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加热石墨烯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22100发布日期:2021-12-01 11:01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自加热石墨烯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加热石墨烯锅。


背景技术:

2.锅是一种炊事用具,可用于对食物进行烹、煮、煎、炸、炒等多种熟制工作。锅的使用历史悠久,是中国人烹饪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可以补充人体中微量的铁元素。
3.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其具有非常好的热传导性能。纯的无缺陷的单层石墨烯的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是为止导热系数最高的碳材料,高于单壁碳纳米管(3500w/mk)和多壁碳纳米管(3000w/mk)。当它作为载体时,导热系数也可达600w/mk。此外,石墨烯的弹道热导率可以使单位圆周和长度的碳纳米管的弹道热导率的下限下移。
4.目前,在野外进行蒸煮食物时,需要使用火对锅进行加热,其不仅加热效率相对较低,使得蒸煮食物相对较慢;而且如用火不当,容易造成烧伤,且容易引发森林火灾。
5.基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加热石墨烯锅,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解决的技术问题
7.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加热石墨烯锅,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8.技术方案
9.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0.一种自加热石墨烯锅,包括锅体以及把柄,所述锅体夹层内设置有石墨烯加热层,锅体顶部外侧设置有与石墨烯加热层电性连接的插座,所述把柄靠近锅体一端设置有与插座插接配合的电性端头,把柄靠近锅体一端不螺纹连接有与插座螺纹配合的螺套,把柄中部内设置有锂电池,把柄远离锅体一端内设置有绕线柱,绕线柱远离把柄一端设置有对称设置有夹持爪组,夹持爪组内夹持有插头,绕线柱上缠绕有导线,导线一端与插头电性连接,把柄远离锅体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盖。
11.更进一步地,所述插座靠近其螺纹部一侧的环形沿边开设有密封槽,所述螺套靠近锅体一侧的环形沿边设置有与密封槽密封配合的密封圈;当螺套螺纹连接在插座后,密封圈间隙配合在密封圈内,从而提高插座与电性端头之间的密封性,有效避免水或油进入插座与电性端头之。
12.更进一步地,所述把柄中部壳壁开设有控制槽,控制槽内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温控按键,控制槽表侧铰接有槽盖;该控制面板设有显示屏以及若干按键,通过打开槽盖,可对控制面板进行保护,在使用过程中,可避免误碰按键等。
13.更进一步地,所述槽盖靠近螺套一侧设置有透明窗口,槽盖靠近透明窗口一侧外壁设置有与控制槽磁性配合的磁块;通过透明窗口,可便于查看控制面板的显示屏,通过磁
块,不仅使得槽盖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稳定性,而且便于通过扣动磁块,将槽盖打开,进而进行按动按键等。
14.更进一步地,所述把柄内且位于电性端头与锂电池之间设置有隔热层;有效避免锅体的热量对锂电池的损坏。
15.更进一步地,所述把柄内且位于锂电池与绕线柱之间设置有与锂电池电性配合的充电部件,所述绕线柱圆周侧壁开设有螺纹槽,绕线柱靠近锂电池一端部开设有与螺纹槽相通的线孔,所述导线另一端穿过线孔并穿入绕线柱内且与充电部件电性连接。
16.有益效果
17.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锅体夹层内设置石墨烯加热层,并通过把柄内的锂电池对石墨烯加热层进行供电,电加热和石墨烯的自发热功能协同配合,从而实现对锅体内食物的快速加热,提高了锅体的烹饪效率,且操作比较方便;再者,其便于携带使用,避免使用火带来的不便与危险性,特别适合野外蒸煮食物以及军事野外训练用。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锅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把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把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柱与夹持爪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

锅体;2

把柄;3

石墨烯加热层;4

插座;5

电性端头;6

螺套;7

锂电池;8

绕线柱;9

夹持爪组;10

插头;11

导线;12

螺盖;13

密封槽;14

密封圈;15

控制面板;16

槽盖;17

透明窗口;18

磁块;19

隔热层;20

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28.实施例
29.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加热石墨烯锅,参照图1

5:包括锅体1以及把柄2,锅体1夹层内设置有石墨烯加热层3,锅体1顶部外侧设置有与石墨烯加热层3电性连接的插座4,把柄2靠近锅体1一端设置有与插座4插接配合的电性端头5,把柄2靠近锅体1一端不螺纹连接有与
插座4螺纹配合的螺套6,把柄2中部内设置有锂电池7,把柄2远离锅体1一端内设置有绕线柱8,绕线柱8远离把柄2一端设置有对称设置有夹持爪组9,夹持爪组9内夹持有插头10,绕线柱8上缠绕有导线11,导线11一端与插头10电性连接,把柄2远离锅体1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盖12。
30.其中,插座4靠近其螺纹部一侧的环形沿边开设有密封槽13,螺套6靠近锅体1一侧的环形沿边设置有与密封槽13密封配合的密封圈14;当螺套6螺纹连接在插座4后,密封圈14间隙配合在密封圈14内,从而提高插座4与电性端头5之间的密封性,有效避免水或油进入插座4与电性端头5之。
31.其中,把柄2中部壳壁开设有控制槽,控制面板15上设置有温控按键,控制槽内设置有控制面板15,控制槽表侧铰接有槽盖16;该控制面板15设有显示屏以及温控按键,通过温控按键,可调节石墨烯加热层的输出功率,即调节加热温度(其工作原理在中国专利号为201921974642.6进行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通过打开槽盖16,可对控制面板1进行保护,在使用过程中,可避免误碰按键等。
32.其中,槽盖16靠近螺套6一侧设置有透明窗口17,槽盖16靠近透明窗口17一侧外壁设置有与控制槽磁性配合的磁块18;通过透明窗口17,可便于查看控制面板15的显示屏,通过磁块18,不仅使得槽盖16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稳定性,而且便于通过扣动磁块18,将槽盖16打开,进而进行按动按键等。
33.其中,把柄2内且位于电性端头5与锂电池7之间设置有隔热层19;有效避免锅体1的热量对锂电池7的损坏。
34.其中,把柄2内且位于锂电池7与绕线柱8之间设置有与锂电池7电性配合的充电部件,绕线柱8圆周侧壁开设有螺纹槽,绕线柱8靠近锂电池7一端部开设有与螺纹槽相通的线孔20,导线11另一端穿过线孔20并穿入绕线柱8内且与充电部件电性连接。
35.该锅体1采用内外层设计,其内层采用便于传导热的金属材质,并在其锅内一侧涂有特氟龙涂层和陶瓷涂层,实现“不粘锅”特性,其外层采用抗摔的合金材质,并在其外侧包裹一层铝箔层,实现对锅体的保温特性,并避免石墨烯加热层3的热损失,当锂电池7通过插座4和电性端头5实现与石墨烯加热层3电性连接,使得锂电池7内的电流通入石墨烯加热层3,造成石墨烯加热层3内的碳原子进行布朗运动,从而使得石墨烯加热层3形成热辐射,对锅体1内进行加热,即不需明火,即可实现锅体1的自加热,避免使用火带来的不便与危险性;当对锂电池7进行充电时,将螺盖12从把柄2尾端螺旋取下,再将插头10从夹持爪组9取出,再手持插头10,围绕绕线柱8转动,使得导线11从绕线柱8绕下,再将插头10接入电源,即可实现对锂电池7进行充电,操作简单、方便;充电完毕后,再将导线11缠绕在绕线柱8上的螺纹槽,可使得导线11整齐的绕在绕线柱8上,有效避免导线11的相互缠绕,并便于导线11收纳在把柄2尾端部,再将插头10卡入夹持爪组9中,再将螺盖12螺纹连接在把柄2尾端,实现对插头10的隐藏,有效对插头10进行保护,并提高把柄2的美观度,同时提高把柄2的使用长度;通过螺套6分别与插座4以及把柄2的螺纹连接,不仅提高把柄2与锅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而且便于把柄2与锅体1的拆卸组装,进而便于可将把柄2拆卸下来进行充电,进而便于对锂电池7的充电。
36.该装置通过在锅体1夹层内设置石墨烯加热层3,并通过把柄2内的锂电池7对石墨烯加热层3进行供电,从而实现石墨烯加热层3对锅体1内的加热,即实现锅体1的自加热,进
而操作方便,便于携带使用,避免使用火带来的不便与危险性,特别适合野外蒸煮食物以及军事野外训练用。
3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