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油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07557发布日期:2022-04-06 19:01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油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油瓶。


背景技术:

2.市场上买来的食用油一般体积都比较大,如果直接向锅内倒,非但很麻烦,而且还控制不好用量,另外,为了健康生活,都提倡控制用油量。传统的做法是人们将大桶油倒入油壶或油瓶中,但是油壶和油瓶在倒油时不能很好的控制油量,而且出油也不均匀,尤其在烧烤时很不方便。为此,出现了喷油瓶,与传统倾倒油液的添油方式相比,喷油瓶利用喷嘴喷出的油液能更均匀的分布,喷出的油液为雾状或液状,方便控制喷出的油量,避免了油液的浪费。但是目前的喷油瓶的喷雾效果不够理想,而且瓶口也较小,灌油很不方便。
3.经查,现有专利号为cn202020085863.4的中国专利《一种喷油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顶部瓶口处通过螺纹拧接安装有一个喷头;所述瓶体的顶部还设置有一个内侧与喷头通过螺纹拧接的橡胶罩;所述压盖定位板的内侧活动嵌入安装有一个橡胶压盖;所述橡胶罩的外侧还固定设置有一个外支撑罩。橡胶压盖和橡胶罩的设置,有利于提高使用的整洁性,需要使用食用油时直接按压橡胶压盖,这时橡胶压盖内侧的条形柱会推动喷头向下按压,油雾会从喷头的喷油嘴向外喷出,这时向两侧和上方扩散的油雾会接触到橡胶压盖一侧的弧形槽壁,另一部分向四周扩散的油雾会接触到橡胶罩一侧的方形开口,从而阻止油雾直接向上下左右分散,多数油雾会直接向前喷出,避免油雾撒的到处都是,使用时更加整洁。
4.还有,专利号为cn202120053055.4的中国专利《一种喷油瓶》,包括瓶身和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中插设有吸油泵体,所述吸油泵体下端连接有通向瓶身内部的吸液管,所述吸油泵体上端设置有按键,按键上设置有喷嘴;所述连接筒上活动设置有用于驱动按键的顶盖,所述连接筒相对喷嘴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旋转顶盖,第二开口相对第一开口重合或错开。
5.上述二个喷油瓶都具有使用更加清洁且方便的特点,但是在喷雾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喷雾效果好、且灌油方便的喷油瓶。
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喷油瓶,包括瓶体和喷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组件通过转换接头可脱卸地安装在瓶体上,喷头组件包括主体,主体的下端与转接接头的上端卡套连接,瓶体内设有泵体,泵体的上端与主体的下端配合连接,主体内设有上活塞,主体的前侧上端设有喷嘴,喷嘴的下方设有驱动上活塞上下运动的扳手,其中喷嘴呈扁平喷口构造,喷嘴喷油时,喷油呈扇形平面喷射。
8.作为改进,所述瓶体的上端瓶口为缩径的外螺纹接口,转换接头采用外部腰线构
造,转换接头的下部具有与瓶口的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转换接头通过螺纹连接设置在瓶口处,转换接头的上部呈圆筒状结构,圆筒状结构的外周面环形间隔设有若干倒l形卡扣,主体的下端内壁上设有对应的卡块,主体的下端压套在转换接头的上部,通过卡接的方式与转换接头相连接。
9.进一步,所述泵体设置在转换接头的上部圆筒状结构内,泵体的上端通过中套与主体的下端相抵连接,泵体上开设有贯穿孔和回气孔,中套上设有对应的贯穿通孔,在泵体的底部、贯穿孔的下端形成供吸管插入的插口,回气孔通过主体上的小孔与外界连通,在主体的小孔上设有回气孔塞。
10.再进一步,所述瓶体内、吸管的下端还安装有滤网座,滤网座上设有滤网。
11.再进一步,所述泵体的下部为与转换接头的上部圆筒状结构配合的圆筒结构,泵体的上部为扩径部,泵体的上部外周设有与转换接头的上端相抵固定的台阶,中套定位设置在泵体的上端,主体套设在转换接头外与中套的上端相抵固定。
12.再进一步,所述主体内开设供上活塞置入并上下活动的空腔,上活塞的下端与空腔底部之间支撑有宝塔弹簧,空腔的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与泵体的贯穿孔相对应的直管,在直管的下端与中套的贯穿通孔之间设有阀片。
13.进一步,所述喷嘴安装在主体的上端前侧位置,在喷嘴的后侧的出水通道上设有将出水通道关闭的软开关,喷嘴外套设有将喷嘴关闭的锁扣,主体的前侧、扳手的下方设有将扳手锁定的夹子。
14.进一步,所述主体外设有一外壳和上盖,外壳罩盖在喷头主体外,转换接头的下端向下向外延伸与外壳和瓶体之间形成一条腰线,外壳的下端与转换接头的延伸部相抵,外壳的前侧对应于扳手的位置设有缺口,上盖的前侧设有供喷嘴伸出的开孔。
15.最后,所述扁平喷口构造是喷嘴在圆盘中心水平面位置开有扁平的喷口,喷口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形成逐渐向外的唇边。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喷嘴采用特殊的扁平喷口构造,有效解决了喷油效果不佳的问题,使得喷油呈扇形平面喷射;在螺口瓶体上增设转换接头,有效改大了瓶口,同时使用方便;转换接头采用外部腰线构造,使得整体结构外观更加新颖美观;瓶体采用无铅玻璃广口瓶,环保卫生,清洁方便,可反复使用;泵体结构简洁,吸管下端设置滤网,使用更加卫生;扳手下方设置夹子,避免由于碰到扳手造成漏液。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装配快捷方便,不仅喷雾效果好、灌油方便,而且还有效控制了用油量,使用安全可靠,尤其适用于烧烤时喷油,也可用于日常烧菜时喷油。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分解图;
19.图3为图1的右视图;
20.图4为图3中喷嘴的放大图;
21.图5为图4的纵向剖视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出去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喷油状态图;
24.图8为图7的俯视图;
25.图9为转换接头的立体图;
26.图10为夹子的侧视图;
27.图11为泵体另一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9.如图1~11所示,一种喷油瓶,包括瓶体1和喷头组件,喷头组件通过转换接头3可脱卸地安装在瓶体1上,喷头组件包括主体2,主体2的下端与转接接头3的上端卡套连接,瓶体1内设有泵体4,泵体4的上端与主体2的下端配合连接,主体2内设有上活塞7,主体7的前侧上端设有喷嘴5,喷嘴5的下方设有驱动上活塞7上下运动的扳手6,其中喷嘴5呈特殊的扁平喷口构造5a,喷嘴5喷油时,喷油呈扇形平面喷射。
30.具体结构为:瓶体1的上端瓶口为缩径的外螺纹接口,转换接头3采用外部腰线构造,转换接头3的下部具有与瓶口的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转换接头3通过螺纹连接设置在瓶口处,瓶口与转换接头3之间衬有o形密封圈80,内螺纹通常是采用直径为42mm牙,为广口瓶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转换接头3的上部呈圆筒状结构,圆筒状结构的外周面环形间隔设有若干倒l形卡扣31,主体2的下端内壁上设有对应的卡块,主体2的下端压套在转换接头3的上部,通过卡接的方式与转换接头3相连接,由于转换接头3采用中空构造,优点是组装时轻松阻力小,进入后不宜转动,牢牢固定在里面,l形卡扣31采用大角度滑坡,安装主体时很容易压进去,后有倒直角与主体2扣块牢牢固定。
31.泵体4的下部为与转换接头3的上部圆筒状结构配合的圆筒结构,泵体4的上部为扩径部,泵体4的上部外周设有与转换接头3的上端相抵固定的台阶。泵体4的下部设置在转换接头3的上部圆筒状结构内,泵体4的上端通过台阶与转换接头3的上端面相抵,泵体4的上端设有中套9,主体2套设在转换接头3外与中套9的上端相抵固定,这样就将泵体4固定。泵体4上开设有贯穿孔和回气孔42,中套9上设有对应的贯穿通孔,在泵体4的底部、贯穿孔的下端形成供吸管10插入的插口41,回气孔42通过主体2上的小孔21与外界连通,使得瓶内的压强与外界为同一个大气压,在主体2的小孔21上设有回气孔塞21a。瓶体1内、吸管10的下端还安装有滤网座101,滤网座101上设有滤网102,滤网102为200目超细网格布,滤网102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通过滤网101能有效隔离极细小的杂质,确保食用油品的卫生。
32.主体2内开设供上活塞7置入并上下活动的空腔,上活塞7的下端与空腔底部之间支撑有宝塔弹簧8,空腔的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与泵体4的贯穿孔相对应的直管,在直管的下端与中套9的贯穿通孔之间设有阀片70。喷嘴5安装在主体2的上端前侧位置,在喷嘴5的后侧的出油通道上设有将出油通道关闭的软开关40,喷嘴5外套设有将喷嘴5关闭的锁扣50。喷嘴5采用特殊的扁平喷口构造5a,就是喷嘴5在圆盘中心水平面位置开有扁平的喷口,喷口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形成逐渐向外的唇边。主体2的前侧、扳手6的下方设有将扳手6锁定的夹子60,设置夹子60就可以在不使用时将扳手6固定,避免瓶内的食用油在运输过程中因外力碰到扳手而造成漏油的情况发生,夹子60的设计采用三角形原理,夹子60的a处与扳手6接触,不会左右摆动,夹子60的b处与主体2前侧的筋配合取放轻松,同时夹子60的c处与主体2前侧面配合,形成三角形受力空间,夹子60的指环61正好一个成年人的手指大小拿取手
感舒服,在里侧62具有倒角,组装时方便,省力,取下省力。
33.主体2外设有一外壳20和上盖30,外壳20罩盖在主体2外,转换接头3的下端向下和向外延伸与外壳20和瓶体1之间形成一条腰线,外壳20的下端与转换接头3的延伸部相抵,外壳20的前侧对应于扳手的位置设有缺口,上盖30的前侧设有供喷嘴5伸出的开孔。
34.本实施例的瓶体1采用无铅玻璃材质的广口瓶,环保卫生,瓶口大,倒油方便,清洁方便,可反复使用。
35.使用时,将转换接头3螺纹连接在瓶体1上,往瓶体1内注入食用油,将安装好外壳20、上盖30及泵体4的主体2套设在转换接头3上,向下压卡旋入即可完成装配。
36.由于喷嘴5采用特殊的半月亮构造,有效解决了喷油效果不佳的问题,使得喷油呈扇形平面喷射,如图7、8所示,不仅喷雾均匀,而且还有效控制了用油量,使用非常方便。
37.如图11,泵体4此孔也可以是封闭的.可以取消上面一个阀片,减少组装成本。减少下面一个装持继弹簧结构。结构改进有效解决下弹簧长时间泡在油里面而不卫生问题。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