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清洗的杯盖及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40183发布日期:2022-03-30 10:00阅读:78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杯盖,同时还涉及一种保温杯。


背景技术:

2.中国专利文献cn103431715b公开了一种杯盖,该杯盖包括内盖(即杯盖的盖体)和翻盖,内盖的下端供与杯体相连,内盖的上端是一体设置的供喝水用的水嘴,内盖上端部还定位有盖板,翻盖的后端通过转轴可翻转连接在盖板的后端部,套装在内盖中段上的上、下塑圈由盖板进行轴向定位;盖板的前端部有一个供翻盖的卡口通过的通孔,上、下塑圈上均有一个卡钩,两卡钩分置在卡口的两侧,翻盖关合时两卡钩卡住翻盖卡口实现合盖锁止;上、下塑圈与内盖之间具有可前后相向移动的空间,空间内有弹性复位件,当径向相对按压上、下塑圈时,两塑圈即前后相对移动,两卡钩同时脱离翻盖卡口,此时翻盖即可打开。该杯盖实现了可以单手开盖,给使用者提供了方便,另外,若其中任何一个卡钩未脱离翻盖卡口,翻盖都不会打开,因此还能够防止因误操作打开杯盖。
3.上述杯盖在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上、下塑圈需要前后移动,上、下塑圈间及塑圈与盖板及内盖间需留有缝隙,且翻盖卡口需穿过盖板上的通孔才能扣入上、下塑圈卡钩,杯盖使用久了或者装有色饮料时,灰尘及饮料容易进入上述的缝隙及通孔,因水嘴与内盖是一体结构,且压盖卡接固定在内盖上不可拆卸,杯盖脏了之后无法拆卸,致使清洗不方便。另外,由于杯盖为单层结构,保温效果较差,加上杯盖和杯体间的封水位置设在杯口,影响了杯子的整体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可单手开盖又能方便清洗的杯盖,以解决现有杯盖因不可拆卸的结构导致杯盖不便清洗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方便清洗杯盖的保温杯。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方便清洗的杯盖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方便清洗的杯盖,包括盖体、水嘴、盖板和翻转连接在盖板上的翻盖,盖板与盖体之间设有止转套设在盖体上且径向可相向移动的上、下圈体,上、下圈体上的卡钩与翻盖上的卡口配合以控制翻盖开合,所述盖板向下限位且止转配合套设在盖体的上端部,盖体上端的出水口向上穿出盖板,所述水嘴可拆固定连接在盖体出水口上并对盖板施以轴向固定。
6.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水嘴通过可拆卡扣结构固定连接在盖体上。
7.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可拆卡扣结构包括水嘴安装接口内侧周向上设置的至少两个卡点和盖体上对应设置的卡槽,卡槽设有竖向开口的导槽和横向的固定槽,所述卡点通过导槽插入固定槽中限位固定。
8.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卡点的上侧面上设有下凹的卡点凹点,所述卡槽于固定槽上方的卡条上设有向下的卡条凸点,卡点凹点与卡条凸点锁止配合;水嘴与盖体出水口之间还设有水嘴密封圈。
9.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盖体包括内盖和向下套装固定在内盖上的外盖,所述内、外圈体止转套设在外盖上;内盖心部为出水通道、下端供与杯体口部连接、上端为盖体出水口。
10.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盖板包括筒体和一体设置在筒体口沿上的外翻沿,筒体的筒底具有盖体出水口穿孔;盖板坐置在外盖上端,盖板筒体沉入外盖上端面中心的凹部,所述水嘴的安装接口沉入盖板筒体与盖体出水口围成的环空中。
11.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内盖与外盖在轴向上卡扣连接、在周向上通过设置径向凸筋与径向凹槽止转配合。
12.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内盖上于出水通道外侧设有下端封闭、上端沿内盖轴向延伸的环形空腔,该环形空腔的上端开口被盖封后形成第一隔热空间。
13.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环形空腔中填设有保温材料;所述外盖的下端口沿供与杯体肩部抵接,外盖下端部的内侧壁与内盖下端部的外侧壁共同构成上端闭合的环空形成第二隔热空间;第二隔热空间可供杯体口部插入并螺接于内盖上,外盖与杯体口部之间具有径向间隙,内盖下端上还设有用于与杯体口部封水颈抵接封水的杯盖密封圈。
14.本实用新型保温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保温杯,包括杯体和连接在杯体上的杯盖,该杯盖采用上述所述的方便清洗的杯盖。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水嘴可拆固定连接在盖体上,并且通过水嘴将止转套设在盖体上的盖板进行轴向固定,这样,盖板在轴向上被限位固定在盖体和水嘴之间,加上套在盖体上的上、下圈体又被轴向限位在盖板和盖体之间,这种通过水嘴和盖体的连接来限位固定上圈体、下圈体和盖板的结构,在拆卸水嘴后,即可依次取下盖板、上圈体和下圈体,拆卸十分方便,在杯盖脏了之后,通过拆卸可以方便彻底的清洁杯盖,更加卫生。同时,杯盖又可以单手打开,非常方便使用者;上、下圈体的卡钩与翻盖的卡口同时作用配合开盖,可以有效防止误操作导致意外开盖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方便清洗的杯盖及保温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翻盖处于关合状态;
17.图2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
18.图3是图2中外盖、上下圈体及盖板部分的放大图;
19.图4是图1中内盖的立体图;
20.图5是图1中盖体的剖视图;
21.图6是图1中内盖与水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图1中水嘴的剖视图;
23.图8是图1中盖板与内盖凸筋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4.图9是图1中外盖与上、下圈体配合的俯视图;
25.图10是下圈体的剖视图;
26.图11是图10中的沿a-a的局部剖视图;
27.图12是按压图1中杯盖上、下圈体后翻盖未打开瞬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3是图1中翻盖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0是杯体,01是杯体肩部,02是杯口封水颈,1是内盖,11是中心套体,12是外套体,13是内盖环形空间,14是卡槽,15是水嘴卡槽,16是卡条凸点,17是内盖凸筋,18是外螺纹,2是外盖,20是隔板,21是外盖前限位部,211是凹槽,22是外盖后限位凸部,23是卡筋,3是盖板,4是水嘴,41是卡点,42是卡点凹点,43是水嘴密封圈,5是翻盖,6是上圈体,60是上圈体卡钩,61是上圈体前限位凹槽,62是上圈体后限位凹槽,7是下圈体,70是下圈体卡钩,8是杯盖密封圈, 91是外密封圈,92是内密封圈,10是弹性复位片,100是第一隔热空间,200是第二隔热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30.本实用新型方便清洗的杯盖的实施例见图1至图13所示,该杯盖主要包括盖体、盖板3、水嘴4、翻盖5、上圈体6和下圈体7,盖板3向下限位且止转配合套设在盖体的上端部,盖体上端的出水口向上穿出盖板,水嘴4可拆固定连接在盖体出水口上,水嘴同时对盖板进行轴向固定;上、下圈体6、7止转套设在盖体上并轴向限位于盖板3与盖体之间,上、下圈体受到径向按压后做径向上的相向移动;翻盖5通过转轴和扭簧翻转连接在盖板上、通过翻转可以打开或封闭盖体出水口,通过上、下圈体上的卡钩60、70与翻盖上的卡口配合控制翻盖开合,上、下圈体6、7及其与盖体的止转配合结构、径向移动结构和其与翻盖5之间的开合控制结构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详述。使用时,相对按压上、下圈体即可打开翻盖5,在需要拆洗杯盖时,先拆下水嘴4,然后便可依次拆掉盖板3、上圈体6和下圈体7,分别清洗后再重新组装起来即可。
31.具体实施时,水嘴4与盖体出水口的可拆连接可以采用螺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可拆卡扣连接的方式。本实施例中,水嘴4与盖体出水口通过可拆卡扣结构连接在一起,如图1、图4、图6和图7所示,该可拆卡扣结构包括水嘴安装接口内侧的周向上设置的至少两个卡点41和盖体出水口上对应设置的水嘴卡槽15,该水嘴卡槽设有竖向开口的导槽和横向的固定槽,卡点通过导槽插入固定槽中限位固定,以此将水嘴4装配连接在盖体上。为了连接得更加牢固,可以在卡点41的上侧面上设置下凹的卡点凹点42,在水嘴卡槽15之固定槽上方的卡条上设置向下的卡条凸点16,当卡点41插入固定槽后,卡点凹点与卡条凸点锁止配合。另外,为了提高密封效果,在水嘴4与盖体出水口之间还设有水嘴密封圈43。
32.具体实施时,盖体可以采用一体结构也可以采用由内盖和外盖组装而成的分体结构,本实施例中,盖体采用了分体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盖体包括主体大致呈筒形结构的内盖1和外盖2,内盖心部为出水通道、下端供与杯体口部连接、上端为盖体出水口;外盖2向下套装在内盖上,两盖通过内盖外侧上靠上部位的卡槽14和外盖内侧上的卡筋23扣合连接在一起(具体见图5),还通过内盖上的径向凸筋17与外盖上的径向凹槽配合实现周向定位止转(具体见图8),上述卡槽14为环槽、卡筋为2到6个沿周向间隔设置。此结构中,盖板3坐置在外盖2的顶端,见图1所示,盖板的主体包括筒体和一体设置在筒体口沿上的外翻沿,筒体的筒底具有盖体出水口穿孔,盖板筒体沉入外盖上端面中心的凹部,盖体出水口由下向上穿过筒底穿孔,水嘴4的安装接口沉入盖板筒体与盖体出水口围成的环空中与盖体出水口连接,这种设计可使结构上更加紧凑。盖板3的径向限位通过其与外盖或者内盖的径向配合实现、盖板的周向止转定位则通过盖板上的径向止转凹槽与外盖或者内盖上的径向止转凸筋配合实现。这种分体式盖体,在拆下上、下圈体后,还可以将外盖拆掉,这样清洗得更加
彻底。
33.盖体采用分体结构以后,上、下圈体6、7止转套设在外盖2的上端部,上、下圈体的止转结构及可径向移动结构原理不变,具体见图9至图11所示,外盖2的上端设有外盖前限位部21和外盖后限位凸部22,上圈体后限位部凹槽62与外盖后限位凸部22配合、上圈体前限位部凹槽61与外盖前限位部21配合实现止转,同时对上圈体的径向移动施以导向,下圈体的卡钩70限位于外盖前限位部21的凹槽211中,图9中,60是上圈体卡钩。图8及图11中,10为弹性复位片,其作用是在径向同时按压上、下圈体打开翻盖以后,在松开瞬间能迫使上、下圈体反向移动至复位。
34.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使用中保温杯的整体保温效果,在具有分体式盖体结构的杯盖上还增设了保温结构,具体见图4至图6所示,内盖1包括形成出水通道的中心套体11和同心间隔套设在中心套体外围的外套体12,外套体12的下端一体连接在中心套体11的下端部、上端延伸至盖体出水口部的下沿,这样,在中心套体与外套体之间便形成了一个下端封闭、上端沿内盖轴向延伸的环形空腔13,该环形空腔的上端开口被盖封后形成第一隔热空间100,该隔热空间能够有效地减少从杯盖出水通道壁传导热量,从而显著提高了杯子的整体保温效果。为了增强该保温效果,还可以在环形空腔中填设如聚氨酯泡沫、vip板等具有保温功能的材料。
35.本实施例中,内盖环形空腔13的上端开口由设置在外盖上端部的隔板20盖封,见图5所示,当内、外盖连接在一起时,盖体出水口向上吻合穿过隔板,而隔板20刚好对内盖环形空腔上端开口进行盖封,在内盖环形空腔上端开口的封口配合处还设有内密封圈92和外密封圈91,内、外密封圈可以防止第一隔热空间进水,同时还能防止第一隔热空间内的空气与外界对流,进一步地提高了保温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内、外盖连接后,如果隔板20的位置高于环形空腔13上端开口,则由隔板及与隔板相连的外盖侧壁共同对环形空腔上端开口进行盖封。另外,内盖环形空腔上端开口还可以采用一个独立盖体进行盖封,此时,外盖上的隔板有无均可。
36.本实施例中,见图1和图5所示,当杯盖与杯体0组装后,外盖2的下端口沿刚好与杯体肩部01抵接,从而外盖下端部的内侧壁与内盖下端部的外侧壁共同构成了一个上端呈闭合状态的环空,该环空形成了第二隔热空间200,该隔热空间与第一隔热空间100叠加后使杯盖具有了更好的保温效果。
37.第二隔热空间200还可供杯体口部插入并螺接于内盖上,此时,外盖2与杯体口部之间具有径向间隙,也就是使其之间具有空气隔热层,起到保温作用;内盖下端上还设有用于与杯体口部封水颈02抵接封水的杯盖密封圈8。图6中,18是内盖上用于连接杯体口部的外螺纹。
38.本实用新型保温杯的实施例见图1至图13所示,该保温杯包括杯体0和连接在杯体上的杯盖,该杯盖与本实用新型方便清洗的杯盖上述各实施例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重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