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实用内开蜂巢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73499发布日期:2021-11-30 00:15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安装的实用内开蜂巢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内开蜂巢帘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安装的实用内开蜂巢帘。


背景技术:

2.蜂巢帘又名风琴帘,灵感来自于世界上最完美的建筑——蜂巢的设计,独特的蜂窝结构,使空气存储于中空层,令室内保持恒温,隔热保暖,随着窗帘的发展,它已成为居室不可缺少的、功能性和装饰性完美结合的室内装饰品。
3.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内开蜂巢帘在安装时,一般需要在墙壁上打孔,然后在内开蜂巢帘两侧的顶端安装横杆并插设进入孔内,对其进行固定,但该种方法安装较为麻烦,且需要外界工具的帮助才能完成该操作;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实用内开蜂巢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传统的内开蜂巢帘在安装时,一般需要在墙壁上打孔,然后在内开蜂巢帘两侧的顶端安装横杆并插设进入孔内,对其进行固定,但该种方法安装较为麻烦,且需要外界工具的帮助才能完成该操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实用内开蜂巢帘。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实用内开蜂巢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部安装有蜂巢帘;所述框架顶端和底端的内部均开设有横向孔;所述框架前侧顶端和底端的中部均贯穿活动连接有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位于横向孔内部的一端固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锥齿轮,且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远离第一锥齿轮的一端均固接有丝杠,且两个丝杠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丝杠通过丝杠螺母副连接有内螺纹环;所述内螺纹环的前后两端均固接有l形杆;同侧所述l形杆远离第一锥齿轮的一端共同固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丝杠的一侧均固接有抓墙刺;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前端分别与对应的横向孔侧壁固接;所述固定杆靠近丝杠的一端均固接有支撑环,且支撑环套设在对应丝杠的外侧并与其转动配合;所述横向孔内部前侧远离第一锥齿轮的两端均固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另一端固接有转动座,且丝杠远离对应第二锥齿轮的一端位于转动座内;位于前侧的l形杆均贯穿竖杆并与其活动配合;进而该结构便于对内开蜂巢帘进行安装,与传统的需要工具才能安装的方式相比较,该结构安装操作简单,且不需要外界工具既能够安装。
6.优选的,两个所述横向孔内部前侧和后侧的两端均固接有活塞室;所述活塞室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对应第一锥齿轮的一端均固接有活动杆,且活动杆的另一端贯穿对应活塞室侧壁并延伸至活塞室的外部;所述活动杆远离对应活塞室的一端均固接有直杆,且直杆的另一端与对应的l形杆固接;所述活塞室靠近丝杠且远离滑块的一侧均贯穿固接有l形吹气管;所述直杆的表面均开设有第一通孔,且l形吹气管远离活塞室的
一端通过第一通孔延伸至横向孔的侧端;所述竖杆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位于前侧的所述l形吹气管远离直杆的一端通过对应的第二通孔延伸至横向孔的侧端;进而该结构能够在拆卸时,能够将内开蜂巢帘侧端内部的灰尘吹离。
7.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一组凹槽;所述凹槽的前后两端之间均共同固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表面贯穿活动连接有一组滚珠;避免了l形吹气管出现损坏的情况发生。
8.优选的,所述旋转把手位于横向孔内部一端的两侧均设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与对应的横向孔的侧壁固接;所述连接杆靠近第一锥齿轮的一端均共同固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环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旋转把手位于横向孔内部一端的外侧固接有限位环,且限位环位于限位槽内并与其转动配合;避免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发生相分离的情况。
9.优选的,所述蜂巢帘前侧的底端固接有拉动把手;便于打开和关闭内开蜂巢帘。
10.优选的,所述抓墙刺朝向下方;加强框架与墙面之间的连接牢度。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把手、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丝杠、内螺纹环、l形杆、连接板、抓墙刺、固定杆、支撑环、竖杆和转动座的结构设计,使得该结构便于对内开蜂巢帘进行安装,与传统的需要工具才能安装的方式相比较,该结构安装操作简单,且不需要外界工具既能够安装;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塞室、滑块、活动杆、直杆、l形吹气管、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结构设计,使得该结构能够在拆卸时,能够将内开蜂巢帘侧端内部的灰尘吹离。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5.图1为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17.图3为图2中的a

a处局部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3中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19.图5为图3中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6为图3中的d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1.图7为图3中的e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2.图8为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框架;2、蜂巢帘;3、横向孔;4、旋转把手;5、第一锥齿轮;6、第二锥齿轮;7、丝杠;8、内螺纹环;9、l形杆;10、连接板;11、抓墙刺;12、固定杆;13、支撑环;14、竖杆;15、转动座;16、活塞室;17、滑块;18、活动杆;19、直杆;20、l形吹气管;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凹槽;24、支杆;25、滚珠;26、连接杆;27、固定环;28、限位环;29、限位槽;30、拉动把手;31、摩擦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一
26.请参阅图1

7所示,一种便于安装的实用内开蜂巢帘,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内部安装有蜂巢帘2;所述框架1顶端和底端的内部均开设有横向孔3;所述框架1前侧顶端和底端的中部均贯穿活动连接有旋转把手4;所述旋转把手4位于横向孔3内部的一端固接有第一锥齿轮5;所述第一锥齿轮5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锥齿轮6,且第一锥齿轮5和第二锥齿轮6相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6远离第一锥齿轮5的一端均固接有丝杠7,且两个丝杠7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丝杠7通过丝杠螺母副连接有内螺纹环8;所述内螺纹环8的前后两端均固接有l形杆9;同侧所述l形杆9远离第一锥齿轮5的一端共同固接有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远离丝杠7的一侧均固接有抓墙刺11;所述第一锥齿轮5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杆12,且固定杆12的前端分别与对应的横向孔3侧壁固接;所述固定杆12靠近丝杠7的一端均固接有支撑环13,且支撑环13套设在对应丝杠7的外侧并与其转动配合;所述横向孔3内部前侧远离第一锥齿轮5的两端均固接有竖杆14;所述竖杆14的另一端固接有转动座15,且丝杠7远离对应第二锥齿轮6的一端位于转动座15内;位于前侧的l形杆9均贯穿竖杆14并与其活动配合;所述抓墙刺11朝向下方;所述蜂巢帘2前侧的底端固接有拉动把手30;在工作时,转动旋转把手4,旋转把手4带动第一锥齿轮5转动,第一锥齿轮5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锥齿轮6转动,进而第二锥齿轮6带动丝杠7,在竖杆14、转动座15和l形杆9的相互配合作用下,内螺纹环8能够进行横向运动,进而内螺纹环8带动l形杆9向远离第一锥齿轮5的一端移动,l形杆9带动连接板10移动,连接板10带动抓墙刺11移动,直至抓墙刺11与墙面紧密接触时停止转动旋转把手4,进而该结构便于对蜂巢帘2进行安装,与传统的需要工具才能安装的方式相比较,该结构安装操作简单,且不需要外界工具既能够安装。
27.两个所述横向孔3内部前侧和后侧的两端均固接有活塞室16;所述活塞室16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7;所述滑块17远离对应第一锥齿轮5的一端均固接有活动杆18,且活动杆18的另一端贯穿对应活塞室16侧壁并延伸至活塞室16的外部;所述活动杆18远离对应活塞室16的一端均固接有直杆19,且直杆19的另一端与对应的l形杆9固接;所述活塞室16靠近丝杠7且远离滑块17的一侧均贯穿固接有l形吹气管20;所述直杆19的表面均开设有第一通孔21,且l形吹气管20远离活塞室16的一端通过第一通孔21延伸至横向孔3的侧端;所述竖杆14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22;位于前侧的所述l形吹气管20远离直杆19的一端通过对应的第二通孔22延伸至横向孔3的侧端;在工作时,在拆卸该蜂巢帘2的过程中,转动旋转把手4,旋转把手4带动第一锥齿轮5转动,第一锥齿轮5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锥齿轮6转动,进而第二锥齿轮6带动丝杠7,在竖杆14、转动座15和l形杆9的相互配合作用下,内螺纹环8能够进行横向运动,进而内螺纹环8带动l形杆9向靠近第一锥齿轮5的一端移动,且l形杆9带动直杆19移动,直杆19带动活动杆18移动,活动杆18带动滑块17在活塞室16内滑动,此时活塞室16内部的气体收到挤压,气体通过l形吹气管20吹向横向孔3的侧端开口处,将蜂巢帘2侧端与墙面接触部分的灰尘吹离,进而该结构能够在拆卸时,能够将蜂巢帘2侧端
内部的灰尘吹离。
28.所述第一通孔21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一组凹槽23;所述凹槽23的前后两端之间均共同固接有支杆24;所述支杆24的表面贯穿活动连接有一组滚珠25;在工作时,l形吹气管20与直杆19摩擦的过程中,滚珠25能够大幅度减小摩擦,进而避免了l形吹气管20出现损坏的情况发生。
29.所述旋转把手4位于横向孔3内部一端的两侧均设有连接杆26,且连接杆26与对应的横向孔3的侧壁固接;所述连接杆26靠近第一锥齿轮5的一端均共同固接有固定环27;所述固定环27的内环面开设有限位槽29;所述旋转把手4位于横向孔3内部一端的外侧固接有限位环28,且限位环28位于限位槽29内并与其转动配合;在工作时,对第一锥齿轮5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第一锥齿轮5与第二锥齿轮6发生相分离的情况。
30.实施例二
31.请参阅图8所示,对比实施例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旋转把手4的外侧均套设固接有摩擦套31;在工作时,增大手心与旋转把手4之间的摩擦。
32.工作原理,转动旋转把手4,旋转把手4带动第一锥齿轮5转动,第一锥齿轮5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锥齿轮6转动,进而第二锥齿轮6带动丝杠7,在竖杆14、转动座15和l形杆9的相互配合作用下,内螺纹环8能够进行横向运动,进而内螺纹环8带动l形杆9向远离第一锥齿轮5的一端移动,l形杆9带动连接板10移动,连接板10带动抓墙刺11移动,直至抓墙刺11与墙面紧密接触时停止转动旋转把手4,此时即实现对该蜂巢帘2的安装;在拆卸该蜂巢帘2的过程中,转动旋转把手4,旋转把手4带动第一锥齿轮5转动,第一锥齿轮5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锥齿轮6转动,进而第二锥齿轮6带动丝杠7,在竖杆14、转动座15和l形杆9的相互配合作用下,内螺纹环8能够进行横向运动,进而内螺纹环8带动l形杆9向靠近第一锥齿轮5的一端移动,且l形杆9带动直杆19移动,直杆19带动活动杆18移动,活动杆18带动滑块17在活塞室16内滑动,此时活塞室16内部的气体收到挤压,气体通过l形吹气管20吹向横向孔3的侧端开口处,将蜂巢帘2侧端与墙面接触部分的灰尘吹离,进而该结构便于对蜂巢帘2进行安装,与传统的需要工具才能安装的方式相比较,该结构安装操作简单,且不需要外界工具既能够安装。
3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