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办公楼的幕墙装置

文档序号:30049788发布日期:2022-05-17 14:26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办公楼的幕墙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幕墙构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办公楼的幕墙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幕墙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高层办公楼的立面上尤为常见。建筑幕墙是内部与外部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中介系统,能够调节外部气候条件以满足内部人员的使用需求。高层办公楼的整体结构复杂,功能复合,人员密集,为了减少对室内办公的干扰,目前高层办公楼的幕墙设计更加封闭,较少采用自然通风,大量采用空调设备调节室内环境,这容易引发“病态建筑综合征”,造成办公人员的亚健康状态,降低工作效率。目前高层办公楼普遍采用的幕墙性能偏向单一,没有综合考虑自然采光、遮阳、通风和观景的多样化需求,幕墙对于室内环境的调控能力有限。
3.除了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以及建筑本身的自然舒适需求,建筑幕墙要综合考虑多种环境因素,和周边的环境和谐相融,然而目前广泛应用的幕墙是大面积玻璃幕墙,千篇一律,无法兼顾性能与美观的复合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办公楼的幕墙装置。此幕墙装置改善了办公楼的室内环境质量,优化了办公楼的室内空气质量。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办公楼的幕墙装置,包括通风板、采光玻璃、种植盒和分隔板,所述通风板的一端与建筑的墙壁连接,所述采光玻璃的一端与建筑的墙壁连接,所述通风板的另一端与采光玻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通风板和采光玻璃形成腔室,所述腔室通过分隔板分隔形成采光腔和观景腔,所述种植盒设于观景腔内。
7.优选的,所述通风板设有通风孔,此通风孔与通风板之间的面积占比从通风板的上端至下端逐级增大。
8.优选的,所有的所述通风孔的面积相等,且相邻之间2个通风孔之间的间距沿通风板的上端至下端逐级变小。
9.优选的,所述通风板包括一级通风部和二级通风部,所述一级通风部与二级通风部连接,所述一级通风部的通风孔相邻之间的水平间距为85~95mm,所述一级通风部的通风孔相邻之间的竖向间距为115~125mm;
10.所述二级通风部的通风孔相邻之间的水平间距为55~65mm,所述二级通风部的通风孔相邻之间的竖向间距为60~70mm;所述通风孔的直径为22~32mm。
11.优选的,所述观景腔的内端设有活动窗。
12.优选的,所述观景腔的内端还设有固定窗,所述固定窗的数量为两块,两块所述固定窗分别设置于活动窗的上端和下端。
13.优选的,所述幕墙装置还包括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所述通风板和采光玻璃的上端均与上密封板连接,所述通风板和采光玻璃的下端均与下密封板连接。
14.优选的,所述种植盒通过螺栓安装于通风板的侧壁。
15.优选的,所述幕墙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采光玻璃、分隔板和通风板均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建筑的墙壁。
16.优选的,所述幕墙装置还包括喷淋机构,所述喷淋机构包括管道和水泵,所述管道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管道与水泵连通,所述管道设有支管,所述支管位于相应的种植盒的上方。
17.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用于办公楼的幕墙装置,此幕墙装置的通风板和采光玻璃的一端均与建筑的墙壁连接,通风板的另一端与采光玻璃的另一端连接形成腔室,幕墙装置具有通风、遮阳、采光和观景的综合性功能,提升办公楼的室内舒适度,采用观景窗美化室内的环境,提升办公人员的身心健康。
19.2、本实用新型用于办公楼的幕墙装置,此幕墙装置的通风板和采光玻璃的一端均与建筑的墙壁连接,通风板的另一端与采光玻璃的另一端连接形成腔室,腔室通过分隔板分隔形成采光腔和观景腔,增加了观景窗采光面,同时采用镂空的通风板遮挡部分光线,从而即保证了室内采光,又能起到遮阳的效果。
20.3、本实用新型用于办公楼的幕墙装置,此通风板设有通风孔,通风孔的排列沿着通风板至上而下逐渐紧密,实现高效率的置换通风效果,使更多的新鲜空气从建筑楼板的下部空间进入室内,有效促进室内的空气置换,柔和流通的自然风不会对室内办公造成干扰。
21.4、本实用新型用于办公楼的幕墙装置,此观景腔设有种植盒,改善建筑微气候,种植盒内的绿植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其蒸腾作用带走部分热量,绿植给办公区带来生机,美化工作环境,进而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办公楼的幕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办公楼的幕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种植盒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办公楼的幕墙装置位于建筑外立面的示意图。
26.其中,1为采光玻璃,2为通风板,201为铝板,202为通风孔,2021为一级通风部,2022为二级通风部,2023为三级通风部,3为分隔板,4为活动窗,5为第一固定窗,6为第二固定窗,7为种植盒,701为螺栓,8为上密封板,9为下密封板,10为喷淋机构,1001为横向管道,1002为竖向管道,1003为支管,1004为水泵,11为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实施例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例。
28.实施例一
29.如图1至4所示,一种用于办公楼的幕墙装置,包括通风板2、采光玻璃1、种植盒7和分隔板3,此分隔板3为透明玻璃,所述通风板2的一端与建筑的墙壁连接,所述采光玻璃1的一端与建筑的墙壁连接,所述通风板2的另一端与采光玻璃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通风板2和采光玻璃1形成腔室,通过凸出建筑的墙壁设计,增加了观景窗采光面,同时采用镂空的通风板2遮挡部分光线,从而即保证了室内采光,又能起到遮阳的效果;此外凸出的观景窗的表面还可以优先调节迎风面的风速和风压,从而节省幕墙装置内的活动窗开启的作用力,并将适宜风速的自然风导入室内。所述腔室通过分隔板3分隔形成采光腔和观景腔,所述种植盒7位于观景腔内,此幕墙装置具有通风、遮阳、采光和观景的综合性功能,提升办公楼的室内舒适度,采用观景窗美化室内的环境,提升办公人员的身心健康。此幕墙装置适用于建筑的各个立面,使建筑的外立面形式统一,从而达到简洁美观的效果。
30.所述通风板2采用铝板201制作而成,铝板201设有通风孔202,建筑外立面的风穿过通风孔202进入到建筑室内,从而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建筑外立面的太阳光线穿过通风孔202照射到建筑室内,从而遮挡部分太阳光线的辐射,又能满足室内的采光需求。通风孔202与通风板2之间的面积占比从通风板2的上端至下端逐级增大,通风孔202的面积占比直接与通风板2的通风率成正比,通风板2下部的通风率大于通风板2上部的通风率,通过独特的设计使室外空气更多的从观景窗的下部空间进入到室内,室外的凉爽空气密度较大,会在室内的底板上聚集,室内产生的热空气密度较小,在对流作用下热空气向上流动,通过室内的排风口排出,有效的促进了室内空气的置换,柔和流通的自然风不会对室内人员办公造成影响。
31.所述通风板2还包括一级通风部2021和二级通风部2022,所述一级通风部2021与二级通风部2022连接,所述一级通风部2021的通风孔202相邻之间的水平间距为85~95mm,此实施例中的一级通风部2021的通风孔202相邻之间的水平间距为90mm,所述一级通风部2021的通风孔202相邻之间的竖向间距为115~125mm,此实施例中一级通风部2021的通风孔202相邻之间的竖向间距为120mm;所述二级通风部2022的通风孔202相邻之间的水平间距为55~65mm,此实施例中二级通风部2022的通风孔202相邻之间的水平间距为60mm,所述二级通风部2022的通风孔202相邻之间的竖向间距为60~70mm,此实施例中二级通风部2022的通风孔202相邻之间的竖向间距为65mm;所述通风孔202的直径为22~32mm。此实施例中的通风孔202的直径为25mm,通过通风孔202大小的设定,以及相邻通风孔202之间的排布距离,使观景窗下部的透风率增大,上部的透风率减小,从而使新鲜空气从观景窗下部流入到室内,观景窗的上部通风率减小,从而避免室外的风吹向室内过大,影响到室内办公人员的办公。
32.所述观景腔的内端设有活动窗4。活动窗4的一端与建筑的墙壁铰接,活动窗4的另一端与分隔板3连接。此活动窗4可以完全阻挡通风孔202吹向室内的风,从而使室内根据环境的变换,灵活的开窗与闭窗。
33.所述观景腔的内端设有固定窗,所述固定窗的数量为两块,两块所述固定窗分别设置于活动窗的上端和下端。所述固定窗包括第一固定窗5和第二固定窗6,此第一固定窗5和第二固定窗6用于遮挡部分吹入室内的风,从而限定了吹入室内的窗户大小,下雨时,还能阻挡大部分雨水飘落进室内,形成有效的隔离雨水的效果。
34.所述幕墙装置还包括上密封板8和下密封板9,所述通风板2和采光玻璃1的上端均
与上密封板8连接,所述通风板2和采光玻璃1的下端均与下密封板9连接。此上密封板8和下密封板9的其中一个功能用于密封观景窗,使活动窗紧闭时,观景窗能达到密封的效果,有效隔绝雨水或污染空气进入到室内。此下密封板9的另一个功能用于防止种植盒7从观景窗坠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5.所述种植盒7通过螺栓701安装于通风板2的侧壁。此种植盒7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种植盒7的材料为混凝土,种植盒7的内腔深度为180mm,可盛放培养土层的厚度为150mm。种植方式一般采用一盒一株,可以在通风板2的侧壁安装2~4个种植盒7,绿色绿植选择多样,可以根据室内人员喜好自由种植绿萝、吊兰和常青藤其中任意一种或组合,通风板2的通风孔202设置可以允许阳光、自然风和部分雨水透过,适合植物的自然生长。
36.所述幕墙装置还包括连接件11,所述采光玻璃1、分隔板3和通风板2均通过连接件11安装于建筑的墙壁。此连接件通过螺栓和龙骨将采光玻璃1和通风板2固定在建筑的墙壁,防止采光玻璃1和通风板2连接不牢固掉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7.所述幕墙装置还包括喷淋机构10,所述喷淋机构10包括竖向管道1002和水泵1004,所述竖向管道1002的管壁与连接件11固定连接,所述竖向管道1002与水泵1004连通,所述竖向管道1002设有支管1003,所述支管1003位于种植盒7的上方。此水泵1004通过竖向管道1002给种植盒7喷灌浇水,喷淋机构10还包括横向管道1001,用于连通各个观景窗的竖向管道1002,种植盒7种植绿植,室内人员也能通过活动窗4给种植盒7浇水,种植盒7内添加培养土,培养土底部铺设有过滤层,土层渗水可以通过过滤层流入种植盒7的底部,底部设有排水孔,多余的水通过排水孔流出,防止植物根部出现烂根的情况。
38.实施例二
39.本用于办公楼的幕墙装置除以下技术特征外同实施例一:
40.所有的所述通风孔202的面积相等,且相邻之间2个通风孔202之间的间距沿通风板2的上端至下端逐级变小。使办公区位于底板高度900mm的工作区域有干净凉爽的空气,通过独特的设计使室外空气更多的从观景窗的下部空间进入到室内,室外的凉爽空气密度较大,会在室内的底板上聚集,室内产生的热空气密度较小,在对流作用下热空气向上流动,通过室内的排风口排出,有效的促进了室内空气的置换,柔和流通的自然风不会对室内人员办公造成影响。
41.如图1所示,所述通风部还包括三级通风部2023,所述三级通风部2023设于一级通风部2021和二级通风部2022之间,所述三级通风部2023的通风孔202相邻之间的竖向间距为95~105mm,此实施例二中的三级通风部2023的通风孔202相邻之间的竖向间距为100mm。一级通风部2021采用三级通风部2023过渡到二级通风部2022,通风板2的通风设计采用循环渐进的方式,底部的出风密度沿着上部逐渐减小,使室外空气更多的从观景窗的下部空间进入到室内,室外的凉爽空气密度较大,会在室内的底板上聚集,室内产生的热空气密度较小,在对流作用下热空气向上流动,通过室内的排风口排出,有效的促进了室内空气的置换,柔和流通的自然风不会对室内人员办公造成影响。
42.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所做的改变或其它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