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床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44634发布日期:2022-03-20 02:36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床垫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床垫。


背景技术:

2.现有床垫包括垫体以及环绕垫体设置的围边框架,围边框架包括若干端部固接的围边构件,相邻围边构件的端部间通过胶水粘连,导致围边构件在完成胶水涂装和贴合粘连后需要静置,为胶水提供风干时间,导致装配效率降低,影响装配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床垫,通过在围边构件的端部间设置竖向插接的榫头和榫眼来固接,有效提升装配效率,提升装配体验。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床垫,包括垫体以及环绕垫体设置的围边框架,所述围边框架包括若干通过对应端部连接的围边构件,相邻围边构件的对应端部间通过限位结构连接,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分置在对应端部上的榫眼和榫头,所述榫眼和榫头的轴线均为竖向设置,所述榫头竖向插入所述榫眼内,以限制榫头水平向脱离榫眼。相邻围边构件的对应端部上分别设置榫头和榫眼,榫头竖向插入榫眼并确保相邻围边构件的对应端部牢固连接,既确保围边构件能快速地装配形成包裹垫体的围边框架,有效缩短装配时长,提升装配效率,还确保相邻围边构件的水平向相对位置固定,防止相邻围边构件发生水平向脱离的情况,提升连接牢固性。
5.作为优选,所述围边构件与所述垫体对应边缘的长度匹配,以使相邻围边构件互为垂直固接并围合形成方形的围边框架。围边构件与垫体的对应边缘具有相同的长度,使得围边构件能围合形成匹配包裹垫体周缘的围边框架,有效消除围边框架内侧壁与垫体外侧壁间的缝隙,确保围边框架紧密套置在垫体上,对垫体起到保护作用。
6.作为优选,所述围边构件的端面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榫头,榫头的轴线竖向设置且与围边构件的轴线互为垂直,使得围边构件能通过竖向升降来驱使榫头插入榫眼,并有效防止榫头水平向脱离榫眼,确保相邻围边构件稳定连接。
7.作为优选,所述围边构件端部朝向对应榫头的侧壁上开设所述榫眼,所述榫眼的上端口敞露于所述围边构件端部的顶面上。所述榫眼以轴线竖置方式开设在围边构件的端部上,使得榫头能竖向插入榫眼并限制其水平向脱离,既方便装配,还提升连接可靠性。
8.作为优选,所述榫头以轴线竖置姿态设置在所述围边构件端面的中部,使得榫眼两侧均具有较厚的壁面,提升榫眼的抗形变性能,确保相邻围边构件保持互为垂直的姿态。
9.作为优选,所述围边框架呈方形,相邻围边构件匹配固接并拼合形成平整的围边框架外侧壁。垫体呈方形,所述围边框架能紧密包裹垫体,相邻围边构件的端面和侧壁拼合形成平整的围边框架外侧壁,确保围边框架的美观性。
10.作为优选,所述榫眼深度大于所述榫头的高度,以使榫头完整插置在所述榫眼内,防止榫头发生顶部外露于榫眼的情况,确保围边框架的顶面平整,提升床垫美观性。
11.作为优选,所述榫眼底部设有承托台,榫头竖向插入榫眼并搭接在所述承托台上。承托台对插入榫眼的榫头起到竖向承托作用,防止相邻围边构件间发生竖向偏移,确保围边框架结构稳定。
12.作为优选,所述榫头和榫眼具有相同的径向截面轮廓,所述榫头的径向截面轮廓呈梯形,所述榫头的短底边与侧边间夹角为a,100
°
≤a≤120
°
。榫眼的径向截面轮廓与榫头匹配且为梯形,将参数a设置在100
°
至120
°
之间,确保榫头具有较好的抗弯折性能,进而保证相邻围边构件能以互为垂直的姿态牢固连接。
13.作为优选,所述榫眼的水平向截面轮廓呈梯形,所述榫眼的短底边敞露于围边构件端部朝向榫头的侧壁并形成开口,所述榫眼的短底边长度小于所述榫头的短底边长度,以使所述榫头与对应围边构件间的衔接处被所述开口紧密夹持。开口为榫头与对应围边构件间的衔接部提供竖向移动的空间,使得榫头能竖向插置在榫眼内并确保相邻围边构件牢固连接。通过减小榫眼的短底边长度来使得开口能紧密夹持衔接部,有效防止榫头发生脱离榫眼的情况。
14.作为优选,所述榫眼的长底边长度不小于榫头的长底边长度,以使榫头长底边通过过度配合方式插置在所述榫眼的长底边处,以限制所述开口受力扩张。榫眼的长底边不会因插入榫头而变形,有效防止开口因榫眼长底边因挤压形变而发生扩张的情况,既确保开口紧密夹持榫头与围边构件的衔接部,还确保相邻围边构件紧密贴合,防止发生局部翘起的情况。
15.作为优选,相邻围边构件通过限位结构连接时,榫头插入对应榫眼,榫头周边区域与开口周边区域间通过热熔胶粘连固接。通过热熔胶对相邻围边构件进行进一步固接,既提升连接可靠性,还防止发生局部翘起的情况,有效消除相邻围边构件间缝隙。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相邻围边构件的对应端部上分别设置榫头和榫眼,榫头竖向插入榫眼并确保相邻围边构件的对应端部牢固连接,既确保围边构件能快速地装配形成包裹垫体的围边框架,有效缩短装配时长,提升装配效率,还确保相邻围边构件的水平向相对位置固定,防止相邻围边构件发生水平向脱离的情况,提升连接牢固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所述床垫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所述围边构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所述榫眼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所述榫头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所述榫眼和榫头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垫体,2、围边框架,3、围边构件,4、榫眼,5、榫头,6、承托台,7、长底边,8、短底边。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24.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床垫,由垫体1以及环绕垫体1设置的围边框架2组成,所述围
边框架2包括若干通过对应端部连接的围边构件3,相邻围边构件3的对应端部间通过限位结构连接,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分置在对应端部上的榫眼4和榫头5,所述榫眼4和榫头5的轴线均为竖向设置,所述榫头5竖向插入所述榫眼4内,以限制榫头5水平向脱离榫眼4。相邻围边构件3间通过限位结构固接,既确保围边构件3牢固连接,还能提升装配效率,无需静置就能进行后续装配,提升生产效率。
25.在实际操作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分置在相邻围边构件3的对应端部上的榫头5和榫眼4,安装时,相邻围边构件3竖向升降并靠拢,榫头5竖向插入榫眼4,既能利用榫头5外侧壁和榫眼4内侧壁间摩擦力来防止相邻围边构件3发生竖向脱离的情况,还能利用榫眼4水平向夹持榫头5来防止相邻围边构件3发生水平向偏移的情况,确保相邻围边构件3精确固接。
26.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围边构件3与所述垫体1对应边缘的长度匹配,以使相邻围边构件3互为垂直固接并围合形成方形的围边框架2。所述垫体1呈方形,所述围边框架2包括四根与垫体1四个边缘长度对应的围边构件3,安装时,将四根围边构件3依次环绕垫体1边缘设置并将相邻围边构件3的对应端部通过限位结构固接,以使围边框架2紧密包裹垫体1,对垫体1起到保护作用。
27.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围边构件3的端面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榫头5(如图4所示),所述围边构件3端部朝向对应榫头5的侧壁上开设所述榫眼4(如图3所示),所述榫眼4的上端口敞露于所述围边构件3端部的顶面上。将相邻的围边构件3设定为设有榫头5的第一构件和设有榫眼4的第二构件,第一构件的端面设有榫头5,第二构件的端部侧壁设有榫眼4。安装时,如图5所示,先将第二构件贴合设置在垫体1的对应边缘上,再将第一构件自上而下贴合设置在垫体1的对应边缘上,在此过程中,榫头5会随着第一构件同步下落并竖向插置在第二构件上的榫眼4中,安装到位后,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互为垂直且等高设置,使得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配合包裹垫体1的两相邻边缘和位于相邻边缘间的拐角。相邻围边构件3通过上述方式匹配衔接并完整包裹所述垫体1。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榫眼4的水平向截面轮廓呈梯形,所述榫眼4的短底边8敞露于围边构件3端部朝向榫头5的侧壁并形成开口,所述榫眼4竖向贯通地设置在围边构件3上,所述榫眼4包括开设在围边构件3顶面和底面的端口以及开设在围边构件3侧壁上的开口,安装时,端口用于榫头5插置,开口用于容纳榫头5与围边构件3的衔接部,确保榫头5能与对应围边构件3牢固连接,进而起到固接相邻围边构件3的作用。所述榫头5和榫眼4具有相同的径向截面轮廓,所述榫头5的径向截面轮廓呈梯形,所述榫头5的短底边8与侧边间夹角为a,a=110
°
,使得榫头5的短底边8长度不会因参数a过大而减小,确保榫头5的抗弯折性能。
29.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围边构件3均为弹性件,所述榫头5以局部过盈配合方式卡置固接在榫眼4内。具体地,所述榫眼4的短底边8长度小于所述榫头5的短底边8长度,以使所述榫头5与对应围边构件3间的衔接处被所述开口紧密夹持,安装时,所述榫头5沿榫眼4端口竖向插入,衔接部插置在所述开口内,安装到位后,开口和衔接部会因相互插接而发生形变,开口会因形变而积蓄紧密夹持衔接部的预紧力,衔接部会因形变而积蓄紧胀开口的预紧力,使得开口和衔接部间通过过盈配合方式连接,防止榫头5通过开口脱离榫眼4。通过增加榫头5外侧壁和榫眼4内侧壁间摩擦力来起到竖向定位的作用,防止榫头5发生竖向脱离榫眼4的情况。此外,所述榫眼4的长底边7长度不小于榫头5的长底边7长度,榫头5长底边7
通过过度配合方式插置在所述榫眼4的长底边7处,榫头5的长底边7不会对榫眼4的长底边7施加挤压力,防止开口因扩张松弛而发生无法夹紧衔接部的情况。
30.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围边框架2呈方形,相邻围边构件3匹配固接并拼合形成平整的围边框架2外侧壁。在安装时,第一构件的端面会贴合在第二构件端部朝向垫体1的侧壁上,具体地,所述榫头5与第一构件背向垫体1侧壁面间距离为c,所述榫眼4与第二构件端面间距离为b,当c=b时,榫头5插入榫眼4并使得第一构件背向垫体1的外侧壁与第二构件的端面齐平衔接,由此拼合形成围边框架2平整的外侧壁,确保围边框架2美观性。
31.在实际操作中,所述榫头5以轴线竖置姿态设置在所述围边构件3端面的中部,使得围边构件3端面两侧均预留有贴合区域,通过增加榫眼4与对应围边构件3端面间距离来提升抗形变性能,确保相邻围边构件3在水平面内维持垂直姿态。
32.在实际操作中,所述榫眼4深度大于所述榫头5的高度,以使榫头5完整插置在所述榫眼4内。所述榫眼4竖向贯穿地开设在围边构件3的端部上,所述榫头5高度与不大于榫眼4深度,使得榫头5完整地插置隐藏在榫眼4中,且榫头5的顶面和底缘分别与榫眼4的上端口和下端口齐平设置,确保围边框架2的顶面和底面保持平整,既通过增加接触面积来提升连接强度,又能提升美观性。
33.在实际操作中,相邻围边构件3通过对应端部连接时,榫头5插入对应榫眼4,榫头5周边区域与榫眼4周边区域间通过热熔胶粘连固接,既能提升相邻围边构件3间的连接强度,还能防止相邻围边构件3的贴合区域间发生翘起变形的情况,确保围边框架2表面平整,提升美观性。由于相邻围边构件3已被限位结构连接固定,使得涂抹热熔胶后无需静置冷却,确保装配效率。
34.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围边构件3的两端可选择性地设置榫头5或榫眼4,确保相邻围边构件的对应端部间可通过榫头5和榫眼4插置固接,包括在围边构件3两端同时设置榫头5、在围边构件3两端同时设置榫眼4以及在围边构件两端分别设置榫头5和榫眼4等结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35.可以理解地,参数a还可以为100
°
、105
°
、115
°
、120
°
等,只要符合100
°
≤a≤120
°
的要求即可。
36.可以理解地,所述围边构件3均为弹性件,具体地,所述围边构件可以使用海绵材质、珍珠棉材质等加工形成,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37.可以理解地,所述榫眼4还可以设置为盲孔,通过在所述榫眼4底部设置承托台6来封堵下端口,有效限制榫头5从榫眼4下端口脱离,在使用时,榫头5的高度不超过榫眼4的深度,确保榫头5完整地插置隐藏在榫眼4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