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托用弹片贴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65692发布日期:2022-04-22 10:58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胸托用弹片贴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坐姿矫正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胸托用弹片贴合机构。


背景技术:

2.读写姿势不正确,视距过近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不正确坐姿所导致的近视眼和脊柱变形等影响身体健康的情况极易发生,该情况大部分发生在中小学身体成长旺盛的时期,青少年和学生会不自觉养成坐姿不正确的习惯。
3.现在市场上也有各式各样的坐姿矫正器,帮助青少年、学生、办公人员等使用者进行坐姿的矫正,该矫正器一般包括了底座、固定块和胸托,使用时硬质的胸托固定在固定块上,胸托的表面与使用者的胸部处贴合,但是由于使用者的胸部处的轮廓不一致,长期使用后,胸托表面与胸部处的硬接触处会导致使用者的胸部处有较硬的不适感,且整个贴合也不稳定,当人体轻微移动时,人体的胸部处也会相对胸托有大范围的滑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胸托用弹片贴合机构,以解决人体轻微移动时,人体的胸部处与胸托板本体贴合不稳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胸托用弹片贴合机构,包括壳体、底板以及胸托板本体,胸托板本体沿底板表面的水平中线对称设置,底板可拆卸安装在壳体上,胸托板本体与底板之间设有若干弹片,弹片的一端与胸托板本体靠近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弹片的另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胸托板本体与底板之间设有若干供胸托板本体相对底板浮动的滑动部。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为:当胸托用弹片贴合机构在使用时,先将胸托用弹片贴合机构安装到固定块上,使得人体的胸部与胸托板本体相对;当人坐下时,人体的胸部与胸托板本体贴合。
7.当人体的胸部处相对于底板轻微移动时,由于人体的胸部贴合在胸托板本体上,此时弹性的弹片在支撑力方向变化下产生相应的形变,进而支撑胸托板本体随动,使得人体的胸部处与胸托板本体一直处于贴合状态,能够有效解决人体的胸部处与胸托板本体贴合不稳的问题;同时弹片对设置,让人体的胸部处与胸托板本体贴合时更具有弹性,能够提升人体胸部处的舒适感。
8.进一步,弹片与底板之间设有固定件,固定件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中心处,弹片远离胸托板本体的一端均与固定件固定连接。
9.通过上述设置,弹片远离胸托板本体的一端能够被固定件固定在底板的中心处,使得弹片沿底板的中心处向两侧的胸托板本体处延伸,当胸托板本体受到各个方向的压力时,胸托板本体各处能够在弹片的支撑下随动,使得胸托板本体能够较为紧密地贴合在人体的胸部处;同时胸托板本体也可相对于底板的中心处转动,使得两个胸托板本体相对底板的转动更加有序。
10.进一步,还包括连接环,弹片靠近固定件的一端均与连接环固定连接,底板的中心处竖直设置有供固定件可拆卸安装的安装孔,固定件的一端可与底板的一侧相抵,固定件的另一端穿过连接环并且与底板的另一侧相抵,连接环与固定件的端部和底板的表面相抵。
11.通过上述设置,连接环能够稳定地连接各个弹片的端部;同时固定件能够稳定将连接环固定安装在安装孔处,固定件和连接环能让若干弹片同步固定在底板的中心处上,弹片的端部固定更加方便快速。
12.进一步,滑动部包括滑动柱和滑动套,滑动柱的一端与胸托板本体靠近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滑动柱的一端上设有滑块,滑动套内设有供滑块轴向滑动的滑槽,滑动套的一端穿过底板并且位于壳体内,滑动套上端固定安装有可与滑块相抵的挡块,滑动柱的轴线和滑动套的轴线均与水平面垂直。
13.当胸托本体相对于固定件的轴心处发生转动时,胸托本体在弹片的支撑下也能够相对底板转动,同时滑动柱可相对滑动套轻微转动,胸托本体也能够相对底板发生轻微转动,也确保胸托本体不脱离底板的限位。
14.进一步,单个胸托板本体上设置有两个滑动柱,两个滑动柱沿胸托板本体的水平中线对称设置,且两个滑动柱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15.通过上述设置,两个滑动柱能够对单个胸托板本体进行稳定地支撑和限位,使得胸托板本体能够相对于底板稳定地浮动。
16.进一步,单个胸托板本体上设置有两个弹片,两个弹片靠近胸托板本体的一端位于两个滑动柱之间,且两个弹片沿胸托板本体的水平中线对称设置。
17.通过上述设置,两个弹片能够稳定地对胸托板本体进行支撑,同时能够为胸托板本体提供较大的弹性,也便于两个滑动柱为两个弹片的形变进行支撑导向。
18.进一步,固定件包括圆形的限位头、若干具有弹性的弧形板以及若干可与底板的表面相抵的弧形卡块,弧形板同轴固定安装在限位头的一侧上,若干弧形板均匀分布在限位头的圆周上,相邻两个弧形板之间具有间隙;弧形卡块固定安装在弧形板远离限位头的一端上,且弧形卡块固定于弧形板纵截面直径较大的一侧上,限位头靠近弧形板的一侧可与底板的表面和连接环的表面相抵;弧形卡块远离限位头和弧形板的一角呈倒角状。
19.在对连接环和弹片的端部进行固定时,握持限位头处,弧形卡块和弧形板穿过连接环和安装孔后卡位至底板的安装孔处,此过程中弧形板可产生轻微的形变使得弧形卡块向限位头的轴心处移动,使得弧形板和弧形卡块的轮廓减小,能够顺利卡位至连接环和底板的安装孔内,且弧形卡块的倒角设置,能让弧形卡块与连接环和底板接触时,弧形卡块的移动更顺滑,连接环的卡位安装也更加方便。
20.进一步,胸托板本体远离底板的一侧上可拆卸安装有硅胶层。
21.通过上述设置,硅胶层能够给人体的胸部处柔软的舒适触感,也使得人体的胸部处贴合在硅胶层和胸托本体上。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胸托用弹片贴合机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胸托用弹片贴合机构中a-a处插块未完全插入到插槽内
时的剖视图。
24.图3为图1胸托用弹片贴合机构中胸托板本体安装硅胶层后的俯视图。
25.上述附图中:壳体10、插槽101、底板20、插块201、胸托板本体30、弹片301、连接环302、限位头401、弧形板402、弧形卡块403、滑动柱501、滑动套502、滑块503、挡块504、硅胶层60。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7.本实施例基本如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胸托用弹片贴合机构,包括壳体10、底板20、固定件、连接环302以及两个胸托板本体30,如图2所示,底板20的下表面设有8个插块201,8个插块201均匀分布在底板20的下表面上,壳体10内设有供插块201插装的8个插槽101,插块201与插槽101一一对应。
28.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胸托板本体30沿底板20表面的水平中线对称设置,单个胸托板本体30与底板20之间设有两个弹片301,底板20的中心处竖直设置有供固定件嵌入的安装孔,固定件包括圆形的限位头401、若干具有弹性的弧形板402以及两个可与底板20的表面相抵的弧形卡块403,弧形板402同轴一体成型在限位头401的下侧上,两个弧形板402均匀分布在限位头401的同一圆周上,相邻两个弧形板402之间具有间隙;弧形卡块403一体成型在弧形板402的下端上,且弧形卡块403位于弧形板402纵截面直径较大的一侧上;弹片301的一端与胸托板本体30靠近底板20的一侧插接固定,弹片301的另一端均与连接环302一体成型,连接环302的内径等于安装孔的直径,限位头401的下侧可与底板20的上表面和连接环302的上表面相抵,且弧形卡块403远离限位头401和弧形板402的一角呈倒角状。
29.如图2所示,单个胸托板本体30与底板20之间设有两个滑动部,滑动部包括滑动柱501和滑动套502,滑动柱501的上端与胸托板本体30的下侧胶接,滑动柱501的下端上一体成型有滑块503,滑动套502内设有供滑块503轴向滑动的滑槽,滑动套502的横截面轮廓呈“凹”字型,滑动套502的下端穿过底板20并且位于壳体10内,滑动套502的顶部处一体成型有可与滑块503相抵的挡块504,滑动柱501的轴线和滑动套502的轴线均与水平面垂直。
30.同时,如图2所示,单个胸托板本体30上设置有两个滑动柱501,两个滑动柱501沿胸托板本体30的水平中线对称设置,且两个滑动柱501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单个胸托板本体30上设置有两个弹片301,两个弹片301靠近胸托板本体30的一端位于两个滑动柱501之间,且两个弹片301沿胸托板本体30的水平中线对称设置。
31.如图3所示,胸托板本体30远离底板20的一侧上可拆卸安装有硅胶层60,硅胶层60套设在胸托板本体30上。
32.本实施例中的胸托用弹片贴合机构在安装时,先将壳体10和底板20进行安装,将底板20对下表面与壳体10的上表面重合后,按压底板20和壳体10,使得插块201对应插入到插槽101内,实现对壳体10和底板20的卡扣;然后采用固定件对四个弹片301的端部进行固定,握持限位头401处,弧形卡块403和弧形板402穿过连接环302和安装孔后卡位至底板20的安装孔处,此过程中弧形板402可产生轻微的形变使得弧形卡块403向限位头401的轴心处移动,使得弧形板402和弧形卡块403的轮廓减小,能够顺利卡位至连接环302和底板20的安装孔内,且弧形卡块403的倒角设置,能让弧形卡块403与连接环302和底板20接触时,弧
形卡块403的移动更顺滑;待固定件安装完成后,即可将整个胸托用弹片贴合机构安装到固定块上,使得人体的胸部与胸托板本体30相对。
33.胸托用弹片贴合机构在使用时,人体的胸部处与胸托本体上的硅胶层60接触,硅胶层60能够给人体的胸部处柔软的舒适触感,也使得人体的胸部处贴合在硅胶层60和胸托本体上,在胸托本体的支撑下,让人体的胸部部分与书桌之间的间距保持恒定,且让人体的脊椎也同步呈现竖直的状态,进而能对人体的坐姿进行矫正和控制;当人体在调整坐姿时,人体的胸部处会对胸托本体进行任意角度的按压,此时弹片301和滑动柱501能对胸托本体进行支撑,弹片301能够承担胸部处对胸托本体各角度的按压,进而让坐姿调整时,人体的胸部处更加竖直;当在胸托本体相对于固定件的轴心处发生转动时,胸托本体在弹片301的支撑下也能够相对底板20转动,同时滑动柱501可相对滑动套502轻微转动,胸托本体也能够相对底板20发生轻微转动,使得人体的胸部处不会感觉到较强的压迫感,当人体的胸部处轻微移动时,胸托本体也能够同步移动,使得胸托本体与人体的胸部处充分贴合,且人体的胸部处贴合感也更加舒适。
3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