理:在需要对该装置收纳时,组合板件1可以在人力的作用下将翻板11转动至其与底板12之间重叠,从而能够使得其能够减轻美术生的负担,当组合板件1折叠后,其侧边的支撑机构2同样可以在人力的带动下,将其转动至与底板12平行,从而使得该装置折叠后的占地面积减小,从而便于携带;当需要将该装置张开时,通过人力将翻板11向上翻
转,直至底板12与翻板11保持平行,再将底板12背侧的限位板131滑动向上,从而使得t型结构的限位板131能够对上端的翻板11起到很好的限位效果;在通过人力将支撑机构2向外侧转动,从而使得支撑机构2与组合板件1不再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此时通过转动放置槽15内部的限位杆151,使得放置槽15内部的限位杆151向下偏转,从而卡扣连接在卡槽221内,其中通过改变延伸板22与支撑板21之间的间距,可以调整组合板件1与支撑机构2的夹角,从而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以进行多角度的变化,便于使用。
3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