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窗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44926发布日期:2022-06-29 00:3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合金窗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门窗安装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铝合金窗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铝合金窗是由铝合金建筑型材制作框、扇结构的窗,分普通铝合金门窗和断桥铝合金门窗。铝合金窗具有美观、密封、强度高,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在家装中,常用铝合金门窗封装阳台。
3.公告号为cn209838079u的一篇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铝合金窗安装结构,其包括铝合金边框,所述铝合金边框内设置有立杆,且铝合金边框外侧设置有墙体,所述铝合金边框外壁上设置有连接座,且铝合金边框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立杆两端卡合在安装槽内,且安装槽一侧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置与其相连接的固定座,且固定座上插设有定位销。上述方案可以实现铝合金门窗的快速安装。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铝合金边框和固定座卡扣连接,使两者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进而雨水容易通过两者之间的缝隙流入室内。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有助于提高门窗的防水性能,本技术提供一种铝合金窗的安装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铝合金窗的安装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铝合金窗的安装结构,包括底托、框体以及设置在底托和框体之间的推窗,所述底托包括用于与墙体连接的安装座和卡合在安装座上的固定座,所述推窗滑动连接于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的顶侧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灌胶孔,所述安装座和固定座的连接处开设有灌胶槽,所述灌胶槽沿安装座和固定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灌胶槽和灌胶孔连通,所述安装座远离固定座的一侧设置有导流机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往灌胶孔内注入密封胶,使密封胶填充入灌胶槽内,从而密封胶可以封堵安装座与固定座之间的缝隙,减少出现雨水通过安装座与固定座之间的缝隙进入室内的情况,同时,被阻隔的雨水可以通过导水机构进行排放,实现门窗对雨水的有效阻隔,有利于提高门窗的防水性能。
9.可选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导流板和挡水板,所述导流板的一侧与固定座的顶侧连接,所述导流板倾斜朝下,所述挡水板固定在导流板远离固定座的一侧,所述挡水板的另一侧与安装座的侧壁连接,所述导流板和挡水板与安装座的侧壁之间形成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连接有排水管道,所述导流板上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与排水槽相连通。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到固定座上的雨水可以沿导流板向下流动,并通过导流孔流入排水槽内,最终经过排水管道排放掉。该方案可以对雨水进行集中排放,有利于对雨水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对雨水的有效排放。
11.可选的,所述挡水板的竖直侧顶部高于导流板远离固定座的一侧。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将雨水阻挡在挡水板与导流板的夹角
处,进而使雨水可以通过导流孔流入排水槽内,实现雨水的顺畅排放。
13.可选的,所述框体远离框体中心的侧壁滑动连接有防水块,所述防水块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墙体,所述防水块与墙体抵接,所述框体内设置有用于带动防水块滑动的滑动机构。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块与墙体抵接,可以减少框体与墙体之间的缝隙,进而减少雨水通过框体与墙体的缝隙进入室内的情况,进一步增强了框体的防水性能。
15.可选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块和紧固螺栓,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框体,所述滑块的一侧与防水块连接,所述紧固螺栓与框体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紧固螺栓贯穿滑块后穿入防水块内,所述紧固螺栓与滑块以及防水块转动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紧固螺栓带动滑块移动,进而使滑块带动防水块移动,使防水块可以与墙体紧紧抵接在一起,同时螺纹的连接方式有利于人员操作,提高框体防水结构安装的便捷性。。
17.可选的,所述防水块设置为橡胶块。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块具有一定弹性,以使墙体可以与橡胶块紧密贴合在一起,进一步增强框体的防水性能。
19.可选的,所述灌胶槽贯通安装座的底部且延伸至墙体处。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安装座与墙体之间的密封性,同时填充在灌胶槽内的密封胶可以连接墙体和安装座,进一步提高安装座连接在墙体上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安装座背离导流板的一侧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固定座远离导流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穿设于卡接槽内,所述安装座与固定座之间通过销钉进行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固定座的拆装,提高安装人员拆装固定座的便捷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往灌胶孔内注入密封胶,使密封胶填充入灌胶槽内,从而密封胶可以封堵安装座与固定座之间的缝隙,减少出现雨水通过安装座与固定座之间的缝隙进入室内的情况,同时,被阻隔的雨水可以通过导水机构进行排放,实现门窗对雨水的有效阻隔,有利于提高门窗的防水性能;
25.2.流到固定座上的雨水可以沿导流板向下流动,并通过导流孔流入排水槽内,最终经过排水管道排放掉。该方案可以对雨水进行集中排放,有利于对雨水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对雨水的有效排放;
26.3.防水块与墙体抵接,可以减少框体与墙体之间的缝隙,进而减少雨水通过框体与墙体的缝隙进入室内的情况,进一步增强了框体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主要展示底托的侧面剖视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主要展示底托的俯视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主要展示框体的剖视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0、墙体;1、底托;11、安装座;111、卡接槽;12、固定座;121、卡接部;122、滑轨;123、灌胶孔;124、灌胶槽;2、框体;3、推窗;4、销钉;51、导流板;511、导流孔;52、挡水板;53、排水槽;54、排水管道;6、防水块;61、波浪部;71、紧固螺栓;711、沉头孔;72、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铝合金窗的安装结构。参照图1,包括底托1、围设在窗台周侧的框体2以及安装在底托1和框体2之间的推窗3,推窗3可沿底托1进行滑动。
34.参照图1和图2,底托1又包括通过螺栓与墙体10固定连接的安装座11,安装座11面向室内的一侧开设有卡接槽111,卡接槽111沿安装座11的长度方向延伸,安装座11的顶面设置有固定座12,固定座12靠近室内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卡接部121,卡接部121卡接于卡接槽111内,此时固定座12被承托在安装座11的顶侧。同时,固定座12与安装座11之间设置有销钉4,销钉4沿竖直方向贯穿固定座12并穿入安装座11内,从而实现固定座12的安装。
35.其中,固定座12的顶侧设置有滑轨122,推窗3滑动连接于滑轨122上,滑轨122靠近室内设置。同时,固定座12的顶侧开设有竖直向下的灌胶孔123,灌胶孔123位于销钉4与滑轨122之间,安装座11和固定座12的连接处开设有灌胶槽124,灌胶槽124沿安装座11和固定座12的长度方向贯通安装座11和固定座12的两侧,灌胶槽124与灌胶孔123连通,同时灌胶槽124沿竖直方向贯穿安装座11的底侧。
36.固定座12通过销钉4固定在安装座11上后,往灌胶孔123内注入密封胶,使密封胶流入灌胶槽124内并对灌胶槽124进行填充,使密封胶可以对安装座11和固定座12的连接处以及安装座11和墙体10的连接处进行填充密封,提高其防水性能。
37.参照图2和图3,固定座12远离室内的一侧设置有导流机构,导流机构包括导流板51和挡水板52,导流板51倾斜向下固定在固定座12背离室内的一侧,导流板51的顶侧与固定座12的顶侧对接,导流板51的中心开设有导流孔511,挡水板52固定在导流板51远离固定座12的一侧,挡水板52竖直向下延伸后弯折向安装座11延伸,并与安装座11连接,此时挡水板52与安装座11的侧壁形成有一排水槽53,排水槽53与导流孔511连通,排水槽53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道54。
38.此外,挡水板52的竖直侧顶部高于导流板51远离固定座12的一侧,进而使大部分雨水被阻挡在导流板51与挡水板52的夹角处,使大部分雨水通过导流孔511进入排水槽53内,实现雨水的统一排放。
39.参照图4,框体2远离框体2中心的一侧壁滑动连接有防水块6,防水块6连通框体2的内外侧,防水块6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墙体10,防水块6背离框体2的一侧与墙体10抵接,框体2内设置有用于带动防水块6移动的滑动机构。
40.滑动机构包括紧固螺栓71和滑块72,框体2靠近中心的一侧开设有沉头孔711,紧固螺栓71置于沉头孔711内且与框体2的侧壁螺纹连接,紧固螺栓71沿垂直于墙体10的方向延伸,滑块72滑动连接于框体2内,滑块72远离紧固螺栓71的一侧与防水块6抵接,紧固螺栓71贯穿滑块72后穿入防水块6内,紧固螺栓71与滑块72以及防水块6转动连接。
41.此外,防水块6选用橡胶块,橡胶块背离滑块72的一侧设有波浪部61。旋转紧固螺栓71,使紧固螺栓71带动滑块72向靠近墙体10的一侧移动,进而使橡胶块的波浪部61抵接墙体10,从而可以减少墙体10与框体2之间的缝隙,进一步增强框体2的防水性能。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铝合金窗的安装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在安装座11的侧边安装导流板51和挡水板52,然后将安装座11安装在墙体10上,并将固定座12卡合在安装座11上,然后往灌胶孔123内注入密封胶,使密封胶填入灌胶槽124内,从而使密封胶可以封堵安装座11与固定座12之间的缝隙,
43.接着安装框体2,旋转紧固螺栓71,使防水块6抵紧墙体10,实现框体2与墙体10之间的密封,最后安装推窗3,该方案中的门窗可以对雨水进行有效阻隔,具有较强的防水性能。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