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通风结构的多功能空气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14473发布日期:2022-01-08 02:51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改进通风结构的多功能空气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炸锅领域,具体是一种改进通风结构的多功能空气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2.市面上现有的空气炸锅中,其结构主要包括安装在腔体内的承托件、以及放置在承托件上方的空气炸篮、以及设置在承托件下方的送风扇叶以及发热件,又或者所述发热件是发热盘用于直接替换承托件,兼顾承托的作用,使用时,通过承托件与腔体内壁之间的空隙构成风道的一部分,使承托件下方的热风能够通过间隙流入空气炸篮内并形成循环的风道,但是热风只经过间隙直接向上流动,在没有导向的情况下,会造成热风的流动十分混乱,影响循环的效果;
3.另外由于本技术方案采用空气炸锅与电饭煲结合使用,因此所述承托件需要满足内锅使用,设定时承托件与腔体内腔构成紧配,两者之间并没有空隙,因此本实施新型需要对该结构的承托件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改进通风结构的多功能空气烹饪装置,其主要作用是使热风从加热腔流入烹饪腔时热风导向更加规整。
5.一种改进通风结构的多功能空气烹饪装置,包括内置有外锅的装置外壳以及上盖,所述外锅内设置有将外锅内腔分隔出上腔室和加热腔的承托盘,上盖和外锅的开口配合使上腔室构成烹饪腔,所述承托盘上活动放置有置于烹饪腔内的空气炸篮,所述承托盘的边缘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导通烹饪腔和加热腔的通风槽。
6.所述承托盘的中间部开设有可导通烹饪腔和加热腔的回风通孔。
7.所述空气炸篮内置适于容纳食物的储存腔,空气炸篮的篮壁开设有连通通风槽和储存腔的外通风孔,所述空气炸篮的篮底对应回风通孔开设有回风口。
8.所述承托盘上设置有与空气炸篮的底部相衬托的弧形盘腔。
9.所述承托盘包括有盘体和盘壁,所述通风槽开设在盘壁上,所述盘壁的厚度由盘沿往盘体方向逐渐递减。
10.所述通风槽沿垂直方向开设在承托盘的盘壁上。
11.所述承托盘的底面安装有发热管,发热管与承托盘组合形成发热盘结构,所述发热盘结构下方的加热腔内安装有送风扇叶,所述托盘的底面开设有嵌槽,发热管安装在嵌槽内。
12.所述承托盘的盘沿对应通风槽设置有凹弧。
13.所述承托盘上开设有安装通孔,安装通孔内安装有温度检测元件。
14.所述回风通孔内安装具有通风作用的保护盖。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通风结构的多功能空气烹饪装置,该结构的烹饪装置通过通风槽使热风从加热腔流入烹饪腔时热风导向更加规整,热风能够均匀分散到空气炸篮的四周,并且开设通风槽的承托盘可以是发热盘,当热风经过通风槽时,对热风能够起到辅助加热的作用,使烹饪腔内的热风能够保持温度,提高烤炸的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锅与发热盘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篮与发热盘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篮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2.如图1至图4所示,改进通风结构的多功能空气烹饪装置,包括内置有外锅2的装置外壳1以及上盖3,所述外锅2内设置有将外锅2内腔分隔出上腔室和加热腔a的承托盘4,上盖3和外锅2的开口配合使上腔室构成烹饪腔5,所述承托盘4上活动放置有置于烹饪腔5内的空气炸篮6,所述承托盘4的边缘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导通烹饪腔5和加热腔a的通风槽7;通过通风槽7使热风从加热腔a流入烹饪腔5时热风导向更加规整,热风能够均匀分散到空气炸篮6的四周。
23.进一步说明,所述承托盘4的中间部开设有可导通烹饪腔5和加热腔a的回风通孔8;当热风通过通风槽7从四周流入空气炸篮6对食物进行烤炸后,降温的热风在中心汇集,并通过回风通孔8再次流入加热腔a内进行再次加热,使烹饪腔5内形成循环风道。
24.进一步说明,所述空气炸篮6内置适于容纳食物的储存腔,空气炸篮6的篮壁61开设有连通通风槽7和储存腔的外通风孔601,所述空气炸篮6的篮底62对应回风通孔8开设有回风口602;所述空气炸篮6的篮壁61与外锅2之间会形成间隙,当热风穿过通风槽7后,能够通过外通风孔601从侧面流入储存腔内,并通过底部的回风口602回流到加热腔a,该方式能够使空气炸篮6内的食物可以被充分烤炸,使各位置的食物烤炸更加均匀。
25.进一步说明,空气炸篮6的具体结构是包括篮底62和篮壁61,所述回风口602开设在篮底62上并延伸有下管壁621,而篮底62和篮壁61之间活动放置有食物承板63,食物承板63对应下管壁621延伸有上管壁631,上管壁631132和下管壁621131组成通风管,上管壁631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连通外通风孔601和回风口602的内通风孔632,篮底62、食物承板63以及下管壁6211之间合围形成接油腔c,食物承板63开设有连通接油腔c的滴油孔633,食物承板63上的食物析出的油脂能够通过滴油孔633落入接油腔c进行收集;该结构能够使空气炸篮6和接油盒形成一体化结构,方便取放。
26.进一步说明,所述承托盘4上设置有与空气炸篮6的底部相衬托的弧形盘腔401;在常见的空气炸锅中,所述空气炸篮6呈平底状,因此承托盘4同样是平面状,但是由于本技术方案的空气烹饪装置具有电饭煲功能,因此所述烹饪腔5可以通过内锅9替换空气炸篮6使用,由于电饭煲的内锅9底部呈弧形结构,目的能够增加与发热盘的接触面积,使米饭能够
均匀受热,因此所述承托盘4需要设置弧形盘腔401与内锅9进行贴合接触,因此所述空气炸篮6的篮底62同样设置为弧形状,方便与弧形盘腔401配合,并且通过弧形盘腔401能够对内锅9或空气炸篮6实现定位放置。
27.进一步说明,所述承托盘4包括有盘体41和盘壁42,所述通风槽7开设在盘壁42上,所述盘壁42的厚度由盘沿往盘体41方向逐渐递减;所述厚度的递减交主要通过削减盘壁42下表面部分,该结构一方面使弧形盘腔401能够保持规整,另一方面使通风槽7下方与外锅2之间的间隙宽度保持接近,使热风能够保持向上流动的态势,使热风的循环效果更加理想
28.进一步说明,所述通风槽7沿垂直方向开设在承托盘4的盘壁42上,使通风槽7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使热风通过通风槽7后其送风距离更高。
29.进一步说明,所述承托盘4的底面安装有发热管10,发热管10与承托盘4组合形成发热盘结构,所述发热盘结构下方的加热腔a内安装有送风扇叶11,所述承托盘4的底面开设有嵌槽403,发热管10安装在嵌槽403内;所述承托盘4的底面设置有气流必须经过的导流弧面402,因此所述发热管10设置在导流弧面402,并通过嵌槽403安装发热管10,使气流经过发热管10形成热风的同时可以保持导流弧面402的光滑,使热风流动更加顺畅,并且开设通风槽7的承托盘4可以是发热盘,当热风经过通风槽7时,对热风能够起到辅助加热的作用,使烹饪腔5内的热风能够保持温度,提高烤炸的效率。
30.进一步说明,所述承托盘4的盘沿对应通风槽7设置有凹弧404。
31.进一步说明,所述承托盘4上开设有安装通孔405,安装通孔405内安装有温度检测元件12;通过温度检测元件12对内锅9的温度进行监控,使空气烹饪装置能够实现电饭煲的功能。
32.进一步说明,所述回风通孔8内安装具有通风作用的保护盖13;由于回风通孔8的正下方是送风扇叶11,因此保护盖13用于防止异物通过回风通孔8落入送风扇叶11,造成送风扇叶11损坏,所述保护盖13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使得保护盖13起到保护作用外还不影响热风的循环效果。
33.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