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监测模块的置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3823发布日期:2022-02-12 13:36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监测模块的置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储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监测模块的置物装置。


背景技术:

2.为了方便使用和更加智能化的控制,现有的新型储物装置通常在其柜体内设置有大量的电控部件,更加便于使用者根据需求进行物品的存取操作,同时也方便对物品进行分类存放和更加良好的保护,但是现有的新型智能储物装置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其一般不具备内部环境监测的功能,如内部温度、内部湿度与环境甲醛等危害分子含量的实时监测,导致储物装置的内部安全性能无法得到有效地保障,其存储的物品可能存在被湿气侵蚀或温度异常以及环境危害分子量过多而造成损坏导致,存储效果不佳。
3.中国专利cn203709580u公开了一种智能多功能衣物存储装置及系统,该存储装置包括:存储衣物柜,存储衣物柜受遥控装置进行智能控制管理;存储衣物柜包括衣物柜主体、内置于衣物柜主体内的无线接收控制器和驱动装置;衣物柜主体内设有多个独立内层柜体,每个独立内层柜体通过滑动装置与衣物柜主体相连;滑动装置与驱动装置相连;驱动装置与无线接收控制器相连;遥控装置与无线接收控制器无线连接来控制相应的独立内层柜体上下升降、进出移动。该实用新型存储装置不仅能存取衣物等物品,且还具备通过无线连接遥控装置对该存储装置进行实时和有效的管理,柜体电动伸缩升降,自动除湿,隐形电动柜门,自带照明系统及内置可伸缩式电子秤等诸多功能,为用户提供极大方便。但是该专利各个存储腔室之间相互完全分隔,在柜体门关闭时,会在内部形成相对封闭的存储空间,无法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尤其是当内部存储的物品出现异味或刚刚制造的装置板体本身挥发出致病分子等时,无法有效地将其内部气体排出。此外,由于长时间的存放,装置受湿气侵蚀而导致内部物品发霉时,无法有效且及时地将内部污秽气体排出,无法保证存放物品的完好性。
4.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内置监测模块的置物装置,其包括置物主体,在所述置物主体内容纳有能够放置物品的存储容腔,所述置物主体和存储容腔之间还存在有第一间隙层,所述第一间隙层按照能够选择性地在其构成的夹层空间内产生流动气流的方式设置有通风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间隙层按照能够限定气体流动方向的方式在其内部布设有气体通道。
6.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间隙层沿其轴线方向在其内部可调节地设置有多个间隔板,使得构成所述第一间隙层的内部空间被所述间隔板分隔成以非闭合环形弯
转连通的气体通道,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间隔板、所述置物主体的至少部分板体和存储容腔的至少部分腔壁共同限定所述气体通道的管壁。
7.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间隔板板体与所述第一间隙层的径向截面的形状相契合,使得多个所述间隔板按照其板面与所述第一间隙层的径向截面重合的方式沿所述第一间隙层的轴向将所述第一间隙层进行分隔。
8.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具有非闭合环面的所述间隔板按照在其板面端部开设贯穿孔的方式使得多个所述间隔板限定出的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层的不同轴向区段的气体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间隙层按照相邻两个间隔板上的贯穿孔分设于两个板体不同侧的两个端部的方式将其内部空间被分隔成弯转盘旋的气体通道。
9.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置物主体的侧面还开设有能够从所述存储容腔中取放物品的开合门的第一贯穿口,所述第一贯穿口的边缘轮廓设置有能够封堵其开口断面的边框,使得所述第一间隙层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一贯穿口相分隔。
10.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体通道的通道端部以贯穿所述置物主体外壁的方式与外界连通,且所述气体通道的端部还设置有能够驱动通道内空气定向流动的通风驱动单元。
11.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置物主体轴向上端的顶部外壁上开设有所述气体通道与外部连通的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还连通有向所述气体通道输入外界空气的第一驱动单元。
12.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置物主体轴向下端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所述气体通道与外部连通的第三出气孔,所述第三出气孔上还安装有能够引导所述气体通道内气体排出的第二驱动单元。
13.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存储容腔的内壁上还开设有能够若干个与所述气体通道连通的排气孔;在所述存储容腔与所述气体通道存在压强差的情况下,所述排气孔按照能够定向将存储容腔中的气体流入所述气体通道中的方式在其孔道中设置单向排气单元。
14.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存储容腔内还设置有能够监测其内部存储环境状态的监测感应模块,所述监测感应模块与所述通风驱动单元信号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6.本装置通过在装置板体内部设置通风排气的气体通道,从而可控地在间隙层中产生定向流动的气流,对装置内部和夹层间隙空间进行气体置换,能够在储物装置内部进行除湿、散热以及空气更新。气体通道和通风驱动单元的设置能够加速连通空间内空气的循环,从而避免气体长时间不流通造成变质而引发存储物品和装置板体发霉和损坏,尤其是通过在存储容腔的腔壁上设置能够在存在气压差的情况下,引导存储容腔中的空气进入气体通道中,加快内部空气循环,从而有效地提高存储的安全性和物品的完好性,延长了物品存放的有效时间,保证了物品存放的质量。最后,通过设置检测感应模块,使得装置能够自行进行内部环境质量进行检测而选择性地启动通风驱动单元对内部进行气体排出,提高了装置物品存储保护性能。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置监测模块的置物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置监测模块的置物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置监测模块的置物装置的单向排气单元的优选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20.附图标记列表
21.1:置物主体;2:存储容腔;3:第一间隙层;4:通风驱动单元;5:检测感应模块;11:第一贯穿口;12:边框;13:第二进气孔;14:第三出气孔;21:排气孔;22:单向排气单元;31:气体通道;32:间隔板;33:贯穿孔;41:第一驱动单元;42:第二驱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23.实施例1
24.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置监测模块的置物装置,其包括置物主体1、存储容腔2、第一间隙层3、通风驱动单元4和监测感应模块5。
25.根据图1示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置物主体1内设置有与其轴线相互重合的存储容腔2。存储容腔2与置物主体1之间的夹层间隙空间构成用于设置排气通风结构的第一间隙层3。第一间隙层3以包裹存储容腔2的方式进行设置。第一间隙层3的夹层间隙空间通过间隔板32被分隔为供气体定向流动的气体通道31,从而第一间隙层3能够以引入流动空气的方式带走其内部空间中的潮湿、高温或含有化学物质的气体。存储容腔2的腔壁还设置有能够与气体通道31连通的排气孔21,从而存储容腔2内滞留的闷杂气体和异味能够引入气体通道31中后排出装置,使得装置始终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物品存放环境,能够为存储物品提供一个干燥且透气的容纳空间,能够有效地将装置原材料滞留在内部空间的有害气体和异味有效地排出,为内部存储空间置换新的空气。第一间隙层3的气体通道的端口位置处按照能够选择性地在其构成的夹层空间内产生流动气流的方式设置有通风驱动单元 4。存储容腔2的内部还设置有能够监测其内部空间环境质量的监测感应模块5。监测感应模块5与通风驱动单元4信号连接,从而在监测感应模块5 检测到存储容腔2中的环境达到设定阈值的温度、湿度和有害化学分子含量时,通风驱动单元4根据监测感应模块5的触发指令而开始空气引导操作,通过驱动气体通道31内的气体定向流动而排出现有装置内的湿气和有害气体等。相较于现有的单层板体结构,本技术设置的置物主体1、存储容腔2 能够使得装置壳体具有双层板体结构,进而减弱装置靠墙放置或潮湿环境对内部存储空间的侵蚀,提高了存储结构能够与外界进行有效地分隔,保证了物品存放的干燥、洁净环境,尤其是能够可调节地排出内部存储空间较为封闭而长时间淤积的有害气体和板材自动释放出的化学分子,使得物品存放的透气性和健康。本技术的装置能够在雨季时加快空气流动的方式降低装置内部的闷霉气体淤积,保证了存储物品的洁净。
26.优选地,置物主体1的侧面还开设有能够从存储容腔2中取放物品的开合门的第一贯穿口11。第一贯穿口11的边缘轮廓设置有能够封堵其开口断面的边框12,使得第一间隙层3的内部空间与第一贯穿口11相分隔。优选地,第一贯穿口11是同时贯穿置物主体1和存储容腔2的,使得存储容腔 2的内部空间通过第一贯穿口11与外界环境连通。优选地,第一
贯穿口11 的断面边缘即为置物主体1和存储容腔2之间构成夹层间隙空间的第一间隙层3。为了对第一间隙层3进行封闭,故设置能够对断面进行封堵的边框12。优选地,边框12上还安装有能够对第一贯穿口11进行选择性关闭的门体。优选地,门体选用常规的构成置物主体1的柜体门板,门体与边框12连接边缘的缝隙能够在存储容腔2与外界环境存在气压差的情况下,通过连接缝隙向其内部输入外界空气。
27.优选地,气体通道31的通道端部以贯穿置物主体1外壁的方式与外界连通。气体通道31的端部还设置有能够驱动其通道内空气定向流动的通风驱动单元4。优选地,置物主体1轴向上端的顶部外壁上开设有气体通道31 与外部连通的第二进气孔13。第二进气孔13还连通有向气体通道31输入外界空气的第一驱动单元41。优选地,置物主体1轴向下端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气体通道31与外部连通的第三出气孔14。第三出气孔12上还安装有能够引导气体通道31内气体排出的第二驱动单元42。优选地,第一驱动单元41和第二驱动单元42采用小型轴流风机进行改造连接。优选地,第一驱动单元41和第二驱动单元42能够根据需求和检测情况而选择性地进行部分开启或全部开启,从而在节能的同时有效地清除存储空间内的闷霉气体和湿气。优选地,通风驱动单元4的启动和关闭可以通过人为控制的同时还能够根据检测感应模块5的检测结果进行启闭。具体地,监测感应模块5包括了单片机、湿度传感单元、温度传感单元和甲醛检测单元等。当监测感应模块5检测到至少一项环境数据超出预设的阈值时,单片机根据检测结果而向通风驱动单元4输送驱动指令,使得通风驱动单元4在接通电源的情况下驱动气流定向流动。
28.优选地,存储容腔2的内壁上还开设有能够若干个与气体通道31连通的排气孔21。在存储容腔2与气体通道31存在压强差的情况下,排气孔 21按照能够定向将存储容腔2中的气体流入气体通道31中的方式在其孔道中设置单向排气单元22。如图3所示,单向排气单元22可以采用微型塑料单向阀气体止回阀或鸭嘴止回阀结构进行体积缩小后安装在排气孔21中,使得存储容腔2内的气体仅能够流入到气体通道31中,而无法反向回流。存储容腔2可以透过门板与腔室之间的间隙输入新的空气。
29.如图1和2所示,第一间隙层3沿其轴线方向在其内部可调节地设置有多个间隔板32,使得构成第一间隙层3的内部空间被间隔板32分隔成以非闭合环形弯转连通的气体通道31。相邻的两个间隔板32、置物主体1的至少部分板体和存储容腔2的至少部分腔壁共同限定气体通道31的管壁。优选地,间隔板32板体与第一间隙层3的径向截面的形状相契合,使得多个间隔板32按照其板面与第一间隙层3的径向截面重合的方式沿第一间隙层 3的轴向将第一间隙层3进行等距分隔。优选地,在一个长方体柜体中,具有非闭合环面的间隔板32按照在其板面端部开设贯穿孔33的方式使得多个间隔板32限定出的位于第一间隙层3的不同轴向区段的气体通道31相互连通。优选地,第一间隙层3按照相邻两个间隔板32上的贯穿孔33分设于两个板体不同侧的两个端部的方式将其内部空间被分隔成弯转盘旋的气体通道31。
30.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在全文中,“优选地”所引导的特征仅为一种可选方式,不应理解为必须设置,故此申
请人保留随时放弃或删除相关优选特征之权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