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18982发布日期:2022-02-09 11:02阅读:70来源:国知局
液体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2.液体加热容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电器,液体加热容器主要包括外壳和内胆,外壳形成液体加热容器的外部轮廓,内胆套设于外壳的内部,内胆形成能够盛放液体的腔体,内胆的底部设有加热装置(例如发热盘等),通过加热装置可以对内胆中盛放的液体进行加热。液体加热容器上可以设置显示板和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液体温度传递至显示板,通过显示板显示当前的液体温度。
3.现有结构中,显示板和温度传感器通常设置成相互独立的两部分,显示板连接于外壳,温度传感器采用粘贴的方式固定于内胆,使得装配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以简化液体加热容器的装配工艺。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包括:
6.外壳;
7.内胆,套设于所述外壳内;
8.显示板,设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内胆之间,用于显示温度;
9.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显示板,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显示板与所述内胆之间;
10.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显示板与所述温度传感器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显示板,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弹性顶抵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以迫使所述温度传感器顶抵于所述内胆。
11.上述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外壳、内胆、显示板、温度传感器和弹性件;内胆套设于外壳内;显示板设置于外壳和内胆之间,用于显示温度;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于显示板,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显示板与内胆之间;弹性件设置于显示板与温度传感器之间,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显示板,弹性件的另一端弹性顶抵于温度传感器,以迫使温度传感器顶抵于内胆,也就是说,通过弹性件使温度传感器与内胆的表面相连接,无需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温度传感器,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
12.可选地,所述显示板包括显示板主体和数码管;
13.所述数码管安装于所述显示板主体,所述数码管形成所述显示板的显示区域;
14.所述显示板主体上设有触控区,所述触控区用于触发所述显示板;
15.通过触控区控制显示板的工作状态,使显示板能够根据需要连通电路或切断电路,从而节约电能。
16.可选地,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纽扣电池,所述纽扣电池电连接于所述显示板主体,通过纽扣电池提供显示板工作所需的电能,使显示板的工作电路独立于液体加热容
器的工作电路,从而使液体加热容器在断电状态下仍然能够显示液体温度。
17.可选地,所述显示板主体上设有电池仓,所述纽扣电池固定于所述电池仓内,使纽扣电池与显示板形成一个整体,减少零部件数量,进一步简化液体加热容器的装配工艺。
18.可选地,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
19.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容纳槽,所述显示板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
20.通过设置支撑件对显示板形成防护和连接作用,可以在不破坏显示板自身结构的情况下,将显示板固定于壳体,还能够增加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使用过程中显示板松动或脱落。
21.可选地,所述容纳槽的内侧壁设有卡扣,所述显示板通过所述卡扣固定于所述容纳槽内,结构简单,连接可靠。
22.可选地,所述支撑件正对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位置设有通孔,所述温度传感器至少有一部分穿过所述通孔而顶抵于所述内胆,从而使显示板与温度传感器通过支撑件形成一个整体,进一步简化液体加热容器的装配工艺。
23.可选地,所述支撑件的上端设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对称分布于所述支撑件的两侧;
24.所述外壳的内侧壁设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止挡部卡入所述第一卡槽内;
25.从而限定支撑件与外壳之间的距离,防止使用过程中支撑件向远离外壳的方向移动,导致支撑件产生明显的晃动或振动。
26.可选地,所述支撑件的下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对称分布于所述支撑件的两侧;
27.所述外壳的内侧壁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相连接;
28.从而将支撑件可靠地固定于外壳上,防止使用过程中支撑件松动或脱落。
29.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凸设有凸块,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第二卡槽,所述凸块卡入所述第二卡槽内,通过凸块与第二卡槽相配合,既能够起到定位的作用,使螺纹紧固件的安装更加方便,又能够限定支撑件与外壳之间的距离,防止使用过程中支撑件产生明显的晃动或振动。
30.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3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图4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37.图7为图4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8.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
3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
41.1-显示板;
42.10-纽扣电池;
43.12-电池仓;
44.14-触控区;
45.16-数码管;
46.18-显示板主体;
47.2-温度传感器;
48.20-柔性导线;
49.3-弹性件;
50.30-内孔;
51.4-支撑件;
52.40-容纳槽;
53.42-卡扣;
54.44-通孔;
55.46-第一止挡部;
56.47-侧挡部;
57.48-第一连接部;
58.49-凸块;
59.5-外壳;
60.50-第二止挡部;
61.52-第一卡槽;
62.54-第二连接部;
63.56-第二卡槽;
64.58-手柄;
65.6-内胆;
66.7-底盖;
67.8-容器盖;
68.9-底座。
6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7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7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
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72.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73.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包括外壳5、内胆6和底座9。外壳5形成液体加热容器的外部轮廓,外壳5的顶部设置容器盖8,外壳5的底部可以设置底盖7,外壳5的一侧设置手柄58,以方便使用者提起液体加热容器;内胆6套设于外壳5的内部,内胆6形成能够盛放液体的腔体,内胆6的底部(内胆6的底部和底盖之间)设有加热装置(例如发热盘等)和温控器,通过加热装置可以对内胆中盛放的液体进行加热,通过温控器控制加热装置的工作;底座9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从而为液体加热容器提供加热所需的电能。
74.其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显示板1、温度传感器2和弹性件3。显示板1设置于外壳5和内胆6之间,用于显示温度,外壳5上至少在对应显示板1的区域设置成透明结构或减薄结构,使得显示板1发出的光线能够穿过外壳5,方便使用者观察显示板1显示的温度;温度传感器2电连接于显示板1,温度传感器2设置于显示板1与内胆6之间;弹性件3(例如弹簧等)设置于显示板1与温度传感器2之间,弹性件3的两端分别弹性顶抵于显示板1与温度传感器2,以迫使温度传感器2顶抵于内胆6,也就是说,通过弹性件3使温度传感器2与内胆6的表面相连接,无需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温度传感器2,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
75.此外,由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温度传感器2设置于内胆6的外侧,通过内胆6的外侧壁的温度反应液体温度,使温度传感器2无需与内胆6内盛放的液体接触,可以避免温度传感器2对内胆6中盛放的液体产生污染,还可以避免温度传感器2长期与液体接触产生腐蚀等破坏。由于温度传感器2在弹性件3的作用下顶抵于内胆6,使温度传感器2的位置具有一定的浮动调节范围,当内胆6在外壳5内发生轻微晃动时,温度传感器2仍然能够贴紧内胆6的表面检测温度。
76.具体地,温度传感器2通过柔性导线20电连接于显示板1,弹性件3的中央设有内孔30,内孔30沿弹性件3的伸缩方向贯穿弹性件3,内孔30的尺寸应小于温度传感器2的最大尺寸;柔性导线20穿过内孔30而连接于显示板,从而使弹性件3穿设在温度传感器2与显示板1之间,防止装配过程中弹性件3掉落;弹性件3的两端可以分别固定连接(例如粘贴)于显示板1和温度传感器2,以使温度传感器2与显示板1可以形成一个整体,进一步简化安装操作。
77.进一步地,显示板1包括显示板主体18和数码管16。数码管16安装于显示板主体18,数码管16形成显示板1的显示区域,使显示板1能够显示温度;弹性件3和温度传感器2设置于显示板主体18背离数码管16的一侧;显示板主体18上设有触控区14,触控区14用于触
发显示板1,通过触控区14控制显示板1的工作状态,使显示板1能够根据需要连通电路或切断电路,从而节约电能。具体来说,常态下,显示板1的电路处于切断状态,显示板1为黑屏状态,以节约电能;当需要显示温度时,使用者触摸触控区14,使显示板1的电路连通,显示板1亮起并显示当前温度。而且,由于触控区14不需要在外壳5上设置按键等开关,可以提高外壳5外观结构的整体性。
78.进一步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纽扣电池10,纽扣电池10电连接于显示板主体18,通过纽扣电池10提供显示板1工作所需的电能,使显示板1的工作电路独立于液体加热容器的工作电路,从而使液体加热容器在断电状态下仍然能够显示液体温度。可以理解地,纽扣电池10也可以采用其他体积较小且不依赖外部电源的储能件进行代替,例如太阳能电池等。
79.进一步地,显示板主体18上设有电池仓12,纽扣电池10固定于电池仓12内,使纽扣电池10与显示板1形成一个整体,减少零部件数量,进一步简化液体加热容器的装配工艺。可以理解地,纽扣电池10也可以直接固定于外壳5等其他部位,此时,纽扣电池10可以通过导线与显示板1相连接。
80.进一步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支撑件4,支撑件4安装于外壳5的内侧壁;支撑件4朝向外壳5的一侧设有容纳槽40,显示板1安装于容纳槽40内;通过设置支撑件4对显示板1形成防护和连接作用,可以在不破坏显示板1自身结构的情况下,将显示板1固定于壳体,还能够增加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使用过程中显示板1松动或脱落。
81.进一步地,容纳槽40的内侧壁设有卡扣42,显示板1通过卡扣42固定于容纳槽40内,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卡扣42朝向容纳槽40的开口的一侧设置成斜面(即卡扣42朝向容纳槽40的开口的一侧与容纳槽40的壁面相倾斜),以形成导向作用,使显示板1能够容易地装入容纳槽40内;卡扣42背离容纳槽40的开口的一侧设置竖直面(即卡扣42背离容纳槽40的开口的一侧与容纳槽40的壁面相垂直),以增加连接的可靠性,防止显示板1自容纳槽40内脱出。
82.进一步地,支撑件4正对温度传感器2的位置设有通孔44,温度传感器2至少有一部分穿过通孔44而顶抵于内胆6,从而使显示板1与温度传感器2通过支撑件4形成一个整体,进一步简化液体加热容器的装配工艺。而且,通过通孔44对弹性件3形成支撑和导向,可以防止弹性件3发生弯曲等变形。
83.进一步地,支撑件4的一端设有第一止挡部46,第一止挡部46对称分布于支撑件4的两侧;外壳5的内侧壁设有第二止挡部50,第二止挡部50与外壳5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一卡槽52,第一止挡部46卡入第一卡槽52内;从而限定支撑件4与外壳5之间的径向距离,防止使用过程中支撑件4向远离外壳5的方向移动,导致支撑件4产生明显的晃动或振动。
84.其中,第一止挡部46上可以设置有侧挡部47,第二止挡部50上可以设置有沟槽,侧挡部47止挡于沟槽内,通过沟槽的两个侧壁在第二止挡部50沿外壳5周向的两侧进行限位,从而限定支撑件4与外壳5沿周向的相对位置,防止支撑件4左右晃动或移动。
85.进一步地,支撑件4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48,第一连接部48对称分布于支撑件4的两侧;外壳5的内侧壁设有第二连接部54,第二连接部54与第一连接部48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相连接;从而将支撑件4可靠地固定于外壳5上,防止使用过程中支撑件4松动或脱落。
86.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48靠近外壳5的一侧凸设有凸块49,第二连接部54与外壳5
之间形成有第二卡槽56,凸块49卡入第二卡槽56内,通过凸块49与第二卡槽56相配合,既能够起到定位的作用,使螺纹紧固件的安装更加方便,又能够限定支撑件4与外壳5之间的距离,防止使用过程中支撑件4产生明显的晃动或振动。
87.在一种实施例中,支撑件4的上端设有第一止挡部46,支撑件4的下端设有第一连接部48,凸块49凸设于第一连接部48的上表面;第一卡槽52的开口方向朝下,第二卡槽56的开口方向朝下。这种结构使支撑件4能够自下而上装入外壳5与内胆6之间,随着支撑件4自下而上移动,第一止挡部46卡入第一卡槽52,凸块49卡入第二卡槽56,第一连接部48顶抵于第二连接部54的下表面,螺纹紧固件穿过第一连接部48而连接于第二连接部54。
8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