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窗帘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73552发布日期:2022-09-09 23:52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窗帘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窗帘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驱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将通过窗帘电机带动帘布在导向滑轨上水平运动的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2.窗帘是一种实用且美观的日常家居用品,通常设置于门窗上,帘布通过滑动机构设置于导轨上后,牵动帘布即可控制其打开或者关上,从而实现装饰、遮阳隔热和调节室内光线等多方面功能。可以说,窗帘已经是现代家居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3.依驱动方式的不同,窗帘可分为手动式窗帘和电动式窗帘。传统的手动式窗帘通常仅包括帘布、滑动机构和导向滑轨,帘布通过滑动机构设置于导向滑轨上,只需要用手拉动帘布即可控制窗帘的打开或者关上。相比于传统的手动式窗帘,现代的电动式窗帘结构更加复杂,但功能也更加强大,使用更为方便:用户无须用手拉动帘布,通过操控电机,即可简单地控制窗帘的打开或者关上。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件部分,可以说电动式窗帘的普及度会越来越高。
4.通过窗帘电机带动帘布在导向滑轨上水平运动来控制窗帘,这是电动窗帘的其中一种控制方案。然而,提出一种高效的传动机构,实现将窗帘电机的动力作用于导向滑轨上,这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动窗帘驱动结构,能够利用高效的传动机构,将窗帘电机的动力作用于导向滑轨上,从而带动帘布开合。
6.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电动窗帘驱动结构,包括:
8.驱动壳体,所述驱动壳体内设置有容纳空腔;
9.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动力齿轮、传动齿轮和驱动齿轮,所述动力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和所述驱动齿轮由下至上依次排列并啮合,所述动力齿轮通过其上的连接部与窗帘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
10.驱动滚轮,所述驱动滚轮与所述驱动齿轮相互同轴固定,所述驱动滚轮通过外露于所述驱动壳体的部分抵接于导向滑轨上。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由下至上依次排列并啮合的动力齿轮、传动齿轮和驱动齿轮,将窗帘电机的动力输出至驱动滚轮上,并通过驱动滚轮与导向滑轨的抵接作用,将窗帘电机的动力作用于导向滑轨上,从而带动帘布开合,具有结构简单和传动效率高等优点。
12.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壳体包括第一外壳部和第二外壳部,所述第一外壳部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之间通过外部连接件组成所述驱动壳体,并形成容纳空腔;
13.所述第一外壳部的上方开设有一滚轮缺口,所述驱动滚轮通过所述滚轮缺口抵接于导向滑轨上。
14.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外壳部和第二外壳部形成容纳空腔,能够实现本驱动结构的内部组件的合理装配;而设置有滚轮缺口,能够在保证合理装配时,有效保证驱动滚轮与导向滑轨的有效接触,同时保证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壳部和所述第二外壳部均由水平部和竖直部组成,所述容纳空腔由水平部和竖直部形成有水平腔体和竖直腔体,所述竖直腔体的上部与所述水平腔体相连通;
16.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竖直腔体内,所述驱动滚轮设置于所述水平腔体内。
17.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形成有水平腔体和竖直腔体,便于形成有足够的空间设置驱动滚轮,同时将传动组件立体式地设置于竖直腔体内,有利于缩小整个驱动结构的体积。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壳部的下端凹陷形成有滑动卡接槽,所述驱动壳体通过所述滑动卡接槽可拆卸地设置于电机壳体上。
19.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驱动壳体通过滑动卡接槽可拆卸地设置于电机壳体上,有利于简化本驱动结构与窗帘电机之间的固定连接。
20.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卡接槽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滑动卡接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部下端的两侧。
21.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外壳部下端的两侧各设一个滑动卡接槽,能够使得驱动结构与窗帘电机之间的配合更加牢固。
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壳部和所述第二外壳部的下端通过突起部分别形成第一卡扣件和第二卡扣件,所述驱动壳体通过所述第一卡扣件和所述第二卡扣件卡接于电机壳体上。
23.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滑动卡接槽的基础上,驱动壳体还通过第一卡扣件和第二卡扣件卡接于电机壳体上,使得驱动壳体和机壳体之间的结构更加牢固。
24.进一步地,所述突起部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25.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半圆形的突起部形成第一卡扣件和第二卡扣件卡接,有利于简化驱动壳体和机壳体之间的装配。
2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滚轮包括驱动辊筒、驱动内芯和驱动轴;
27.所述驱动辊筒为圆柱状结构,所述驱动辊筒的中央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内部凹槽;
28.所述驱动内芯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外部凸块,所述外部凸块与所述内部凹槽一一对应,所述驱动内芯通过外部凸块与内部凹槽的啮合而设置于所述驱动辊筒中,所述驱动齿轮设置于所述驱动内芯的另一端;
29.所述驱动内芯的中央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通孔,所述驱动内芯通过此通孔穿设于所述驱动轴上。
30.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接收来自窗帘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的动力,同时不需要额外再设置更多的齿轮,直接通过此动力控制驱动辊筒以驱动轴为中轴旋转,从而驱动帘布运动。
31.进一步地,所述动力齿轮上设置有d形孔,所述动力齿轮通过所述d形孔与窗帘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
32.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保证窗帘电机与动力齿轮之间的同步运动。
33.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壳体的两侧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上端设置于导向滑轨上,所述弹性件通过弹力保持所述驱动滚轮与导向滑轨之间的有效接触。
34.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弹性件可对本驱动结构施加一个向上的力,从而将驱动滚轮抵接于导向滑轨上。
附图说明
3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窗帘驱动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3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窗帘驱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3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窗帘驱动结构中第一外壳部和第二外壳部的配合示意图。
3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窗帘驱动结构中驱动齿轮和驱动滚轮的示意图。
39.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40.驱动壳体1、传动组件2、驱动滚轮3、弹性件4;
41.第一外壳部101、第二外壳部102、滚轮缺口103、滑动卡接槽104、第一卡扣件105、第二卡扣件106;
42.动力齿轮201、传动齿轮202、驱动齿轮203;
43.驱动辊筒301、驱动内芯302、驱动轴303、内部凹槽304、外部凸块305。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47.从结构上看,电动式窗帘主要包括窗帘电机、传动齿轮、帘布和导向滑轨。导向滑轨固定设置在墙壁上,帘布通过滑动机构活动设置于导向滑轨上;窗帘电机通过传动齿轮
输出动力,从而带动帘布的打开或者关上。相比于传统的手动式窗帘,现代的电动式窗帘结构更加复杂,但功能也更加强大,使用更为方便:用户无须用手拉动帘布,通过操控电机,即可简单地控制窗帘的打开或者关上。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件部分,可以说电动式窗帘的普及度会越来越高。
48.通过窗帘电机带动帘布在导向滑轨上水平运动来控制窗帘,这是电动窗帘的其中一种控制方案。简而言之,就是将窗帘电机设置于导向滑轨上,通过窗帘电机的运动来直接带动窗帘的运动。这样的方案可以省略一些例如拉珠链条之间的传动件,同时不需要额外在墙壁上进行安装,装配比较方便。然而,如何提高传动机构的传动效率,将窗帘电机的动力更高效地作用于导向滑轨上,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49.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优化传动机构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窗帘驱动结构,包括驱动壳体1、传动组件2和驱动滚轮3。具体地,所述驱动壳体1内设置有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用于容纳安装所述传动组件2和所述驱动滚轮3等内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2包括动力齿轮201、传动齿轮202和驱动齿轮203,所述动力齿轮201、所述传动齿轮202和所述驱动齿轮203由下至上依次排列并啮合,所述动力齿轮201通过其上的连接部与窗帘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所述驱动滚轮3与所述驱动齿轮203相互同轴固定,所述驱动滚轮3通过外露于所述驱动壳体1的部分抵接于导向滑轨上。
50.本技术方案的创新点在于通过下至上依次排列并啮合的动力齿轮201、传动齿轮202和驱动齿轮203,将窗帘电机的动力向上传输从而控制驱动滚轮3的转动。驱动滚轮3通过外露于驱动壳体1的部分抵接于导向滑轨上,因此驱动滚轮3在转动的过程中,会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从而产生相对于导向滑轨的运动。
51.由此可见,利用由下至上依次排列并啮合的动力齿轮201、传动齿轮202和驱动齿轮203,通过将窗帘电机的动力输出至驱动滚轮3上,并通过驱动滚轮3将窗帘电机的动力作用于导向滑轨上,从而带动帘布开合,具有结构简单和传动效率高等优点。
52.本驱动结构具有较多的内部组件,装配过程较为繁琐;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动力齿轮201、传动齿轮202和驱动齿轮203等内部组件会发生运动,一旦异物进入,容易造成卡死,甚至出现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将内部组件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而这又会使得驱动滚轮3无法与导向滑轨相的抵接。
53.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述驱动壳体1包括第一外壳部101和第二外壳部102,所述第一外壳部101和所述第二外壳部102之间通过外部连接件组成所述驱动壳体1,并形成容纳空腔;所述第一外壳部101的上方开设有一滚轮缺口103,所述驱动滚轮3通过所述滚轮缺口103抵接于导向滑轨上。
54.通过第一外壳部101和第二外壳部102形成容纳空腔,能够实现本驱动结构的内部组件的合理装配,只需要将动力齿轮201、传动齿轮202和驱动齿轮203组装形成传动组件2的整体后,再将传动组件2固定于第一外壳部101或者第二外壳部102上,并进一步将第一外壳部101和第二外壳部102装配在一起,形成驱动壳体1,即可完成安装。同时,由于在第一外壳部101的上方开设有一滚轮缺口103,驱动滚轮3通过滚轮缺口103露出一部分与导向滑轨接触,如此一来就能够在保证合理装配的前提下,有效保证驱动滚轮3与导向滑轨的有效接触,同时保证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55.在本技术方案中,驱动结构的作用是带动帘布运动,在帘布运动的同时,驱动结构
也会在导向滑轨上做水平方向的运动。为避免驱动结构在运动过程中碰撞到其他人或者物,驱动结构的体积应该尽可能地小。与此同时,本技术方案基于驱动滚轮3与导向滑轨之间的摩擦力产生相对运动,为保证驱动力,驱动滚轮3需要较大的体积才能保证与导向滑轨之间的接触面积足够大,从而提供更大的摩擦力。而上述两种工作原理和设计需求却是相互矛盾的。
56.如图2和图3所示,优选地,为解决上述矛盾,本技术方案的另一创新点在于,所述第一外壳部101和所述第二外壳部102均由水平部和竖直部组成,所述容纳空腔由水平部和竖直部形成有水平腔体和竖直腔体,所述竖直腔体的上部与所述水平腔体相连通;所述传动组件2设置于所述竖直腔体内,所述驱动滚轮3设置于所述水平腔体内。
57.通过水平部和竖直部的结构特点,在驱动壳体1内形成有水平腔体和竖直腔体,便于在水平腔体形成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安装设置驱动滚轮3,并将传动组件2由下而上立体式地设置于竖直腔体内,在保证驱动滚轮3与导向滑轨之间的接触面积足够大的同时,还能缩小整个驱动结构的体积,从而巧妙解决上述矛盾。
58.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外壳部101的下端凹陷形成有滑动卡接槽104,所述驱动壳体1通过所述滑动卡接槽104可拆卸地设置于电机壳体上。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的部件为倒置状态。
59.相应地,只需要在电机壳体上设置有与滑动卡接槽104对应的结构,即可高效实现驱动壳体1和电机壳体之间的连接。具体的安装过程为:将驱动壳体1上的滑动卡接槽104与电机壳体上的结构对接在一起,然后施加推力在驱动壳体1上,直至滑动卡接槽104完全卡入,即可完成安装。基于上述结构,驱动壳体1通过滑动卡接槽104可拆卸地设置于电机壳体上,有利于简化本驱动结构与窗帘电机之间的固定连接。
60.具体地,所述滑动卡接槽104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滑动卡接槽104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部101下端的两侧。第一外壳部101下端的两侧各设一个滑动卡接槽104,能够使得驱动结构与窗帘电机之间的配合更加牢固。
61.如图3所示,结合滑动卡接槽104,所述第一外壳部101和所述第二外壳部102的下端均通过突起部形成第一卡扣件105和第二卡扣件106,所述驱动壳体1通过所述第一卡扣件105和所述第二卡扣件106卡接于电机壳体上。在滑动卡接槽104的基础上,驱动壳体1还通过第一卡扣件105和第二卡扣件106卡接于电机壳体上,使得驱动壳体1和机壳体之间的结构更加牢固。
62.具体地,所述突起部的横截面为半圆形。通过半圆形的突起部形成第一卡扣件105和第二卡扣件106卡接,有利于简化驱动壳体1和机壳体之间的装配。在安装或者拆卸的过程中,只需要稍微用力,利用半圆形的突起部,即可将驱动壳体1和机壳体相互卡接在一起或者相互分离开来。
63.如图4所示,本技术方案的另一创新点在于,所述驱动滚轮3包括驱动辊筒301、驱动内芯302和驱动轴303。
64.所述驱动辊筒301为圆柱状结构,所述驱动辊筒301的中央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内部凹槽304;所述驱动内芯302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外部凸块305,所述外部凸块305与所述内部凹槽304一一对应,所述驱动内芯302通过外部凸块305与内部凹槽304的啮合而设置于所述驱动辊筒301中,所述驱动齿轮203设置于所述驱动内芯302的另一端;所述驱动内芯
302的中央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通孔,所述驱动内芯302通过此通孔穿设于所述驱动轴303上。
65.驱动辊筒301和驱动内芯302通过一一对应的内部凹槽304和外部凸块305相互啮合而组成一个整体,再将此整体通过驱动内芯302的中央的通孔穿设于驱动轴303,即可完成安装。当传动齿轮202被驱动时,会带动驱动辊筒301和驱动内芯302所组成的整体一并绕着驱动轴303转动。
66.基于以上结构,特别是将驱动齿轮203设置于驱动内芯302上,能够有效接收来自窗帘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的动力,同时不需要额外再设置更多的齿轮,直接通过驱动齿轮203提供动力,控制驱动辊筒301以驱动轴303为中轴旋转,从而驱动帘布运动。
67.如图2所示,所述动力齿轮201上设置有d形孔,所述动力齿轮201通过所述d形孔与窗帘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对应地,窗帘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的横截面也为d形结构。如此一来,只需要将动力输出轴套入d形孔内,当窗帘电机工作时,其动力输出轴就会发生转动,通过d形孔的设置,即可保证窗帘电机与动力齿轮201之间的同步运动。
68.在实施本技术方案的过程,关键点之一在于保持驱动滚轮3能够有效抵接于导向滑轨上,只有如此,驱动滚轮3在转运时才能与导向滑轨产生摩擦力,进而相对于导向滑轨运动。
69.如图2所示,为保证驱动滚轮3能和导向滑轨之间的有效抵接,所述驱动壳体1的两侧设置有弹性件4,所述弹性件4的上端设置于导向滑轨上,所述弹性件4通过弹力保持所述驱动滚轮3与导向滑轨之间的有效接触。
70.弹性件4的上端设置于导向滑轨上,弹性件4会时刻向驱动滚轮3施加一个向上的弹力,此弹力会使得驱动滚轮3能够保持时刻抵接于导向滑轨上,从而保证了本技术方案中驱动结构的正常工作。
71.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