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制摇椅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98175发布日期:2022-03-23 16:4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制摇椅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制摇椅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摇椅是有着长久历史的家具,随着社会的发展,摇椅不仅没有被社会所淘汰,反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可以调节靠背角度位置的摇椅也在使用者的需求中应运而生,竹制的摇椅更是由于具有竹子清凉的特性成为了摇椅中的佼佼者。现有的调节靠背角度位置的结构大多都是将靠背通过连接件铰接在坐板或者坐板延伸出的固定杆上,再配合扶手与支撑杆之间的调节板来实现,为了安装的方便,几乎所有的连接件都是通过螺杆或螺栓固定在坐板或坐板延伸出的固定杆侧面。
3.但是竹制摇椅在制作时其主体零部件均是由竹片板在树脂粘合作用下复合而成的复合竹板,有些摇椅为了提供更优的舒适度,选择将坐板设计成贴合带有弧度的面板,其安装面板的固定杆也随之设计为弧形。为了节省制作的时间成本,结合竹制品本身的韧性,这些弧形结构往往是直接将复合竹板弯曲压制成形。此时如果将连接件安装在侧面,那么在孔洞开设的途中穿透侧壁及配合螺母加固时,螺栓会插入复合竹板内两个板的粘结面之间,导致其受压后容易沿粘结面裂开,造成连接件松动或者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公开一种竹制摇椅连接结构。
5.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竹制摇椅连接结构,包括u型的连接件,连接件连接有靠背固定杆和坐板固定杆,所述连接件上部两侧开设有位于同一轴线上的两个第一孔洞,连接件底面中部开设有第二孔洞,靠背固定杆端部开设有配合第一孔洞的第三孔洞,坐板固定杆上开设有配合第二孔洞的第四孔洞,第一孔洞和第三孔洞通过第一螺栓固定,第二孔洞和第四孔洞通过第二螺栓固定。
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内径与坐板固定杆宽度一致。
8.进一步的,所述坐板固定杆安装于连接件内侧的底部。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整块钢材折弯成形。
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处于坐板固定杆中部。
11.进一步的,所述坐板固定杆为弧形的复合竹板。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栓为转轴螺栓。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4.螺栓穿过连接件底部开设的孔洞将连接件固定在坐板固定杆上,复合竹板也无需在侧壁上开设通孔,在制作时不会因为侧壁的开孔而导致复合面发生开胶、破损;并且由于通孔将顶面及底面连通,在安装上螺栓并且紧固螺母后,在螺栓的紧固作用下能进一步的
保证复合竹板内竹板与竹板之间的紧密,加强了复合竹板的牢固性;另外由于u型的连接件的内径与坐板固定杆的宽度一致并且坐板固定板设置于连接件内侧的底部,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轻易由于收到其他方向的力而发生变形造成连接件松动。
附图说明
15.图1现有的摇椅结构示意图;
16.图2本实用新型摇椅结构示意图;
17.图3本实用新型坐板与靠背板展开示意图;
18.图4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摇脚,11、支撑柱,111、卡块,12、第三加固杆,2、坐板固定杆,21、坐板,22、第二加固杆,23、第四孔洞,24、竹片板,25、竹条,3、靠背加固杆,31、靠背板,32、头枕,33、第三孔洞,4、扶手,5、连接件,51、调节板,511、滑槽,512、卡槽,52、第一孔洞,53、第二孔洞,54、第一螺栓,55、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实施例1
22.一种竹制摇椅,底部有两个可以产生摇晃的摇脚1,两个摇脚1前端均连接有支撑柱11,支撑柱11中部连接有坐板固定杆2,坐板固定杆2为弧形,坐板固定杆2前端连接支撑柱11,坐板固定杆2后端连接摇脚1后端,摇脚1、支撑柱11和坐板固定杆2形成稳定的制成结构,坐板固定杆2一方面起到固定坐板21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起到支撑稳固的作用,较之现有的摇椅减少了一根支撑杆,在制作时能节省一定的竹料,并且在安装时也省略了将另一根支撑杆连接在坐板固定杆2上的步骤。坐板固定杆2之间安装有坐板21,靠背固定杆3之间安装有靠背板31。
23.进一步的方案中,靠板固定杆3端部铰接有u型的连接件5,连接件5固定在坐板固定杆2中部,扶手4底部前端安装有调节板51,调节板51上成形有水平的滑槽511,滑槽511上端成形有若干卡槽512,支撑柱11上部成形有卡块111,支撑柱11通过卡块111滑动连接在调节板51上,通过调节板51配合着连接件5使得摇椅的靠背板31可以调节倾斜角度,能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24.进一步的方案中,靠背板31上设置有竹制的头枕32,头枕32的设计让人的头部在使用时能保持较为舒适的姿势。
25.进一步的方案中,支撑柱11之间安装有第一加固杆13,坐板固定杆2后端之间安装有第二加固杆22,摇脚1之间安装有至少一个第三加固杆12,加固杆的安装能够进一步的保证摇椅的稳固,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摇椅发生变形而造成的人员伤害。
26.实施例2
27.人在坐、躺姿势中,腰部如果长时间无法受力则会对腰部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在实施例1的基础下做出如下改进:坐板21连接有靠背板31,坐板21和靠背板31均由多个竹片板24拼接成型,竹片板24之间通过竹条25固定,连接在一体的坐板21和靠背板31能保证在
使用时使用者的腰部能受力,多个竹片板24拼接成型的坐板21和靠背板31能够更好的贴合使用者的身体曲线使得腰部能更好的受力,避免腰部造成损伤。实施例3
28.由于坐板固定杆2是由一层层的竹片在树脂的粘合下复合制成,在固定连接件时,如果连接件5是通过在侧面开设孔洞,螺栓穿过连接件5侧面的孔洞固定在坐板固定杆2的侧面,坐板固定杆2在安装螺栓时侧面会发生开胶破坏复合竹板结构引起坐板固定杆2破损造成连接件的松动甚至脱落;若是将连接件5固定在坐板固定杆2的顶部,在使用时受到向外的压力仍会造成连接件5松动、脱落。所以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提出一种摇椅的连接结构:
29.包括u型的连接件5,连接件5连接有靠背固定杆3和坐板固定杆2,连接件5上部两侧开设有位于同一轴线上的两个第一孔洞52,连接件5底面中部开设有第二孔洞53,靠背固定杆3端部开设有配合第一孔洞52的第三孔洞33,坐板固定杆2上开设有配合第二孔洞53的第四孔洞23,第一孔洞52和第三孔洞33通过第一螺栓54固定,第二孔洞53和第四孔洞23通过第二螺栓55固定。第四孔洞23并未于坐板固定杆2侧壁开设,而是将坐板固定杆2底面与顶面连通,在制作时不会因为侧壁的开孔二导致复合面发生开胶、破损,并且在安装上螺栓并且紧固螺母后,在螺栓的紧固作用下能进一步的保证复合竹板内竹板与竹板之间的紧密,加强了复合竹板的牢固性。
30.进一步的方案中,连接件5内径与坐板固定杆2宽度一致。坐板固定杆2安装于连接件5内侧的底部。由于u型的连接件的内径与坐板固定杆的宽度一致并且坐板固定板设置于连接件内侧的底部,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轻易由于收到其他方向的力而发生变形造成连接件松动。
31.进一步的方案中,连接件5为整块钢材折弯成形。整体折弯成形的钢材,结构更牢固,不易开裂。
32.进一步的方案中,连接件5处于坐板固定杆2中部。给坐板2的安放留出合适的空间。如图1所示,如果连接件5安装位置太前,可能造成坐板2过短,造成能够坐下的空间太小不方便使用甚至是无法使用;如果连接件5安装位置太后,导致坐板2过于倾斜,使用者将难以坐下或站起。
33.进一步的方案中,坐板固定杆2为弧形的复合竹板。复合竹板成本较低,便于大批量机械化加工,弧形的设计能给使用者带来更舒适的体验。
34.进一步的方案中,第一螺栓54为转轴螺栓。转轴螺栓中部为光杆,较之普通螺栓在转动的时候摩擦力小,便于转动。
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