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碗和餐碗套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33929发布日期:2022-05-17 10:09阅读:74来源:国知局
餐碗和餐碗套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餐具,特别涉及一餐碗和餐碗套装。


背景技术:

2.参考附图1,儿童碗通常由一个碗体10p和一个盖体20p组成,当该碗体10p内盛装有食物且儿童暂时不食用时,可以将该盖体20p盖设在该碗体10p上,以用于暂时保温或防尘。但是,现有的儿童碗在将该盖体20p盖设在该碗体10p上时,该碗体10p的开口被该盖体20p封闭而导致该碗体10p的盛装空间形成封闭环境,以至于导致该碗体10p的盛装空间的气体和外部的气体无法连通,这导致现有的儿童碗存在诸多的缺陷。例如,在儿童碗被闲置时,该盖体20p被盖设在该碗体10p上而封闭该碗体10p的开口,若长时间未使用儿童碗,会导致儿童碗内的空气变味。再例如,当儿童碗的该碗体10p内盛装有温度较高的食物时,若该盖体20p盖设在该碗体10p上而封闭该碗体10p的开口,随着食物的温度的降低,该碗体10p的盛装空间的其他会逐渐地降低而导致难以将该盖体20p从该碗体10p上分离,若使用加大的力量从该碗体10p上分离该盖体20p,不仅容易导致该碗体10p的盛装空间的食物洒出而造成浪费,而且一旦食物洒到手部则很容易烫伤手部。
3.另外,儿童碗会进一步包括一个餐勺30p和一个餐叉40p,该碗体10p的两个手柄11p上分别设有一个穿孔111p,以供插置该餐勺30p的餐勺把手31p或该餐叉40p的餐叉把手41p。具体使用场景可以是,当清洗儿童碗后,可以将该餐勺30p的该餐勺把手31p插置于该碗体10p的一个该手柄11p的该穿孔111p,将该餐叉40p的该餐叉把手41p插置于该碗体10p的另一个该手柄11p的该穿孔111p,从而达到便于晾干该餐勺30p和该餐叉40p之目的。然而,现有技术的该儿童碗的缺陷较多。第一,该餐勺30p的该餐勺把手31p或该餐叉40p的该餐叉把手41p仅仅是通过插入到该碗体10p的该手柄11p的该穿孔111p的方式被放置,从而在该餐勺30p的该餐勺把手31p和该碗体10p的该手柄11p之间以及在该餐叉40p的该餐叉把手41p和该碗体10p的该手柄11p之间并未有稳定的安装关系,这样,当移动儿童碗时,该餐勺30p或该餐叉40p容易晃动且容易自该碗体10p上掉落。第二,该碗体10p的该手柄11p的形状在被设计时受到极大的限制,其必须设有该穿孔111p。第三,在就餐时,该餐勺30p和该餐叉40p都需要从该碗体10p的该手柄11p上取下,这样就导致该碗体10p的该手柄11p的该穿孔111p直接暴露,由于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儿童很容易将手指穿入到该碗体10p的该手柄11p的该穿孔111p内,这样不仅容易影响该碗体10p的平稳性而导致该碗体10p容易翻到,更容易对儿童的手指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餐碗和餐碗套装,其中所述餐碗提供一碗体和一盖体,在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碗体时,所述盖体的透气孔允许所述碗体的盛装空间和外部连通,如此在所述餐碗被长时间放置时,所述碗体的盛装空间不会产生异味。
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餐碗和餐碗套装,其中在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
碗体时,所述盖体的透气孔允许所述碗体的盛装空间和外部连通,如此:一方面,所述盖体的透气孔允许所述碗体的盛装空间的热气体缓慢地和外部的气体进行交流,以避免被盛装于所述碗体的盛装空间的温度较高的饭菜产生变质、异味,另一方面,所述盖体能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对被盛装于所述碗体的盛装空间的饭菜进行保温。
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餐碗和餐碗套装,其中一个餐具的把手被允许插入所述盖体的透气孔,如此所述碗体的手柄可以不设计开孔,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避免影响所述碗体的设计灵活性,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儿童在就餐时因好奇心而将手指插入到所述碗体的手柄的开孔中的情况出现,从而保证儿童就餐时的安全性。
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餐碗和餐碗套装,其中所述餐碗提供一防尘罩,在所述防尘罩罩设于所述盖体时,所述餐具的取食部被保持在所述防尘罩的防尘空间,如此在所述餐碗套装被长时间地防止时,能够避免灰尘附着于所述餐具的取食部。
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餐碗和餐碗套装,其中所述防尘罩的防尘空间通过穿孔和外部连通,以在所述餐碗被长时间地放置时,所述碗体的盛装空间不会产生异味。
9.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餐碗和餐碗套装,其中所述盖体的顶部被允许临时放置所述餐具,其中所述盖体的顶部设有一搁置槽,当所述餐具临时放置于所述盖体时,所述餐具的取食部被容纳于所述盖体的个孩子操,以避免所述餐具从所述盖体上滚落。
10.依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餐碗套装,其包括:
11.至少一餐具,其中所述餐具包括一取食部和延伸于所述取食部的一把手;和
12.一餐碗,其中所述餐碗进一步包括:
13.一碗体,其中所述碗体具有一盛装空间和连通于所述盛装空间的一盛装开口;和
14.一盖体,其中所述盖体具有至少一透气孔,其中所述盖体能够盖设于所述碗体,以用于封闭所述碗体的所述盛装开口,在所述盖体被盖设于所述碗体时,所述碗体的所述盛装空间通过所述透气孔连通外部,其中所述餐具的所述把手被设置能够经所述盖体的所述透气孔延伸至所述碗体的所述盛装空间。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餐碗进一步包括一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具有一防尘空间,其中所述防尘罩能够罩设于所述盖体,以允许所述餐具的所述取食部被保持在所述防尘罩的所述防尘空间。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尘罩具有至少一穿孔,所述穿孔连通所述防尘空间和外部。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盖体具有两个所述透气孔,两个所述透气孔相互独立,并且两个所述透气孔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透气孔允许所述餐具的所述把手穿过;或者所述盖体具有两个所述透气孔,两个所述透气孔通过所述盖体的一穿槽相连通,并且两个所述透气孔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透气孔允许所述餐具的所述把手穿过。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盖体包括一盖板和环绕于所述盖板的一盖环,所述盖环高于所述盖板,以于所述盖板对应的位置形成所述盖体的一搁置槽,其中在所述餐具的所述取食部被搁置于所述盖体的所述搁置槽时,所述餐具的所述把手被所述盖环支撑。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餐具进一步包括一阻挡块,所述取食部和所
述把手分别位于所述阻挡块的相对两侧,其中所述阻挡块的尺寸大于所述盖体的所述透气孔的尺寸,以在所述餐具的所述把手经所述盖体的所述透气孔延伸至所述碗体的所述盛装空间时,所述餐具的所述阻挡块被保持在所述盖体的所述透气孔的上方。
20.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餐碗,其包括:
21.一碗体,其中所述碗体具有一盛装空间和连通于所述盛装空间的一盛装开口;和
22.一盖体,其中所述盖体具有至少一透气孔,其中所述盖体能够盖设于所述碗体,以用于封闭所述碗体的所述盛装开口,在所述盖体被盖设于所述碗体时,所述碗体的所述盛装空间通过所述透气孔连通外部,其中在一餐具的一把手经所述盖体的所述透气孔延伸至所述碗体的所述盛装空间时,所述餐具的一取食部被保持在所述盖体的上方。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餐碗进一步包括一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具有一防尘空间,其中所述防尘罩能够罩设于所述盖体,以允许所述餐具的所述取食部被保持在所述防尘罩的所述防尘空间。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盖体具有两个所述透气孔,两个所述透气孔相互独立,并且两个所述透气孔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透气孔允许所述餐具的所述把手穿过;或者所述盖体具有两个所述透气孔,两个所述透气孔通过所述盖体的一穿槽相连通,并且两个所述透气孔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透气孔允许所述餐具的所述把手穿过。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盖体包括一盖板和环绕于所述盖板的一盖环,所述盖环高于所述盖板,以于所述盖板对应的位置形成所述盖体的一搁置槽,其中在所述餐具的所述取食部被搁置于所述盖体的所述搁置槽时,所述餐具的所述把手被所述盖环支撑。
26.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优势和特点将在后面的描述中被进一步揭露和阐述。
附图说明
27.图1是现有技术的餐碗套装的立体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餐碗套装的立体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餐碗套装的剖视示意图。
30.图4a和图4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餐碗套装的不同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31.图5a和图5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餐碗套装的一个使用状态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3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餐碗套装的一个变形示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实施方式之前,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在其应用中并不限于以下描述阐述或以下附图图示的部件的构造和布置细节。本实用新型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各种方式实践或进行。另外,应理解的是,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术语出于描述的目的并且不应该被认为是限制性的。本文中使用“包括”、“包括”或“具有”及其变型意在涵盖下文中陈列的条目及其等同物以及附加条目。除非另有指定或限制,否则术
语“安装”、“连接”、“支撑”和“联接”及其变型被广泛地使用并且涵盖直接安装和间接的安装、连接、支撑和联接。此外,“连接”和“联接”不限于物理或机械的连接或联接。
34.并且,第一方面,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第二方面,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35.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附图2至图5b,依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餐碗10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将被揭露和被阐述,其中所述餐碗10包括一碗体11和能够被盖设于所述碗体11的一盖体12。
36.具体地,所述碗体11具有一盛装空间111和连通于所述盛装空间111的一盛装开口112,食物(例如,温度较高的食物)被允许经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开口112盛装于所述盛装空间111,和被允许经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开口112自所述盛装空间111取出。所述盖体12具有至少一透气孔121,其中在所述盖体12被盖设于所述碗体11而封闭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开口112时,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空间111和外部能够通过所述盖体12的所述透气孔121相连通,如此:一方面,在所述餐碗10被长时间地放置时,所述盖体12的所述透气孔121允许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空间111的气体和外部的气体交换,以避免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空间111因空气不流通而产生异味;另一方面,在温度较高的食物被盛装于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空间111时,所述盖体12的所述透气孔121不仅允许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空间111的热气体缓慢地和外部的气体进行交流,而且所述盖体12能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对被盛装于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空间111的食物进行保温。
37.换言之,在所述餐碗10的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空间111内盛装有温度较高的食物时,所述盖体12不仅提供保温效果,而且所述盖体12提供透气效果,以同时实现保温和保鲜效果。
38.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餐碗10的所述碗体11的类型在本实用新型的中不受限制,例如所述碗体11可以是注水碗,其通过向所述碗体11的注水空间内注入热水的方式实现对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空间111内盛装的食物的保温,所述碗体11可以是电热碗,其通过向所述碗体11的电热膜供电的方式实现对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空间111内盛装的食物的保温,所述碗体11也可以是不具有保温功能的碗。
39.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盖体12的所述透气孔121的数量、位置和形状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受限制,其只要能够实现透气效果即可。
40.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餐碗套装,其包括所述餐碗10和至少一餐具20,所述餐具20用户辅助用户(例如,儿童)利用所述餐碗10就餐。所述餐具20包括一取食部21和延伸于所述取食部21的一把手22,用户通过所述把手22操作所述餐具20,和通过所述取食部21就餐。
4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餐具20的所述取食部21和所述把手22是一体式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餐具20的所述取食部21和所述把手22是分
体式结构,其在分别制作后被相互安装。
42.优选地,所述餐具20进一步包括一阻挡块23,其中所述取食部21和所述把手22分别位于所述阻挡块23的相对两侧,所述阻挡块23的尺寸大于所述把手22的尺寸,以用于阻止用户的手部靠近所述取食部21。优选地,所述取食部21、所述把手22和所述阻挡块23可以是一体式结构。
43.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餐具20的类型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受限制,例如所述餐具20可以是餐叉或餐勺。优选地,在附图2至图5b示出的所述餐具套装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餐具20的数量是两个,其中一个所述餐具20被实施为餐叉,另一个所述餐具20被实施为餐勺。
44.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餐碗10的所述盖体12被盖设于所述碗体11而封闭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开口112后,所述餐具20的所述把手22被允许经所述餐碗10的所述盖体12的所述透气孔121插入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空间111,如此插置所述餐具20于所述餐碗10。相对于现有技术的餐碗套装,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餐碗10的所述盖体12设置所述透气孔121以供插入所述餐具20的所述把手22的方式,一方面能够避免影响所述碗体11的设计灵活性,例如所述碗体11的手柄可以不需要设计开孔而有利于提高所述碗体11的手柄的设计灵活性,或者所述碗体11可以不需要设计手柄,另一方面由于所述碗体11的手柄可以不设计开孔,从而能够避免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在就餐时因好奇心而将手指插入到碗体的手柄的开孔的情况出现,从而保证儿童的就餐安全性。
45.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盖体12的所述透气孔121的尺寸大于所述餐具20的所述把手22的尺寸,如此:一方面便于将所述餐具20的所述把手22插入所述盖体12的所述透气孔121,或者便于将所述餐具20的所述把手22字所述盖体12的所述透气孔121取出,另一方面,在所述餐具20的所述把手22插入所述盖体12的所述透气孔121后,在所述把手22和所述盖体12之间形成缝隙,以允许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空间111通过形成于所述餐具20的所述把手22和所述盖体12之间的缝隙连通外部,从而在所述餐具套装被长时间地放置时,避免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空间111因空气不流通而产生异味。
46.优选地,所述餐具20的所述阻挡块23的尺寸大于所述盖体12的所述透气孔121的尺寸,如此在所述餐具20的所述把手22经所述盖体12的所述透气孔121延伸至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空间111时,所述餐具20的所述阻挡块23被保持在所述盖体12的所述透气孔121的上方,以避免灰尘经所述盖体12的所述透气孔121进入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空间111。换言之,所述餐具20的所述把手22的尺寸小于所述盖体12的所述透气孔121的尺寸和所述阻挡块23的尺寸大于所述盖体12的所述透气孔121的尺寸,能够在保证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空间111的透气性的同时避免灰尘进入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空间111。
47.进一步地,所述餐碗10包括一防尘罩13,所述防尘罩13具有一防尘空间131,其中所述防尘罩13能够罩设于所述盖体12,并且在所述防尘罩13罩设于所述盖体12时,所述餐具20的所述取食部21能够被保持在所述防尘罩13的所述防尘空间131,如此在所述餐碗套安装被长时间地放置时,所述防尘罩13能够避免灰尘落在所述餐具20的所述取食部21。
48.优选地,所述防尘罩13具有至少一穿孔132,所述穿孔132连通所述防尘空间131和外部,其中所述盖体12的所述透气孔121允许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空间111与形成于所述盖体12和所述防尘罩13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防尘罩13的所述穿孔132允许形成于所述盖体12和所述防尘罩13之间的空间与外部相连通,如此在所述餐碗套装被长时间地放置时,
避免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空间111和所述餐具20产生异味。
49.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防尘罩13的所述穿孔132的位置和数量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受限制,其只要能够连通所述防尘罩13的所述防尘空间131和外部即可。
50.继续参考附图2至图5b,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餐具套装的所述餐具20的数量是两个,相应地,所述盖体12的所述透气孔121的数量是两个,并且两个所述透气孔相互独立,其中一个所述餐具20(例如餐勺)的所述把手22被允许经所述盖体12的一个所述透气孔121延伸至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空间111,另一个所述餐具20(例如餐叉)的所述把手22被允许经所述盖体12的另一个所述透气孔121延伸至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空间111。
51.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附图6所示,所述盖体12的所述透气孔121的数量是两个,并且所述盖体12进一步具有一穿槽122,所述穿槽122连通两个所述透气孔121,其中一个所述餐具20(例如餐勺)的所述把手22被允许经所述盖体12的一个所述透气孔121延伸至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空间111,另一个所述餐具20(例如餐叉)的所述把手22被允许经所述盖体12的另一个所述透气孔121延伸至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空间111,其中在两个所述餐具20的所述把手22分别穿入所述盖体12的每个所述透气孔121时,所述盖体12的所述穿槽122能够保证所述碗体11的所述盛装空间111和外部连通,以提高透气性。
52.继续参考附图2至图5b,所述盖体12进一步具有一搁置槽123,以用于临时搁置所述餐具20。具体地,所述盖体12包括一盖板1201和环绕于所述盖板1201的一盖环1202,所述盖环1202高于所述盖板1201,以于所述盖板1201对应的位置形成所述盖体12的所述搁置槽123,其中在所述餐具20的所述取食部21被搁置于所述盖体12的所述搁置槽123时,所述餐具20的所述把手22能够被所述盖环1202支撑,以在所述把手22和所述盖板1201之间形成一间隙100,如此:一方面能够避免被临时搁置于所述盖体12的所述餐具20自所述盖体12上滚落,另一方面便于用户自所述盖体12上拿取所述餐具20。
53.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餐碗套装中,所述盖体12的所述盖板1201和所述盖环1202是两个单独的结构体,如此便于为所述盖体12搭配不同的颜色而使其外观多样化。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1201和所述盖环1202可以分别通过注塑的方式被制作,然后将所述盖板1201嵌入所述盖环1202的内部,以形成所述盖体1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首先,通过注塑的方式形成所述盖板1201,其次,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于所述盖板1201的外侧形成所述盖环1202,以形成所述盖体12。
54.尽管如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餐碗套装的其他示例中,所述盖体12的所述盖板1201和所述盖环1202也可以是一体地注塑成型。
55.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