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及其内锅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75965发布日期:2022-01-27 11:19阅读:78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及其内锅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内锅组件。


背景技术:

2.电饭锅、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设置在锅体内的内锅组件,内锅组件包括内锅及设置在内锅两侧的把手,用户可通过握持把手取放内锅组件。通常把手包括铆接至内锅侧壁外侧的金属支架及固定至支架上的塑胶块。塑胶块靠近内锅的侧壁但很难完全贴合,塑胶块与内锅之间会有间隙存在,该间隙导致把手长时间使用后发生晃动,影响用户感受,并且容易烫伤用户。
3.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烹饪器具及其内锅组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内锅组件,其把手不易松动。
5.具体地,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烹饪器具的内锅组件,包括内锅及安装在所述内锅两侧的两个把手,所述把手包括支架及塑胶块,所述支架固定至所述内锅的顶部外侧,所述塑胶块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把手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位于所述塑胶块与所述内锅之间,所述垫片为软性材质,所述塑胶块朝向所述内锅挤压所述垫片。本技术烹饪器具的内锅组件通过在塑胶块与内锅之间设置垫片,可使塑胶块与内锅之间没有间隙,解决长时间使用后因为把手与内锅之间的间隙而导致的把手晃动问题。
6.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垫片组装在所述支架及所述内锅之间,所述支架设有固定孔,所述垫片对应设有穿孔,铆钉依次穿过所述内锅、所述穿孔及所述固定孔将所述支架铆接在所述内锅外侧。如此可在安装支架的同时可靠固定垫片。
7.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垫片为耐高温材质,可以起到隔热效果。
8.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垫片为硅胶片,既可以弹性变形又耐高温。
9.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塑胶块设有面向所述支架的内侧面及在所述内侧面上设有开口的空腔,所述塑胶块将所述支架容纳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垫片被夹持在所述内侧面与所述内锅之间。支架容纳在塑胶块内,可提升产品外形的整体性。
10.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塑胶块包括形成所述空腔的主体、自所述主体的顶部内侧向上延伸顶缘及自所述主体的外侧向外延伸的提拉部,所述垫片包括本体部及自所述本体部向上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本体部覆盖所述开口,所述延伸部被夹持在所述顶缘与所述内锅之间。垫片尽量广的布置在塑胶块与内锅之间,这样可提升隔热的效果。
11.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垫片隐藏在所述塑胶块的内侧及所述内锅的锅沿的下侧。用户由外侧观察不会看到垫片,可提升产品的整体性及外观美感。
12.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支架设有第一连接部及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侧向外延伸的两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内锅铆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塑胶块通过紧固件连接。
13.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前述烹饪器具的内锅组件。本技术烹饪器具通过在塑胶块与内锅之间设置垫片,可使塑胶块与内锅之间没有间隙,可解决长时间使用后因为把手与内锅之间的间隙而导致的把手晃动问题。
1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5.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内锅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16.图2为内锅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17.图3为内锅组件的把手处的局部剖面图。
18.图4为把手的组装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内锅1、锅沿11、把手2、支架21、固定孔211、第一连接部212、第二连接部213、塑胶块22、内侧面221、空腔222、开口223、主体224、顶缘225、提拉部226、垫片23、穿孔231、外侧面232、本体部233、延伸部234、铆钉24、紧固件25。
具体实施方式
21.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装置、系统、设备和方法的例子。
22.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内锅组件,该内锅组件包括内锅1及安装在内锅1两侧的两个把手2。
23.参考图2及图3所示,把手2包括支架21及塑胶块22,支架21为五金件,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至内锅1的顶部外侧,塑胶块22与支架21连接。把手2还包括垫片23,垫片23位于塑胶块22与内锅1之间,垫片23可采用软性材质,例如硅胶。设计时垫片23的厚度可略微比塑胶块22与内锅1之间组装后的间距大些,组装时,塑胶块22会朝向内锅1挤压垫片23,确保塑胶块22与内锅1之间没有间隙,可解决长时间使用后因为把手2与内锅1之间的间隙而导致的把手2晃动问题。
24.本实施方式中,垫片23大致为弧形片状,贴合内锅1顶部外侧的轮廓设置。组装时垫片23位于支架21及内锅1之间,通过支架21与内锅1侧壁之间的夹持力固定。作为一种替换实施方式,也可改由塑胶块22与内锅1之间夹持力固定垫片23,相应的依据需要,垫片23上也可以设置避让支架21的通孔。
25.本实施方式中,支架21设有两个固定孔211,垫片23对应设有两个穿孔231。组装时,铆钉24依次穿过内锅1、垫片23的穿孔231及支架21的固定孔211后被铆压,从而可将支架21安装在内锅1外侧同时可靠固定垫片23。
2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垫片23可采用耐高温的材质,这样垫片23还可以起到隔热的效果,减缓内锅1向把手2传递热量,避免用户提取内锅组件时烫到手。优选,垫片23为硅胶
片,既可以弹性变形又耐高温。
27.设计时,垫片23的外侧面232的轮廓线与内侧面221的轮廓线对应,可使垫片23更好的贴合内侧面221及内锅1,避免内侧面221及垫片23之间产生间隙。
28.塑胶块22设有面向支架21的内侧面221,塑胶块22内设有空腔222,该空腔222在内侧面221上设有开口223,支架21通过开口223进入并容纳在空腔222内,紧固件25连接塑胶块22与支架21,进而将把手2固定在内锅1的外侧。垫片23被夹持在内侧面221与内锅1之间。支架21容纳在塑胶块22内,可提升产品外形的整体性。
29.塑胶块22包括形成空腔222的主体224、自主体224的顶部内侧向上延伸顶缘225及自主体224的外侧向外延伸的提拉部226。垫片23包括本体部233及自本体部233向上延伸的延伸部234,本体部233覆盖内侧面221上的开口223,延伸部234被夹持在顶缘225与内锅1之间。垫片23的形状及尺寸与塑胶块22的内侧面221的形状及尺寸非常接近,也就是说垫片23尽量广的布置在塑胶块22与内锅1之间,这样可提升隔热的效果。
30.结合图2至图4所示,支架21大致为u形,设有第一连接部212及自第一连接部212的左右两端向外延伸的两个第二连接部213,第一连接部212贴合内锅1并与内锅1铆接,第二连接部213与塑胶块22可通过紧固件25连接。将支架21铆接至内锅1的外侧后,将塑胶块22的开口223对准支架21朝向内锅1插入,使支架21收容空腔222内,然后紧固件25穿过塑胶块22与空腔222内的第二连接部213连接,即可将塑胶块22固定至支架21上,进而完成把手2的组装。
31.为了外观上的整体性及美感,垫片23隐藏在塑胶块22的内侧及内锅1的锅沿的下侧。垫片23的左、右边缘及底边缘相对于塑胶块22的内侧面221的相应边缘内缩,隐藏在塑胶块22的内侧;垫片23的顶边缘位于内锅1的锅沿11的下侧,可由锅沿11遮挡,用户由外侧观察不会看到垫片23,可提升产品的整体性及外观美感。
3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及锅体,锅体包括该内锅组件,内锅组件的把手2在其塑胶块22与内锅1之间设有垫片23,可避免把手2长时间使用后发生晃动的问题。
33.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
“”
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34.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下”、“左”、“右”、“前”、“后”、“厚度”、“径向”、“轴向”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特征相对于另一个特征的关系,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可以理解,根据产品摆放位置的不同,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并不应当理解为限制。另外,本文使用的描述词“水平”并非完全等同于沿着垂直于重力方向,允许有一定角度的倾斜。
[0035]“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0036]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在
…”
另外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在另外一个元件的表面,也可以是与另外一个元件的表面相隔一段距离。术语“安装”、“相连”、“连
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0037]
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8]
应当理解,本技术说明书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多个”或“多层”等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
[0039]
本技术烹饪器具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