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50448发布日期:2022-06-29 01:41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受到市电功率和家庭用电安全的限制,相关技术中,热水壶的烧水功率通常不超过2200w,热水壶的烧水功率较小,导致烧水所需时间较长。如何在确保用电安全的前提下缩短热水壶的烧水时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装置,有利于增加热水壶的加热功率,缩短热水壶的烧水时间。
4.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5.信号控制单元,用于发送加热信号,所述加热信号包括第一加热信号和/或第二加热信号;
6.第一供电单元,连接所述信号控制单元,所述第一供电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加热信号,以及基于所述第一加热信号提供第一电能;
7.第二供电单元,连接所述信号控制单元,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加热信号,以及基于所述第二加热信号提供第二电能;
8.加热单元,连接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和所述第二供电单元,所述加热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电能和/或所述第二电能产生热能。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单元包括:
10.第一子加热单元,连接所述第一供电单元,所述第一子加热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电能转换为第一热能;
11.第二子加热单元,连接所述第二供电单元,所述第二子加热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电能转换为第二热能。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储能模块,所述储能模块包括电池模块和/或电容模块。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供电单元包括供电接口,所述供电接口用于接入外部电源。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外部电源包括市电电源。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一充电单元,所述第一充电单元连接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和所述第二供电单元,所述第一充电单元用于实现所述第二供电单元向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充电。
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二充电单元,所述第二充电单元连接所述第一供电单元,所述第二充电单元用于实现外部电源向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充电。
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充电单元和/或第二充电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供电
单元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压降小于或等于压降阈值,和/或所述第一供电单元的当前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供电单元向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充电。
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
19.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供电单元的当前电压,以及在所述当前电压小于第二电压阈值时,向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发送第一反馈信号,所述第一反馈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停止提供所述第一电能。
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电池保护单元;
21.所述电池保护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供电单元的当前电压,并在所述当前电压小于第三电压阈值时,向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发送第二反馈信号,所述第二反馈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停止提供所述第一电能。
2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和温度检测单元;
23.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利用所述加热单元转换的热能所加热物体的温度;
24.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加热物体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和/或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的供电情况。
2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加热物体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和/或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的供电情况,包括:
26.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加热物体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的情况下,输出第一反馈信号和第三反馈信号,所述第一反馈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停止提供所述第一电能,所述第三反馈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供电单元停止提供所述第二电能。
2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单元;
28.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利用所述加热单元转换的热能所加热物体的温度;
29.所述信号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加热物体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和/或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的供电情况。
3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加热物体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和/或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的供电情况,包括:
31.所述信号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加热物体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的情况下,输出第四反馈信号和第五反馈信号,所述第四反馈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停止提供所述第一电能,所述第五反馈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供电单元停止为所述第二子加热单元提供所述第二电能。
3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控制单元包括:
33.第一子信号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供电单元,所述第一子信号控制单元用于发送第一加热信号至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和/或用于发送第四反馈信号至所述第一供电单元;
34.第二子信号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二供电单元,所述第二子信号控制单元用于发送第二加热信号至所述第二供电单元,和/或用于发送第五反馈信号至所述第二供电单元。
3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加热装置包括:信号控制单元、第一供电单元、第二供电单元和加热单元;其中,信号控制单元用于发送加热信号,加热信号包括第一加热信号和/或第二加热信号,第一供电单元连接信号控制单元,第一供电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加热信号,以及基于第一加热信号提供第一电能,第二供电单元连接信号控制单元,第二供电单元用于接
收第二加热信号,以及基于第二加热信号提供第二电能,加热单元连接第一供电单元和第二供电单元,加热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电能和/或第二电能产生热能;如此,通过在电路中增加供电单元,使得加热装置提供的电能增加,从而使得电能产生的热能增加,有助于提高加热效率,同时,由于第一供电单元和第二供电单元相互独立,彼此之间不相连,本加热装置也有助于保持电路功率的相对稳定,确保用电安全。
附图说明
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3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9.图3a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0.图3b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5.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6.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9.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1.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52.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5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54.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加热装置
10包括信号控制单元110、第一供电单元120、第二供电单元130和加热单元140;其中,信号控制单元110用于发送加热信号,加热信号包括第一加热信号和/或第二加热信号,第一供电单元120连接信号控制单元110,第一供电单元120用于接收第一加热信号,以及基于第一加热信号提供第一电能,第二供电单元130连接信号控制单元110,第二供电单元130用于接收第二加热信号,以及基于第二加热信号提供第二电能,加热单元140连接第一供电单元120和第二供电单元130,加热单元140用于基于第一电能和/或第二电能产生热能。
55.具体地,信号控制单元110可以是指任一能够发送信号的控制单元170,例如可以是按键,也可以是触控面板,还可以是液晶屏等,在此不做限定。信号控制单元110分别连接第一供电单元120和第二供电单元130,信号控制单元110可以将第一加热信号发送至第一供电单元120,也可以将第二加热信号发送至第二供电单元130,还可以是同时发送第一加热信号和第二加热信号至第一供电单元120和第二供电单元130,在此不做限定。
56.第一供电单元120接收到第一加热信号后,根据第一加热信号,向加热单元140提供第一电能,以使得加热单元140基于第一电能产生热能。
57.第二供电单元130接收到第二加热信号后,根据第二加热信号,向加热单元140提供第二电能,以使得加热单元140基于第二电能产生热能。
58.需要说明地,上述第一电能、第二电能可以是相同的电能,例如同是交流电能、同是直流电能,也可以是不同的电能,例如第一电能为直流电能,第二电能为交流电能,又如第二电能为直流电能,第一电能为交流电能,在此不做限定。
59.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0包括信号控制单元110、第一供电单元120、第二供电单元130和加热单元140,其中信号控制单元110用于发送加热信号,加热信号包括第一加热信号和/或第二加热信号,第一供电单元120连接信号控制单元110,第一供电单元120用于接收第一加热信号,以及基于第一加热信号提供第一电能,第二供电单元130连接信号控制单元110,第二供电单元130用于接收第二加热信号,以及基于第二加热信号提供第二电能,加热单元140连接第一供电单元120和第二供电单元130,加热单元140用于基于第一电能和/或第二电能产生热能;如此,通过在电路中增加供电单元,使得加热装置10提供的电能增加,从而使得电能产生的热能增加,有助于提高加热效率,同时,由于第一供电单元120和第二供电单元130相互独立,彼此之间不相连,本加热装置10也有助于保持电路功率的相对稳定,确保用电安全。
60.请参阅图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加热单元140包括第一子加热单元1401和第二子加热单元1402;其中,第一子加热单元1401连接第一供电单元120,第一子加热单元1401用于将第一电能转换为第一热能,第二子加热单元1402连接第二供电单元130,第二子加热单元1402用于将第二电能转换为第二热能。
61.具体地,第一子加热单元1401与第一供电单元120连接,第一供电单元120接收到第一加热信号后,第一供电单元120根据第一加热信号向第一子加热单元1401提供第一电能,以使得第一子加热单元1401将第一电能转换为第一热能。
62.第二子加热单元1402与第二供电单元130连接,第二供电单元130接收到第二加热信号后,第二供电单元130根据第二加热信号向第二子加热单元1402提供第二电能,以使得第二子加热单元1402将第二电能转换为第二热能。
63.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加热单元140包括第一子加热单元1401和第二子加热单元1402;其中,第一子加热单元1401连接第一供电单元120,第一子加热单元1401用于将第一电能转换为第一热能,第二子加热单元1402连接第二供电单元130,第二子加热单元1402用于将第二电能转换为第二热能;如此,通过将第一电能转换为第一热能,以及将第二电能转换为第二热能,使得电能产生的热能增加,有助于提高加热装置10的加热效率。
64.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一供电单元120包括一个或多个储能模块。储能模块可以包括电池模块和/或电容模块。
65.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二供电单元130包括供电接口,供电接口用于接入外部电源。
66.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外部电源包括市电电源。
67.具体地,第一供电单元120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电池模块,第一供电单元120通过一个或多个电池模块向第一子加热单元1401提供第一电能。
68.第二供电单元130可以是供电接口,供电接口可以接入市电电源,第二供电单元130通过供电接口向第二子加热单元1402提供第二电能。
69.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供电单元120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模块,第二供电单元130包括供电接口,供电接口用于接入外部电源,外部电源包括市电电源;如此,第一供电单元120与第二供电单元130相互独立,彼此间不相连,在同时使用第一供电单元120和第二供电单元130的情况下,电路功率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有助于确保用电安全。
70.请参阅图3a,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加热装置10还包括第一充电单元1501,第一充电单元1501连接第一供电单元120和第二供电单元130,第一充电单元1501用于实现第二供电单元130向第一供电单元120充电。
71.具体地,第一充电单元1501与第一供电单元120和第二供电单元130连接,第二供电单元130通过第一充电单元1501向第一供电单元120充电时,第一充电单元1501将第二供电单元130输入的交流电压转换为恒定的直流电压,并向第一供电单元120输出恒定的电压和恒定的电流。如此,使用恒流恒压对第一供电单元120进行充电,有助于确保第一供电单元120的充电效率,且有助于确保第一供电单元120的使用寿命。
72.请参阅图3b,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加热装置10还包括第二充电单元1502,第二充电单元1502连接第一供电单元120,第二充电单元1502用于实现外部电源向第一供电单元120充电。
73.具体地,第二充电单元1502与第一供电单元120连接,外部电源通过第二充电单元1502向第一供电单元120充电时,外部电源提供的电能通过充电接口输入至第二充电单元1502,第二充电单元1502对外部电源提供的电能进行处理后,向第一供电单元120输出恒定的电压和恒定的电流。其中,上述外部电源提供的电能可以是交流电,也可以是直流电,在此不做限定。上述充电接口可以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直流(direct current,dc)接口、type-c接口等其中一种或多种,在此不做限定。
74.进一步地,加热装置10中还可以同时包括第一充电单元1501和第二充电单元1502,加热装置10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通过第一充电单元1501和第二充电单元1502同时向第一供电单元120充电,如此,有助于提高第一充电单元1501的充电效率,优化用户体验。
75.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第一充电单元1501和/或第二充电单元1502为第
一供电单元120充电,有助于保证第一供电单元120的输入为恒流恒压,从而有助于确保第一供电单元120的充电效率,且有助于确保第一供电单元120的使用寿命。
76.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一充电单元1501和/或第二充电单元1502用于在第一供电单元120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压降小于或等于压降阈值,和/或第一供电单元120的当前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供电单元130向第一供电单元120充电。
77.其中,第一预设时长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或由加热装置10默认,在此不做限定。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根据第一充电单元1501和/或第二充电单元1502的处理器性能、第一供电单元120的电池容量、第一供电单元120的放电速率等因素综合确定,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是500毫秒、1秒、1500毫秒、2300毫秒、3秒、5秒、10秒、13秒等。
78.其中,压降阈值可以根据第一供电单元120的电池容量、第一供电单元120的放电速率、第一预设时长的长短、加热装置10的加热设置等因素综合确定,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是0.1v、0.5v、0.8v、1v、1.5v、1.8v、2v、2.5v等。
79.其中,第一电压阈值可以根据第一供电单元120的电池容量、第一供电单元120的放电速率、加热装置10的加热设置等因素综合确定,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是1v、1.8v、2v、2.5v、3v、3.2v、4v、4.8v、5v等。
80.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充电单元1501和/或第二充电单元1502用于在第一供电单元120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压降小于或等于压降阈值,和/或第一供电单元120的当前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供电单元130向第一供电单元120充电;如此,有助于确保第一供电单元120电量的稳定性,确保第一供电单元120能够向加热单元140稳定提供第一电能,有助于提高加热效率。
81.请参阅图4,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加热装置10还包括控制单元170,控制单元170用于获取第一供电单元120的当前电压,以及在当前电压小于第二电压阈值时,向第一供电单元120发送第一反馈信号。
82.其中,控制单元170可以是微控制单元等具有控制和/或处理信号功能的单元,在此不做限定。
83.其中,第二电压阈值可以根据第一供电单元120的电池容量、第一供电单元120的放电速率、加热装置10的加热设置等因素综合确定,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是2.5v、2.8v、3v、3.2v、3.4v等。
84.其中,第一反馈信号用于控制第一供电单元120停止提供第一电能。
85.具体地,控制单元170获取第一供电单元120的当前电压,在当前电压小于第二电压阈值的情况下,向第一供电单元120发送第一反馈信号,以控制第一供电单元120停止向加热单元140提供第一电能。
86.可以理解地,在第一电压阈值等于第二电压阈值时,控制单元170控制第一供电单元120停止向加热单元140提供第一电能,且第一充电单元1501和/或第二充电单元1502控制第二供电单元130向第一供电单元120充电。此外,基于第一供电单元120用电安全方面的考虑,可以设置第一电压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如此,在第一供电单元120停止向加热单元140提供第一电能时,第二供电单元130才向第一供电单元120充电,有助于确保用电安全。
87.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0还包括控制单元170,控制单元170用于获
取第一供电单元120的当前电压,以及在当前电压小于第二电压阈值时,向第一供电单元120发送第一反馈信号;如此,有助于确保第一供电单元120电量的稳定性,确保第一供电单元120能够向加热单元140稳定提供第一电能,有助于提高加热效率。
88.请参阅图5,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加热装置10还包括电池保护单元160,电池保护单元160用于获取第一供电单元120的当前电压,并在当前电压小于第三电压阈值时,向第一供电单元120发送第二反馈信号。
89.其中,第三电压阈值可以根据第一供电单元120的电池容量、第一供电单元120的放电速率、加热装置10的加热设置等因素综合确定,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是2v、2.2v、2.5v、2.8v、3v、3.2v、3.4v等。
90.其中,第二反馈信号用于控制第一供电单元120停止提供第一电能。
91.具体地,在当前电压小于第三电压阈值时,电池保护单元160向第一供电单元120发送第二反馈信号,以控制第一供电单元120停止提供第一电能。
92.需要说明地,在加热装置10中同时包括电池保护单元160和控制单元170的情况下,第三电压阈值可以小于第二电压阈值,如此,能够形成第一供电单元120的分级保护机制,也即是说,在第一供电单元120的当前电压小于第二电压阈值的情况下,若控制单元170未能控制第一供电单元120停止向加热单元140提供第一电能,则在第一供电单元120的当前电压小于第三电压阈值的情况下,电池保护单元160可以控制第一供电单元120停止提供第一电能,如此,有助于进一步确保第一供电单元120电量的稳定性,确保第一供电单元120能够向加热单元140稳定提供第一电能,有助于提高加热效率。
93.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0还包括电池保护单元160,电池保护单元160用于获取第一供电单元120的当前电压,并在当前电压小于第三电压阈值时,向第一供电单元120发送第二反馈信号;如此,有助于确保第一供电单元120电量的稳定性,确保第一供电单元120能够向加热单元140稳定提供第一电能,有助于提高加热效率。
94.请参阅图6,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加热装置10还包括控制单元170和温度检测单元180,其中,温度检测单元180用于检测利用加热单元140转换的热能所加热物体的温度,控制单元170用于根据加热物体的温度,控制第一供电单元120和/或第二供电单元130的供电情况。
95.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根据加热物体的温度,控制第一供电单元120和/或第二供电单元130的供电情况,包括:
96.控制单元170用于在加热物体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的情况下,输出第一反馈信号和第三反馈信号。
97.其中,第一反馈信号用于控制第一供电单元120停止提供第一电能。第三反馈信号用于控制第二供电单元130停止提供第二电能。
98.其中,预设温度阈值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或由加热装置10默认,在此不做限定。预设温度阈值可以根据用户所在地的海拔、加热装置10的功率等因素综合确定,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是80摄氏度、85摄氏度、91摄氏度、96摄氏度、98摄氏度、99摄氏度、100摄氏度、103摄氏度等。
99.其中,第二预设时长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或由加热装置10默认,在此不做限定。第二预设时长可以根据用户所在地的市电电压、加热装置10的功率等因素综合确定,在此不
做限定,例如可以是1秒、3秒、5秒、8秒、10秒、13秒、20秒、25秒、30秒、60秒、100秒等。
100.具体地,加热装置10可以是热水壶、电饭煲、锅炉等具有加热功能的设备,也可以是吹风机、烘干机、烘手机、烘脚机等实现出热风的设备,在此不做限定。
101.以加热装置10为热水壶为例,加热物体可以是热水壶中的水。温度检测单元180用于检测热水壶中的水温,控制单元170在水温超过预设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的情况下,输出第一反馈信号和第三反馈信号,以控制第一供电单元120停止提供第一电能,控制第二供电单元130停止提供第二电能。也即是说,在水温超过预设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的情况下,控制加热单元140停止加热。
102.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加热物体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的情况下,由控制单元170输出第一反馈信号和第三反馈信号,控制第一供电单元120停止提供第一电能和控制第二供电单元130停止提供第二电能;如此,有助于缩短加热时间,提高加热效率。
103.请参阅图7,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加热装置10还包括温度检测单元180,温度检测单元180用于检测利用加热单元140转换的热能所加热物体的温度,信号控制单元110用于根据加热物体的温度,控制第一供电单元120和/或第二供电单元130的供电情况。
104.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根据加热物体的温度,控制第一供电单元120和/或第二供电单元130的供电情况,包括:
105.信号控制单元110用于在加热物体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的情况下,输出第四反馈信号和第五反馈信号。
106.其中,第四反馈信号用于控制第一供电单元120停止提供第一电能,第五反馈信号用于控制第二供电单元130停止为第二子加热单元1402提供第二电能。
107.其中,预设温度阈值、第二预设时长与前文所述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108.以加热装置10为热水壶为例,加热物体可以是热水壶中的水。温度检测单元180用于检测热水壶中的水温,信号控制单元110在水温超过预设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的情况下,输出第四反馈信号和第五反馈信号,以控制第一供电单元120停止提供第一电能,控制第二供电单元130停止提供第二电能。也即是说,在水温超过预设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的情况下,控制加热单元140停止加热。
109.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加热物体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的情况下,由信号控制单元110输出第一反馈信号和第三反馈信号,控制第一供电单元120停止提供第一电能和控制第二供电单元130停止提供第二电能;如此,有助于缩短加热时间,提高加热效率。
110.请参阅图8,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信号控制单元110包括第一子信号控制单元1101和第二子信号控制单元1102,其中,第一子信号控制单元1101连接第一供电单元120,第一子信号控制单元1101用于发送第一加热信号至第一供电单元120,和/或用于发送第四反馈信号至第一供电单元120,第二子信号控制单元1102连接第二供电单元130,第二子信号控制单元1102用于发送第二加热信号至第二供电单元130,和/或用于发送第五反馈信号至第二供电单元130。
111.具体地,第一子信号控制单元1101连接第一供电单元120,当第一子信号控制单元1101发送第一加热信号至第一供电单元120时,第一供电单元120为第一子加热单元1401提
供第一电能。当第一子信号控制单元1101发送第四反馈信号至第一供电单元120时,第一供电单元120停止为第一子加热单元1401提供第一电能。
112.相类似地,第二子信号控制单元1102连接第二供电单元130,当第二子信号控制单元1102发送第二加热信号至第二供电单元130时,第二供电单元130为第二子加热单元1402提供第二电能。当第二子信号控制单元1102发送第五反馈信号至第二供电单元130时,第二供电单元130停止为第二子加热单元1402提供第二电能。
113.例如,在第一供电单元120为电池模块、第二供电单元130接入市电电源的情况下,若用户在户外使用加热装置10,户外环境不便接入市电电源,则可以通过第一子信号控制单元1101发送第一加热信号,控制第一供电单元120为第一子加热单元1401提供第一电能,使得第一子加热单元1401将第一电能转换为第一热能,达到加热的效果。
114.可以看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信号控制单元110包括第一子信号控制单元1101和第二子信号控制单元1102,并分别使用第一子信号控制单元1101连接第一供电单元120、使用第二子信号控制单元1102连接第二供电单元130,如此,有助于实现对两个子加热单元140的分别控制,用户可根据需求和喜好自行选择运行某一子加热单元140或运行多个子加热单元140,有助于优化用户体验。
115.请参阅图9,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加热装置10包括信号控制单元110、第一供电单元120、第二供电单元130、第一子加热单元1401、第二子加热单元1402、第一充电单元1501、第二充电单元1502、电池保护单元160、控制单元170和温度检测单元180。其中,各个单元的功能与前文所述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116.请参阅图10,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加热装置10包括第一子信号控制单元1101、第二子信号控制单元1102、第一供电单元120、第二供电单元130、第一子加热单元1401、第二子加热单元1402、第一充电单元1501、第二充电单元1502、电池保护单元160和温度检测单元180。其中,各个单元的功能与前文所述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117.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用于上述任一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10。加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8.101、获取信号控制单元的加热信号;
119.102、在所述加热信号包括第一加热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第一供电单元提供第一电能,使得加热单元基于所述第一电能产生热能;
120.103、在所述加热信号包括第二加热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第二供电单元提供第二电能,使得所述加热单元基于所述第二电能产生热能。
121.请参阅图12,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加热单元包括第一子加热单元和第二子加热单元,步骤102,在所述加热信号包括第一加热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第一供电单元提供第一电能,使得加热单元基于所述第一电能产生热能,包括以下步骤:
122.1021、在所述加热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加热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供电单元为所述第一子加热单元提供所述第一电能,使得所述第一子加热单元基于所述第一电能产生第一热能;
123.步骤103,在所述加热信号包括第二加热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第二供电单元提供第二电能,使得所述加热单元基于所述第二电能产生热能,包括以下步骤:
124.1031、在所述加热信号包括所述第二加热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供电单元
为所述第二子加热单元提供所述第二电能,使得所述第二子加热单元基于所述第二电能产生第二热能。
125.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加热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26.在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在预设时间内的压降小于或等于预设压降阈值,和/或所述第一供电单元的当前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供电单元向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充电。
127.其中,上述加热方法与前述任一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加热装置10的实施原理大致相同,具体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叙述。
128.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申请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技术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技术,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技术所必须的。
129.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130.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131.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132.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133.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