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式桌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71225发布日期:2022-05-26 10:30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式桌子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桌子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折叠式桌子。


背景技术:

2.在于不同时期用作餐厅、会议厅、舞厅等的大的多用途室中,通常渴望使用多用途家具。这些家具包括桌子、椅子、长椅和/或板凳以及组合桌和座椅单元。这些家具如果处于折叠状态就提供了附加功能,以最小化所需的存放空间。
3.经过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20437831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长桌,包括桌面、桌脚,所述桌脚枢接在桌面下,桌脚与桌面之间还通过枢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固定,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部开设有凹槽,凹槽中横设有限位杆,所述第二连杆端部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能镶嵌进凹槽中,所述限位杆能镶嵌进卡槽中。
4.但上述方案中的折叠长桌虽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是其折叠结构需要使用者将桌面翻起后再分别将两侧支脚分开,且通过卡接的方式对桌脚进行固定,牢固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升空间利用率、便于操作及增强桌子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式桌子。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式桌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可折叠式桌子,包括桌板、对称设置于所述桌板底面的两组支腿组件和连接两组支腿组件的连接杆,所述支腿组件包括顶端分别铰接于桌板底面且呈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腿开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且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移动槽,所述第二支撑腿开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且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移动槽,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伸入第一移动槽和第二移动槽内,所述桌板上还设有用于驱动连接杆沿桌板厚度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组支腿组件和驱动机构的配合下,当需要将桌板升起时,通过操作驱动机构使得连接杆朝向远离桌板的方向移动,以带动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张开,将桌板顶起,以便于使用者进行操作,且通过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的交叉支撑,在两组支腿组件的配合下,使得对桌板的支撑更加稳固,不易发生晃动。
9.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桌板底面的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一端分别铰接于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的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螺纹连接于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的双向螺纹丝杆,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另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连接杆,所述双向螺纹丝杆具有正螺纹段和反螺纹段,所述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分别螺纹连接于正螺纹段和反螺纹段。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连接杆进行移动时,通过转动双向螺纹丝杆,使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进行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运动,从而使得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靠近桌板的一端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以带动共铰接于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
杆的连接杆远离桌板或靠近桌板,操作简单,且结构稳定,在调节后能够通过螺纹进行自锁。
11.优选的,所述桌板底面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截面呈t型,所述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均开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且与滑轨相配合的t型槽,所述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分别通过t型槽滑动连接于滑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轨将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滑动连接于桌板底面,不仅增强桌板的抗弯折强度,且使得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之间与桌板连接更加稳定。
13.优选的,所述双向螺纹丝杆一端设有旋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使用者转动双向螺纹丝杆。
15.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端部穿过第一移动槽和第二移动槽后均设有限位环。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环,以减少连接杆脱离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的情况,增加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与连接杆之间的稳定性。
17.优选的,所述限位环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杆。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限位环螺纹连接于连接杆,当使用者对支腿组件调节完成后,通过旋转限位环,使限位环抵紧于支腿组件,进一步增加支腿组件的稳定性。
19.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底端均设有伸缩杆。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底部设置伸缩杆,当使用者对支腿组件调节完成后,能够通过伸缩杆进一步调节桌板的高度,以及能够对桌板进行调平,减少桌板的晃动。
21.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底端的螺纹杆、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杆的支撑套筒。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螺纹杆和支撑套筒的配合下,当需要对桌板进行调平时,通过转动支撑套筒,使得支撑套筒沿第一支撑腿或第二支撑腿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以对桌板进行调节,便于使用者操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当需要将桌板升起时,通过操作驱动机构使得连接杆朝向远离桌板的方向移动,以带动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张开,将桌板顶起,以便于使用者进行操作,且通过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的交叉支撑,在两组支腿组件的配合下,使得对桌板的支撑更加稳固,不易发生晃动;
25.2.将限位环螺纹连接于连接杆,当使用者对支腿组件调节完成后,通过旋转限位环,使限位环抵紧于支腿组件,进一步增加支腿组件的稳定性;
26.3.通过在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底部设置伸缩杆,当使用者对支腿组件调节完成后,能够通过伸缩杆进一步调节桌板的高度,以及能够对桌板进行调平,减少桌板的晃动。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桌板;2、支腿组件;3、连接杆;4、第一支撑腿;5、第二支撑腿;6、第一移动槽;7、第二移动槽;8、限位环;9、驱动机构;10、第一移动块;11、第二移动块;12、第一驱动杆;13、第二驱动杆;14、双向螺纹丝杆;15、旋钮;16、滑轨;17、t型槽;18、伸缩杆;19、螺纹杆;20、支撑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可折叠式桌子。参照图1,一种可折叠式桌子包括桌板1、对称设置于桌板1底面的两组支腿组件2、连接两组支腿组件2的连接杆3,其中,两组支腿组件2分别设置于桌板1的两侧,支腿组件2包括顶端分别铰接于桌板1底面且呈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腿4和第二支撑腿5。
32.参照图1,第一支撑腿4开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且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移动槽6,第二支撑腿5开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且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移动槽7,连接杆3两端分别伸入第一移动槽6和第二移动槽7内。
33.参照图1,为减少连接杆3脱离第一支撑腿4和第二支撑腿5的情况,连接杆3端部穿过第一移动槽6和第二移动槽7后均螺纹连接有限位环8,当使用者对支腿组件2调节完成后,通过旋转限位环8,使限位环8抵紧于支腿组件2,进一步增加支腿组件2的稳定性。
34.参照图1和图2,桌板1上还设有用于驱动连接杆3沿桌板1厚度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9,驱动机构9包括分别滑动连接于桌板1底面的第一移动块10和第二移动块11、一端分别铰接于第一移动块10和第二移动块11的第一驱动杆12和第二驱动杆13、螺纹连接于第一移动块10和第二移动块11的双向螺纹丝杆14,双向螺纹丝杆14一端设有旋钮15,第一驱动杆12和第二驱动杆13另一端分别铰接于连接杆3。
35.参照图1和图2,桌板1底面固定连接有滑轨16,滑轨16截面呈t型,第一移动块10和第二移动块11均开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且与滑轨16相配合的t型槽17,第一移动块10和第二移动块11分别通过t型槽17滑动连接于滑轨16,双向螺纹丝杆14具有正螺纹段和反螺纹段,第一移动块10和第二移动块11分别螺纹连接于正螺纹段和反螺纹段。
36.参照图1和图2,当需要驱动连接杆3进行移动时,通过转动双向螺纹丝杆14,使第一移动块10和第二移动块11进行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运动,从而使得第一驱动杆12和第二驱动杆13靠近桌板1的一端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以带动共铰接于第一驱动杆12和第二驱动杆13的连接杆3远离桌板1或靠近桌板1,操作简单,且结构稳定,在调节后能够通过螺纹进行自锁。
37.参照图1,为便于使用者对桌板1进行调平,第一支撑腿4和第二支撑腿5底端均设有伸缩杆18,伸缩杆18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杆底端的螺纹杆19、螺纹连接于螺纹杆19的支撑套筒20,通过转动支撑套筒20,使得支撑套筒20沿第一支撑腿4或第二支撑腿5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以进一步调节桌板1的高度,和对桌板1进行调平,减少桌板1的晃动。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折叠式桌子的实施原理为:
39.当需要将桌板1升起时,通过转动双向螺纹丝杆14,使第一移动块10和第二移动块11进行相互靠近的运动,从而使得第一驱动杆12和第二驱动杆13靠近桌板1的一端相互靠近,以带动共铰接于第一驱动杆12和第二驱动杆13的连接杆3远离桌板1,使得第一支撑腿4
和第二支撑腿5张开,将桌板1顶起,以便于使用者进行操作,且通过第一支撑腿4和第二支撑腿5的交叉支撑,在两组支腿组件2的配合下,使得对桌板1的支撑更加稳固,不易发生晃动。
40.当使用者对支腿组件2调节完成后,通过转动支撑套筒20,使得支撑套筒20沿第一支撑腿4或第二支撑腿5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以进一步调节桌板1的高度,和对桌板1进行调平,减少桌板1的晃动。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