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格栅转角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09691发布日期:2022-02-12 14:58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格栅转角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转角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格栅转角码。


背景技术:

2.传统的矩形边框在转角处均是设置支撑柱,第一个转角设置一个支撑柱,框条的端部固定于支撑柱上,形成转角结构。
3.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220704244.4公开了一种可折叠金属包装箱,上部由上盖板、上盖包角、上梁框架、上梁转角固定件组成;中间由立梁框架、侧面蒙板、拉筋板条连接;下部由底梁框架、底边框架组成;所述上盖板设有4个上盖包角;所述上梁转角固定件由多边形板材内部弯成直角形,两端折弯后插入两个相互垂直90
°
的上梁框架的插槽中。上述实用新型中,转角的实现是通过转角固定件将纵梁与横梁进行固定,纵梁与横梁开设有转角固定槽,转角固定件扣装在转角固定槽内,实现纵梁与横梁的转角。直接带来的不足即是安装不便,需要各个转角全部固定完成后,才能形成稳定的框架。在形成稳定框架前的所有过程中,框架都十分容易散落解体。
4.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320028349.7公开了一种组合门边框,它包括连接在一起的横边框及竖边框,该横边框的侧边凸设有第一砌块,该竖边框的侧边凸设有第一挡块,该第一砌块与该第一挡块抵接在一起,该第一砌块的上表面与该第一挡块的上表面之间存在高度差。该第一砌块与该第一挡块抵接在一起,该第一砌块的上表面与该第一挡块的上表面之间存在高度差,该第一砌块与该第一挡块上不必设置收容对方的转角的弧形凹槽结构。上述实用新型中,只是提供转角的横边框与竖边框有另于传统排列方式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没有涉及到转角的固定,其仍没有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转角实现不便,安装困难,成本过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拆装方便、连接可靠的格栅转角码。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格栅转角码,包括转角部,转角部上连接有两个以上之间具有夹角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插接柱和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夹瓣,所述插接柱插接于百叶的空腔中,各夹瓣夹抱于百叶卡接部的外侧。
8.进一步的,所述夹瓣上具有至少一个与百叶卡接部外侧凹槽吻合的卡部。
9.进一步的,所述夹瓣为曲线型、w型或齿形。
10.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柱的横截面为十字形、圆柱形或多边形。
11.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柱的自由端设有方便插入的倒角部。
12.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柱的外表面和夹瓣的内表面上分别设有弹性复合层。
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与转角部一体结构。
14.进一步的,转角码整体采用注塑、压塑、挤塑、吹塑、压延、发泡成型或3d打印成型。
15.进一步的,所述转角部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转角部的两端均为敞口。
16.进一步的,所述转角部内部设有加强筋。
17.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8.1、采用插接柱+夹瓣的结构,即“内插外抱”的方式,实现转角码与百叶间连接的多点定位,连接牢固可靠,而且拆装方便;
19.2、各个夹瓣均具有至少一个卡点,能够有效地抱紧百叶卡接部的外侧;
20.3、插接柱和夹瓣上的弹性复合层能够实现自适应夹紧和定位,转角码与百叶间的连接更加可靠;
21.4、转角部内部为空心结构且两端为敞口,不仅减小了自重,而且形成的空腔提供散热空间,大大增强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90
°
转角码);
24.图2为百叶的示意图;
25.图3为图1所示转角码与图2所示百叶连接配合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第一种120
°
转角码);
27.图4a为图4所示转角码的应用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三个连接部);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第二种120
°
转角码);
30.图7为图5所示转角码和图6所示转角码结合使用的应用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第三种120
°
转角码);
32.图8a为图8所示转角码的应用图;
33.图9为转角码两连接部间夹角的角度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34.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格栅转角码,包括转角部1,转角部1上连接有两个以上之间具有夹角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插接柱2和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夹瓣3,所述插接柱2插接于百叶4的空腔42中,各夹瓣3夹抱于百叶4卡接部41的外侧。
35.夹瓣3上具有至少一个与百叶4卡接部41外侧凹槽43吻合的卡部31。本实施例中,两夹瓣3组成的结构类似葫芦状,每个夹瓣3均具有至少一个卡点,能够有效地抱紧百叶4卡接部41的外侧;此外,夹瓣3的形状还可以是曲线型、w型或齿形等其他形状。
36.本实施例中,插接柱2采用十字形结构,在满足强度足够的同时下,进一步节省材料,同时插接柱2前端的倒角部21,有助于插接柱2快捷地插入百叶4的空腔42中,同时增加百叶4散热的流通性。此外,插接柱2也可以采用圆柱形或多边形等其他形状。
37.所述插接柱2的外表面和夹瓣3的内表面上分别设有弹性复合层,弹性复合层能够实现自适应夹紧和定位,转角码与百叶4间的连接更加可靠。
38.所述连接部与转角部1一体结构,转角码整体可以采用注塑、压塑、挤塑、吹塑、压
延、发泡成型或3d打印成型等一体成型的方法,这样有利于转角码的整体性。
39.所述转角部1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转角部1的两端均为敞口,不仅减小了自重,而且形成的空腔提供散热空间,大大增强散热效果。此外,在转角部1的内部设置加强筋11,可以有效提高转角码整体的强度。当然,转角部1的内部也可以是实心结构,这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40.如图1所示的转角码应用于直角转接,两个连接部之间的夹角为90
°
;如图4为第一种120
°
转角码,图4a所示的图4所示转角码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图5所示的转角码为三头转角码,具有三个连接部,相邻两个连接部的夹角为120
°
,如图6所示为第二种120
°
转角码,如图7所示,为图5所示转角码与图6所示转角码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图8所示为第三种120
°
转角码,如图8a所示,第三种120
°
转角码在实际中的应用。此外,如图9所示,转角码的两个连接部之间夹角的连续变化范围是65
°‑
180
°
之间,但不局限于上述范围。
41.本实用新型的转角码于百叶4安装时,只需要将插接柱2插入百叶4的空腔42中,同时夹瓣3抱紧在百叶4卡接部41的外部,拆卸时,只需要将插接柱2和夹瓣3从百叶4的卡接部41拔出接口,从而实现转角码的快速拆装,维护方便。
42.本实用新型采用插接柱+夹瓣的结构,即“内插外抱”的方式,实现转角码于百叶4间连接的多点定位,连接牢固可靠。
4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加以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是示意性而不是加以局限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